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餐怎麼配葡萄酒?

葡萄酒 中餐 甜麵醬 孔帆巴黎 孔帆巴黎 2017-08-28

吃中餐怎麼配葡萄酒?

一提到葡萄酒就想到餐酒搭配了。紅葡萄酒配牛排,香檳搭生蠔。以至葡萄酒都喧賓奪主了——不吃牛排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喝葡萄酒。

餐和酒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在古代,飲用水並沒有經過消毒。16世紀發明了顯微鏡、17世紀發現了細菌,而後才發展出了消毒技術。所以古人在喝“生”水的時候,水裡的細菌也一併被喝下去了。在葡萄汁被髮酵成葡萄酒的過程中,酵母消化掉了大部分的細菌,所以發酵完成的葡萄酒裡基本是無菌的。而酵母代謝產生的酒精還創造了一個細菌不適應的環境。葡萄酒因此變得更潔淨。飲用無菌葡萄酒要比直接飲用帶細菌的水要更健康。發酵過的飲料比如葡萄酒和啤酒就成為了比水更好的飲品。

很難說到底是當地的菜餚發展成了搭配當地葡萄酒的風格,還是當地葡萄酒發展出了搭配當地菜餚的味道。總之是在歷史的進程裡,一個地方的葡萄酒變得同一個地方的菜餚更為融洽。畢竟數千年來,葡萄酒就以飲料的形式出現在了歐洲大陸的餐桌上。不過一直到二戰後的60、70年代,葡萄酒一直都只是歐洲大陸南部當地性的飲品。二戰打破了世界的邊界,不僅因為來自歐洲的移民走向了全世界,把歐洲的生活習慣帶到了世界各地,還因為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讓歐洲的葡萄酒可以在新世界找到。歐式的生活習慣還推動新移民在新世界建立酒莊,釀造葡萄酒。如何在當時還一貧如洗,還喝著廉價的啤酒與威士忌的新世界居民裡推廣葡萄酒呢?當然是讓他們在餐桌上喝起來!這是最見效的方法。精緻的餐酒搭配市場營銷行為的歷史就來源於此。回到歐洲,葡萄酒一如既往就只是日常普通的存在,吃牛排喝,吃意麵也喝,自己在家吃飯喝,請客吃飯也喝。

不過餐酒搭配的文化並沒能融入中國。在高度白酒主導的飲酒文化裡,酒顯然不是用於配餐的。低度的、配餐的、歐洲來的葡萄酒在這樣的場景下顯得格外水土不服。有這麼個例子,在歐洲,細緻的黑皮諾需要搭配味道細膩的禽類,這是勃艮第的經典搭配。而不知何時開始,黑皮諾搭配北京烤鴨也成了經典。但是北京的烤鴨裡需要用大蔥、需要有甜麵醬。酥脆的鴨皮沾白糖是重要的吃法。這些個味道同黑皮諾的典雅無論如何都走不到一起。烤鴨本身是沒有鹹味的,不沾上甜麵醬,烤鴨也不會是單獨吃的。但在甜麵醬面前,黑皮諾的精細完全就被掩蓋了。二者,並沒有那麼地“配”。大抵因為來中國做活動的酒莊主們常常被問到需要如何搭配葡萄酒,用他們的歐洲“常識”套到中國的國情上,烤鴨就變成了搭配黑皮諾的佳釀!

如何避免尷尬、讓中餐檯子上的葡萄酒不突兀呢?亞洲裔的第一位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 Jeannie Cho LEE李志延在她的書《東品西釀》裡提了個解決方案。西餐裡是一道菜一道菜地吃,也就可以一道菜搭配一種酒。而在常規的中餐裡,是一個類型的菜會一起上桌,冷菜是一起的,肉菜是一起的,蔬菜是一起的,主食是一起的。在同一個時間點裡,餐桌上可能擁有各種不同的食材:酸的醬菜、鮮的滷菜、清淡的素菜、紮實的肉類,這樣豐富的味道,完全不是一瓶葡萄酒可以對付的。一道菜同一瓶酒的搭配,在中餐也顯然是做不到的。Jeannie提出的方案是在餐桌上同時放置三個酒杯:一杯清口的起泡酒,一杯搭配蔬菜魚類禽類的白葡萄酒以及一杯搭配肉類的紅葡萄酒。這樣的配置可以讓任何菜餚、任何場景都遊刃有餘。

雖然葡萄酒也曾被視為貴族的飲品,但在把葡萄酒文化發揚光大的古羅馬,葡萄酒是真正全民性的飲料。將其視為隆重的宴請文化的一部分,使其少了一分真實感。飲用葡萄酒的真諦應該是無時不刻都能舉起酒杯,飲用一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