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談塑化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產融結合推進現期貨市場同頻共振

業內專家談塑化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中國不僅是世界石化生產和消費的大國,而且也是世界石化產品消費增長最快、最有潛力的市場。世界石化產業的未來就在中國,塑料最大的市場就在中國。”在6月26日召開的2019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趙俊貴指出,塑料化工行業未來一定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2018年塑料化工行業總體運行良好,但受到國際貿易摩擦、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國內產能擴張等內外因素影響,市場波動風險進一步積累。與會嘉賓聚焦國內塑料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和格局,探討我國塑化行業發展路徑,並一致認為,行業企業要積極探索應對策略,轉變風險管理思路,主動利用塑料化工期貨管理風險。

業內專家談塑化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產融結合推進現期貨市場同頻共振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趙俊貴在2019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致辭。

聚烯烴產能持續擴張 市場面臨再平衡

業內專家談塑化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產融結合推進現期貨市場同頻共振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

2007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上市了首個工業品期貨品種——L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貨。此後,大商所相繼推出PVC(聚氯乙烯)、PP(聚丙烯)期貨,2018年底又順利上市乙二醇期貨,石化期貨品種鏈條日益豐富,與兄弟交易所石化產品一道,初步構建起我國獨特的石化期貨品種體系,我國長期保持著全球最大的石化期貨市場地位。因此,塑料化工行業的產能擴張將對市場格局造成什麼影響、未來塑化市場價格走勢將由哪些因素主導成為市場人士關心的重點。

趙俊貴指出,當前世界能源結構深度調整,世界石化原料多元化、國際化發展正在深化改變著世界石化市場的格局,也為我國石化產業的新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呂曉東表示,未來幾年石化行業前景不容樂觀,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極大不平衡將造成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石化產品的貿易規模比目前增加一倍以上。無論是供需再平衡、利潤再平衡、產業鏈間的再平衡還是石化產業和非石化產業之間的再平衡,都體現出整個行業現在正在經歷、即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調整和變動。近年來國內外PE和PP產能擴張明顯。海外市場上,美國乙烷裂解項目在2017~2019年進入投產期,多套大型乙烷裂解項目的投產將衝擊中國市場,伊朗、尼日利亞、印度低價非主流進口貨也將衝擊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上,2019年恆力石化、浙江石化等石腦油制乙烯裝置陸續投產,同時煤制烯烴和利用進口丙烷的PDH工藝,將使國內烯烴產能快速增加。2019年3種工藝將齊頭並進,國內將迎來新一輪烯烴擴能高峰期,也將帶動國內聚乙烯和聚丙烯產能大幅增加。

呂曉東認為,從過去20年全球石化行業利潤走勢的變化來看,全球石化行業週期的表現還是比較明顯的。世界石化行業正迎來兩輪擴能週期。最近這輪週期大概從2015年開始,到2019年已經持續了三四年時間,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不僅有油價的原因、供需失衡的原因,也有原料結構變化的原因,北美頁岩氣造成新一輪產能投資建設。2019年整個石化行業週期下行趨勢已進一步明確。這一輪週期的低谷很有可能出現在2023~2024年之間,而新一輪週期高點可能要等到2025年之後。

呂曉東分析,這兩輪擴能週期將分別帶來3000萬噸和2500萬噸的石化產能,中國、美國是領頭羊,中東地區也在強勢崛起,預計在2025年以後接力北美成為全球石化產能新增主力。

快速擴能為塑化行業帶來了產業格局的變化。

“2000~2018年國內聚烯烴的產能平均增速是每年201萬噸。而在過去的19年中,表觀消費量平均增速是每年255萬噸。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在接下來的2019~2022年中,國內產能的平均增速是每年728萬噸。但由於諸多因素,未來4年的表觀消費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北京四聯創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廖承濤說。

道恩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書海表示:“未來3~5年,中國聚烯烴產能將增加大約70%,今年下半年將迎來新增產能的集中投放。事實上,由於各種因素,原定在今年上半年投產的裝置大部分都延後了。預計下半年國內500萬噸、國外800萬噸產能將陸續釋放。”

擴能潮帶來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新增產能面臨較大壓力。呂曉東表示,石化行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大量湧現,比如安全環保趨嚴、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導致油價波動、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穩定性、新技術的發展等。

在上游大規模擴產以及下游需求增長較慢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會發生變化。

“2022年以後,市場可能會從以前的規模競爭逐步向質量、結構、成本、服務、研發、渠道、精細化管理和營銷手段等多元化競爭轉化。在此背景下,落後產能或一些成本較高產能的淘汰趨勢將會形成。”中石油華東化工銷售分公司信息部副經理許彥說。

對於未來整個石化行業來講,各層次之間的壁壘將會形成。

“國內石化行業可能會分成幾個梯隊,比如以中石化等為主的第一梯隊是以生產專用料或者比較優質的產品為主。梯隊之間可能會形成梯次競爭。”許彥說,梯次外的競爭屬於互補型,而梯次內的競爭將比較殘酷。

“整個石化行業大考即將到來,潮水退去後誰在裸泳,這個問題未來5~10年將會看到。”呂曉東建議,中國石化行業要像日本和韓國一樣做出積極的調整和變化,在未來全球石化行業再平衡中活下來,並且發展好。

塑化業績“水落船更高” 直面三大挑戰

2018年,我國塑料產業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合成塑料產量達到8587.2萬噸,比上年增長4.2%;實現銷售收入9205.26億元,比上年增長2.9%。今年1~4月,全國石油化工行業增加值總體增長4.8%;營業收入3.97萬億元,同比增長2.8%;合成材料行業繼續保持6%的增長,合成塑料表觀消費量3856.5萬噸,同比增長9.9%。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執行祕書長郭永新表示,2019年,塑料行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態勢,行業運行質量有所改善。今年以來在塑料產量下降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及利潤仍維持正增長。此外,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對美出口塑料量下降,但是由於對加拿大等國出口高速增長,行業整體態勢不錯。

據郭永新介紹,2019年1~5月,全國塑料製品行業完成累計產量2886萬噸,同比減少1.21%。分地域來看,河南省、安徽省、福建省增長較快;湖北省、山東省、上海市下降幅度較大。

2019年1~4月,全國塑料行業完成累計主營業務收入5761億元,同比增長3.83%。同期,全國塑料行業累計完成利潤總額263.10億元,同比增長8.88%。從各個子行業的利潤率來看,僅有塑料板、管、型材的製造,塑料包裝箱及容器製造,日用塑料製品製造高於塑料行業利潤率4.57%,分別為5.4%、5.2%和4.7%。

“綜合產量及利潤的數據來看,今年塑料行業可以總結為‘水落船更高’,在產量下降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和利潤都仍維持正增長。”郭永新說。

從出口情況來看,2019年1~4月,全國塑料行業出口額218.55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日用塑料製品出口額52.34億美元(佔23.95%),同比增長3.89%;塑料板、片、膜、箔、帶及扁條完成累計出口額37.57億美元(佔17.19%),同比增長4.63%;塑料包裝箱及容器及其附件完成累計出口額29.24億美元(佔13.38%),同比增長8.88%;建築用塑料製品完成累計出口額22.64億美元(佔10.36%),同比增長11.79%。

目前,中國對美出口減少2.27%,但對加拿大、德國、英國的出口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事實上,美國是我國塑料出口第一大國,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塑料的出口有所影響。

“雖然對美出口有所降低,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長彌補了這一部分缺口。可以說,對美出口的減少並沒有影響行業整體出口態勢。”郭永新指出。

在郭永新看來,目前塑料行業集中度已有所提升。2018年,塑料行業十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772.36億元,佔全部塑料製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28%,比上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2019年,塑料製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5429家,比上年末減少158家。

不過,目前塑料產業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大環保形勢下塑料行業原料結構的變化;二是中美貿易戰形勢下國際貿易格局的演變;三是全球化大公益視角下對塑料行業關注度的提升,世界各國禁塑、限塑政策陸續出臺。

“這三要素既是面臨的挑戰,也將成為塑料行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外驅動力。”郭永新認為。

此外,未來塑化行業的需求增長乏力也要重點關注。楊書海表示,從與塑料密切相關的幾個大行業看,汽車銷量1~4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4%,家電當中塑料用量最大的洗衣機產量增幅為1.8%,空調產量增長繼續回落,無紡布市場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出口大幅下降。

停止進口廢塑料、中美貿易摩擦和公眾對塑料環保問題的關注提升,正倒逼塑料製品行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面對挑戰,行業未來如何發展?

趙俊貴指出,塑料行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長期性和堅定性;努力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走出一條行業自律、融合發展、供需平衡、高端化、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郭永新建議,塑料行業一要強化自主創新,重點是阻燃絕熱的聚氨酯泡沫隔熱塑料、透氣性的膜材料、全生物降解材料、降解地膜以及大口徑、高強度的排水汙管等,還有用於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船舶、汽車等領域塑料的高分子材料。二要推動智能製造,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製造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三要實施國際化的佈局,當前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國際產業鏈合作密不可分。下一步包括塑料製品在內的輕工業,都要發揮行業優勢,以更寬廣的國際化視野,面向全球安排生產要素,參與國際產業的合作和發展。四要做好品牌經營,要以匠心鑄精品,以質量樹品牌,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美好追求。

“塑料製品行業走過了‘有沒有’‘好不好’階段,正在向‘強不強’階段發展。未來,行業將通過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智能發展、國際化發展等舉措,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塑料行業將伴隨中國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將以更穩健步伐邁向‘十四五’的新徵程。”郭永新表示。

業內專家談塑化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產融結合推進現期貨市場同頻共振

2019中國塑料產業大會專題論壇現場。

產融結合促改革 創新服務謀發展

專家們表示,塑料化工行業目前面臨不少困難。一方面,上游新增產能持續擴張,價格持續下滑;另一方面,貿易摩擦等因素下,下游需求整體不太樂觀,庫存去化緩慢。面對國內外供需的劇烈轉變,國內聚烯烴為主的塑化行業產業鏈企業如何突圍?

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指出,石化產業產融結合日益緊密,大批石化企業管理風險的意識、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統籌利用期貨、現貨兩個市場,通過參考價格經營、套期保值交易和基差貿易等逐步改變了傳統經營模式,石化產業與期貨市場保持著良性互動發展。

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副總監王淑梅介紹,2007年以來,LLDPE、PVC、PP和乙二醇期貨先後在大商所上市,為產業客戶避險和定價提供了有效工具。2018年,LLDPE、PVC和PP三大塑料品種成交量(單邊,下同)分別為3674萬手、3636萬手和4935萬手,日均持倉量分別為26.25萬手、17.34萬手和26.81萬手。其中,受益於品牌交割制度,PVC期貨近年來市場流動性和規模穩步提升,2018年日均持倉比增長54%。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推動了化工產業客戶數量逐年增加,2018年超過8000家法人客戶交易,創歷史新高。各品種套保效率保持較高水平,聚乙烯、聚丙烯品種的期現貨價格相關性均保持在0.8左右,聚氯乙烯期貨達到0.9。2018年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3個品種上完成了11個場外期權試點項目,支持開展了5個基差貿易試點項目,並支持企業開展互換交易,幫助相關企業個性化地進行風險管理,助力企業升級貿易模式。

目前,國內已經上市PVC、 PP、LLDPE、乙二醇等塑化品種,更多企業主動參與期貨市場,利用期貨交易對衝風險,利用金融衍生品助力產業鏈深度協同。

浙江特產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明介紹,原來他們跟客戶之間盈利模式更多的是博弈性的,但是這兩年這種博弈的盈利模式逐步不用了,特產石化現在的定位是給中小用戶服務。

袁小明說:“舉個例子,比如行情漲價,原來我們可能想賭行情,不願意賣貨,現在行情漲價,我們希望下游向我們買貨。因為業務量大了,我們可以用一些金融工具來對衝,我現貨賣掉,期貨可以買進,現在經營模式已經多樣化。”

在塑料原料經銷量名列全國前列的浙江明日控股公司,也同樣在積極開展期貨交易。該公司總經理助理、PE公司董事長傅傑說:“不同於以前交易雙方對立博弈、衍生品運用只侷限於自身的情況,現在企業在利用期貨工具鎖定貿易基差的同時,還通過期權分別幫助上下游客戶提前鎖定生產利潤和訂單利潤,打破了原先傳統的交易雙方兩兩之間相互博弈對立的關係。”

上海賽科石油化工公司聚丙烯業務經理謝令認為:“上游石化企業利用固定基差,鎖定最低銷售價。中游分銷商利用固定基差,鎖定最高採購價。再由下游實體企業向中游分銷商採購,實際上形成了雙向對衝,實現閉環交易,合理規避風險。”

塑化產業和金融行業融合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實現風險管理的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對於行業發展也提出了更多的個性化需求。

“產業內的風險管理需求需要去產業外去尋求。”浙江特產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明認為,近幾年來,國內石化產品貿易行業市場透明度越來越高,期現業務不斷縮小市場貿易價差,對於貿易商來說需要轉型升級,更好地利用期貨及衍生品市場進行風險價格管理。

王鳳海表示,大商所將緊密結合服務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豐富化工產品工具體系,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市場運行質量,努力為石化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據大商所清算部總監助理柳青介紹,為滿足行業對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的需求,大商所去年推出了商品互換業務,目的是為了滿足市場主體個性化需求的新型金融工具,為市場打造新的衍生品市場平臺並服務石化產業。下一步,大商所將持續優化存量供給,鞏固戰略轉型成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市場運行管理,持續優化石化期貨合約規則;紮實推進LLDPE、PP交割註冊品牌制度、塑料品種廠庫制度等儘快落地,進一步完善商品互換等場外業務,為石化企業參與市場提供更多便利。

同時,持續創新增量供給,充實多元開放內涵。大商所將按照證監會統一部署,平穩推出苯乙烯和粳米期貨,研究液化石油氣、集裝箱運力等期貨品種,加快構建大商所農產品、化工、能源、黑色、航運等5大品種板塊;積極推進PP、鐵礦石等期權上市,推動價差互換、基差合約及其他結構性期貨產品上市,不斷完善市場工具、品種體系。在完善國內市場建設的基礎上,大商所將持續強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市場國際影響力;積極對接國際市場,加強境外市場培育,以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建設為先導,加快帶動LLDPE、PP、黃大豆1號、棕櫚油等品種對外開放。

此外,大商所將持續探索完善產業服務模式,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支持和引導產業企業有效利用期貨市場,推進包括場外期權、基差貿易等模式在內的企業風險管理計劃,依託產業大會、產融培育基地等項目,持續強化產業客戶培育服務;依託期貨學院、十大期貨投研團隊評選、高校期貨人才培育等,加強期貨專業人才培養,厚植市場發展基礎。

王鳳海表示,未來,大商所將與各方一道,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資產定價、緩釋風險的功能,努力為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