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榮格

卡爾·榮格 心理學 政治 大學 讀書志 2017-04-05
神祕的榮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在《當代心理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曾經說過:“如果你能把榮格的觀點仔細研究一番,你的觀點絕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一成不變。”事實的確如此。榮格的思想博大精深,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致力於榮格心理學思想研究三十多年,也曾翻譯過這位心理學大師的一些著作,目前正在和申荷永教授等人致力於《榮格全集》的翻譯。雖然對他的學術觀點、理論思想和實踐還有很多不甚瞭解之處,但他深刻的理論思維卻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也使我對心理學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雖然我們在理論上把榮格劃歸精神分析學派,但實際上榮格的理論並不是純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特有產物。相反,他的理論和思想主要來自他自己的生活實踐和獨立思考,是具有獨創性的心理學理論,他所依據的是他對人類本性的獨特看法和對那些不同於弗洛伊德的臨床材料的解釋。

但是,也正是由於他的思想晦澀艱深,他的著作中有很多方面讓人一時難以讀懂。即使在西方社會,人們對榮格的興趣也是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我國學術界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大量翻譯、介紹和評價榮格思想的著作問世,迄今已有百餘種之多。人們普遍認為,榮格所揭示的人類經驗的非理性方面——人類的集體潛意識——是對人類精神世界的一種非常深刻的思考。然而,我們的很多研究主要是在理論上進行的,很少有人寫出一本既適合初學心理學的學生,也適合對概括介紹和評價榮格心理學理論感興趣的一般讀者的系統著作。本書旨在彌補我國學術界對榮格心理學研究的這種不足,根據筆者30多年來對榮格思想的感悟和所收集到的資料寫成本書,希望它的問世能夠引起那些對榮格感興趣的學界同仁和讀者們的認真思索和積極反響。作為一本入門性質的學術著作,本書比較全面地評介了榮格分析心理學的主要概念和觀點,並且儘可能把近年來國外對榮格的理論假設進行實驗驗證的研究結果也收集在內,使榮格那些艱深晦澀的思想變成通俗易懂的思想啟迪,使人們加深對榮格心理學內容的認識,加深對人類精神世界的理解。

榮格雖然主要是一位心理學家,一位努力探索人類心靈奧祕、試圖解脫人類心靈痛苦的心理治療學家,但我們也應看到,榮格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心理學領域。尤其是他對原型和集體潛意識理論方面的研究,對學術領域和科學領域的影響甚至大於對心理學本身的影響,例如在文學藝術領域、歷史和人類文化學等領域,都可以看到榮格思想的影響。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學院派的主流心理學家們對榮格的理論幾乎不感興趣。在他們看來,榮格不是嚴格的實驗意義上的心理學家,而是一位詩人型的學者、直覺型的思想家,因為他的思想很難用現代心理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驗證,而且他的研究和寫作風格使很多人錯誤地認為他是一位神祕主義者。本書雖然冠之以《神祕的榮格》,但我們絕沒有把榮格視為神祕主義者,因為我們認為,他是一個研究超越一般人類知識的神祕現象的人。而且,現代心理學已經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榮格的某些觀點吸收到現代心理學體系中,但卻常常意識不到這些觀點就是從榮格那裡起源的。例如,美國新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E.Erikson)把人一生的心理髮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0~1歲);自主對羞怯和焦慮(1~3歲);主動對內疚(3~5歲);勤奮對自卑(5~12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20歲);親密對孤獨(20~24歲);繁殖對停滯(24~65歲);自我整合對失望(65歲至死亡)。其中前五個階段應歸屬於弗洛伊德的力比多(libido,即性本能)發展階段,而後三個階段則起源於榮格的個性化(individuation)概念,即人在成年之後的心理髮展過程及其對自我實現的追求。

儘管在大學的心理學實驗室裡進行的研究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有很大差異,儘管兩者的哲學基礎和方法論大不相同,但是,實驗心理學家們已開始部分地接受和承認那些目前尚不能受實驗控制的可觀察資料。這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實驗法和統計學研究的侷限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人們對神祕的東方哲學、心靈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日益增長的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在學術界存在,而且在廣大民眾中也表現得非常強烈。懷著對探索人類未知世界的極大興趣,尤其是對人類心靈奧祕的強烈好奇心,不同領域的人們從各自的角度進行著不懈的研究。榮格心理學為人們認識人類心靈的奧祕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要理解榮格的心理學必須具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知識。雖然榮格的思想與他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長期實踐有關,但他畢竟也受過弗洛伊德的極大影響。他從1907年在維也納與弗洛伊德第一次見面,到1914年與弗洛伊德徹底決裂之後,闡發了很多與弗洛伊德有分歧的觀點。我們在評介榮格心理學的時候,也必然會和弗洛伊德的某些觀點進行比較。讀者在閱讀本書的時候,可以結合弗洛伊德學說進行對照,如果讀者能夠閱讀一些西方心理學史方面的書籍,其中有關於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章節,或許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有價值的思想,也可能會引發一些不同的看法。我真誠希望通過這種思想的交流,能促進我們對榮格心理學的認識和理解,進而促進我們對人類心靈的正確認識。

榮格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是一位心理學思想家和理論家。但是,在有生之年裡,他卻從來沒有建立心理學理論體系的企圖,儘管他的許多學生和其他讚賞他觀點的人都希望他能這樣做。榮格曾經說過,要完成建立心理學理論體系這樣一項任務,“需要花費不止一生的時間”。然而,儘管榮格沒有有意識地進行心理學理論體系的系統創建工作,但他一生的研究和實踐已經在他的許多著作中展現出一種分析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尤其是他在逝世前幾周才寫完的《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一書,比較全面地概括了他的理論思想。在這本書裡,他著重探討了對象徵作用的理解,象徵在潛意識和在夢境中的顯現,對人格類型理論及其個別差異的研究,對夢在彌補意識和潛意識之間裂痕方面所起作用的解釋等。這些都涉及他的理論研究方面的主要內容,儘管這些內容還不是他的理論體系的全部。本書在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榮格的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嘗試把他的觀點進行系統的梳理,一方面使那些從事理論研究的人能夠全面地把握榮格的心理學理論,另一方面也使那些對榮格的思想還不太瞭解、但又對他很感興趣的人增加對這位心理學大師的瞭解。因此,本書首先簡要介紹了榮格的生平和思想發展歷程,讀者們可以從中發現這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軌跡和思想脈絡。然後,以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為主線,著重分析人類精神的共同結構和成分,但同時也闡明由於人的態度類型和功能類型的不同,使人們的這種看似共同的精神結構也表現出很大的個別差異。人的精神結構是一個整體,各組成成分之間是相互聯繫的,而使他們發生相互聯繫的是心理能量、自我調節、情結和投射等動力學因素。由於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產生了諸如象徵、共時性和心理機能失常。在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年的發展過程中,各種心理成分、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和動因都會影響人的心理髮展和個性化。最後,本書還把榮格的心理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嘗試用這些理論來分析和解釋一些諸如人際關係、宗教、心理治療、夢的解釋以及社會和政治問題等。從這些理論分析和實踐活動中,我們完全可以比較完整地瞭解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思想內涵。

除了榮格自己的理論觀點之外,本書還引證了其他分析心理學家的觀點,並且最後闡述了後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發展過程和基本思想,從而使讀者對榮格學派的全部思想有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認識。當然,書中的很多觀點是我多年研究榮格的一些思考,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引發爭議的問題,讀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學術的分析判斷、選擇和評析。

微信號:dushuzhi_com

書評 | 書話 | 書單 | 書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