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金成“唐僧肉”?遏止騙保需更嚴密制度保障

汽車保險 基金 社會保險 法律 CCTV 網貸天眼 2018-12-14

從商業保險到醫保基金,近期頻出的各類騙保案件引發了社會高度關注。

上個月,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瀋陽兩家民營醫院通過僱“病人”虛假住院、偽造病歷來騙取醫保基金。近日,又有媒體曝出一男子疑買3000萬保險後在普吉島殺妻,已被當地警方控制。

在上述案例中,“保險金”成為了某些人眼中的“唐僧肉”,到了不吃不快、甚至甘願以身犯險的地步。縱觀保險發展歷程,騙保並不是個案。近年來,騙取保險金的行為以不同方式、不同形態出現,且隨著保險行業發展、保險產品保額提升,呈現上升趨勢。

近年來的騙保案例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團伙作案。例如,在瀋陽醫保基金騙保案的鏈條裡,醫院、中間人和一些醫保中心內部人士結成了隱祕的利益同盟,共同瓜分騙取而來的國家醫保資金。又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商業保險理賠欺詐特點也在發生變化。以車險理賠為例,理賠欺詐正從貪小便宜的偶發個案逐漸演變成團伙欺詐、異業聯盟的集團性犯罪,對團伙欺詐的風險管控需求凸顯。二是保額巨大。各類騙保案中,動輒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保額的保單並不鮮見,甚至出現了因騙保傷害他人的惡性案件。三是騙保手法花樣翻新。例如有欺詐團伙看到保險快賠中拍照上傳事故圖片的“騙保商機”,先後89次利用網上事故照片、用紗布包裹四肢並塗抹紅色藥水等方法向保險公司虛假報案、申請理賠。

具體到容易發生騙保案的領域,社保基金方面,養老金、醫保基金都曾出現騙保案;商業保險方面,車險、意外險和健康險是騙保欺詐比較嚴重的領域。騙保方法包括偽造意外事故、醫患共謀、利用保險規則漏洞進行套保或者騙保等。

細究下來,騙保現象層出不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錯誤的保險認知,一些投保人、利益相關人對保險和風險存在重大認知偏差,認為自己花錢購買了保險,不讓保險公司賠點,總覺得自己虧大了。二是利益驅使,一些人從社保或商業保險中看到了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所謂“機會”,通過偽造等方式騙取社保基金或者商業保險金。三是存在制度或者經營漏洞,需要逐步完善。針對騙保的監督手段有限,部分人認為有利可圖、有空可鑽。例如,醫保報銷是結算系統,只有結算數據,醫院系統則是診療數據,結算數據和診療數據如果不打通,那些套刷套藥、套現、假住院就很難查核出來。又如,男子疑買3000萬保險後殺妻一案中,有媒體曝出該男子購買的保險涉及數家保險公司,被保險人均為其妻子,但被保險人簽名疑與其妻子字跡有差異。

從社保基金穩定性和商業保險行業發展的角度看,各類騙保案直接損害了社會大眾和保險公司的權益,間接推高了保險產品價格,侵害了消費者利益,破壞了市場秩序,社會危害性大。但正如上述分析,遏止騙保案並非一方努力可以達成,而是需要****、保險公司、社會公眾多方參與,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對騙保案當事人的懲處力度、利用科技和大數據完善反欺詐系統、加強保險知識普及教育,將騙保扼殺在意識萌芽時、消滅在嚴密的制度流程中,並最終震懾在嚴厲的法治規範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