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七部書,勸國人能常讀之'

"
"
錢穆先生: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七部書,勸國人能常讀之


所謂修養,猶如我們栽種一盆花,需要時常修剪枝葉,又得施肥澆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當心照顧,便決不會開出好花來,甚至根本不開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況做人!當然更須加倍修養。

首先是《論語》。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

例子——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謀求知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會有餓肚子的時候;學習,或許可以得到俸祿。但君子不擔心貧窮,只憂慮道之不知、道之不行。”

解讀:《論語》中所有的“學”是為了求道,孔子人生的所有努力是為了知道行道成道,非富貴名利所能比擬。

在看得見的領域中貧富很重要,弱肉強食似乎是主要規則。但在看得見和看不見構成為一體的宇宙中,道是主宰,是萬事萬物的法則。值得深思的是,看得見的領域僅僅是宇宙中冰山的一角,甚至是一種特定角度下的誤差。


"
錢穆先生: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七部書,勸國人能常讀之


所謂修養,猶如我們栽種一盆花,需要時常修剪枝葉,又得施肥澆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當心照顧,便決不會開出好花來,甚至根本不開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況做人!當然更須加倍修養。

首先是《論語》。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

例子——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謀求知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會有餓肚子的時候;學習,或許可以得到俸祿。但君子不擔心貧窮,只憂慮道之不知、道之不行。”

解讀:《論語》中所有的“學”是為了求道,孔子人生的所有努力是為了知道行道成道,非富貴名利所能比擬。

在看得見的領域中貧富很重要,弱肉強食似乎是主要規則。但在看得見和看不見構成為一體的宇宙中,道是主宰,是萬事萬物的法則。值得深思的是,看得見的領域僅僅是宇宙中冰山的一角,甚至是一種特定角度下的誤差。


錢穆先生: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七部書,勸國人能常讀之


其次是《孟子》。孔、孟這兩部書,最簡單,但也最寶貴。如能把此兩書經常放在身邊,一天讀一二條,不過化上三五分鐘,但可得益無窮。

此時的讀書,是各人自願的,不必硬求記得,也不為應考試,亦不是為著要做學問專家或是寫博士論文;這是極輕鬆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識之”便得。只這樣一天天讀下,不要以為沒有什麼用。如像諸位每天吃下許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時時去計算在裡面含有多少維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讀書也是一樣。這只是我們一種私生活,同時卻是一種高尚享受。

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連做皇帝王天下都不算樂事,那麼,看電影、中馬票,又算得什麼?但究竟孟子所說的那三件樂事是什麼?我們不妨翻讀一下《孟子》,把他的話仔細想一想,那實在是有意義的。人生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有人以為月入二百元能加至二百五十元就會有快樂,哪知等到你如願以償,你始覺得仍然不快樂。即使王天下,也一樣會不快樂。

我們試讀歷史,便知很多帝王比普通人活得更不快樂。做人確會有不快樂,但我們不能就此便罷,我們仍想尋求快樂。人生的真快樂,我勸諸位能從書本中去找;只化三兩塊錢到書店中去,便可買到《論語》、《孟子》;即使一天讀一條,久之也有無上享受。

還有一部《老子》,全書只五千字。一部《莊子》,篇幅較巨,文字較深,讀來比較難;但我說的是業餘讀書,儘可不必求全懂。要知:即是一大學者,他讀書也會有不懂的,何況我們是業餘讀書;等於放眼看窗外風景,或坐在巴士渡輪中欣賞四周景物,隨你高興看什麼都好;不一定要全把外景看盡了,而且是誰也看不盡。

還有一部佛教禪宗的《六祖壇經》,是用語體文寫的,內中故事極生動,道理極深邃,化幾小時就可一口氣讀完,但也可時常精讀。

其次,還有朱子的《近思錄》與陽明先生的《傳習錄》。這兩部書,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條條分開讀,愛讀幾條便幾條。

我常勸國人能常讀上述七部書。中國傳統所講修養精義,已盡在其內。而且此七書不論你做何職業,生活如何忙,都可讀。今天在座年幼的同學們,只盼你們記住這幾部書名,亦可準備將來長大了讀。如果大家都能每天抽出些時間來,有恆地去讀這七部書,準可叫我們脫胎換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
錢穆先生: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七部書,勸國人能常讀之


所謂修養,猶如我們栽種一盆花,需要時常修剪枝葉,又得施肥澆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當心照顧,便決不會開出好花來,甚至根本不開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況做人!當然更須加倍修養。

首先是《論語》。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

例子——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謀求知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會有餓肚子的時候;學習,或許可以得到俸祿。但君子不擔心貧窮,只憂慮道之不知、道之不行。”

解讀:《論語》中所有的“學”是為了求道,孔子人生的所有努力是為了知道行道成道,非富貴名利所能比擬。

在看得見的領域中貧富很重要,弱肉強食似乎是主要規則。但在看得見和看不見構成為一體的宇宙中,道是主宰,是萬事萬物的法則。值得深思的是,看得見的領域僅僅是宇宙中冰山的一角,甚至是一種特定角度下的誤差。


錢穆先生: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七部書,勸國人能常讀之


其次是《孟子》。孔、孟這兩部書,最簡單,但也最寶貴。如能把此兩書經常放在身邊,一天讀一二條,不過化上三五分鐘,但可得益無窮。

此時的讀書,是各人自願的,不必硬求記得,也不為應考試,亦不是為著要做學問專家或是寫博士論文;這是極輕鬆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識之”便得。只這樣一天天讀下,不要以為沒有什麼用。如像諸位每天吃下許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時時去計算在裡面含有多少維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讀書也是一樣。這只是我們一種私生活,同時卻是一種高尚享受。

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連做皇帝王天下都不算樂事,那麼,看電影、中馬票,又算得什麼?但究竟孟子所說的那三件樂事是什麼?我們不妨翻讀一下《孟子》,把他的話仔細想一想,那實在是有意義的。人生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有人以為月入二百元能加至二百五十元就會有快樂,哪知等到你如願以償,你始覺得仍然不快樂。即使王天下,也一樣會不快樂。

我們試讀歷史,便知很多帝王比普通人活得更不快樂。做人確會有不快樂,但我們不能就此便罷,我們仍想尋求快樂。人生的真快樂,我勸諸位能從書本中去找;只化三兩塊錢到書店中去,便可買到《論語》、《孟子》;即使一天讀一條,久之也有無上享受。

還有一部《老子》,全書只五千字。一部《莊子》,篇幅較巨,文字較深,讀來比較難;但我說的是業餘讀書,儘可不必求全懂。要知:即是一大學者,他讀書也會有不懂的,何況我們是業餘讀書;等於放眼看窗外風景,或坐在巴士渡輪中欣賞四周景物,隨你高興看什麼都好;不一定要全把外景看盡了,而且是誰也看不盡。

還有一部佛教禪宗的《六祖壇經》,是用語體文寫的,內中故事極生動,道理極深邃,化幾小時就可一口氣讀完,但也可時常精讀。

其次,還有朱子的《近思錄》與陽明先生的《傳習錄》。這兩部書,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條條分開讀,愛讀幾條便幾條。

我常勸國人能常讀上述七部書。中國傳統所講修養精義,已盡在其內。而且此七書不論你做何職業,生活如何忙,都可讀。今天在座年幼的同學們,只盼你們記住這幾部書名,亦可準備將來長大了讀。如果大家都能每天抽出些時間來,有恆地去讀這七部書,準可叫我們脫胎換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錢穆先生: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七部書,勸國人能常讀之

錢穆(1895—1990),史學大師、國學大師。著有《國史大綱》《國史新論》《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研究法》等1700餘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

錢先生說: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