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波爾圖

葡萄酒 波爾圖 熱狗 波特酒 窮遊網 2017-03-27

波爾圖真的是一座美的不像話的城市,讓不愛吹風的我在杜洛河畔愛上風的形狀,是杜洛河上皺起的橋影,也是酒窖商船上晃動的桅杆,影影綽綽從杜洛河谷出發,帶著葡萄酒香順著杜洛河一路吹向大西洋。如同看到了五百年前,古老的葡萄牙人如何勇敢的打破汪洋大海的沉默,在風與浪的困頓中開闢出屬於葡萄牙人自己的海上王國。

如果說羅卡角是葡萄牙征服海洋的開始,那葡萄牙的開始,要從波爾圖附近的吉馬良斯說起。

到達波爾圖的第一天,就匆匆乘一小時的城際快車去了吉馬良斯,迫不及待的去看看這個孕育了整個葡萄牙民族的古老一隅。

發現波爾圖

這是連通吉馬良斯火車站街道盡頭的一面牆,上面寫著“葡萄牙,從這裡誕生”。這個孕育了葡萄牙開國君主阿方索·亨裡克斯的城市,經歷了葡萄牙千百年來的盛世繁榮與風雨飄搖,堅如磐石,一路至今,告訴每一個來過的人,這是葡萄牙人來時的路。

另一個波爾圖周圍不能錯過的城市是布拉加(braga),最為著名的是位於布拉加的山上仁慈耶穌朝聖所。從聖本託火車站(São Bento)外的公交站乘公交車,可以直達朝聖所山腳下。朝聖所建在山頂,要先登上幾段迂迴的階梯,到達半山腰的平臺,朝聖所的路才剛剛開始。

發現波爾圖

到達半山腰的平臺前,視線是完全被山上的植被遮擋住的,登上平臺是一個寬敞的觀景臺,隨意的向右手邊一扭頭,朝聖所的路就赫然出現在眼前,那一瞬間彷彿晴天一道閃電直劈眼底,登山的疲憊感一下子碎的灰飛煙滅,幾個人幾乎是同時愣在那裡——哇。

這些年在歐洲遊學的經歷,感觸最深的就是作為一個絕對的無神論者,深刻的理解了,西方人為什麼會有信仰。從羅馬萬神廟天頂灑下的光,到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到聖安德烈教堂的音樂與浮雕,再到這條通向朝聖所的階梯,無一不讓你明白自己的渺小,明白即使你渺小上帝也始終與你同在,是光,是登上穹頂一覽無餘的滄海眾生,是藝術的音與形,也是每一條路盡頭的心之所向。縱使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卻全心全意的尊重這信仰,也願懷一顆虔誠的心,走一條篤定的路,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通向朝聖所的階梯分為兩部分,前一段階梯寬闊且方向一致,像是信仰的寬容,它接納每一個走向他的靈魂。後一段階梯分兩邊,且沒有嚴格的哪邊是上行,哪邊是下行,人類社會的秩序與宗教是格格不入的,就像上帝會原諒知悔的罪人,法律卻不會。階梯分開的兩條路又像是人生非A既B的選擇,選了哪一條路走,便會有不同的人同行,不同的人擦肩。在上去之前我站在平臺上,看著互相擦肩而過的人們,我又何嘗不是身在其中,上帝視角只屬於上帝,這短如天地蜉蝣,渺如滄海一粟的人生,誰又能置身事外呢。

發現波爾圖

離開朝聖所需要原路返回,回到下車的地方等回程的公交。就這樣告別了這座朝聖所,車子在背向朝聖所的方向徑自開走,那天下午剛好下著雨,仁慈耶穌朝聖所就永遠的留在了我們身後的煙波浩渺裡。

布拉加還有另外一個著名的宗教建築,布加拉大教堂,是葡萄牙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可能是因為在意大利走訪了太多教堂,文藝復興式的古典對稱,哥特式的精緻恢弘都看的太多,相比之下布加拉大教堂就要樸素的多。也就可以理解,15世紀時文藝復興的火光為什麼可以頃刻間點亮整個歐洲,像貧瘠了太久的土地熾熱的渴望地中海的潮水,可以越過整座伊比利亞半島,匯入大西洋。因為,經歷了近千年黑暗的中世紀,西歐人民已經深刻的明白,什麼是矇昧的,什麼是文明的。但布加拉大教堂一直在這裡,在葡萄牙人民對於民族之初的記憶裡,那是12世紀葡萄牙王國成立的時代,這個民族對信徒最初的獻禮。

宗教是個嚴肅的話題,所以說到宗教建築總是不敢造次的,這裡是分割線。

回到波爾圖市中心,人間精品起來嗨!

波爾圖整個城市沿杜洛河建在高差不同的山地上,每每上坡下坡的時候都讓我覺得像是在重慶,在成都住的幾年裡常常跑到重慶去,比起十點睡我更愛不夜城,半夜上街擼串哪裡管過是上山還是下坡。這麼一想波爾圖的夜晚還讓我倍感親切,如果風可以再小一點兒,就完美。

說到波爾圖不得不提的,當然是,波!特!酒!

在波爾圖的餐廳裡常點的一般是三種,紅寶石波特酒(Ruby Port)、桃紅波特酒(Rose Port)和白波特酒(White Port),前兩種以紅葡萄釀成,最後一個用白葡萄釀成。口感都是香醇又甘甜,有一般葡萄酒的微澀,但又不失醇厚,簡直是葡萄酒的另一種體驗!作為一個對酒沒有抵抗力的人,真的是都喜歡都喜歡!

因為對波特酒有百分之一萬的熱情,我們就去了波爾圖著名的Sandeman酒窖去品酒,一定要提前在網上預定,我們買的是10歐的門票,包括講解,觀看video以及免費品嚐兩杯波特酒。當然還可以買酒,現場嘗完之後大部分人都會買上一瓶帶走,酒的魅力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發現波爾圖

說到酒,不僅僅是遊人來到波爾圖的一項必需體驗,不僅僅是波爾圖聲名在外的一張名片,更是匯成波爾圖絕佳風景線的一道特殊的風景。沿著杜洛河,大大小小的木船載著酒桶浩浩蕩蕩的或沿河而駐,或順流而下,是任何河畔景觀都不能複製的獨一無二。

發現波爾圖

在Mercado do Bolhão市場裡又見到琳琅滿目的波特酒,像我一樣愛酒的人們啊,波爾圖簡直是天堂!

發現波爾圖

順便提一句,Mercado do Bolhão大市場很值得一去,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建於1914年,樸素與對稱完美的詮釋了新古典主義。

發現波爾圖

說完酒,就自然要說波爾圖的美食,海邊國家最少不了的就是海鮮,三文魚鱈魚沙丁魚等等應有盡有,很多餐廳會有當天推薦的菜單,都是當天新鮮的食材,因為個人比較愛鱈魚,所以大吃了四頓鱈魚。

發現波爾圖

當地很特色的一種食物是一種叫Francesinha的三明治,與其他三明治不同的是外面包裹了一層芝士,再醮一層湯汁,看起來就很有食慾。

另外一種很地道的食物是葡萄牙熱狗,叫Pao com Chouriso.

發現波爾圖

這種熱狗在波爾圖大街小巷都有,3~5歐左右。看到這麼用心做熱狗,用心豐富三明治的國家,真的蜜汁可愛。所以一直不懂為什麼土耳其人可以用kebap統治歐洲街邊快餐,葡萄牙三明治或者熱狗沒有······

波爾圖的物價真的太良心了,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評價很高的西餐小店,5歐包含餐前酒、主餐、甜湯、餐後甜點及餐後咖啡。最重要的是味道很地道,店主爺爺特別可愛。這是去的所有國家裡最便宜的一餐了,哪怕是在經濟崩潰的希臘都沒吃到過這麼物美價廉的好吃的!

發現波爾圖

這家小店的風格也非常的吸引人,吧檯裡滿滿的各國錢幣,一看就知道招待過世界各地的遊人。

發現波爾圖

關於葡萄牙美食,當然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葡式蛋撻!對甜點沒有抗拒的我,對蛋撻簡直是迷戀。而葡式蛋撻,對我而言更是一種情懷,大學時陪我吃遍了整個城市大大小小蛋撻店的人,約好未來一起去吃最正宗的葡式蛋撻,後來也只有我自己來了。

發現波爾圖

波爾圖真的是一個需要體驗的城市,到了Casa da Música,看庫哈斯的大作當然是必要的,但進去聽一場音樂會更是必須。我們去的當晚是一場管絃樂演出。那一場有故事的演出,音樂此起彼伏奏完第一章,那種波瀾壯闊之後的婉約流轉,倏的戛然而止,彷彿世界都安靜了,男低音站在舞臺中央低聲吟誦,似是來自人的訴求。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不是在音樂廳而是在MIT教堂,似有光從天頂傾瀉灑了一地,有神父站在光的中央,向著神的方向,如泣如訴。第二章開始,演奏再次響起的時候,我早已是淚流滿面了。

發現波爾圖

在波爾圖所有美好的風景裡,我最愛的就是路易斯大橋。這座由Gustave Eiffel的徒弟Theophile Seyrig設計的雙層鐵橋,是鋼鐵結構的完美詮釋,在我心中一點不遜色於Gustave Eiffel的史詩級鉅作埃菲爾鐵塔。路易斯大橋的下層容納車輛川流不息,上層有地鐵D線緩緩穿過,兩旁的人行道上永遠有並肩散步的行人。駐足橋上,陽光無遮無攔,溫柔地撒進風裡,眼底的風景順著江河湖海印在腦海裡,流進心裡。在這座大橋上,第一次讓我感覺到,以往冰冷的鋼鐵,疾馳的地鐵,深不見底的江河,也會這樣溫暖柔軟,沒有距離。

發現波爾圖

離開市中心,終於要去到我心心念唸的那片大西洋海域。

對於波爾圖所有最美的嚮往應該都是來自一片汪洋大海吧,一直讚歎葡萄牙人早年前赴後繼征服大海的決心和努力,對海那邊未知土地和財富的渴望,克服了對眼前未知大海的迷茫和恐懼,每一個離開羅卡角的水手都像是一個戰士,帶著對國土家園最後的記憶,揚帆出海,與這片養育他們,也禁錮他們的汪洋大海,來一場終身的博弈。最終在恩裡克王子終其一生的努力下,葡萄牙人成功了,那些圓潤飽滿的胡椒粒,衝破大西洋古老的風浪,最終撒在了非洲大地上。

白駒過隙幾個世紀,如今大西洋海岸再也不是曾經悲壯的戰場,這裡有故事,有記憶,有打著沙灘排球的年輕人。

發現波爾圖

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吧,最後也會在這裡結束,就像征服總是從被征服開始。

波爾圖還有太多沒有寫進來,比如教區,比如霍格沃茨學院旋轉樓梯的取景地——萊羅書店,等等。三千字都還沒有寫完城市的一半。

這一程一半的時間都在看德莫拉和西扎的建築,本想一起寫進來,無奈關於建築的內容實在太多了,還是決定單獨給建築寫一篇,畢竟波爾圖現代建築的乾淨簡約,越是簡潔,越是好像說了千言萬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