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原創:小禾姐,有一個微信號“小禾電影

有這樣一種演員:他可能不太出名,有關他的報道總是寥寥數筆,因為他不熱衷炒作。

他演起戲來,讓觀眾無法辨認哪個是角色裡的他,哪個才是真實的他。

他用作品和演技征服觀眾,作品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作品。

這種演員有很多。而小禾姐今天想說的,是在2006年《竊聽風暴》中維斯勒的扮演者:烏爾裡希·穆埃。那種自帶光芒,天生把演員作為使命的一類人。

1

1984年的東德,儘管政治上已呈現強弩之末,但在言論的控制上,反而變本加厲。

維斯勒是一位中年大叔,理著淺寸板頭、衣服纖塵不染,目光如炬、幹練寡言。

他看起來像名特工,但身份是“史塔西”上尉。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史塔西(Stasi),即東德國家安全部。在30多年裡,它像盤桓在東德上空的陰魂,臭名昭著。10萬名史塔西、20萬名線人組成一個龐大、密不透風的情報網,監控了全東德人的生活,堪稱“史上最有效率的情報機構“,目的是”知曉一切“。

平均每天有8人被史塔西祕密逮捕,很多人從此下落不明。而告密的人,很有可能是身邊最親密的人:伴侶、兒女或者朋友。

德雷曼,詩人、劇作家,溫和、單純,看上去不像其他人那麼激進。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不過,維斯勒憑著敏銳的職業嗅覺認為,德雷曼並不如他表現的那麼完美,於是他主動攬下了竊聽德雷曼的行動。

這對於職場老鳥維斯勒來說,不過是稀鬆平常的一件事,然而,卻讓他的職業軌跡來了一個大翻轉。

最初,維斯勒站在上帝的視角上,審視德雷曼的生活。

詩人的生活表面平靜,實則激流暗湧。德雷曼有幾個過從甚密的文藝圈朋友,對上層的控制極為不滿,總想搗鼓一些事。還有一個舞臺劇演員的女友,克里斯塔,兩人感情融洽。但女友經常被文化部長騷擾。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詩人的熱情、正直,不知不覺感染著維斯勒。他閱讀詩歌,聽著詩人和女友談笑。有時趁詩人外出,走進他家,觀賞朋友送的禮物,撫摸詩人的床單,把記憶裡聽到的和現實的影像交疊起來,想象他們相處的情形。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他開始以詩人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活。回到家,當一個人靜靜坐在沙發上,他感覺前所未有的孤獨和乏味。這個家除了生活必用品和一臺電視機,再也看不到其他物件,沒有一絲人味。

他沒有個人生活,沒有女人,詩人擁有的浪漫愛情,於他,愛情不是他的菜。

他越觀察詩人的生活,越覺得鮮活、真實。

他甚至偷偷背叛了職業立場,不僅隱藏了詩人的祕密,還一次次保護詩人、化險為夷。

詩人撰寫了揭露東德的文章,發表在西德著名雜誌,引起軒然大波,高層徹查,危機一觸即發……

《竊聽風暴》以1980年代東西德統一前的社會現實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史塔西在監聽過程中,受到詩人生活的感染,從一名竊聽者、調查者,變為保護者的巨大轉變。

這部電影幾乎橫掃了2006年德國所有電影大獎,並且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堪稱德國電影史上的標杆之一。

更為傳奇的是,導演弗洛裡安執導影片時才32歲,這部劇還是他的處女作,相當於剛出道就拿了個大滿貫。

在中國,33萬豆瓣網友打分,評分9.1,直接把電影推上了“豆瓣電影TOP250”,可見中國網友對它的喜愛之深。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2

印象中的德國電影一般是高冷的、政治色彩濃厚的,習慣在反思歷史和人性刻畫之間尋找平衡點,主題略為駁雜。

《竊聽風暴》卻以一種歷史大片的滂沱,兼容了文藝片的精妙構思,幾乎具備了經典電影的所有元素,背景音樂相得益彰,使得情感的發生和流動順暢自然。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國天才明星烏爾裡希·穆埃大放異彩的演繹。

穆埃扮演的維斯勒,通常頭戴耳機,面無表情,臺詞不多,至始至終,像戴著一副面具。但是,觀眾通過穆埃細微的面部表情和收放自如的形體動作,感受人物內心的洶湧澎湃。即使他不說話,也可以透過他那雙清亮、深邃的藍灰色眼睛,感受到他飽滿的情緒。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1953年出生的穆埃畢業於萊比錫戲劇學院表演系,曾主演60餘部影視作品,演技出眾。

穆埃的演員生涯始於話劇舞臺,導演朗霍夫曾評價他為“一個完美的演員,除了臺詞上帶有一點薩克森口音。”

八十年代末期,他逐漸走下話劇舞臺,開啟了影視表演的事業道路。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在影片結尾處,有這樣一幕,和穆埃的經歷十分相似。

數年後,詩人得知自己也是一位被監控對象,找到了隱藏在牆壁上的暗線,像藤曼一樣佈滿了整個房間,他看著這些線,頹然而無奈。隨後,他來到紀念館,調取了自己的檔案,竟然裝滿了整整一個小推車。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據說,穆埃也曾是史塔西的祕密監控對象,而充當線人的,正是他的妻子。

穆埃從“斯塔西紀念館”調出當年妻子對他進行的長達254頁的監控記錄,這段婚姻在柏林圍牆解體後嘎然而止。

可見,影片還原了一部分真實生活場景,由於親身感悟,穆埃的演繹細膩真實。2007年,穆埃憑藉《竊聽風暴》中精準細緻的表演和極強的感染力,獲得德國電影最男主角獎,歐洲電影最男主角獎等多項獎項,成就了演藝事業巔峰。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3

在知乎上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提問:你見過有哪些尷尬的演技?一個演員的演技能驚豔到什麼程度?

網友以海量的分析和截圖,來說明演技對於演員如身份標籤。有意思的是,關於演技的評價,網友往往表現出神一般的一致。

在《竊聽風暴》中,穆埃的演技可以用“維斯勒上身”來形容。

維斯勒剛出場就被指“沒有人性”,真實的史塔西其實是鷹隼一般的醜陋人物。而最後我們幾乎愛上了維斯勒,同情他的處境,感動於他人性的光芒。這其中的翻轉,在於穆埃賦予了維斯勒多面、立體的形象和傳神的演繹。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維斯勒威脅鄰居太太,咄咄逼人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詩人得知真相,成為信件收發員的維斯勒顯得孤獨


比如,詩人由於朋友自殺,彈琴寄託哀思。

琴聲低低迴旋,如泣如訴,每一個音符好像在發出終極叩問,傷感而鏗鏘,彷彿聲聲敲打靈魂,叩問心扉。

鏡頭從詩人切向空曠的閣樓裡,只見頭戴耳機的維斯勒一動不動,鏡頭從背後緩緩繞到他前方,掃過他的臉,觀眾驚訝的發現:冷血的維斯勒臉上竟然掛著一行淚水。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這個場景,穆埃的表演極為狂放,極富震撼力。在閣樓這個隱祕的空間中,他肆意流淌淚水,讓人感到他原來的靈魂是禁錮的,此刻終於釋放了自我,在琴聲和淚水中洗滌了自我。

置身於一堆監控設備中的維斯勒,再也不是那個行走的國家機器,終於化身為“人”,有了人味。

當克里斯塔背叛了德雷曼時,維斯勒極為憤怒,因為他在監聽中曾感受到,克里斯塔和詩人的愛情十分熾熱。維斯勒不能表露情緒,窗外文化部長正盯著審問現場。

短短几秒,穆埃用眼神完成了憤怒、鄙視,到接受、掩飾的過程。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他用眼神譴責克里斯塔,顯得極為收斂和剋制,連眼皮都在打掩護,僅僅用瞳孔放大、眉頭微皺,完成一剎那的憤怒。

克里斯塔意外身亡,維斯勒眼裡的悲傷,起伏的胸膛,說明他震動極大,穆埃用僵硬的身體來說明他的悲痛。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還有他對老同學逢場作戲露出輕微的蔑視;對同事胡亂拿領導人開玩笑用眼神表示了責備;對小孩詢問史塔西的身份,忽然轉換了話題。這些微妙的細節塑造了一個變化中的人性。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穆埃用演技,把一個冷峻的、醜陋的暗黑人物變成一個尋找靈魂、尋找自我,開始和別人建立情感聯結的、有溫度的人物,賦予了角色充實的靈魂。

不幸的是,這位天才演員在2007年罹患胃癌病逝,終年54歲,留給觀眾無比的遺憾和惋惜。《竊聽風暴》是他的巔峰之作,也成了離世之作。

33萬人評價,豆瓣9.1分,他用演技成就經典,卻把傷感留給觀眾


看完《竊聽風暴》的觀眾,總不由得搜尋這位天才演員的報道,往往深陷遺憾。網友說:我多麼希望你沒有死——你是一個很好的演員,而我也總是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的你也是一個很好的人。我喜歡你那雙圓圓的藍眼睛,睿智、隱忍、真誠....那裡面所蘊含的一切讓我難以言表。走過了那樣坎坷而傳奇的一生,願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以上內容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