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核電站都建造在海邊?背後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當今世界什麼能源最清潔高效,無疑是核能。1千克鈾-235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700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對於一些煤炭、水力、風力等自然資源稀缺的國家來說,用核能發電無疑是最優之選。如法國,核電發電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不但供本國使用,還輸送到了瑞士、意大利、比利時。

為什麼多數核電站都建造在海邊?背後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核電在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環境汙染方面均有重大意義。在美國,每年有超過15.5萬人死於汙染相關因素,擴展到全球,這個數字是900萬。約有650萬人的死亡與空氣汙染有關,180萬人的死亡與水汙染有關,近100萬人的死亡與生產汙染有關。如果對核能的利用,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每年能減少50萬以上與環境汙染有關的死亡。

當今世界有400多座核電站在投入運營,如果有心統計你會發現,有半數以上的核電站建在了江邊或是海邊等水源豐富的地方。除了是因為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需要充足的電力輸送外。還與核電站自身運行的特點有著直接的關係。

為什麼多數核電站都建造在海邊?背後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因為核電站運行時需要大量的冷卻水來降溫,冷卻水一旦中斷,反應堆堆芯會因過熱而熔融。一瞬間就會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逸漏出來,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真的發生意外情況,還可以往海里排放汙染,相當於給了汙染物一個承載體。此外,沿海一般都有持續的風力,有利於輻射氣體的擴散。內陸地區的放射性氣體容易在當地積聚,造成核汙染。

為什麼多數核電站都建造在海邊?背後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當年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選址就有很大的問題,結果事故發生後,方圓三十公里的範圍被劃為無人區,嚴禁外人進入。在這場災難中,有22萬人流離失所,事故中產生的放射性塵降物摧毀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4440平方公里的農田和6820平方公里的森林。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時,正值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建設期間。這裡不得不佩服當年選址的前瞻性,因為對於當年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秦山核電站來說,冷凝器循環冷卻水所需的水量為每小時26000噸,而取之無盡的海水恰能滿足核電站的需求。難怪當年有人說,依山傍海、得天獨厚的秦山腳下確實是建造核電站的好地方。

為什麼多數核電站都建造在海邊?背後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所以,從經濟、安全、環境等多個角度綜合考量,把核電站建立在海邊實在是上上之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