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這並不是一篇對比測評文章,確切地說,是對在全新跑車時代下所誕生的兩款車型的簡單描述。在這個年代,腎上腺素飆升不再需要簡單粗暴地缸數堆加,V12、V10甚至是V8都已成為過時的機械科技,相信也沒有哪個廠商會揚言未來會與小排量渦輪劃清界限,即便是誓死捍衛自吸的蘭博基尼,可能也終有妥協的一天。而在大排沒落的全新劇集裡,難道除了靠壓榨小排量發動機的潛能來換取零點幾秒的加速提升外,就沒有更加高明的技術手段了?其實三大神車早已做過暗示——用電就可以搞定一切。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如今,應用在超級跑車上的電氣化技術已被下放,以至於我們消費百萬元就能享受到被電擊的快感,當然,這和傳統的容易自燃的代步車有明顯區別,除了能製造加速的恐嚇外,它還需具備一臺傳統跑車所應附贈的所有操控快感。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顯然前途K50和BMW i8就是這樣的新物種,它們加速很快、車身很輕、有著能應付賽道的底盤硬件,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有電力驅動。純電的國產K50更強調用直接的電氣化科技來顛覆傳統,BMW i8卻在用混動技術還原燃油跑車情懷至上的氛圍感。二者的意圖截然不同,但都在試圖用電來定義未來跑車的發展方向。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當然,我知道BMW i8並不是新款車型,但縱觀各大車企的產品序列,似乎也並沒有與之抗衡的競品出現,在上市五年後,它依然扮演者領頭羊的地位,這一點毋容置疑。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從i8 Concept到量產車,BMW i8依舊像感念車一樣鮮活,優雅的蝴蝶門、結合空氣動力以及科幻設計風格的懸浮式車尾,以至於很難相信它與iPhone 6是同時代產物,甚至說在五年後的國際車展上,其仍可令一眾概念車望其項背。這絕對算得上是可以消費未來的前瞻設計,更何況它還帶有Super Car上才有的碳纖維增強座艙。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同樣,前途K50也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蜻蜓”,全鋁車架、碳纖車殼、純電驅動、不到5s的加速時間,380km綜合續航里程,似乎是雲造車PPT模板裡的通用詞彙。但出人意料的是,這臺國產跑車就停在我的面前,而且還能合法上路。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前途K50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其超寬的車身與第一眼稍顯“誇張”的車身比例,車身三圍為4634mm/2069mm/1253mm,軸距2650mm,寬度已超出了常規的認知範疇。據悉它的設計了遵循了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通過觀察和計算推導出的“黃金分割比例”,頗具“學術美感”。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有了電池組的拖累,所以前途K50的輕量化之路勢在必行,19寸輪圈採用了鍛造工藝,減重25%;鋁合金鍛造懸掛減重約35%~40%;空心穩定杆減重40%,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前途K50整車在外觀上應用29個碳纖維複合材料外覆件,總重量僅有46.7kg,比傳統鋼板材料重量降低40%以上,比鋁合金材料減重20%以上。最終其整備質量被控制在了2t以下。

想必7.1kWh電池組和1.5T三缸發動機不會為體重增加負擔,自然i8也可以騰出更多精力來優化空氣動力學設計。經典的雙腎進氣格柵採用封閉式設計,牌照下方的主動式進氣格柵用以在高負荷狀態下為“發動機艙”內的電動機散熱。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車頂線條直接延續至車尾,巧妙地與尾燈線條形成真空區域,即便在沒有尾翼的情況下,空氣在該通道流通也會為車尾提供一定的下壓力,此外風阻係數也被降至0.26Cd。

在內飾氛圍的營造上,前途K50有著與所有純電車型一樣的簡化理念——沒有什麼是一塊大屏解決不了的,物理按鍵自然是越少越好,而且關於操控的一些列設定,都被工程師打包在三種現成的駕駛模式下,你只需動下手指,接下來儘管踩油門就是了。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儘管電氣化發展已十分成熟,但我依然不覺得用觸屏打開發動機艙是一件可靠的事,好在前途K50沒有盲目的像特斯拉看齊,在保留了基本的物理按鍵後,超大中控屏幕依舊是標準配置。坐進駕艙,你會發現坐姿很低,紅線縫線外加碳纖裝飾,都帶有明顯的跑車屬性。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儀表也是在簡單不過,其實對於一款簡單、夠快的純電跑車而言,你只需關注剩餘電量是否夠用、車輛是否超速就足夠了。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遺憾的是除了簡單的數據統計,中控大屏並沒有更多關於駕駛模式的自定義設置和電動機工作狀態的實時顯示,但,音樂風格的調節卻細膩到多達幾十種組合……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D擋與S擋配套了兩種四驅模式:在D擋位模式下,行車電腦會根據駕駛員對動力的請求或當前時刻電機運行效率自動進行兩驅和四驅的切換;S擋位激活,享受一站式賽道服務,除了油門響應更加直觀外,前橋電機將全工況參與驅動,這就意味著此時前後橋動力分配為50:50。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如果還不過癮,可以按下充滿儀式感的超頻按鈕。該模式下電機BOOST發力,可瞬間爆發320kW(435Ps)、680Nm的強勁動力,但由於對剩餘電量和三電狀態的要求比較苛刻,所以系統會在激活前對電池電量、電池溫度、電機狀態等多項功能進行自檢,只有達標才能順利激活。而從操作者的角度來看,能否激活似乎完全是隨機的。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一體式賽車座椅完全符合預期,造型與包裹性值得肯定。

反觀BMW i8,它的內飾設計要更傾向於燃油跑車,除了方向盤的一抹藍色外,基本上很難把它與新能源聯繫在一起。而事實上,i8想要傳遞的就是接近於傳統跑車的駕駛樂趣,只不過有了電動機的加入,它的傳動更高效、四驅更智能、油耗更經濟也就是了,對了,它還能用音響模擬聲浪,三缸機可以當六缸甚至八缸來享受。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迴歸傳統,BMW i8內飾設計要更傾向於燃油跑車,沒有浮誇的大屏、實體按鍵豐富,功能分區合理,一臺標準的“BMW”模樣。值得一提的是,i8在電量充足時車內的氛圍燈會顯示為藍色,不足時則會切換為紅色,算是對電池存在的一種巧妙迴應。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i8一共提供了四種駕駛模式,分別為舒適、運動、經濟和僅靠電力驅動的eDrive,此外不管是在哪種模式下,我們都可通過中控屏幕直觀地看到能量流的走向以及發動機的介入情況。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在eDrive純電模式下,車輛僅靠電動機帶動的前輪進行驅動,容量為7.1kWh的高電壓蓄電池僅能驅動BMW i8前行37km,並且最高時速被限制在120km/h。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運動模式下,後置汽油發動機開始驅動後輪發力,只有在該模式下發動機才會為電池充電。在模擬聲浪的助燃下,你可以輕鬆踩出4.6s的百公里加速時間。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別以為新能源車與駕駛樂趣無關,BMW i8在參與感上提供了最基礎的福利。沒有里程焦慮、沒有鄰居唾棄的炸街排氣,痛快地用撥片換擋,大腳油門享受推背感,這樣的體驗似乎絕無僅有。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BMW i8採用了與i3相同的“LifeDrive”模塊架構,這種理念將車身結構分成了Life和Drive兩個獨立部分。其中Life代表車艙結構,其採用了寶馬自產的高強度輕量化CFRP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這種類似於F1賽車中單體橫造結構的碳纖材質有著更高的輕量化標註,最終成效就是i8的車身重量被控制在了1.6t以內。

進山後,二者更形象地向我展示了純電與混動是如何以不同手段令我嘴角上揚的——前途K50的電動機就像大號機械增壓器一樣會發出超高音的鳴叫,同時直接的動力反饋、雙叉臂懸掛堅挺的支撐,外加獨到的動態扭矩矢量分配,讓跑山變得異常簡單。BMW i8在運動模式下最大限度地還原了一臺傳統跑車應有的特徵,動力釋放線性,氛圍渲染到位,你更樂於調動所以駕駛天賦參與其中。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前途K50前後搭載了兩臺永磁同步電機,峰值輸出達到280kw(380Ps)、580Nm;BOOST模式總輸出達到320kW(435Ps)、680Nm,官方給出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為4.6s。在掛入S擋後,油門踏板的初段行程就可以帶來明顯的推背感,即便沒有激活超頻模式,電動機瞬間的扭矩釋放也能令你心生畏懼。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減重帶來的優勢得以發揮,4.6s的加速能力雖然沒有什麼吹噓的資本,但純電特性帶來的直觀加速感受卻可謂專屬的越級享受。身後的電動機持續發出刺耳的長鳴,彷彿在催促你繼續向油門施壓,四輪驅動與扭矩控制讓車身不會有半點造次,沒有明顯剎車感的制動力回收也不會突然出現打亂節奏,可以說一切都盡在掌握。

前途K50採用前後雙叉臂式的懸掛形式,並且包括彈簧、緩衝塊、穩定杆、控制臂襯套、轉向節及轉向拉桿等190餘組底盤件的匹配調校工作都是與英國米拉共同協作完成的。此外,K50前後軸荷分配為47%:53%,與中後置超級跑車十分接近,加之電池組將車輛重心進一步壓低,以至在攻彎時不會感到有任何側傾。同時四驅系統與P ZERO輪胎保證了出色的循跡性與抓地力,彎道中的整體表現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雖然沒有設置明顯的阿克曼角,但是動態扭矩矢量分配系統卻從另一維度實現了車輛高速入彎的可能。車輛在入彎、出彎的整個過程中,系統通過對內側車輪施加制動力,使之產生額外的指向彎心的旋轉力扭,最終得到更趨於完美的中性轉向。所以K50在極限狀態下並不需要過多的駕駛技能,行車電腦就能均衡一切。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當然BMW i8也並未等閒之輩,1.5L三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馬力達到了驚人的170kW(231Ps),在數據上甚至接近了3系 330四缸機的185kW。而位於前軸的電動機還可以附贈250Nm的動力輸出,疊加後的綜合功率為266kW(362Ps)。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有意思的是,BMW i8居然擁有兩臺變速箱,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與發動機配合,電動機則輔以一臺兩速自動變速箱。在二者的協作下,i8的動力輸出極為線性,不管是發動機的突然介入,還是電動機快速釋放扭矩,都不會產生明顯的突兀感,當然這也是i8的高明之處。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與前途K50不同,i8特意隱藏了電動機的獨特聲線,開啟運動模式後,駕艙內會迅速被渾厚的模擬聲浪所充斥。深踩油門踏板,能明顯感受到初段的加速略微柔和,這和傳統燃油跑車的轉速提升過程十分相似。當然,加速感受只是錯覺而已,電動機會護送發動機提升轉速,實際上i8與K50的加速時間處於同一水平。

以電克缸,極致視駕前途 K50 & BMW i8

底盤方面,BMW i8配備了動態懸架控制系統,其能夠根據不同的路況以及駕駛模式自動調節避震阻尼。在運動模式下,懸掛韌性十足,側向支撐同樣可圈可點。而雖然沒有多餘的電子輔助,但i8依然能憑藉50:50的配重比,以及寶馬深耕多年的底盤調校贏得跑山的樂趣,平衡是關鍵所在。

編輯點評:通過實測,前途K50的真實續航里程基本可以達到標稱的380km,而BMW i8在滿電ECO模式下的油耗僅為5.5L/100km,可見節能減排與駕駛樂趣並不衝突,而在未來,更多清潔能源將替代汽油流動在超跑體內,我們在這個年代奉為神明的V型大排,或許真的時日不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