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來源: 旃檀精舍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法海寺壁畫 普賢菩薩像


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才究竟。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菩薩像

平安時代 國寶

絹本 縱102.4釐米 橫52.1釐米

日本鳥取 豐乘寺藏


騎六牙白象,是表菩薩之大慈力。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順,以象調順,性無傷暴有大威力如善住龍,意表菩薩性善柔和有大勢,象徵力大無比,也就是說,我們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白色表清淨無染,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在大威勢中,能夠清淨無染,這才是菩薩的行持。六牙,表示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延命像

平安時代 國寶

絹本 縱149.3釐米 橫86.6釐米

日本廣島持光寺藏


普賢菩薩在娑婆世界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同時也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法王子,並廣發普賢十大願,故《普賢行願品》言:十方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十羅剎女像

平安時代 重文

絹本 縱97.5釐米 橫66.9釐米

京都 廬山寺藏


《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說:在久遠的過去,有個叫刪提嵐的世界,佛號寶藏如來。

有一轉輪聖王叫無諍念,他的第八個兒子叫泯圖。泯圖在寶藏如來面前,發菩提大願:“世尊,願我修行菩薩道時,要當勝於餘諸菩薩。”

寶藏如來大加讚歎:“善男子,汝今世界周匝四面一萬佛土清淨莊嚴,於未來世復當教化無量眾生令心清淨,復當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世尊。”

以這個因緣,為他改名為普賢,並授記他在未來北方的知水善淨功德世界成佛,號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唐代 普賢菩薩石刻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莫高窟藏經洞出土普賢菩薩畫像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普賢變


本窟西壁門兩側分別繪有文殊變與普賢變。

這兩幅壁畫均高達4米,由於它們都在洞窟的內壁,終日見不到陽光,所以時光在上面沒有留下痕跡,滿壁的細膩無比的線條勾勒將它們推至了這一題材藝術的最高峰。

西壁門南繪製普賢變,普賢菩薩手執梵篋坐於六牙白象背上的蓮花座,白象四蹄踩踏在蓮花上,光頭象奴雙手緊握韁繩用力拉曳著白象。梵天、天王、菩薩、羅漢等侍從,錯落有致地跟隨在普賢菩薩周圍,10幾位聖眾衣帶、披巾、裙裾、衣袖隨風飄揚,沒有被雲海遮擋的遠山近水清晰可見,使聖眾行走在波濤滾滾的雲海之上的動勢躍然壁上。普賢身後,奇峰突起、霧鎖山腰,瀑布飛泉一瀉千里,寺院樓閣錯落有致,水榭雕欄曲徑通幽,竹舍茅屋清靜簡樸,遠近山水相映成趣,南國草木馥郁繁茂。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延命像

重要文化財

絹本 著色

縱91.3cm 橫41.9cm

鎌倉時代 13世紀

原由青蓮院(京都)

奈良國立博物館蔵

普賢延命法是祈願增福和延壽的修法,普賢延命像是用於修法時的本尊。普賢延命像樣式主要分為二臂和二十臂兩種,前者受天台宗、後者受真言宗推崇。本圖就是由天台宗門跡寺青蓮院傳來,右手持獨鈷杵、左手持獨鈷鈴,是二臂像中常見的姿態。普賢延命菩薩的坐騎是腳踏大金剛輪的單身三頭象,此象又由無數小象支撐。像容遵循不空所譯《普賢延命金剛最勝陀羅尼經》,雖略有不同,但圖樣與平安時代後期之作鬆尾寺本大致相同。

本圖中有增補色,五佛寶冠的上方有後補的絲綢,但慈祥的圓臉和衣紋上的細金箔、油煙燻黑的痕跡中隱約可見的鮮豔原色,都體現了平安佛畫的特色。而佛光的內區未用細金箔,僅以銀泥上色,白象上無任何常見的花、鈴等飾物,保守的裝飾風格與鬆尾寺本形成天壤之別,據推測此圖繪製於平安時代之後,即鎌倉時代初期。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延命像

平安時代 國寶

絹本 縱139.0釐米 橫67.0釐米

京都 鬆尾寺藏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十羅剎女像

平安時代 重美

絹本 縱108.8釐米 橫62.1釐米

東京 根津美術館藏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十羅剎女像

重要文化財

絹本 著色 鑲金線

縱112.0 橫55.0

鎌倉時代 13世紀

奈良國立博物館


《法華經》中勸發品中守護《法華經》持經者的普賢菩薩、陀羅尼品中同樣守護信徒的十羅剎女和鬼子母神、以及其隨侍藥王及勇施二菩薩、持國與多聞二天組成一群,駕祥雲現身於修行者面前。

該圖的特色是乘坐六牙白象的大型普賢菩薩像身披袈裟以宋代身姿出現,而十羅剎女(缺一尊)和鬼子母神則身著十二單衣和服。畫作融漢、和風格為一體,想必令當時的人們印象頗深吧。各尊線條精準,構圖嚴謹,而十二單衣等衣著上用各種顏色繪製出精緻花紋,展現出超凡的畫境。

據推測普賢十羅剎女像是平安時代後期創作的圖樣,與宮廷貴婦之間的信仰具有很大的關係。圖樣有兩種,一種是十羅剎女著唐裝,另一種如本圖,身著與信徒相同的和服。尤其是後者被解釋成受當時信仰的影響創作更接近於生活,是日本繪畫上歷史上頗有意思的例子。被推測為最遲出現在12世紀中葉的和服裝扮普賢十羅剎女像卻出乎意料地缺乏遺例,本圖的歷史定位是在東京個人藏本之後、兵庫福祥寺本之前。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菩薩像

重文

絹本 著色 金箔 鑲金線 掛軸

縱62.0cm 橫30.7cm

平安時代 12世紀

奈良國立博物館


普賢菩薩為“普赴一切處,助佛濟超度眾生”之意。尤其在《法華經》的“普賢菩薩勸發品”中有騎六牙白象出現並守護在法華修行者身邊之說,基於此說的繪畫作品大量湧現。日本最早見於法隆寺金堂壁畫,在《法華經》信仰盛行的平安後期至鎌倉時代的大量名作中,本圖雖為小作,卻顯示出情感豐富的風格特色。

菩薩的白色肉身上以淡朱色暈染,營造出溫暖柔和的質感。同時用淡墨色圓滑曲線勾勒輪廓,表現出雍容豐滿的體態。衣著各部位分塗溫和色調,並用細金金曲線輕靈地表現衣褶,再用佈滿金銀線的瓔珞(youraku)裝飾全身,給佛像賦予光輝的同時柔和了輪廓線條。用以銀為主混有金的金銀線和金銀箔繪出花紋填充佛光,彩色的花製作出華蓋形狀、以及從華蓋上垂下的銀線瓔珞,佛像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之中。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普賢像圖軸

明 吳彬繪

紙本設色

縱127.5cm 橫66.2cm


圖繪普賢大士結跏趺坐於白象背上與弟子說法時的情形。圖中普賢頭披紅巾,內系白色僧衣,外披紅色袈裟,雙手持一短柄錫杖,頭微向右下低垂,與其右下站立的弟子形成交流。普賢周側圍繞五位弟子,皆為立姿,分別著不同樣式、顏色的袈裟,手持不同的物品。普賢右下弟子內著青色廣袖僧衣,外披袒右肩式紅色袈裟,手持梵夾,應該表示的是向普賢請教經文中的要義;普賢身後右側立二弟子,一著白色交領僧衣,手捧圓缽,一著粉色圓領僧衣,手執錫杖;普賢左後弟子內著粉色圓領僧衣,外披袒右肩袈裟,懷抱三足憑几;普賢左前弟子著紅色交領僧衣,正俯首向一做工精細考究的青銅臺上插花。

歷代經典普賢菩薩畫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