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葉,中國歷史學界曾經興起一股來勢迅猛的疑古風潮。以顧頡剛、胡適、錢玄同為代表的歷史疑古派(又稱古史辨學派),對東周以前的中國古史都持懷疑態度。從顧頡剛提出"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華五千年是胡說八道",到胡適"東周以上無一字可信"、"寧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再到錢玄同改名"疑古玄同",提議"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一時之間泥沙俱下。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疑古派代表人物:胡適、顧頡剛、錢玄同

疑古派持著"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學術態度,對中國古代歷史(尤其是上古史)進行一次總清算,幾乎佔盡中國史學界的話語權。按極端疑古派的研究成果,中國歷史上的三皇五帝、夏、商、西周三代均不是可信的歷史,只是一種神話傳說。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文明史驟然被縮短了一半,流風所及,遍及海內外。許多海內外華人喪失了對傳統古史和古籍的信心,在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不但失去了尊嚴和財富,也喪失了文化自信。

這種疑古辨偽思潮最初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和史觀進步性,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忽視了考古實踐,在缺乏考古資料的情況下只圍繞古代文獻進行考證辯論,觀點狹隘、論據偏頗,巧舌如簧混淆視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極端化,疑古從"後天"變成了"先天",達到無史不疑的地步,淪為爭奪學術話語權和名利的工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2大禹治水圖-曾被顧頡剛曲解為蟲

"疑古思潮"在當時的中國出現並非是偶發事件,也不是中國歷史學界的自發覺醒,其背後有著深厚的西方學術背景。

眾所周知,西方的歷史都是在約瑟夫·斯卡利傑編年史的基礎上進行重塑的。約瑟夫·斯卡利傑(1540-1609),法國神職學者,他在1583年出版的《時間校正篇》中創造了一系列古典概念,才有了今天歐洲人熟知"古代編年",堪稱一次"學術革命":它不僅首次把"古希臘-古羅馬"有序化、合理化,還將當時被歐洲所忽略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波斯、腓尼基和猶太人"等的歷史,都納入他所設計的"聖經框架的普世歷史系統"之中。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3古希臘時代的大型建築大多曾修復,真實性存疑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神職學者馬克·帕蒂森(1813-1884)曾說:作為"編年史之父"或"科學編年史之父",斯卡利傑把一系列隨意猜測(神話傳奇、虛構故事)變為了"固定規律的理性程序"。這就誕生了西方的歷史學和"普世歷史編年"。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4地理大發現為歐洲殖民世界創造了先決條件

這套編年體系的編寫,主要是為歐洲大航海時代(又稱地理大發現,15世紀-17世紀)服務的,歐洲急速抬頭的殖民主義急需一套理論為其殖民利益服務,因此西方學者們在斯卡利傑的學術基礎上,開始虛構完善東方歷史(古埃及-兩河-波斯與印度史),取名為歐洲的"東方主義"。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5.1914年世界殖民地分佈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的滿清政府雖然腐朽沒落,但依然維持著表面的強大,歐洲列強不得不依靠鴉片腐蝕中國、用偽造學說來弱化中國,最終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傳承數千年、本應擁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文化,卻在兩次鴉片戰爭之後突然拐了個180度的大彎。不少中國學者在接受西方現代科技理念的同時,全盤接受歐洲"東方主義(中國文明/文化/人種西來說)"學說,從而孕育出"疑古思潮"。這與西方如火如荼地大規模偽造"世界歷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6油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局部)

簡單描繪一下當時的世界史學界:"無史"的北美,考古以"地下"為主;"神學"的歐洲(包括印度等宗教國家),考古以"神史"為主;而有"信史"的中國,卻是以"疑史"為主。出現了真文明遭無視,偽文明得追捧的怪現象。

其實只要是明眼人就可以看出,歐洲杜撰古希臘的虛假歷史和在中國否定自己的真實歷史的方法如出一轍,都採用了"古史辨"的方法--即所謂"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7顧頡剛等編著的《古史辨》1-7卷

中國"古史辨學派"借鑑了英國史學家康諾普·瑟爾沃爾的"層累造成的古史觀"學說,簡直是20世紀初日本學者白鳥庫吉提出的"堯舜禹抹殺論"的翻版。其表述:第一,"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第二,"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勘探古史時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確的狀況,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傳說中的最早的狀況"。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8白鳥庫吉與堯舜禹抹殺論

"堯舜禹抹殺論"是為日本軍國主義擴張行為正名的一套理論。白鳥庫吉在主持"滿洲歷史地理調查室"時,明目張膽地為侵略中國等出謀劃策,掩飾辨護,反覆表示一些重要觀點:"長城以北非中國論"、"滿蒙一貫獨立論"、"中國南北對抗論"。這些觀點都是為日本侵華所做的輿論準備,並在侵華戰爭中廣泛傳播,至今還有人相信。

這種本來是服務於虛構古希臘文明的西方古典學方法,經過日本傳到中國之後,形成了中國"疑古派"的方法,用以對中國古史進行否定,結果充當了帝國主義企圖滅亡中國的"文化"工具。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學者還在向西方的意識形態看齊,這也是中央為何在文化市場嚴厲打擊"歷史虛無主義"的原因。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9打響國家歷史保衛戰,肅清歷史虛無主義流毒

很明顯,中國疑古派犯了一個極端嚴重的邏輯錯誤,中國有著全人類最豐富、最專業、最悠久的信史體系,疑古派卻從誕生之日起,就選擇了"先天性疑古"。

從顧頡剛開始,"疑古派"經常抓住一點理由來無端疑古,如"司馬遷距離夏商周2000年……"、"孔子距離夏代上千年……"、"周公距離夏代上千年……",其論點之乖張,態度之堅決令人瞠目結舌,但結論卻不值一駁。顧頡剛離夏商周更是有四千多年,我們憑什麼信顧的觀點,而不信周公、孔子、司馬遷呢?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0魯迅油畫像

魯迅就批評顧頡剛:"他(顧頡剛),是有「破壞」而無「建設」的,只要看他的《古史辨》就知道,已將古史'辨'得沒有了"。

當時還有大批學者反對顧的言論,紛紛指責他的"疑古"已經走向極端,勸其"浪子回頭",甚至一手策動以批判中國古史與傳統封建文化、主張中國積極西化的"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也與顧分道揚鑣,提出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理念,總算沒有一條路走到黑。

疑古派在其全盛時期不巧迎來了中國現代考古的高潮期,慘遭的考古成果接連不斷打臉,但是因為其觀點的標新立異,兼之國人有人云亦云、道聽途說的習慣,所以至今疑古派仍有不少擁躉,其中不乏專業人士以"古史辨學"為名為自己攫取名利。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1四百元銀元在20年代價值不

可不要小看疑古派的吸金能力,舉個例子:1922年,29歲的顧頡剛第一次提出"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一鳴驚人成為史學界新星,各大學爭相聘請。1926年,33歲的顧頡受聘為廈大的研究教授(比教授高一級),主講中國文學史和小說史,與魯迅先生(45歲)平起平坐,享受每月四百元的待遇(無廈門數據,不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每市斤僅需6分多錢),妥妥的高薪階層,且名利雙收,後人如何不會效仿?看看現在小視頻上各種作妖、吸引眼球的主播就能想到當時疑古派的積極程度。

"疑古思潮"雖然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轉弱,但其影響至今仍在。比如現在國內有大批人認為國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存在大量作偽,還有不少外國學者指責我國考古學研究乃"民族主義"。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2夏商周斷代工程

但環顧現代西方諸國,哪一國不是民族主義抬頭,過半歐美強國都是民粹主義政黨上臺,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民族排他主義的西方學者,又有什麼資格評述別國的歷史?好端端的學術研究,竟成了"國際話語權之爭奪"與"意識形態對碰"。在有信史和考古資料雙重加持下,不相信中國自己的歷史,卻要相信國外的專家偏頗之言,真不明白部分人的想法,妥妥的雙重標準。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3近年來歐洲民粹主義情緒高漲

甲骨文的確立無疑是對疑古派最沉重的打擊。甲骨的發現是偶然,也是必然,在地下沉寂了數千年,歷史上屢有出現,卻一直未引起學界和學者的關注。

1899年,安陽發生蝗災,百姓無糧,只能挖掘"龍骨"賣給藥鋪當做了藥材。碰巧清朝國子監祭酒(相當於皇家大學校長)、金石學家王懿榮從"龍骨"上面發現有一種類似篆文的刻痕,憑著金石學家對古物鑑定的敏銳,他立刻意識到這頗像篆文的刻痕,可能是一種很早的古文字,其刻寫的時間要早於他研究的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進而考證出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4中國甲骨之父-王懿榮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王懿榮義憤自盡,所收藏龍骨由其子轉售晚清學者劉鍔。1903年,劉鍔將其收藏的甲骨編印出版,成為第一部甲骨文著錄《鐵雲藏龜》。發現商代甲骨文的消息傳開後,整個學術界為之振奮,許多學者加入到收藏甲骨的行列中來。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5劉鶚和《鐵雲藏龜》

1908年,學者羅振玉經多方探求,始知甲骨出於"濱洹之小屯",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至此,安陽殷墟遺址第一次被學術界所知。

1913年,羅振玉寫成了《殷墟書契考釋》,請王國維為其書作序。沒錯,就是那個寫了《人間詞話》的王國維,時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6王國維與《人間詞話》

王國維很快也對甲骨文感了興趣,發表了著名的《古史新證》:"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材料之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種材料,我輩因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馴之言,亦無不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始得為之。"

正是憑藉這一學術指導思想,以王國維為代表的部分中國學者砥礪前行,通過對安陽發現的甲骨進行研究破譯,以鐵的事實否定了極端疑古派的結論,在完成了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的同時,也轟然撞開了歷史典籍中記載的遙遠而神祕的殷商王朝的大門,從而為中國史學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紀元。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7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傳統史料中記載先商世系和商王世系的是《史記·五帝本紀》和《史記·殷本紀》,王國維以此為本,有的放矢。他認真研讀、考證甲骨文中記載了商王名稱的卜辭,將商王名稱與《史記》所載的世系一一對應,並做了個別勘誤。中國地上流傳史料與地下考古文物,首次兩相呼應,於是有了著名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和《續考》,證實了《史記》關於商朝世系記載基本確鑿無疑。

隨後更多的考古成果不斷出現,有力的駁斥了(極端)疑古派的思想和論點,讓中國歷史學界重新找回了定位和自信,讓中華的歷史記錄重回正軌。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8《點校本二十四史》與顧頡剛

彷彿是命運的安排,堅持疑古的顧頡剛自1971年開始,受國家指派擔任"廿四史"和《清史稿》的點校工作。如今,我們看到的《點校本二十四史》,顧頡剛的名字和他主要的攻擊對象--太史公司馬遷的名字並列於書脊之上,不得不說是人生的一大諷刺,也算為這位疑古派宗師蓋棺定論了。

顧頡剛等人的歷史地位和評價早已定下,不過疑古派以其標新立異、奪人眼球的論述模式仍為其後學保留了一塊營生的陣地。時至今日,歷史學界和文化界仍有不少疑古派的擁躉,他們在"古史辨"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補充和完善,對疑古派的早先做法進行了美化,將"古史辨"描繪成是一項長期的、開放的學術事業,有自己的路徑和追求,破壞是手段,建設是目的云云。

目前學界對疑古派還是保持了較大的寬容,但筆者認為對該學派的警惕絕不能放鬆,畢竟他們對中國歷史研究的傷害影響深遠。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疑古思潮與商朝歷史的確認

35.19壯麗山河圖

最後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結束全文:

"吾廣漠美麗最可愛之中國兮!而實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險;可容外族之讚歎,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1903年,《中國地質略論》)。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