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譚延闓吃得考究,亦精擅食法。每次請客吃飯,他都對菜單親自審定,並對家裡廚師提出意見和方案。

後來他家菜譜流傳出來,被稱為組庵菜(譚延闓字組庵),這就是今天湘菜的起源。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譚延闓吃得考究,亦精擅食法。每次請客吃飯,他都對菜單親自審定,並對家裡廚師提出意見和方案。

後來他家菜譜流傳出來,被稱為組庵菜(譚延闓字組庵),這就是今天湘菜的起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組庵菜膽用的食材,就是最普通的上海青(小棠菜),是華東一帶最常見的小白菜品種。

譚府燒一盤菜膽,要用兩擔上海青。

啥是菜膽呢,就是一棵上海青最中間那個芯,僅留兩片嫩葉。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譚延闓吃得考究,亦精擅食法。每次請客吃飯,他都對菜單親自審定,並對家裡廚師提出意見和方案。

後來他家菜譜流傳出來,被稱為組庵菜(譚延闓字組庵),這就是今天湘菜的起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組庵菜膽用的食材,就是最普通的上海青(小棠菜),是華東一帶最常見的小白菜品種。

譚府燒一盤菜膽,要用兩擔上海青。

啥是菜膽呢,就是一棵上海青最中間那個芯,僅留兩片嫩葉。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烹菜膽,要先用豬油在鍋內熬熱,待熬至兩分油色變透明,下菜膽浸泡,全熟後撈出,這樣菜膽就能葉翠如初。

然後將煨好的高湯用紗布過濾後倒進一口新鍋,加鹽調味,放入菜膽,攪拌入味後撈出,將菜膽砌於闊盤。

高湯須用老雞、豬肘、鳳爪、肉皮、豬中排、豬手六味食材,用砂鍋,文火煨6個小時,一直熬到湯白如醍醐。

然後再取生粉,加清水,傾高湯入鍋,澆入雞油,以文火慢熬,攪得水油相合,湯汁金黃。為菜膽勾芡。

最後用枸杞點紅,這就是組庵筵席中的一道小菜。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譚延闓吃得考究,亦精擅食法。每次請客吃飯,他都對菜單親自審定,並對家裡廚師提出意見和方案。

後來他家菜譜流傳出來,被稱為組庵菜(譚延闓字組庵),這就是今天湘菜的起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組庵菜膽用的食材,就是最普通的上海青(小棠菜),是華東一帶最常見的小白菜品種。

譚府燒一盤菜膽,要用兩擔上海青。

啥是菜膽呢,就是一棵上海青最中間那個芯,僅留兩片嫩葉。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烹菜膽,要先用豬油在鍋內熬熱,待熬至兩分油色變透明,下菜膽浸泡,全熟後撈出,這樣菜膽就能葉翠如初。

然後將煨好的高湯用紗布過濾後倒進一口新鍋,加鹽調味,放入菜膽,攪拌入味後撈出,將菜膽砌於闊盤。

高湯須用老雞、豬肘、鳳爪、肉皮、豬中排、豬手六味食材,用砂鍋,文火煨6個小時,一直熬到湯白如醍醐。

然後再取生粉,加清水,傾高湯入鍋,澆入雞油,以文火慢熬,攪得水油相合,湯汁金黃。為菜膽勾芡。

最後用枸杞點紅,這就是組庵筵席中的一道小菜。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一棵小白菜,堂而皇之地和雲威火腿、魚翅、鹿筋、鮑脯一起,進入譚家菜譜,擺在民國政要們的面前。

其二,是唐魯孫在《中國吃》中提到的北平慶和堂“桂花皮炸”。

皮炸,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炸豬肉皮,但做法相當繁複。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譚延闓吃得考究,亦精擅食法。每次請客吃飯,他都對菜單親自審定,並對家裡廚師提出意見和方案。

後來他家菜譜流傳出來,被稱為組庵菜(譚延闓字組庵),這就是今天湘菜的起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組庵菜膽用的食材,就是最普通的上海青(小棠菜),是華東一帶最常見的小白菜品種。

譚府燒一盤菜膽,要用兩擔上海青。

啥是菜膽呢,就是一棵上海青最中間那個芯,僅留兩片嫩葉。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烹菜膽,要先用豬油在鍋內熬熱,待熬至兩分油色變透明,下菜膽浸泡,全熟後撈出,這樣菜膽就能葉翠如初。

然後將煨好的高湯用紗布過濾後倒進一口新鍋,加鹽調味,放入菜膽,攪拌入味後撈出,將菜膽砌於闊盤。

高湯須用老雞、豬肘、鳳爪、肉皮、豬中排、豬手六味食材,用砂鍋,文火煨6個小時,一直熬到湯白如醍醐。

然後再取生粉,加清水,傾高湯入鍋,澆入雞油,以文火慢熬,攪得水油相合,湯汁金黃。為菜膽勾芡。

最後用枸杞點紅,這就是組庵筵席中的一道小菜。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一棵小白菜,堂而皇之地和雲威火腿、魚翅、鹿筋、鮑脯一起,進入譚家菜譜,擺在民國政要們的面前。

其二,是唐魯孫在《中國吃》中提到的北平慶和堂“桂花皮炸”。

皮炸,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炸豬肉皮,但做法相當繁複。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先選豬脊背上三寸寬的肉皮,用花生油炸到起泡,撈出瀝乾,晒透,放在瓷壇裡密封,下襯石灰防潮防溼。

等到第二年,再拿出來做菜。先把皮炸用溫水洗淨,再用高湯或雞湯泡軟,切細絲下鍋,加佐料武火一炒,雞蛋打碎往上頭一澆,再撒上火腿末起鍋。

肉頭鬆軟,香不膩口,沒吃過人都猜不出是什麼東西炒的。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譚延闓吃得考究,亦精擅食法。每次請客吃飯,他都對菜單親自審定,並對家裡廚師提出意見和方案。

後來他家菜譜流傳出來,被稱為組庵菜(譚延闓字組庵),這就是今天湘菜的起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組庵菜膽用的食材,就是最普通的上海青(小棠菜),是華東一帶最常見的小白菜品種。

譚府燒一盤菜膽,要用兩擔上海青。

啥是菜膽呢,就是一棵上海青最中間那個芯,僅留兩片嫩葉。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烹菜膽,要先用豬油在鍋內熬熱,待熬至兩分油色變透明,下菜膽浸泡,全熟後撈出,這樣菜膽就能葉翠如初。

然後將煨好的高湯用紗布過濾後倒進一口新鍋,加鹽調味,放入菜膽,攪拌入味後撈出,將菜膽砌於闊盤。

高湯須用老雞、豬肘、鳳爪、肉皮、豬中排、豬手六味食材,用砂鍋,文火煨6個小時,一直熬到湯白如醍醐。

然後再取生粉,加清水,傾高湯入鍋,澆入雞油,以文火慢熬,攪得水油相合,湯汁金黃。為菜膽勾芡。

最後用枸杞點紅,這就是組庵筵席中的一道小菜。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一棵小白菜,堂而皇之地和雲威火腿、魚翅、鹿筋、鮑脯一起,進入譚家菜譜,擺在民國政要們的面前。

其二,是唐魯孫在《中國吃》中提到的北平慶和堂“桂花皮炸”。

皮炸,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炸豬肉皮,但做法相當繁複。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先選豬脊背上三寸寬的肉皮,用花生油炸到起泡,撈出瀝乾,晒透,放在瓷壇裡密封,下襯石灰防潮防溼。

等到第二年,再拿出來做菜。先把皮炸用溫水洗淨,再用高湯或雞湯泡軟,切細絲下鍋,加佐料武火一炒,雞蛋打碎往上頭一澆,再撒上火腿末起鍋。

肉頭鬆軟,香不膩口,沒吃過人都猜不出是什麼東西炒的。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慶和堂,是老北京最有名的飯莊子,主顧多半來自前清王公府邸,就跟紅樓夢裡賈府似的。

而唐魯孫呢,本就出身貴胄,是鑲紅旗八旗子弟,祖父做過滿清的兵部侍郎、伊犁將軍,外公是河南巡撫、閩浙總督,家裡的兩個姑奶奶還是光緒帝的珍妃、瑾妃。

唐魯孫也算是從小食遍八方,各種名貴珍饈、宮廷御宴都嘗過。但等到他1946年跟著國府渡海到臺,晚年回憶老北京的美食,對慶和堂印象最深的竟是這一道炸豬皮。

"

說起《紅樓夢》裡的美食,最出名的怕是劉姥姥吃的那道茄鯗了。

這道菜,劉姥姥一開始都不相信自己吃的是茄子。

“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於是王熙鳳老師現場傳授了一遍做法。

“學做廚師誰靠譜?金陵敕造榮國府。”

由於《紅樓夢》版本的不同,一共記載了兩份不同的茄鯗菜譜。

庚辰本的做法超級複雜——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戚序本中這道菜叫做茄胙,做法簡直像煉丹——

“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晒乾了,拿一隻肥母雞,熬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晒乾。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不管哪種做法,總之,劉姥姥聽了直咂舌:

“我的佛祖!倒得多少隻雞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鯗讀作xiǎng,本義是指剖開晾開的魚,後來泛指醃臘成乾的片狀食品,比如牛肉鯗、筍鯗,按個這個叫法,所以戚序本的做法更可信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茄鯗的名氣這麼大,歷來也就不乏吃貨照著菜譜如法炮製。但大家夥兒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

難吃。

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肯定地表示,如法炮製的茄鯗不好吃。

親口品嚐過北京紅樓宴的鄧雲鄉先生說,茄鯗感覺就像吃了一道宮保雞丁+燒茄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鄧先生為此還專門請教過幾位廚行的高手,大廚們讀了《紅樓夢》這個做法,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都說這種菜不但沒有吃過、燒過,更聞所未聞。

而且!從烹飪常識來判斷,也不可能有這種稀奇古怪的菜。

茄鯗居然是一道違背烹飪常識的菜……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就是曹雪芹純靠想象杜撰出來的一道菜。

為啥要編這麼一道菜出來呢?除了文字遊戲消遣,自然是誇耀賈府豪奢闊綽,烹事精細,不同凡俗。

只靠一道茄子,劉姥姥就這樣被榮國府征服……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從前看紅樓夢,最饞就是這道菜,然後一邊流口水一邊想,人家賈府這才叫富貴人家,吃個茄子都這麼講究,太牛了!這比捧出來什麼燕翅鮑給劉姥姥吃,都更能顯出大戶人家的氣派來。

類似的菜,聽說過兩道。

一是民國元老譚延闓家的組庵菜膽。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人,做過三任湖南督軍,做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媒人。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譚延闓唯一的嗜好就是下館子,他被稱作“民國第一吃貨”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譚延闓吃得考究,亦精擅食法。每次請客吃飯,他都對菜單親自審定,並對家裡廚師提出意見和方案。

後來他家菜譜流傳出來,被稱為組庵菜(譚延闓字組庵),這就是今天湘菜的起源。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組庵菜膽用的食材,就是最普通的上海青(小棠菜),是華東一帶最常見的小白菜品種。

譚府燒一盤菜膽,要用兩擔上海青。

啥是菜膽呢,就是一棵上海青最中間那個芯,僅留兩片嫩葉。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烹菜膽,要先用豬油在鍋內熬熱,待熬至兩分油色變透明,下菜膽浸泡,全熟後撈出,這樣菜膽就能葉翠如初。

然後將煨好的高湯用紗布過濾後倒進一口新鍋,加鹽調味,放入菜膽,攪拌入味後撈出,將菜膽砌於闊盤。

高湯須用老雞、豬肘、鳳爪、肉皮、豬中排、豬手六味食材,用砂鍋,文火煨6個小時,一直熬到湯白如醍醐。

然後再取生粉,加清水,傾高湯入鍋,澆入雞油,以文火慢熬,攪得水油相合,湯汁金黃。為菜膽勾芡。

最後用枸杞點紅,這就是組庵筵席中的一道小菜。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一棵小白菜,堂而皇之地和雲威火腿、魚翅、鹿筋、鮑脯一起,進入譚家菜譜,擺在民國政要們的面前。

其二,是唐魯孫在《中國吃》中提到的北平慶和堂“桂花皮炸”。

皮炸,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炸豬肉皮,但做法相當繁複。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先選豬脊背上三寸寬的肉皮,用花生油炸到起泡,撈出瀝乾,晒透,放在瓷壇裡密封,下襯石灰防潮防溼。

等到第二年,再拿出來做菜。先把皮炸用溫水洗淨,再用高湯或雞湯泡軟,切細絲下鍋,加佐料武火一炒,雞蛋打碎往上頭一澆,再撒上火腿末起鍋。

肉頭鬆軟,香不膩口,沒吃過人都猜不出是什麼東西炒的。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慶和堂,是老北京最有名的飯莊子,主顧多半來自前清王公府邸,就跟紅樓夢裡賈府似的。

而唐魯孫呢,本就出身貴胄,是鑲紅旗八旗子弟,祖父做過滿清的兵部侍郎、伊犁將軍,外公是河南巡撫、閩浙總督,家裡的兩個姑奶奶還是光緒帝的珍妃、瑾妃。

唐魯孫也算是從小食遍八方,各種名貴珍饈、宮廷御宴都嘗過。但等到他1946年跟著國府渡海到臺,晚年回憶老北京的美食,對慶和堂印象最深的竟是這一道炸豬皮。

“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

茄子、小白菜、豬皮本是最尋常的市井食材,但在上面花了功夫、做了講究。

卻能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比名貴食材更顯出氣派來。請客只在山珍海味燕翅鮑上找檔次,那叫暴發戶。

由此可見,在平常之物上下功夫,平常事做出不平常,這才叫真奢侈。

你做一件事,其奢侈處並不在於這件事本身有多麼難得、多麼稀有,而在於你在這件事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功夫,才讓這件事變得奢侈。

茄子很平常,但給茄子配的那幾只雞叫奢侈。

小白菜很平常,但在小白菜上下的那些功夫叫奢侈。

豬肉皮很平常,但在豬皮上花的那一年多時間叫奢侈。

再比如說,跑步、讀書。這本是極常見極平淡、人人可做之事,也沒有什麼門檻和難度可言。但只要你肯每天花上一小時去讀去跑,積年累月,那便成了真奢侈。

只要你肯在上面花時間、下功夫,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他會饋贈你以世間少有之味。

做人做事,就該拿出一隻茄子,倒得多少隻雞配他的架勢來。

這便是茄鯗的故事。

來,讓我們乾了這碗雞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