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玉蘭的評劇家庭

奉天落子時期的女演員不少,可唱出名來的卻不多,有花蓮舫、李金順、碧蓮花、金靈芝、筱桂花等十幾個女演員,花玉蘭就是其中的一個。九一八以後,評劇向全國範圍發展中,才出現了白玉霜、愛蓮君、劉翠霞、喜彩蓮等名角。花玉蘭是著名李派(李金順)演員,幾十年的舞臺生涯和評劇教學,使她形成了花派的演唱風格,代表劇目中的《桃花庵》和《黑貓告狀》在20世紀30年代由北京蓓開公司灌製成唱片,保留至今。

一、花玉蘭

花玉蘭,原名黃東僑,1907年9月9日出生在天津靜海縣一個貧窮的家庭裡。為了生活,她13歲進入頤中菸草公司(現在的天津捲菸廠)做工,生活很苦。16歲拜唐山落子藝人白廣傑(藝名白菜心)為師,學唱大口落子。學會第一齣戲《王二姐思夫》後就登臺演出,一炮打響。20歲那年就跟師父去東北演出。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玉蘭的評劇家庭

花玉蘭《玉獅墜》劇照

花玉蘭早期是宗李(金順)派,當時在東北李金順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女演員。她聰穎好學,經常去聽李金順的戲,對李金順的唱法及腔調細心領會記在心裡。當年,李金順的唱唸用的都是京韻,口白近似北京話,可是在唱腔中又保持了奉天落子的演唱特色,聽起來很柔軟。花玉蘭在藝術實踐中博採眾家之長加以改進、吸收,久而久之,形成了其獨特的花派演唱風格。她的嗓音清脆有力,特別是她的橫音唱法是很難學的。《棒打無情郎》一劇中有這樣一句唱:“這不是莫稽莫大老爺嗎?我那救命的恩哪人!”嗓音清脆明亮,把人物內心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隨著“恩哪”的聲音,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花玉蘭的嗓音高亢洪亮,寬而厚,唱一個眼兒的弦,真是清脆明快,腔調婉轉,傳情真切。觀眾有這樣一句評語:聽李金順的柔軟,聽花玉蘭的脆生。她常說:一定要下苦功練嗓子,沒有嗓子就沒有戲。她在吉林演出時,三九天不管下多大的雪,也要出去喊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50歲的時候,在北京中國戲曲學校禮堂為學生示範演出,劇目是《桃花庵》,她飾演陳妙嬋,嗓音不減當年,博得校領導及專家們的好評。

花玉蘭的演唱多運用中高音區,且帶有明顯天津語音。[慢板]上下句均以頭眼起唱為主,同時出現少量中眼起唱句型。旋律上對衛梆子[二六板]上句音調和皮黃腔的吸收兼而有之。

二、陳克富

陳克富(藝名陳豔樓),生於1903年,1983年6月逝世,享年79歲。他是蓮花落老藝人馬虎廷(藝名月牙紅)的徒弟。他少年學唱旦角,後改唱小生,和花玉蘭合作演出。他多才多藝,舞臺經驗豐富,會打鼓能拉弦,還可以編劇本,當導演,設計彩頭等。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玉蘭的評劇家庭

陳豔樓《秦香蓮》劇照

三、成婚生女

1928年花玉蘭與陳克富(藝名陳豔樓)在哈爾濱結婚成婚,婚後,就由陳豔樓給花玉蘭說戲,安排演出,花玉蘭便一心撲在演出和安排家庭生活上,其中最用心的就是培養大女兒小花玉蘭。全國解放後,也就是在花玉蘭的藝術頂峰時期,把小花玉蘭推上了主要的舞臺位置。演出中由她擔當主角經受鍛鍊,在實踐中一句一句地教,花玉蘭一招一式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評劇演唱技巧都傳給了女兒。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玉蘭的評劇家庭

小花玉蘭 王鴻瑞《呂布與貂蟬》劇照

四、培養後人

建國後,花玉蘭按捺不住喜悅和興奮。她曾經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社會公益事業,她積極參加演出“義務戲”。1953年在北京中山公園義演,她和小白玉霜合作演出的《打狗勸夫》中飾演二旦桑氏,在演出中她盡心盡力,以清脆、高亢的嗓音博得觀眾不斷的掌聲。她後來才知道,在觀眾席上坐著中央文化部門的領導和北京市的文化主管。正當她風華正茂,全身心投入評劇舞臺的時候,組織上為了更好地發揚評劇藝術,決定讓她搞評劇教學工作。她聽黨的話,服從祖國分配,難離難捨地退出了評劇舞臺,被聘為中國戲曲學校地方科教師。為了培養更多的評劇後人,她心甘情願,高高興興地走進校門,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擔負起培養新一代評劇演員的重任。幾十年後,看著學生們畢業後,被分配到全國各地方院團為祖國的戲曲事業貢獻青春,感到無限欣慰。花玉蘭生前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戲校的高級教師,退休後迴天津安度晚年。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玉蘭的評劇家庭

2002年12月29日,一代評劇表演藝術家花玉蘭因病去世,享年90歲。

今天就請大家欣賞由花玉蘭演唱的評劇《桃花庵》選段,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