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丨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丨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航拍秦川大地。圖/視覺中國


-風物君語-

有讀者多次留言希望在這裡看到西安

西安早已是網紅城市

被拿出來一說再說

但她的底蘊與實力

遠不是“網紅”二字可以概括的

這次,在關注西安的同時

我們把視野投向了更大的關中



八百里秦川是關中的別名。周、秦、漢、隋、唐,使我們的文明逐漸成熟,也在中國的時間線裡塞滿了故事。喧鬧過後,如今只剩平靜的生活,寬闊而平坦的沃土,每逢秋天就揚起金色的麥浪。然而遍地的古蹟,肅穆而寂寞的王陵,還能讓我們看出這一片土地的不平凡。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秦嶺。攝影/王警

如果將我們的文明擬人化,那麼他是在關中由一個學步的孩子變成活潑的少年,再長成一個精壯的漢子。走上頂峰,又跌落神壇,這片古老的土地到底經歷過什麼?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華山。攝影/王寰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關中在何處?


如今我們熟悉的陝西省可由北至南劃分為三個地理區域:陝北、關中、陝南。這種劃分完全是基於地理環境的差異。陝北擁有典型的黃土地貌,陝南是秦嶺山地,夾在南北之間的便是關中盆地。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關中地理位置示意圖。製圖/陳崢

關中的範圍大致包括了今陝西省的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五市,甚至河南西部的部分地區。這裡古來富饒,渭河的幹流及支流穿行其上,挾泥帶沙,造出的大片沖積洪積平原,是為八百里秦川。不過八百里秦川的區域,要比廣義關中狹小一些。只包括北至北山,南至秦嶺,西起寶雞,東及潼關的東西長360公里,南北寬幾公里至幾十公里不等的平原地帶。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渭河流經咸陽。圖/圖蟲·創意

中國人對於家庭、國家,乃至天地萬物的概念正是在這黃土之中生根發芽,一點點拱破土層,逐漸成長、慢慢成形的。關中是孵化器之一。公元前5000年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半坡遺址、姜寨遺址都是在關中。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西安半坡遺址。圖/視覺中國


萬物運行發展自有其規律和道理。關中先行一步並非偶然。這裡的土地都是黃土,《尚書·禹貢》評價為“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加之受季風影響而形成的半溼潤氣候,還有河流水系的發達,都為原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條件。文明應運而生。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西安炮裡鄉油菜花田。攝影/一佳one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周:關中的第一次崛起

奠定關中舉足輕重地位的那群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周。

相傳周氏的始祖后稷被封於有邰(今陝西咸陽武功縣),因為鄰近北方遊牧民族聚居區,周人時常受到侵擾而不得不遷居避戰。先是隨公劉遷到豳地,又隨古公亶父搬到岐山腳下的周原。早期顛沛的生活,其實正是周人一手奠定周王朝數百年基業的先聲。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陝西咸陽武功河灘會上每年一度的枋木交易。攝影/王警

渭河流域的寬坦土地給了他們施展自己農業技術的空間,與遊牧民族的衝突則賦予了他們強悍勇武的作風。關中的千里沃野,給了周人猛推一把歷史這輛大車的底氣。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驪山盤山公路。攝影/一佳one

當時中國的內部衝突還明顯得表現為東西對峙。周面對的就是以河南為中樞的商王朝。武王伐紂的故事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現實並不如《封神演義》那般光怪陸離,但已足夠驚心動魄。“血流漂杵”的牧野之戰後,紂王自焚,商王朝已絕無翻盤餘地。這一局是關中人贏了。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陝西渭南。圖/視覺中國


關中一直被稱為四塞之地。南有秦嶺,北有黃土高原,西有隴山,東有華山、崤山,只要扼守住來往必經之路上的關隘,關中固若金湯。各處交通孔道之上諸如潼關、散關、蕭關、武關這些關口,都是強敵難以輕易逾越的屏障。因為被雄關環繞,才有關中之名。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航拍秦川。圖/圖蟲·創意



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資治通鑑·漢紀三》

正是因為佔據關中的政權積極進取,可以覬覦河南、隴蜀;消極防禦,可以憑藉良好的農業條件實現自給,得天獨厚的地勢又極大減輕了外敵來犯的壓力。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20多年前的關中麥客。圖/視覺中國

像周朝這樣以關中為根本之地的橋段,日後幾度上演。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得關中者得天下

周朝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個全盛期,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這一時期孕育而成的一切,都捏合雕琢出了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樸拙而細膩的最初姿態。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西周早期·何尊(寶雞賈村鎮出土),上面刻有“宅茲中國”銘文,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攝影/王寰

周人以禮為重,而我們常說我國是禮儀之邦;周人敬畏天地,崇拜祖先,而我們對祖宗先人的感懷思念,延續至今;王權衰落,各地諸侯摩拳擦掌,那種碰撞與交融,何嘗不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推手?遠事縹緲,唯有留下的那些青銅重器還能夠映出往日鮮活的影子。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西周·爬龍(扶風縣召公鎮巨良村出土)。攝影/王寰

周室衰微,周天子政令不出王畿,已無力掌控大本營關中。下一個據關中為己有的必有足夠的實力問鼎九州。這麼說其實有些“上帝視角”,但我們覆盤秦國的崛起,才知道他們做出了哪些正確的決定。

雖然面對強大的晉、魏等國,秦國的東進屢屢受挫,但關中給了秦人一處蟄伏待機的立身之地。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寶雞-法門寺-唐·鎏金大銀盆。攝影/王寰

秦人是商朝大將惡來之後,因其力保商紂,家族被強迫遷往西戎之地,一直徘徊於周王朝的邊緣。在與西戎的爭鬥拉鋸中,慢慢積攢實力,並以此獲得了岐山的一塊封地。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陝西省博物館-唐·彩繪釉陶笠帽女騎俑(禮泉縣鄭仁泰墓出土)。攝影/王寰

此時,如何充分開發這片土地的潛力,是擺在秦國統治者面前的難題。好在商鞅給出瞭解決方案,變法鼓勵耕織,使大量非農人口變為農業人口,同時獎勵軍功,以免秦人在戰爭中磨鍊出來的血性,消弭於穩定富足之中。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東南城角。攝影/聶移同


就這樣,在各國諸侯互相征伐之時,秦國將大門一閉,兩耳不聞關外事,一心積蓄力量。原本放牧的秦人,已在關中形成了“好稼穡,殖五穀”的風俗,鐵製農具的普及,水利設施的興修,使得秦國農業形勢一片大好,正是家中有糧,心裡不慌。以秦都咸陽為中心的關中平原,成為彼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順理成章。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古觀音禪寺。攝影/一佳one


自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秦軍大勝之後,已沒有人可以阻擋秦一統天下的步伐。關中和居於此地的秦國統治者一樣,正等待著登上榮耀巔峰的時刻。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陝西渭南韓城市的司馬遷祠。圖/圖蟲·創意

可惜秦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享受這種榮耀。隨著一系列嚴苛的措施出臺,“伐無道,誅暴秦”的怒吼,傳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龐大的帝國轟然倒塌。將秦國故都付之一炬的項羽,把關中分給了章邯、董翳、司馬欣等三位秦國降將,“三秦”一名便由此而來。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西安明秦王墓桃花林。攝影/一佳one


項羽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他攻入了“天下形勝”的關中,卻對其戰略價值熟視無睹。後來入主關中的劉邦,以此為基地,成功奪得了天下。總結前人經驗,司馬遷對於關中做出如下定位:“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秦始皇兵馬俑。圖/視覺中國

隨著秦的一統與漢代秦而立,關中走上了她歷史上的第二次巔峰。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初出茅廬的長安

漢朝建立之初,延續了秦朝遷豪族於關中的政策。六國貴族以及各國的富商、官吏、地主等等精英人群都被政府遷到關中監視居住。鞏固統治的同時,也令關中得以匯天下之英才。儘管備受打壓,還是有大量豪族子弟進入漢朝的官僚系統,成為影響歷史進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阿房宮遺址。攝影/一佳one

也是在漢朝,關中的中心由周的豐、鎬,秦的咸陽,變成了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最富傳奇性的那座城——長安。數百年間,指揮著帝國有序運行的政令從長安城發出,改變歷史行進軌跡的那些瞬間在長安城閃現。經過周立國以來數百年的發展,關中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模型復原圖。攝影/一佳one

強大如漢朝也沒有躲過衰退的命運,土地兼併盛行、水災頻發、起義不斷等等一系列的打擊之後,基業最終還是斷送在了王莽手中。關中也迎來了暫別權力核心的日子。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西安城牆永寧門夜景。攝影/一佳one

東漢一直到魏晉,洛陽在絕大多數的時間內取代了長安的國都地位,只有董卓在面對各路諸侯征討時,才再度挾天子退回易守難攻的關中。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西安鐘樓。攝影/一佳one

在此之前,對於天下的爭奪,仍多表現為東西衝突,或者說沿黃河流域的戰爭。武王伐紂、秦統一、楚漢之爭,都是這樣。而到了魏晉時期,特別是東晉衣冠南渡以後,長江流域日漸崛起,南北對抗的局面慢慢明朗。關中的命運,已悄然蒙上一層陰影。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隋唐:與陰影共生的榮耀

南北朝末期,宇文氏統一北方,為了鞏固統治,出身鮮卑的北周上層貴族開始了“關中化”的進程。早在他們初入關之時,就已將郡望改歸附關右大族,並形成了“關隴集團”這一左右中國歷史數百年的政治集團。關中成為了他們穩固的定居點,新一波民族大融合隨即開始。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陝西曆史博物館唐代女俑。攝影/王寰

北周的貴族內部熱衷於相互通婚,其中原西魏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更是堪稱“天下第一老丈人”。他一共生下七個女兒,有三個都做了皇后,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都是他的外孫。他這兩個外孫,都是改變關中命運的關鍵人物。

獨孤信的女婿楊堅篡北周自代後,逐步推進自己統一天下的雄途偉業,他所憑恃的自然是前朝經略已久的關中地區。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寶雞鳳鳴湖。攝影/一佳one

在天下大勢已定之時,都城的選址問題隨之擺上了隋文帝的案頭。原本的長安城已是狹小殘破,遍地汙物,排水設施陳陋,使得土地都被人畜糞便汙染,無法滿足一個新興政權的定都需要。於是,再造一座新城的計劃應運而生。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黃柏塬風光。攝影/王偉濤

在大臣宇文愷的監造下,只用了9個月的時間,在原長安城的東南方,一座嶄新的城池拔地而起,以隋文帝稱帝前的封號大興公為名,是為大興城。隋文帝定都關中,以及任用關隴集團人士的舉措,讓群臣已接受了這位篡位的皇帝,可他那個不甘寂寞的兒子,讓事情再度起了變化。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陝西咸陽,航拍雪後三原地坑院。這種居住方式據說已有4000餘年歷史。攝影/王警

隋煬帝繼位後,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興建東都洛陽,開通大運河,多次臨幸江都(今江蘇揚州)。同時,啟用關東、江南士人,還立出身南朝的蕭氏為皇后。一系列的措施,讓以關中為根本的關隴集團內部人心惶惶。漸漸失掉立國老臣支持的隋煬帝,也在隨後的大動亂中成了孤家寡人。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大雁塔。攝影/一佳one

同樣出身關隴的李淵,將這一串連鎖反應看在眼中,他趁亂局起兵,迅速攻佔關中,這也才有了李唐的數百年基業。盛唐的出現,把關中和中國,都推向了又一次頂峰。今日我們所引以為傲的燦爛歷史,無處不充斥著唐朝奏出的美妙音符的餘韻。此後數百年,整個國家似乎都沉浸於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蓬勃爽朗之中。可這一次,關中已是拼盡了全力。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銅川梯田。圖/圖蟲·創意

較之其他地區,關中早熟。隋唐兩朝時,關中急劇膨脹的人口已使環境達到了承載極限。即使像隋文帝那樣看重關中,也不得不在災年離開這裡。


十四年,關中大旱,人飢。上幸洛陽,因令百姓就食。

——《隋書》

唐朝的情況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武則天時期直接遷都洛陽。為了便於接納漕糧,唐玄宗多次臨幸洛陽。唐中宗還因為大臣勸諫東幸洛陽而大怒:哪裡有追著糧食跑的天子呢?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寶雞關山草原。攝影/王警

如此我們不難理解隋煬帝為何急切地開鑿大運河,並且興建東都洛陽了。關中的老態龍鍾已是難以逆轉。新的經濟中心在江南,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並列成為中國核心區域的局勢早已被他看透。安史之亂的爆發,成為了壓倒老大哥關中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後的關中,再難恢復往日的榮光。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昭陵六駿之一的青騅。圖/圖蟲·創意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重回凡間

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後,中國南北並立的局面已經成型。宋、元、明、清四朝,乃至民國、新中國都是按照由南至北或由北至南的大方向統一了全國。關中的地位與作用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關中所在的地方,正扼守著連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要道。製圖/陳崢


比如明朝設置西安府,西安之名首次出現,正是取“安定西北”之意。關中能夠成為中國如今版圖的中心地帶,也並不是偶然。而是其歷朝歷代所起的經略西域作用的遺存之一。清朝幾次在西北用兵,無不以陝甘為總後方基地,居中調度,供應前方軍需。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陝西渭南,華陰老腔。圖/視覺中國


近代以來關中的影響力雖不如前,但依然是咽喉要地。震驚中外,並改變中國歷史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裡。時至今日,這裡都保持著重要糧產區、工業區、交通樞紐等等不同的重要角色。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面花。圖/圖蟲·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很早就有學者提出,儘管關中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最純熟的地區,這裡卻是近代地主佃農矛盾最不尖銳的地區。也就是說,經歷無數變革動盪的關中,最後反而回歸了田園阡陌、雞犬相聞的小農社會。關中人是何種心境呢?或許正如《白鹿原》中所說:世事你不經它,你就摸不準它。世事就倆字:福禍。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肉夾饃。圖/視覺中國

正是因為文化早熟,關中風土人情才呈現出淳樸圓融的姿態。同時固執地保持著自己的那份特色。世界再如何變化,關中人照舊吃著褲帶一樣的麵條,拿個饃就能夾住一切,三秦既是地名又是“套餐”,關中姑娘依然覺得哪裡都不如家鄉好。能夠有自豪感本身,其實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八百里秦川,三千年傳奇


西安城市風貌永寧門。圖/視覺中國


-END-


文丨伊森

圖編丨袁千禧

地圖編輯 | 陳崢

設計丨Q年


參考資料

1.《秦漢時期關中平原農耕土壤的利用與改良》杜鵑

2.《軍事地理視角下的中國古代歷史空間進程》韓茂莉、於家明

3.《中國歷史農業地理》韓茂莉

4.《中國區域歷史地理》李孝聰

5.《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的再認識》秦暉、金雁

6.《佈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饒勝文

7.《中國疆域沿革史》史念海

8.《宇文泰“關中化”政策及其對華夏文化發展的影響》王小甫

9.《長安史蹟研究》(日)足立喜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