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構造圖文詳解

琵琶 樂器 木雕 設計 廣播 快速學樂器 2019-07-05

​ 琵琶的構造比較複雜,它主要分為琴頭(琶琶頭)和琴身(龜盤)兩部分。由琴頭、琴頸、面板、背板(琴背)、絃軸(琴軫)、相、品、縛弦(復手)和琴絃等部件組成(見圖)。

琵琶構造圖文詳解

琵琶的最上端為琴頭,琴身上端的狹長部分為琴頸,下面逐漸寬闊形成橢圓體的叫琴腹,琴腹由面板、背板粘合而成,琴背凸起形成共鳴箱。琴頸和麵板上設有隔音位的相和品。四條琴絃的上端卷繞在絃軸上,下端繫於復手上。腹腔內面、背板之間立有音柱,面板裡面粘有音樑(橫檔)。琴頭向後彎曲再斜向上方,有的還再彎向前下方,它的大小與琴身成一定比例,以使琵琶造型協調而美觀。琴頭起著安裝絃軸、系掛琴絃和美化樂器的作用。頭下部開有透底弦槽,俗稱腦縫,槽壁鑽有軸孔,用於插裝四個絃軸。弦槽下方設有山口,它是有效弦長的上方起點,過去的四相琵琶,在山口與一相之間還有一塊天牌,由兩塊材料分別製成,常會脫膠掉落,現在用一塊材料製作,稱為連天牌山口。弦經過山口的地方,刻有四條凹線,用以固定琴絃。琴頭的裝飾部分,明代以前多雕刻成風尾形或龍頭形,清代出現圓如意頭,新中國成立後出現方如意頭、蝙蛹頭、壽字或樂字形琴頭。現在廣為使用的方如意頭飾,是1954年中央廣播民族樂團張子銳先生設計的,它在琵琶和阮上同時採用,井沿用至今。


琵琶構造圖文詳解


此外,還有在裝飾花紋中嵌以翡翠或寶玉的。琴頸又稱風頸,是琴身最細的部分,它上接弦槽和山口的下端,它是在背板上端狹長的板面上,正面粘以相、背面粘以風枕(又稱鳳凰臺)而成。相又稱金剛,用象牙或硬木製成,自上而下為第一相至第六相,相從端面看呈等邊三角形,相的頂部為o.2釐米寬的狹長平面。風枕與發音毫無關係,為裝飾性附件。面板又稱腹面,在琴頸以下,是蒙於琴腹正面的薄木板,是琵琶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與音量大小、音色好壞有直接關係。它的上部和中部橫膠著竹製的音品,自上而下為第一晶至第若干品,品從端面看呈梯形,品頂也為一條狹長的平面。按弦於某相或某品,即發出相應的音高。面板的下部設有縛弦,為一塊長形木雕,現多用竹製,上刻花紋,在縛弦的上半部鑽有四個等距穿弦孔,用以拴系琴絃,縛弦的下半部膠於面板上。出音孔(納音)開在正對縛弦上半部的面板上,以前多為圓形,現在都為長方形。面板周緣與背板內、外子口相膠,板裡與音樑相膠。背板正面的下部,挖出瓢形腹腔,以起共鳴絃音的作用。腹腔的上部狹而淺,下部寬而深,上音粱的中部下面立有一個音柱,下音樑在兩個三分點上立有兩個音柱,音柱上端與音粱的下面相膠,音柱下端膠於腹底上。琴絃使用絲絃、鋼絲絃和尼龍纏鋼絲絃三種。如今所用的子弦、中弦(二絃)、老弦和纏弦等名稱,就是從絲絃而來的,20世紀70年代後又出現了尼龍纏鋼繩琵琶弦,由於琵琶用弦的不同,對音色和效果也有顯著影響。

現在常用的琵琶為六相二十四品。

琵琶構造圖文詳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