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千與千尋》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閆麗嬌

編輯 | 蘇琦

繼《龍貓》之後,宮崎駿的又一經典之作《千與千尋》終於在18年後登陸中國院線。今天凌晨,《千與千尋》開始在國內上映。

儘管距離其在日本第一次公映已過去18年,但中國影迷對於《千與千尋》的熱情似乎並沒有衰減。有影迷把它稱為宮崎駿的最佳之作,豆瓣評分9.3,有17萬人標記了“看過”。無論是從商業還是藝術的角度出發,《千與千尋》無疑都是一部成功的動畫電影。

在6月15日到18日點映期間,《千與千尋》的上座率高達97%。根據貓眼票房數據顯示,截至上映前兩小時,電影預售總票房已經達到了2300萬。截止9點42分,貓眼數據顯示,《千與千尋》上映首日的票房為1823.9萬,比起同樣為動畫電影,且是首次公映的《玩具總動員4》高出近三倍。

獨一無二的《千與千尋》

這部電影2001年第一次上映時,以308億日元的高票房成績收官,時至今日,還依舊蟬聯日本電影票房榜首。第52屆柏林電影節上,《千與千尋》摘得金熊獎,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的動畫作品,後又被授予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中國動畫領域從業者“肖叔”認為,《千與千尋》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特性在於它的作者宮崎駿——日本動畫創作的靈魂人物。1997年,吉卜力推出了對於宮崎駿有重要意義的動畫電影《幽靈公主》,宮崎駿在這部作品裡鉚足了勁,說完了自己想說的話。

所以在4年後推出《千與千尋》時,宮崎駿一改往日的“戰鬥”風格,用更圓融的方式,自然平和地講述了一個關於少女成長的故事,也因此擊中了更多人,這部電影也成了吉卜力最賣座的電影。宮崎駿本身是獨一無二的,這決定了《千與千尋》也同樣獨一無二。

為什麼《千與千尋》是日本最賣座的電影?

對於動畫電影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千與千尋》的出現具有震撼意義。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夠如此打動觀眾?肖叔闡述了他的理解。

《千與千尋》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它的技術層面無可挑剔,更重要的是,在這部作品中,創作者講故事的風格和所傳達的觀念都發生了變化。

作為創作者,每個人都期望通過作品與觀眾和世界對話。在《千與千尋》之前,宮崎駿的多數作品都是偏“動作”的,他的表達欲十分明顯,透過每部作品,影迷能夠深刻理解到宮崎駿對於世界的某些看法。

比如他是一個自然主義者,他所崇尚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他透過作品傳達的價值觀有些教育式口吻,希望觀眾能夠通過電影去接受他的價值觀。但這種現象在《千與千尋》之後發生了改觀。”

肖叔認為,《千與千尋》是在《幽靈公主》已經完成了宮崎駿所有想說的使命後誕生的。所以宮崎駿在創作《千與千尋》時,整個人的狀態開始變得鬆弛。“他開始放低姿態與世界對話,不再皺著眉頭和你講些深刻的道理,而是用一種更為平和的方式敘述故事。”

獨一無二的《千與千尋》

圖 / 《幽靈公主》海報

當人不再執念於某種事物時,作品主題也開始發生變化,變得“更接地氣”。《千與千尋》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講一個初入社會的小女孩如何成長,如何去適應現代社會。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傳達出的思想與每個獨立個體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同時,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千與千尋》的畫面、講故事的節奏以及音樂等一系列因素都發生了變化。

宮崎駿以往的作品有些被西化的元素,而這部作品則加入了更多東方符號,這樣東方式的玄幻故事,在當時的視聽環境下十分少見。

而就動畫技術本身來說,《千與千尋》最難得的是涉及到一些很難表現的細節。電影有一處十分明顯的細節呈現:千尋幫鍋爐爺爺幹完活,小煤球把她的鞋子運了過來,千尋在穿鞋的時候有一個用腳在地面磕了兩下的動作。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小孩都會這樣。但一般動畫創業者不會關注到這麼細緻的細節,這也是宮崎駿的魅力所在。

獨一無二的《千與千尋》

圖 / 《千與千尋》劇照

對於電影主角,一般來說,都會選擇比較有個性或者比較討喜的,這樣的人物特質在表演中更容易被放大。這部電影的主角千尋長相普通、性格莽撞,也不太善於表現自己,她在整個片子裡都沒有出現非常大的表情動作或者誇張有趣的臺詞。

這種表演方式對於做動畫來說其實非常難,為了讓觀眾留下印象、讓故事更豐富立體,需要在細膩的情感鋪墊和情節的起承轉合上做到足夠好,需要靠其他創作者很難想到的細節,支撐起這部作品所傳達的關於成長的強大能量。

肖叔認為,當下的所有動畫電影創作者,其實並不缺華麗的想象,難點就在於如何去把想象落實到非常具體且細微的電影情節當中。

善變老頭宮崎駿的與眾不同

說到底,《千與千尋》的成功還在於它背後的創作者宮崎駿。

宮崎駿今年已經78歲了,他自己本身具有的強大氣場成為他不同時期作品成功的關鍵。和很多動畫大片相比,他的作品均屬於獨立電影,完完全全在展現宮崎駿的獨立個性。

1963年,27歲的高畑勳和22歲的宮崎駿初次相遇。1984年,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風之谷》上映後,原先《風之谷》的動畫製作團隊Topcraft卻解散了,宮崎駿和高田勳找到友人鈴木敏夫,在德間書店的支持下,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團隊,宮崎駿和高畑勳負責創作,鈴木敏夫擔任發行銷售,作曲家久石讓被稱為宮崎駿的御用作曲家。

宮崎駿在創作每一部作品時,都抱著最後一部的心態。在創作《天空之城》時,宮崎駿就曾說過,“成功的話就做下一部,失敗就到此為止。”而《天空之城》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第一部作品。

1992年宮崎駿製作了號稱自己最想拍攝的《紅豬》,大獲成功之後,他又說道,“我想做的事情已經完成,我的動畫已經完結。”

獨一無二的《千與千尋》

宮崎駿 圖 / 視覺中國

這樣的心態也和吉卜力的財務狀況有關。從成立之初,吉卜力一直面臨高昂的創作成本,經營狀況一直不佳。宮崎駿被很多創作者稱為真正的大師,也是因為他除了追求作品質量外,從來不把商業化放在心上。

據影迷描述,宮崎駿是個自我意識非常強的創作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他對創作過程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

在製作《千與千尋》時,宮崎駿曾告訴員工:“這是一部二維動畫電影,這也是我們的厲害之處。”他認為相較於數字技術,手繪動畫能夠給創作者更多的自由。宮崎駿目前面世的作品,幾乎都是手繪完成。正因為如此,宮崎駿幾乎成為高質量和高水準的代名詞,但這也給商業化帶來挑戰。

1986年《天空之城》公映,票房慘淡,宮崎駿首次暗示自己引退之意。1988年《龍貓》上映時,僅獲得80萬人次觀看,累計票房不足12億日元。

獨一無二的《千與千尋》

圖 / 《天空之城》海報

2013年,《起風了》拍完之後,宮崎駿宣佈引退。2014年,《回憶中的瑪妮》上映,鈴木敏夫稱吉卜力將終止動畫製作,未來只進行版權管理工作。鈴木敏夫解釋,吉卜力財務問題一直十分緊張,很早就在尋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宣佈退出。吉卜力出身的動畫導演村田和也表示,吉卜力的方針是高成本、高品質,也就是說要耗費很多錢和時間才能創作出足夠高質量的作品。

事實上,鈴木敏夫在成立吉卜力工作室時的目的也是“純粹建立一個高畑勳、宮崎駿兩人專用的創作平臺”,運作方式為“要製作作品的時候便集合製作團隊,作品完成後隨即解散”,在製作動畫時也是抱著“若這次作品不賣座而虧損就直接解散”的想法。

這樣的初心直接決定了宮崎駿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商人,也沒打算經營好一家公司。再加上,他總覺得自己在上一部作品裡已經表達完自己所有想表達的東西,隨時都可能離開動畫行業。他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作品服務,也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後來大家也已經習慣了這個老頭的“善變”,粉絲們相信,無論如何,那個追求完美的宮崎駿都會回來。

宮崎駿的最新動態是他正在製作一部新的作品《毛毛蟲菠蘿》,這是宮崎駿首次挑戰CG(計算機動畫)技術,這部作品也被認為是宮崎駿的最後一部作品。但粉絲表示,即便沒有新的作品產出,宮崎駿的經典依舊會被記住。時代一直在變,但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被留下。

*題圖來源於電影《千與千尋》宣傳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