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釀葡萄酒?小心真菌毒素!

葡萄酒 水果 營養學 文匯網 2017-06-06
自釀葡萄酒?小心真菌毒素!

【導讀】開始腐爛的水果,真菌毒素可能已擴散到沒爛的部分,即使切除了腐爛部分,還是有可能攝入毒素。自釀葡萄酒更健康?如果原料、菌種選擇不當,反而會有更多真菌毒素汙染。作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公眾開放日和2017年上海科技節的活動之一,國家級食品安全科研平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分中心、中科院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昨天(21日)開門迎客。該實驗室武愛波研究員在講座上,為報名前來參觀的公眾,介紹了許多有關真菌毒素的科學知識,並答疑解惑。

小心咖啡、紅酒裡的真菌毒素

“據統計,約有25%的食物受到真菌毒素汙染。”武愛波研究員的話引起觀眾的一陣竊竊私語:“有這麼嚴重嗎?”他確定地說,這是事實。但千萬不要將汙染等同於安全風險,因為真菌毒素不達到一定量,不會對人體有害。

花生、陳大米中的黃麴黴毒素,大概是公眾最熟悉的真菌毒素。而小麥、玉米及其製品中的嘔吐毒素,在我國汙染率和汙染水平均較高。不過,它還有更多“同夥”公眾並不熟悉,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同夥”對公眾健康影響也在增加。

比如,赭麴黴毒素A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每天愛喝點兒紅酒、來杯咖啡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喜歡自釀葡萄酒、現磨現燒咖啡。武愛波說,赭麴黴毒素A就經常“潛藏”在這兩樣食物中,“今年國家已經將對葡萄酒與咖啡中赭麴黴毒素A含量的檢測,新增到國家食品安全真菌毒素限量標準中。”

他解釋,真菌毒素與農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等不同,它不是外加的物質,而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難以迴避、難以清除的一種自然汙染。“植物感染真菌,就像人和動物生病一樣,即使後期可以治療康復,但由病菌產生的毒素卻會一直留在植物中,常規食品加工也難以去除。”他說,國家設立安全限量標準,就是要從食品生產源頭控制毒素。比如,葡萄、咖啡豆等在種植過程中很難避免真菌侵染,即使外觀健康的果實也可能“帶菌”。用被真菌毒素汙染的葡萄釀成葡萄酒,真菌毒素也就帶進了葡萄酒。

他建議喜歡自釀葡萄酒的聽眾,務必選擇來路明確的葡萄,因為產自較大規模企業的水果產品,會有較嚴格的檢測流程。同時他也提醒,不要過於輕信通過朋友圈推銷的各種看似綠色、健康、無汙染的水果,它們可能是在沒有足夠食品安全監控條件下生產的。

自釀葡萄酒?小心真菌毒素!

膳食多樣化可分散食品安全風險

由於去除困難,真菌毒素汙染食物可謂防不勝防,如何減少它對健康的危害?武愛波說,儘量吃看得見整體健康狀況的水果,少吃榨成汁的水果。要知道,開始腐爛的水果,無論腐爛部分是否被切除,都已被真菌毒素汙染。

更復雜的是,食物往往會被不止一種病原真菌侵染,有些食物會同時疊加好幾種真菌毒素汙染。“科學家正在努力找出在哪種培養條件下病原菌產毒最大,然後尋找有效抑制它們的方法。”武愛波說,困難的是,這些方法還必須在不對現有農產品種植、食品生產工藝等有大改動的前提下進行。真菌適宜的生長與產毒條件,往往也適宜農作物生長,這的確讓科學家很費腦筋。不過,現在科學家也找到了一些生物降毒與脫毒方法,希望技術可以儘快成熟,並加以推廣應用。

武愛波提醒,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選擇健康、儲藏期短、來源正規的農產品、食品;避免使用發黴農產品、食品,在食用前儘量剝皮、沖洗;對於奶粉、原麥製品等嬰兒食品,應更加關注真菌毒素汙染可能帶來的風險。此外,應注意膳食多樣化,因為沒有真正零風險的安全食品,膳食多樣化可以分散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