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珠在紅葡萄品種中稱霸一方

葡萄酒 種植業 紅酒 酒一搜 2017-05-18

赤霞珠在紅葡萄品種中稱霸一方

世界上用來釀造葡萄酒的紅葡萄品種成千上百個,然而赤霞珠則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的葡萄品種之一,也是釀造紅葡萄酒高貴品種之王。在各大超市及酒類專賣店隨處都可以看到赤霞珠的身影。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起源

赤霞珠在紅葡萄品種中稱霸一方

赤霞珠的起源一直以來是一個謎。雖然作為世界最流行的紅葡萄品種,赤霞珠的歷史並不是特別悠久。直到18世紀末才開始在波爾多的葡萄園裡嶄露頭角。到1997年,相關專家才利用DNA檢測技術解開了這一謎團。結論顯示赤霞珠正是由品麗珠和波爾多白葡萄品種長相思在17世紀自然雜交而成。赤霞珠的名字Cabernet Sauvignon本身,與它的身世似乎不謀而合:Cabernet 來自品麗珠 Cabernet Franc, 而 Sauvignon 則來自長相思葡萄 Sauvignon Blanc。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種特點

赤霞珠在紅葡萄品種中稱霸一方

赤霞珠最標誌性的特點是果粒小,葡萄籽與葡萄肉之比較高,皮厚,顏色呈深藍色。

赤霞珠典型特點是赤霞珠的葡萄籽多,因而釀製的葡萄酒單寧含量豐富;又因其皮厚,所釀製的葡萄酒顏色深濃。

赤霞珠顯著的特點在於在於它能釀製風格極為明顯的葡萄酒,它具有明顯的結構,它能忠實地反映各年份特點、釀酒和熟成技術特別是當地的風土特色。

赤霞珠在紅葡萄品種中稱霸一方

赤霞珠釀出的葡萄酒風味濃郁,通常有青椒和黑色漿果(如黑加侖、李子、黑櫻桃、桑果等)的香氣,此外,黑胡椒,煙燻,甘草,香草和紫羅蘭也十分常見。酒體豐厚結實,酒力強勁。深受世界各地葡萄酒釀造者喜愛。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種植面積

早在 1990 年,赤霞珠還排在榜單第 8 位,如今它顯然已經征服了多數主流產酒國。目前,赤霞珠它的全球種植面積達到了近 30 萬公頃,成為了全球種植面積最廣的葡萄品種。根據 2010 年數據,赤霞珠在其老家法國,還有智利、澳洲、美國及中國等產國的種植面積和比例分別如下:

法國:4.4% 的葡萄園裡種植著赤霞珠,其種植面積為 56,386 公頃,佔全球赤霞珠總面積的 19.4%;

智利:36.5% 的葡萄園裡種植著赤霞珠,其種植面積為 40,728 公頃,佔佔全球赤霞珠總面積的 14%;

美國:15.3% 的葡萄園裡種植著赤霞珠,它是僅次於霞多麗(Chardonnay)的第二大葡萄品種,其種植面積為 34,788 公頃,佔全球赤霞珠比例的 12%;

澳洲:18.3% 的葡萄園裡種植著赤霞珠,它是澳洲僅次於西拉(Shiraz)的第二大葡萄品種,種植面積為 27,773 公頃,佔全球赤霞珠比例的 9.4%;

中國:76.5% 的葡萄園種植著赤霞珠,佔全球比例的 7.8%。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拉菲品牌效應

赤霞珠在紅葡萄品種中稱霸一方

赤霞珠並不是一個產量大品質低的廉價品種,赤霞珠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波爾多(Bordeaux)效應,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拉菲效應。以下便是赤霞珠在波爾多一級名莊中的比例:

拉菲:葡萄種植面積佔 71%,正牌酒使用比例為 80-95%,具體依據年份而異;

木桐:葡萄種植面積佔 85%,正牌酒使用比例為 85-95%,具體依據年份而異;

拉圖:葡萄種植面積佔 80%,正牌酒使用比例為 80-95%,具體依據年份而異;

瑪歌:葡萄種植面積佔 75%,正牌酒使用比例為 80-90%,具體依據年份而異;

侯伯王:葡萄種植面積佔 50%,正牌酒使用比例為 50-65%,具體依據年份而異。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其他成名作

赤霞珠成名于波爾多,也因波爾多赤霞珠葡萄酒的盛名,吸引了世界各地葡萄種植者的眼球,在波爾多以外的很多葡萄酒產區也有不少的成名作。想領略不同地區赤霞珠的差異,以下的酒莊產品是不錯的選擇:

1、意大利超級托斯卡納產區的薩斯卡亞(Sassicaia)。

2、加州的鹿躍酒窖(Stag's Leap Wine Cellars)、作品一號(Opus One)以及思福(Shafer)等等。

3、澳大利亞庫納瓦拉產區的威斯(Wynns)出產的 John Riddoch,以及瑪捷拉莊(Majella);瑪格麗特河產區的茂屋(Moss Wood)、豪登(Houghton Gladstones)、武蘭德(Woodlands Kevin)、豪園(Howard Park)。

4、智利美寶(Maipo)產區由木桐(Château Mouton Rosthchild)與幹露(Concha y Toro)合作的活靈魂(Almaviva),以及哥查加(Colchagua)產區的卡莎拉博絲特(Casa Lapostoll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