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間清淨地”——普陀山(上)

“海天佛國”——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島的東部,它以山海兼勝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宗教文化名揚天下,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歷史悠久,其山名歷代更改較多。西漢時稱梅岑;宋時稱白華山,後改稱補怛洛迦(是梵文音譯),意為“美麗的小白花”,而從元、明兩代起稱此山為普陀山。

“第一人間清淨地”——普陀山(上)

普陀鵝耳櫪

普陀山佛教文化燦爛深厚。唐朝末年佛教在此興起,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被指定為觀音道場。

佛教鼎盛時期,山上有三大寺,八十八庵堂,一百二十八茅篷,僧尼3000人,真可謂“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

目前,普陀山開放的有普濟寺、慧濟寺等寺廟30多處,殿宇巍峨,佛像莊嚴。其中的“南海觀音”銅像高33米,金碧輝煌,宏偉壯觀。

普陀山風景區總面積41.95平方千米,它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祕色彩。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66種百年以上的樹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還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普陀鵝耳櫪”,它是一種喬木,為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

“第一人間清淨地”——普陀山(上)

南海觀音

普陀山是觀音的道場。島上有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等寺院,寺院裡主要供奉的都是觀音,其中,有一個叫做“不肯去觀音院”的小寺院,它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呢。

據傳,有位名叫慧鍔的日本高僧來到中國,在山西五臺山見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佛像栩栩如生,十分喜愛,方丈就將佛像送給了慧鍔。

慧鍔打算將觀音像帶回日本去建寺供養,回去的路上,船到普陀山,突然颳起了大風,慧鍔只好拋錨落帆,等大風平息後再走。第二天,風息了,浪平了,慧鍔揚帆起航,可是船剛駛出不遠,洋麵上突然升起濃霧擋住了去路。船在海上繞來繞去,最後還是回到了普陀山。

到了第三天,海面上又是風又是浪,船根本無法行駛,慧鍔想,一次又一次開船,都有風浪和大霧阻擋,難道是觀音大士不願去日本麼?他跪在觀音像面前禱告說:觀音大士是不是不肯去日本?如果您真的不肯去,我就在這裡建寺院把您供起來吧!

話音未落,雲就散了,天也晴了,慧鍔看海邊沙灘上金光閃閃,海潮時退時漲;鬱鬱蔥蔥的山峰周圍,是一片茫茫無際的海洋。晨觀日出,夜聽潮聲,真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周圍的漁民聽說慧鍔和尚要建佛院,都來相助,沒多久,就造起了一座小佛院。

“第一人間清淨地”——普陀山(上)

普濟寺

從此,這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像就留在普陀山了,而這座普陀山最早建成的小佛院也被當地信徒稱為“不肯去觀音院”。

普陀山的普濟禪寺,又叫前寺,坐落在普陀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全寺佔地3701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289平方米。寺內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大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著高8.8米的毗盧觀音。普濟禪寺與法雨禪寺、慧濟禪寺並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

普濟禪寺的前身為“不肯去觀音院”,創建於唐鹹通年間,後宋神宗於1080年將其改名為“陀觀音寺”,專供觀音菩薩,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間,御賜“圓通寶殿”匾額,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後來明初朱元璋實行海禁燬寺,直到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撥款重建,並賜額敕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使普濟寺成為當時江南規模最大的寺院。

清康熙年間,遭荷蘭殖民侵略者踐踏,寺院被劫掠一空。

1689年海疆平息後,康熙下旨重新修繕、擴大規模,至雍正九年(1731年)時基本完成,現在的大部分建築都是這期間完成的。抗日戰爭後,寺院蕭條敗落。

1979年開始全面修復原貌,重築了毗盧觀音等佛像和樓閣,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