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講道理的《千字文》

小說:講道理的《千字文》

講道理的《千字文》

中國古代詩人、文人有作品長久流傳的多半有一些各種各樣的大小牢騷。有的寫給自己和朋友以及後人看,有的在官書中摻雜進私意。前者以屈原為祖,後者的老師是司馬遷。儘管文字獄從古不斷髮生,文人還是警惕不夠,不由自主會惹禍。周興嗣的《千字文》從內容結構措詞造句看都是端端正正的。皇帝看了說不出什麼。作者也未必想到發牢騷。可是文人習氣,尤其是當文官的人的習氣,還是免不了。試看這篇文從“天地玄黃,字宙洪荒”開始,由天地萬物說到人,正是“三才”的順序。一說人,又從帝王開始,“龍師火帝,鳥官人皇”。隨後說到人的道德品性,孝、忠,做官“從政”。這一段以“蓋此身發,四大五常”開始。“四大皆空”是佛教語,“五倫五常”是儒家言,正迎合尊儒又信佛的梁武帝的口味。然後從“東西二京”起鼓吹一通將相。這是由君而臣了。這裡加上了“治本於農”的道理,兼及百姓。官做大了,有危險,於是提出了古代文官的最好出路“殆辱近恥,林皋幸即。兩疏見機,解組誰逼?”漢朝有姓疏的叔侄兩位高官,自覺自願自動辭職退隱,送行的官極多,傳為千秋佳話。退下來以後呢?“索居閒處,沉默寂寥,求古尋論,散慮逍遙。”接連下去一大串話講退隱的好處,有聲有色,文情並茂。接著是平常的個人(“員外”之流)生活。許多生活用詞排進來了。男的有藝術好的,女的有容貌美的 “並皆佳妙”。但是,“年矢每催”,時間像射箭一樣迅速,歲月不饒人,該結束了。收尾很有意思,是這樣四句:“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真是妙極,把塞不進正文的虛字排到末尾,成為獨立的兩句,是輔助材料。上兩句是謙虛還是譏諷?那可說不定。全篇一路讀下來,這一千個不同的字(個別重複的是形同義異)排得真好。不但文章好,次序及排比工整,而且是古代在朝和下野的文官的寫照,有處世的理想,有心情的流露,整篇是首講道理的正派詩。智永、懷素兩位和尚書法家用草書寫多少份傳下來不是偶然的。不過自古至今好像還沒有當它是文學作品的。我來試一試,自認冒昧,那就算是“愚蒙等誚”吧。(談《千字文》,17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