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田州古塔之謎

在今平羅縣城之南的姚伏鎮,距縣城20公里,鎮之東約1公里處有一座皇祗禪寺,寺內有一座寶塔,名田州古塔,俗稱姚伏塔。

關於姚伏塔的來歷,在民間還流傳著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相傳很早以前,由於有黃河澆灌之利,平羅地區一馬平川,阡陌縱橫,莊稼綠油油,碧蔥蔥,樹木枝繁葉茂,景色十分迷人,人們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

但上蒼的脾氣就像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一場巨大的災難正在人們居住的這片大地的深處醞釀著,死神悄悄地降臨人間,一場慘烈無比的大地震就要發生了。

以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而聞名於世的南海大神觀世音菩薩得知這一消息後,萬分焦急,這是一場即將給當地生靈帶來滅頂之災的劫難。

但是她也深知,天機不可洩露,否則自己就有被挫骨揚灰的危險。

她只好變作賣水果的白髮老翁,手裡提著一籃水果,一連幾天,在街上高聲喊著“棗梨,棗梨”,意思是提醒人們早一點離開這個災難之地。

人們只是覺得這個白鬍子老漢,行為怪怪的,誰也沒有朝災難的方面去想,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最終沒能逃脫這場災難。

平羅田州古塔之謎

地震後的平羅大地上,到處是斷垣殘牆,道路人稀,被稱作“三妖”之地。

所謂“三妖”之地是指:一個是黑龍溝(在今天平羅縣寶丰鎮的新勝村),溝裡的黑龍一到夜晚就出來禍害人畜;一個是蛟龍口(在今天惠農縣西永固鄉的蛟龍口村),蛟龍口的蛟龍更是無惡不作,常常禍害人畜;另一個是白虎洞(位於今天惠農縣紅果子鎮西邊賀蘭山腰上的一個天然大洞穴),白虎洞的白虎時而颳大風,時而下冰雹,把莊稼砸得不成樣子。平羅的老百姓被禍害得走投無路。

再說觀世音菩薩,幾次變作白髮老翁,也沒能挽救眾生,心裡很是不安,便從南海取來一條降妖鞭,把它送給了一位犁田的農民,幫助當地人降妖。

而玉皇大帝在天宮也得到了“三妖”危害人間的消息,便命托塔天王李靖前往人間降妖。

這李靖駕霧騰雲從天上落下,變成一個黑大漢,經過王澄堡時,正在犁田的農民,以為是妖精來了,便一鞭子打了過去,只聽咔嚓一聲巨響,金塔被攔腰打斷,下半截落在王澄堡,就是今天賀蘭縣境內的王澄堡塔。

上半截飛落在姚伏堡,就是今天平羅縣境內的姚伏塔,因為姚伏鎮在當時叫做田州,故名田州古塔。

田州古塔巍然聳立,蔚為壯觀。寶塔雖飽經滄桑,但在歷史上曾多次修葺,仍不失當年古色古香的風采。

寶塔為平羅縣、石嘴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寧夏北部旅遊景點之一。

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經過維修後的田州古塔與皇祗禪寺,更加光彩照人,遊人紛至沓來。

平羅田州古塔之謎

田州古塔建築在皇祗禪寺院內的臺基上。

寺院臺基地南北長70米,東西寬40米,高約4米。

寶塔是一座平面六角形、八層樓閣式磚塔,高38米,塔頂呈六角邊覆鬥狀,塔底直徑為7.5米,南北各有一門。

塔的底層南北券門牆上都有對聯,其中南門牆上的對聯為:一柱撐天東帶黃河明獻瑞 孤標拔地西屏蘭嶽秀爭輝

北門牆上的對聯為:凌霄矗莊嚴陟處仰窺覺路 衝漢饒色相登來俯視迷津

對聯對仗工整,氣勢磅礴,精練而準確地描繪出田州古塔拔地而起、力擎蒼天的氣勢和東以黃河為帶、西以賀蘭山為屏、闊大雄宏的意境。再加上那雋秀有力的書法,令人歎為觀止。

寶塔底層簷下雕刻著足以亂真的仿木結構的瓦壟、椽頭、橫額、頭拱和下垂的荷花頭,還雕刻有佛像、人物故事。

這些磚雕玲瓏剔透,工藝嫻熟,異常精美,顯示出高超的技藝。塔身中間沿牆壁設有木製梯階,可拾級登至頂層。

古塔結構新穎別緻,風格獨特,在寧夏境內古塔中實屬罕見,在全國的古塔中也少見。

平羅田州古塔之謎

關於田州古塔的始建年代,當今學者持有兩種觀點。

一種是始建於西夏時期,理由是西夏時出現了“俗稱田州”之名;還有一種是始建於唐代,理由是“田州”即唐定遠城,之所以稱“田州”還是源於唐朝在這一帶的屯田政策。

據《寧夏通史》載:“寧夏北部地區在隋代已經大興屯田。”唐代初年,政治形勢穩定以後,灌溉農業得以恢復,修復了許多水利設施。

“賀蘭山的東面黃河之西,有平田數千頃,可引水灌溉,‘如盡收地利,足以贍給軍儲也’”,“唐代僅寧夏北部地區便約有可灌溉的良田多達5萬餘頃。天授初平,大將婁師德受命在靈州等地督導營田”“如百姓能耕墾種蒔,五年內不加稅賦”。

再者是唐代佛教盛行,這一帶的居民篤信佛教,大興土木修廟建塔,在此地建塔始建於唐代。

石嘴山市博物館、平羅縣文博展覽中心,就將田州古塔的始建年代定為唐代。以上兩種見解似乎都有道理。現在由於歷史資料奇缺,還沒查出具體始建年代,無法斷定,仍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平羅田州古塔之謎


文章選自《平羅史話》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