'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青島 歷史 德國 文學 柏林 施普雷河 一戰 江中一葉JY 2019-08-01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送給我們一份見面禮

詩篇從歷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國殖民歷史,其中貫穿的主題是人性,閃爍著良知的光芒。詩集封面上莊重寫著:"謹以此集獻給尊貴的青島客人。"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送給我們一份見面禮

詩篇從歷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國殖民歷史,其中貫穿的主題是人性,閃爍著良知的光芒。詩集封面上莊重寫著:"謹以此集獻給尊貴的青島客人。"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封面(德語版))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送給我們一份見面禮

詩篇從歷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國殖民歷史,其中貫穿的主題是人性,閃爍著良知的光芒。詩集封面上莊重寫著:"謹以此集獻給尊貴的青島客人。"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封面(德語版))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部分內容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送給我們一份見面禮

詩篇從歷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國殖民歷史,其中貫穿的主題是人性,閃爍著良知的光芒。詩集封面上莊重寫著:"謹以此集獻給尊貴的青島客人。"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封面(德語版))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部分內容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百音拿出“貴賓簽名簿”請我留言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送給我們一份見面禮

詩篇從歷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國殖民歷史,其中貫穿的主題是人性,閃爍著良知的光芒。詩集封面上莊重寫著:"謹以此集獻給尊貴的青島客人。"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封面(德語版))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部分內容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百音拿出“貴賓簽名簿”請我留言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這個“留言簿”是不是很中國?

澎湃激盪的歷史情緒拍打著我的胸膛,我們和雷柏音夫婦的距離立即變得很近,彷彿是熟識已久的朋友。愉快的長談漸漸深入,深厚的情誼由此奠基,那天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送給我們一份見面禮

詩篇從歷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國殖民歷史,其中貫穿的主題是人性,閃爍著良知的光芒。詩集封面上莊重寫著:"謹以此集獻給尊貴的青島客人。"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封面(德語版))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部分內容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百音拿出“貴賓簽名簿”請我留言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這個“留言簿”是不是很中國?

澎湃激盪的歷史情緒拍打著我的胸膛,我們和雷柏音夫婦的距離立即變得很近,彷彿是熟識已久的朋友。愉快的長談漸漸深入,深厚的情誼由此奠基,那天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特意穿上了有中國圖案的外套,在夜幕下留下合影

令人尊敬的一對德國夫婦,我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雷柏音是民主德國時期的著名作家和翻譯家,國際筆會的熱心聯絡人,通曉俄、英、法、意、西、波、瑞( 典 )七種語言,兩德統一後仍筆耕不輟,常有文字出現在國際文學刊物上,與歐美朋友們經常來往。他的夫人瑪雅,慈眉善目,學問高深,是一位在業內頗有聲望的文學史專家,常有宏論發表,對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和寫作特點如數家珍,那是她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

"

【寫在前面】

下面開始講述的是我們的外交生活故事。故事並不涉及工作本身,而是與工作有點關係或毫無關係的德國社會百態。有些趣事是我們的親歷,有些則是我們的觀察。與前一部分講述留學生活不同,這裡的故事都是生活片段,大多數故事之間沒有嚴格的時空邏輯關聯。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位於柏林施普雷河畔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首次踏進與青島歷史有關的德國人家

八月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前往柏林郊區,拜訪一位當年在青島的德國軍人的後裔。

汽車駛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在一幢漂亮的小樓前停了下來。門旁迎面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親愛的中國朋友,歡迎!"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車庫的牆上,幾個歪歪扭扭的漢字赫然入目

按響門鈴不久,走出一位老者,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就是雷柏音(REHBEIN)先生。老者其實不老,仔細看,他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銀髮間顯露出智慧,談吐中透露出真誠。

葉敏因工作與他較早認識,我則是在不久前的使館招待會上才與他相識。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在使館招待會上與雷柏音夫婦在一起

踏進院門,就已消除了陌生感;走進客廳,他夫人瑪雅迎接了我們。客廳就是書房,四面牆壁全是書,書桌和沙發上也是書,幾乎無法落腳入座,但滿屋書卷之氣令人陶醉,彷彿來到了圖書館。

我們在他家花園落座,雷柏音先生講起了自己的家史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給我講述那段封塵已久的家史

雷柏音準備了一大堆資料,有書籍,有報紙,還有一些照片,落座後便娓娓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的爺爺在青島當兵,黑白照片上是一群德國軍人在青島的留影,中間有位留著小鬍子的青年,那就是雷柏音的爺爺。為了證明他爺爺的經歷,雷柏音拿出當年的明信片,上面蓋著1912年的郵戳。用明信片傳遞家書,是近百年前的時髦。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37年出版的這本名為《通往家鄉的橋樑》的書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德國1915年出版的這本書中講到青島殖民地的情況,封內人物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接著,他又拿出他爺爺留下的青島地圖和租界地界碑照片,滔滔不絕地講述起對爺爺的朦朧記憶,我們幾乎沒有機會插話。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2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1909年的青島地圖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租界地界碑

談話之間,他話鋒一轉,為他爺爺侵略中國表示深深道歉,請求我們原諒,言辭之懇切,態度之真誠,令我們深受震撼和感動。

把對中國友好感情凝聚成文字,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為了我們的到來,雷柏音先生和他夫人費了很多心思,門口那幅中文歡迎標語,就是他們自己照貓畫虎寫成的,也真難為他們了。

他們倆口還鄭重其事地拿出兩本詩集,一本德語,一本英語,是夫婦二人連續兩天的思維成果,專為我們創作。內容是他們對德軍侵佔青島歷史的反思,也是他們對中國友好感情的真摯結晶,送給我們作為見面禮。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送給我們一份見面禮

詩篇從歷史老人的角度反省和批判了德國殖民歷史,其中貫穿的主題是人性,閃爍著良知的光芒。詩集封面上莊重寫著:"謹以此集獻給尊貴的青島客人。"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封面(德語版))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詩集部分內容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百音拿出“貴賓簽名簿”請我留言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這個“留言簿”是不是很中國?

澎湃激盪的歷史情緒拍打著我的胸膛,我們和雷柏音夫婦的距離立即變得很近,彷彿是熟識已久的朋友。愉快的長談漸漸深入,深厚的情誼由此奠基,那天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雷柏音特意穿上了有中國圖案的外套,在夜幕下留下合影

令人尊敬的一對德國夫婦,我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雷柏音是民主德國時期的著名作家和翻譯家,國際筆會的熱心聯絡人,通曉俄、英、法、意、西、波、瑞( 典 )七種語言,兩德統一後仍筆耕不輟,常有文字出現在國際文學刊物上,與歐美朋友們經常來往。他的夫人瑪雅,慈眉善目,學問高深,是一位在業內頗有聲望的文學史專家,常有宏論發表,對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和寫作特點如數家珍,那是她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

青島德軍的後裔——雷柏音(REHBEIN)

瑪雅慈眉善目,學位高深,是一位在業內頗有聲望的文學史專家

此後的歲月中,我們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雷柏音還義務擔任了一段使館家屬德語班的授課老師。一年後,雷柏音踏上了去中國講學的征程,開始了晚年人生的新一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