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每天用“1句話,3分鐘”,瞭解一個葡萄酒小知識,即學即用,葡萄酒社交場合不再孤單。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陽澄湖的留學蟹,國內灌的進口酒。”

你吃過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嗎?

可能沒有!!!

如果沒有可靠的渠道,你買到的可能是來自興化、高淳的外地蟹,也可能只是在陽澄湖遊過泳,畢竟你看到的”戒指“防偽環,要麼是真環假蟹,要麼是假環假蟹。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想想,3億產值的陽澄湖大閘蟹,每年的營收達到300億,這297億的空間都在我們的餐桌上。

同理,你喝到的進口葡萄酒,也可能存在同樣的問題。

所以,買進口酒需謹慎,如果有人在酒桌上讓大家掃碼,掃出幾千塊的價格,先別仰慕土豪,嚐嚐味道吧。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進口葡萄酒的這趟渾水,一點兒不比陽澄湖的淺。

首先,我們來看最坑的:勾兌酒

有一個專有名詞,叫”三精一水“,是用糖精、香精、酒精,加上水和色素,調出來類似葡萄酒的樣子,其實一滴葡萄汁兒都沒有。

這種是血統純正的“假酒”!

當然,也有用比如50%的葡萄汁再加上這些勾兌的液體,混淆視聽的。

這類酒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危害,所以買酒一定要在相對正規的渠道,基本能避免這類最假的酒。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其次,是第二坑的:劣質酒冒充高端酒

進口酒有2種方式,一種是原進口,一種是原進口,雖然一字之差,但後者可操作的空間就很大了。

因為號稱原酒進口的酒,是在國內罐裝的,罐裝後瓶子裡面是什麼,可就很難說了。

舉個例子:

最低端的進口原酒可能來自西班牙,每噸8000元左右;最低端的法國原酒12000元一噸;國產原酒最便宜的來自新疆,價格為每噸5000元。

用90%的新疆酒+10%的進口酒,一摻和,背標就可以打成進口酒,而且不限產區,哪個國家好賣,就標成哪個國家。

當然,即使100%的便宜國產酒,也是可以變成進口酒的。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這類酒比起勾兌酒,還算良心,畢竟都是原酒,但以次充好坑害了大批消費者,讓人對進口酒望而卻步。

比如去年我和哥們兒燒烤辣爆,順手拿了一瓶禮盒包裝的法國AOC,倒出來顏色就不對,再一喝真想罵髒話。後來就近拿了一瓶我們寧夏本地的酒莊酒,才安慰了受傷的口腔和心靈。

所以,買進口酒最好買原瓶進口,而且一定要是正規渠道的。

網購我一般會在京東買,淘寶需謹慎,拼多多需更加謹慎,尤其那種99塊6瓶請直接關閉網頁。

線下買要找相熟的直採進口商或者大經銷商,但的確貨櫃進口的手續也可以造假,讓人防不慎防!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最後還有一種,是為了面子的“偽土豪”款:掃碼秀

有這樣一個產業鏈,葡萄酒商家付費購買第三方公司的相關服務,只需要提供相關資質和內容,就可以將定價和產品信息上傳至掃碼信息庫,商品信息就可以在各大掃碼軟件中顯示。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在這樣全方位的服務下,不管送禮還是請客,都滿足了面子的需要,比如: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實際40塊錢的酒,能掃出4位數的價格,但假的終究是假的,以酒會友起碼酒真情誼真,這種塑料感十足的體驗還是能免則免吧。

所以,小飲怡情,先確保喝到的是真酒。

有兩點個人建議:

1. 大概率少喝100塊以下的酒,如果不是經常喝,對自己好一點,200左右起步,慢慢往上品著走。

2. 可以嘗試國產酒,比如我們寧夏的精品酒莊酒,近5年,先後有50多家酒莊的700多款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魯塞爾、巴黎等國際葡萄酒大賽中獲得頂級大獎。可以直接從酒莊發貨,而且因為還不是特別有名氣,比起拉菲和奔富,暫時沒太多造假的利益驅動。

我是土生土長的銀川人,在有葡萄酒的場合,就會給家鄉的酒打硬廣,因為酒的確不錯,而且寧夏的高品質酒也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專業人士和酒友的認可,這是讓我特別開心的事情!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除了上面這些名不符實的“假酒”,還有很多玩文字遊戲的商標註冊大戰,挑一個最近的案例,八卦一下。

目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在國內最有名的品牌應該就是“奔富”了,英文是Penfolds。然而,福建晉江東方明日卻也推出了“奔富酒園”,英文是Rush Rich(這個翻譯我也是醉了)。

你手裡的這瓶法國酒,可能只有10%來自法國

經過雙方2年多的拉鋸,終於判下來了:“奔富酒園”使用“澳大利亞最著名最大的葡萄酒園”、“澳大利亞紅酒的象徵”等行為,構成虛假宣傳。

福建晉江東方明日要向奔富的持有者富邑集團賠償60萬經濟損失,還要在媒體公開道歉。

從氾濫的“拉菲”,到撞臉的“奔富”,樂觀一點說,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葡萄酒界的亂象也會日益減少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