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什麼德軍沒有輕型迫擊炮部隊呢,而日軍卻有大量擲彈筒

二戰時期日軍一個小隊至少就有一個擲彈筒,常常配合日軍步兵部隊進行進攻和打巷戰,是當時日軍侵略亞洲而普遍使用的一種高效輕便的火力支援武器,日軍為什麼會痴迷於輕型迫擊炮的使用呢,追其原因,就要追溯到日俄戰爭時期了,當時蘇聯防禦工事異常堅固並且大量的使用了俄式馬克沁重機槍,對日軍進攻部隊進行瘋狂的射殺,造成日軍短時間的大量傷亡,而日軍手中卻沒有一種武器能輕易炸燬俄軍重機槍火力點,往往只能通過士兵的自殺式攻擊才能把把炸藥包扔進俄軍戰壕內將其火力點摧毀。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軍沒有輕型迫擊炮部隊呢,而日軍卻有大量擲彈筒

而更加讓日軍想不到了是,俄軍居然把當時手中一款47毫米的海防炮,用特有的技術原理把炮管綁在車架上,進行了高垂直的曲射射擊,把炮彈打出一個非常高的拋物線,對躲藏在佔領俄軍戰壕中的日軍進行精確打擊,一炮下頓時七八名日軍被炸飛,日軍指揮官當時怎麼想不通俄軍的炮火是從哪裡打來的,直到最後日軍依靠著優勢兵力攻破了俄軍的防線佔領了旅順時,他們才知道原來俄軍採用的是當時非常規作戰環境下所臨時改造的火炮武器打出炮彈。而這一戰例也被人後來成為世界迫擊炮武器發展史的首秀。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軍沒有輕型迫擊炮部隊呢,而日軍卻有大量擲彈筒

也促進後來日軍武器的研發開始對小型火炮的痴迷,並在一戰敗結束後,日軍研發出一款針對日軍人矮小身形的迫擊炮,大正年式迫擊炮,其口徑50毫米,攻擊範圍175毫米,該型迫擊炮最終成為了日軍侵略亞洲的代表性武器,日軍所到之處都有這種迫擊炮的身影,由於日軍的這種迫擊炮尺寸小,射程近,威力小,也被人稱為擲彈筒,其炮彈威力頂多比榴彈槍更大一點點而已。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軍沒有輕型迫擊炮部隊呢,而日軍卻有大量擲彈筒

而在歐洲德國陸軍裝備,卻始終很少見德軍使用小型迫擊炮進行戰鬥,其原因在於德國所處戰場不同,就以日軍的大正年式迫擊炮為例,在歐洲戰場就是一種雞肋武器,歐洲滿是大口徑火炮,步兵炮,坦克等重型裝備可以進行攻堅任務,何必使用小口徑迫擊炮前去敵人眼皮底下活動這不是找死嗎,所以二戰時期德軍主要裝備的迫擊炮是50毫米口徑和81毫米口徑為主,德軍使用50毫米迫擊炮只在而二戰前期有在德軍一線部隊使用,1941年後德軍一線部隊統一使用的迫擊炮都達到了81毫米,50毫米迫擊炮被德軍配屬給了偽軍部隊和二線部隊使用主要為了鎮壓游擊隊。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軍沒有輕型迫擊炮部隊呢,而日軍卻有大量擲彈筒

日軍雖然的小口徑迫擊炮非常使用於亞洲大陸戰場,但是在1941年後日軍與美軍作戰時,日軍的這種武器徹底就淪為雞肋產品,在美軍60毫米的迫擊炮遠距離攻擊下,日軍往往無從招架只能挨炸。在著名的美劇《太平洋戰爭》中,美軍60毫米迫擊炮身影幾乎貫徹全篇,特別是攻打日軍貝里琉島機場的哪一集。主人公用60毫米迫擊炮攻擊日軍駐守在建築之中火力據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