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深井冰藍

人稱“童話大王”的鄭淵潔曾多次榮登文學富豪榜首位,他致力於兒童文學的創作,可他的作品卻多次被指“兒童不宜”。而其中,被搬上大屏幕,一度入圍電影節金爵國際短篇競賽的作品《馴兔記》就是如此。

與其說這是一個童話,倒不說它是在批判現實。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該短片主要講述了皮皮魯幼升小的故事,劇中聽話,不淘氣,順從的孩子可變成讓人羨慕的兔子,而對於像皮皮魯這種活潑好動的,自然就被認做是“壞”孩子。為了讓皮皮魯早日成為兔子,於是家長和老師間展開了一場馴兔記。

而其中,影片裡的幾個場景值得我們去好好回味,反覆深思。

1

被過度馴服的孩子,

終將成為溫順的“兔子”


小學第一天,皮皮魯便和老師槓上,老師問:

“一隻皮球掉進深坑怎麼辦?”

皮皮魯卻反問:

“坑有多深。”

“很深。”

皮皮魯卻又說:

“讓爸爸再買一個,自己撿不安全。”

老師氣急敗壞,認定皮皮魯故意搗蛋,皮皮魯卻堅信:誰正確誰對。他再一次挑戰了權威。

班上一位剛被表揚過的孩子替老師說話:

“老師的知識那麼豐富,怎麼會不正確呢。我們應該做個好孩子,聽老師的話,不能跟老師頂嘴。”

話音剛落,這孩子就變成了兔子。孩子們見狀個個驚恐逃走,而老師則露出了讓人難以意會的微笑。

兔孩子啜泣,他覺得自己是怪物,老師卻告訴他:很快大家都會羨慕你。羨慕你成為全班個好學生。你這樣很可愛,溫柔順從,不調皮搗蛋,不惹是生非,老師有你這樣的學生特驕傲。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而接下來的劇情走向也的確如此,剛開始孩子們還把變成兔子的同學認作怪物,可當越來越多的孩子相繼變成兔子時,溫順聽話的兔子就成了學校、老師、同學間最高的“榮耀”。

而遲遲不能變成兔子的皮皮魯則迎來了嘲笑和排擠。

因為不順從,所以就永遠變不成兔子,變不成兔子,也就永遠不配成為好學生。

這一幕讓人不禁想起武漢理工大學的一名研究生陶崇園。“陶崇園事件”可謂是鬧的沸沸揚揚,直到最近時隔一年的案件才終於落下了帷幕。

陶崇園研究生在校期間長期被自己的導師王攀精神虐待,導師王攀叫陶崇園兒子,陶崇園不敢不答,甚至還反饋迴應,稱王攀為爸爸。

王攀讓陶崇園幫自己每天打飯洗衣,陶崇園欣然接受,於是給王攀幹起了保姆。

陶崇園本來可以赴美留學,王攀一句不同意,陶崇園就甘願繼續被其使喚。

陶崇園大概就一隻聽話溫順,從來不會反抗的“兔子”吧。他那麼溫順,那麼聽老師的話,是學校、老師眼裡典型的好孩子,優秀生。可年紀輕輕的他最後卻用跳樓的方式草草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馴兔記》裡校長曾告訴全校: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我校的教學目的就是要把你們每一個人都培養成像李小曼這樣(變成兔子)的學生。”

皮皮魯在臺下驚歎,回家告訴了媽媽,可媽媽卻對他說:

“皮皮魯,你遇到了好老師。”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幕,簡直和陶崇園的母親如出一轍。因為老師才是權威,所以他都是在為了你好。

而調皮、搗蛋、不聽話,這些都是與老師作對,與好孩子背道而馳,所以是缺點,需要被改造。於是學校成了“馴服場”,只是沒想到成為像陶崇園這樣被馴服的最好,最優秀的“兔子”最後卻是付了出沉重的代價。

2

警惕學校成為“加工廠”

電影《馴兔記》劇情中期,媽媽對皮皮魯說:

“你要向(變成兔子的)同學學習,我們希望你變成聽話的好孩子,不調皮,不淘氣。”

爸爸不解,插嘴說道:

“好好的孩子,幹嘛非得變成兔子啊。”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可直到有一天爸爸去參加了皮皮魯的家長會。家長會上老師嚴厲的批評了皮皮魯的爸爸,作為全年級第一個培養出“兔子”的班級,因為皮皮魯的存在導致班級遲遲不能成為“全兔班”。

“全兔班”意味著整齊劃一,每個孩子都必須一模一樣,不能彰顯自己的個性。

而也正因這次的點名批評,皮皮魯的爸爸覺得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

“我上了這麼多年學,頭一次讓老師這麼批評。”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而這也就讓他下定決心勢必要把皮皮魯改造成溫順的“兔子”。

這一場景可謂是極具諷刺了,學校意做“大工廠”,家長為了好面子,甘願孩子做流水線上的加工品,這大概側面回答了近幾年來的一個棘手問題:

“什麼扼殺了我們的創造力?”

北京大學專門研究教育社會學的教授錢民輝曾寫過一篇名叫《論美國學校教育制度的實質》的學術論文。雖主題研究的是美國,但文章裡面大部分內容訴說的卻與我們當下十分匹配。

文章內容現在讀來依然句句誅心:

學校中學習的測量和學業成就的測量同樣也是不利於“處境不利者”,就是對所有的學生來說,也不能以測量來判斷一個人的成長,因為:

“個人成長並不是一個可測定的實體,它是個人久經磨鍊的獨特性的發展,我們無法按照任何尺度或任何課程對之加以測量,也無法將之與他人成就相比較。人們一旦甘於接受由他人確定的用以測量自己個人成長的標準,那就很快會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自身。”

這樣,他們所得到的是循規蹈矩,失去的卻是自己的個性和想象力與創造力。

另外,教育學博士房林玉曾更是直指學校教育的工廠化,寫下學術文章《學校“工廠意象”的批判與超越》,他描述:

在學校中,兒童像羊群一樣被趕進教育的加工廠,在那裡無視他們獨特的個性,而把他們按同一個模樣加工和塑造。我們的教師們被迫,或自認為被迫去按照別人給他們規定好的路線去教學。

之於其他科學研究的結果顯示,一個人的創造力很難是靠人為的方法培養出來的。

而常不被我們接受的破壞力實際上卻是與創造力形如一對孿生姐妹,他們一同前來。也即一個人如果沒有大膽的破壞性思維,那麼他也就很難有創造性的成果,同理孩子也是如此。

如同高曉鬆曾說的那般:每個孩子都是帶著劇本來的。大環境難以改變時,做父母的至少不要過多打擾。

3

帶著頭套上路

好過做一隻被馴服的兔子

影片後期,皮皮魯與父母、老師鬥志鬥勇。家長為了儘快讓皮皮魯變成兔子,想盡各種辦法,他們試圖把牆刷成與兔子眼睛一樣的紅色,一日三餐只允許皮皮魯吃胡蘿蔔,甚至到最後直接讓皮皮魯吃能變成兔子的藥,可惜都失敗了。直到皮皮魯遇到了老師的女兒,才發現自己的“任性”居然給老師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於是他不得已帶上了兔頭套,以此示人。


《馴兔記》:餘生最怕突然看懂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鄭淵潔本人曾評價:

“皮皮魯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就是能有一天脫掉這模擬兔衣。他從骨髓裡害怕穿一輩子。”

模擬兔衣裡裝滿了皮皮魯的無奈與壓抑,帶上頭套的他最終還是被馴服了嗎?我覺得沒有。

因為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皮皮魯一天沒變成真正的兔子,他骨子裡的“反叛、不屈服勁兒”就依然還在,身上的獠牙和鋸齒就沒被完全卸下,而陶崇園、“牛頓變牛倌”的故事也就永遠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