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圖為土旦平措(左)和羅布次仁兄弟

2016年那個冬天,特別的寒冷。古城拉薩的信教群眾還是按照傳統的習慣,天不亮就起床,搖晃著轉經筒、轉動著捻珠、唸誦著經文,穿過凜冽的寒氣,到八廓、孜廓、林廓去轉經。轉經的人們發現,這些天,轉經道旁有兩個年輕人,捧著新出版的2017年(藏曆火雞年)的歷書,還搭配著藏香,向人們兜售。他們哆哆嗦嗦地跺著雙腳,呵著熱氣,向轉經的人們叫賣著,偶爾有人停下腳步,詢問價格,或者買上一本藏曆、一包藏香。也有人認出來這兩個年輕人了:

“啊?這不是阿媽金宗的兩個兒子嗎?”

“啊?這不是熱堆寺的兩個僧人嗎?”

是的,不久前,他們還是拉薩郊區的熱堆寺的兩個僧人,他們是親哥兒倆,哥哥叫土旦平措,弟弟叫羅布次仁。

他們的阿媽金宗是山南人,生養了兩個兒子,在幼子五歲時,丈夫去世了,阿媽為了這兩個孩子,始終沒有改嫁,她在拉薩靠自己釀製青稞酒,艱難地維持生計。羅布次仁還記得自己年幼時,給批發青稞酒的門店送過貨。阿媽金宗基本上是一個文盲,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卻非常有見地。她盤算著,她要把這兩個兒子養育成人,讓大兒子土旦平措出家當喇嘛,讓小兒子羅布次仁將來當公務員。

土旦平措自幼聰慧,大概只有七八歲時,他就跟上了一位寧瑪派瑜珈師修行。師傅看他根器很好,很樂意帶著他到山南、日喀則很多地方,包括米拉日巴的修行地洛扎縣,徒步走過名山大川,修行學法。物質生活極為艱苦,往往是涼水拌糌粑,能夠吃上一袋方便麵就是絕對的大餐了。土旦平措十一歲時,阿媽把他送到堆龍德慶的熱扎寺,跟著那裡的老喇嘛、格魯派的甘登堪布學經。土旦平措彷彿生來就是學佛之人,他能夠一天把《般若八千頌》唸誦下來。甘登堪布非常喜歡這位聰慧的學僧,把自己的佛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但因為熱扎寺僧人較少、學經也不太健全,後來阿媽金宗得知熱堆寺修習佛法特別嚴謹,該寺的格西平措旺堆師傅佛學造詣很深,便把土旦平措送到熱堆寺。與熱堆寺、卓瑪康同為一體的江寺,自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起,就是拉薩三大寺每年的匯合辯經之所。土旦平措參加這裡的辯經活動,能夠一次背誦120張經文、能夠出色地辯經,獲得了該年度的第一名。前些年電視裡經常播放日本電視劇《一休》,土旦平措由此獲得了一個外號——“一休”。“一休”在熱堆寺學習了五部大論,以二十多歲的年齡,擔任了熱堆寺的經師。土旦平措不但佛學造詣深,而且觸類旁通,在藏文書法等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那個被阿媽規劃為公務員的小兒子羅布次仁,十七歲時在拉薩市第五中學讀到了高二,忽然不想讀書了,他看到阿媽一個人靠釀青稞酒維持生計,心裡很是不忍,加之哥哥在寺廟學佛學得那麼好,也很羨慕,於是很想出家當喇嘛。阿媽金宗其實是不願意他去當喇嘛的,她勸阻羅布次仁,說當喇嘛是很苦的,特別是熱堆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學經到深夜,伙食也很差,希望他能繼續讀書,將來成為一名公務員。但羅布次仁此時決心已定,一定要出家,阿媽無奈,只好隨兒子心意。

羅布次仁出家到了熱堆寺,與哥哥同一寺廟。在學經班裡,他是優秀的學員,佛學考試總是得第一名。那時,寺廟的僧人每週放一天假,一般都會到拉薩城裡去,羅布次仁則利用假日到附近的山洞去念經修行。十七歲的羅布次仁非常討人喜愛,熱堆寺的老堪布益西多秋很喜歡這個孩子,讓羅布次仁當他的近侍,每天侍奉在老堪布身邊。2011年,我本人因事故負傷住進西藏軍區總醫院,恰逢老堪布益西多秋也住在那裡,羅布次仁在那裡侍奉老堪布,我們由此認識了。此後,我去熱堆寺拜會老堪布時,也能見到羅布次仁。後來有兩次,看到羅布次仁,問他情況如何,他說身體不太好。在老堪布圓寂後,寺廟讓他到卓瑪拉康的小商店賣貨。

羅布次仁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就是頭痛,厲害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因為經常請病假,學經的成績也掉得很快。到幾個醫院去檢查,說是神經性頭痛,沒有什麼很好的治療方法。更奇怪的是,哥哥土旦平措本來就要考格西學位、成為佛學博士了,但也得了跟弟弟同樣的病,時常頭痛難忍。最奇怪的是,他們得的這種病,離開寺廟到拉薩城裡就會好一些。後來想起這事來,只能解釋說,可能是某種需要改變的機緣吧,或許根本就是命運的安排。

於是,在土旦平措出家十七年、羅布次仁出家九年後,他們一起離開了熱堆寺。離開寺廟時,他們兄弟倆什麼財富也沒有,只是把自己多年積攢的他們鍾愛的各類圖書拉了一卡車回到拉薩城。

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拉薩的轉經道邊上兜售藏曆書和藏香。

那是他們經商的起點。兄弟倆離開寺廟後,為了不讓阿媽擔心,他們在外邊租了一處住所,到東嘎學校去學習漢語、學習電腦,籌劃未來。他們一邊兜售曆書,一邊在觀察,他們希望能找到一處合適場所辦一個書店。後來,他們在拉薩市東區的嘎瑪規桑找到一處民房,從朋友那裡借錢,開辦了第一家書店,將書店取名為“我和書”。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圖為土旦平措(左)和羅布次仁兄弟

2016年那個冬天,特別的寒冷。古城拉薩的信教群眾還是按照傳統的習慣,天不亮就起床,搖晃著轉經筒、轉動著捻珠、唸誦著經文,穿過凜冽的寒氣,到八廓、孜廓、林廓去轉經。轉經的人們發現,這些天,轉經道旁有兩個年輕人,捧著新出版的2017年(藏曆火雞年)的歷書,還搭配著藏香,向人們兜售。他們哆哆嗦嗦地跺著雙腳,呵著熱氣,向轉經的人們叫賣著,偶爾有人停下腳步,詢問價格,或者買上一本藏曆、一包藏香。也有人認出來這兩個年輕人了:

“啊?這不是阿媽金宗的兩個兒子嗎?”

“啊?這不是熱堆寺的兩個僧人嗎?”

是的,不久前,他們還是拉薩郊區的熱堆寺的兩個僧人,他們是親哥兒倆,哥哥叫土旦平措,弟弟叫羅布次仁。

他們的阿媽金宗是山南人,生養了兩個兒子,在幼子五歲時,丈夫去世了,阿媽為了這兩個孩子,始終沒有改嫁,她在拉薩靠自己釀製青稞酒,艱難地維持生計。羅布次仁還記得自己年幼時,給批發青稞酒的門店送過貨。阿媽金宗基本上是一個文盲,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卻非常有見地。她盤算著,她要把這兩個兒子養育成人,讓大兒子土旦平措出家當喇嘛,讓小兒子羅布次仁將來當公務員。

土旦平措自幼聰慧,大概只有七八歲時,他就跟上了一位寧瑪派瑜珈師修行。師傅看他根器很好,很樂意帶著他到山南、日喀則很多地方,包括米拉日巴的修行地洛扎縣,徒步走過名山大川,修行學法。物質生活極為艱苦,往往是涼水拌糌粑,能夠吃上一袋方便麵就是絕對的大餐了。土旦平措十一歲時,阿媽把他送到堆龍德慶的熱扎寺,跟著那裡的老喇嘛、格魯派的甘登堪布學經。土旦平措彷彿生來就是學佛之人,他能夠一天把《般若八千頌》唸誦下來。甘登堪布非常喜歡這位聰慧的學僧,把自己的佛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但因為熱扎寺僧人較少、學經也不太健全,後來阿媽金宗得知熱堆寺修習佛法特別嚴謹,該寺的格西平措旺堆師傅佛學造詣很深,便把土旦平措送到熱堆寺。與熱堆寺、卓瑪康同為一體的江寺,自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起,就是拉薩三大寺每年的匯合辯經之所。土旦平措參加這裡的辯經活動,能夠一次背誦120張經文、能夠出色地辯經,獲得了該年度的第一名。前些年電視裡經常播放日本電視劇《一休》,土旦平措由此獲得了一個外號——“一休”。“一休”在熱堆寺學習了五部大論,以二十多歲的年齡,擔任了熱堆寺的經師。土旦平措不但佛學造詣深,而且觸類旁通,在藏文書法等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那個被阿媽規劃為公務員的小兒子羅布次仁,十七歲時在拉薩市第五中學讀到了高二,忽然不想讀書了,他看到阿媽一個人靠釀青稞酒維持生計,心裡很是不忍,加之哥哥在寺廟學佛學得那麼好,也很羨慕,於是很想出家當喇嘛。阿媽金宗其實是不願意他去當喇嘛的,她勸阻羅布次仁,說當喇嘛是很苦的,特別是熱堆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學經到深夜,伙食也很差,希望他能繼續讀書,將來成為一名公務員。但羅布次仁此時決心已定,一定要出家,阿媽無奈,只好隨兒子心意。

羅布次仁出家到了熱堆寺,與哥哥同一寺廟。在學經班裡,他是優秀的學員,佛學考試總是得第一名。那時,寺廟的僧人每週放一天假,一般都會到拉薩城裡去,羅布次仁則利用假日到附近的山洞去念經修行。十七歲的羅布次仁非常討人喜愛,熱堆寺的老堪布益西多秋很喜歡這個孩子,讓羅布次仁當他的近侍,每天侍奉在老堪布身邊。2011年,我本人因事故負傷住進西藏軍區總醫院,恰逢老堪布益西多秋也住在那裡,羅布次仁在那裡侍奉老堪布,我們由此認識了。此後,我去熱堆寺拜會老堪布時,也能見到羅布次仁。後來有兩次,看到羅布次仁,問他情況如何,他說身體不太好。在老堪布圓寂後,寺廟讓他到卓瑪拉康的小商店賣貨。

羅布次仁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就是頭痛,厲害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因為經常請病假,學經的成績也掉得很快。到幾個醫院去檢查,說是神經性頭痛,沒有什麼很好的治療方法。更奇怪的是,哥哥土旦平措本來就要考格西學位、成為佛學博士了,但也得了跟弟弟同樣的病,時常頭痛難忍。最奇怪的是,他們得的這種病,離開寺廟到拉薩城裡就會好一些。後來想起這事來,只能解釋說,可能是某種需要改變的機緣吧,或許根本就是命運的安排。

於是,在土旦平措出家十七年、羅布次仁出家九年後,他們一起離開了熱堆寺。離開寺廟時,他們兄弟倆什麼財富也沒有,只是把自己多年積攢的他們鍾愛的各類圖書拉了一卡車回到拉薩城。

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拉薩的轉經道邊上兜售藏曆書和藏香。

那是他們經商的起點。兄弟倆離開寺廟後,為了不讓阿媽擔心,他們在外邊租了一處住所,到東嘎學校去學習漢語、學習電腦,籌劃未來。他們一邊兜售曆書,一邊在觀察,他們希望能找到一處合適場所辦一個書店。後來,他們在拉薩市東區的嘎瑪規桑找到一處民房,從朋友那裡借錢,開辦了第一家書店,將書店取名為“我和書”。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在當今年代,辦書店是一件帶有濃重理想色彩的事情。在“我和書”店裡懸掛著一幅藏文題字:願在知識貧乏的地方,都有“我和書”。羅布次仁說,他的理想就是看到西藏每個人都在讀書。創業之初,他們兄弟倆騎著自行車、後來是電動車、再後來是開著皮卡車,四處進貨。羅布次仁說,經常是一個人裝卸一整車的圖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經銷資金都是從朋友那裡借來的,一借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羅布次仁說:“朋友肯借我錢,是因為信任我,因為我在寺廟裡學到的東西就是兩個字——‘利他’,我總是幫助別人,從來沒有騙過任何人。”他特別自信:“我有能力借,就有能力還!”一年後,他們又在城北美食街開辦了一家檔次更高的書店。他們的書店,主要經營藏文圖書,也有一部分漢文圖書。因為藏文圖書的品種比較全,學生和僧人都願意到這裡來找書買書。他們利用土旦平措在藏學知識方面的優勢,舉辦了五十多場講座,促進了圖書的銷售。除了經營圖書外,他們還開發一部分文具產品,比如藏文筆。羅布次仁說,他不喜歡只做中間商賺點差價,更願意開發自己的產品。“我的藏文筆,用的是最好的設計、最好的材料,價格跟別人一樣,可質量要比別人的好很多。”前些日子,他投入三十多萬,開發了自主品牌的藏文筆,一次就生產了七萬支,銷得很好。作為系列,他們還開發了藏文書法練習本。他們聯繫德國、日本商家,成為施耐德、派通、百樂的鋼筆品牌總經銷。作為書店老闆,他們自己首先就是閱讀者,當閱讀到《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時,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勵志書,便徵得該書原作者同意,將其翻譯成藏文,很受當地藏族學生的歡迎。

土旦平措在與弟弟共同創業的同時,把眼界放得更寬。他將公司取名為“赤馱日”。赤馱日,據說是吐蕃時代藏族最早的一位商人。土旦平措的願景就想讓自己成為21世紀的赤馱日,公司的LOGO就是本人的頭像,他興辦起赤馱日藝術、赤馱日教育、赤馱日堆繡、赤馱日書法、赤馱日藏玉、赤馱日特產、赤馱日餐飲,在拉薩北區的扎西頗章酒店,洽談下很大的空間,甚至還拓展到建築材料和建築工程領域,估計將來也不排除赤馱日地產的可能性。

土旦平措拓展了商業思路,而羅布次仁則集中在圖書和文化。這樣,哥兒倆在經營理念上開始有了區別。他們對此非常理性,彼此尊重,清晰股權,明確分工,土旦平措負責“赤馱日實業有限公司”,羅布次仁負責“‘我和書’實業有限公司”。現在,兩家公司總共的經營面積有幾千平米,經營額達到數千萬元。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圖為土旦平措(左)和羅布次仁兄弟

2016年那個冬天,特別的寒冷。古城拉薩的信教群眾還是按照傳統的習慣,天不亮就起床,搖晃著轉經筒、轉動著捻珠、唸誦著經文,穿過凜冽的寒氣,到八廓、孜廓、林廓去轉經。轉經的人們發現,這些天,轉經道旁有兩個年輕人,捧著新出版的2017年(藏曆火雞年)的歷書,還搭配著藏香,向人們兜售。他們哆哆嗦嗦地跺著雙腳,呵著熱氣,向轉經的人們叫賣著,偶爾有人停下腳步,詢問價格,或者買上一本藏曆、一包藏香。也有人認出來這兩個年輕人了:

“啊?這不是阿媽金宗的兩個兒子嗎?”

“啊?這不是熱堆寺的兩個僧人嗎?”

是的,不久前,他們還是拉薩郊區的熱堆寺的兩個僧人,他們是親哥兒倆,哥哥叫土旦平措,弟弟叫羅布次仁。

他們的阿媽金宗是山南人,生養了兩個兒子,在幼子五歲時,丈夫去世了,阿媽為了這兩個孩子,始終沒有改嫁,她在拉薩靠自己釀製青稞酒,艱難地維持生計。羅布次仁還記得自己年幼時,給批發青稞酒的門店送過貨。阿媽金宗基本上是一個文盲,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卻非常有見地。她盤算著,她要把這兩個兒子養育成人,讓大兒子土旦平措出家當喇嘛,讓小兒子羅布次仁將來當公務員。

土旦平措自幼聰慧,大概只有七八歲時,他就跟上了一位寧瑪派瑜珈師修行。師傅看他根器很好,很樂意帶著他到山南、日喀則很多地方,包括米拉日巴的修行地洛扎縣,徒步走過名山大川,修行學法。物質生活極為艱苦,往往是涼水拌糌粑,能夠吃上一袋方便麵就是絕對的大餐了。土旦平措十一歲時,阿媽把他送到堆龍德慶的熱扎寺,跟著那裡的老喇嘛、格魯派的甘登堪布學經。土旦平措彷彿生來就是學佛之人,他能夠一天把《般若八千頌》唸誦下來。甘登堪布非常喜歡這位聰慧的學僧,把自己的佛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但因為熱扎寺僧人較少、學經也不太健全,後來阿媽金宗得知熱堆寺修習佛法特別嚴謹,該寺的格西平措旺堆師傅佛學造詣很深,便把土旦平措送到熱堆寺。與熱堆寺、卓瑪康同為一體的江寺,自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起,就是拉薩三大寺每年的匯合辯經之所。土旦平措參加這裡的辯經活動,能夠一次背誦120張經文、能夠出色地辯經,獲得了該年度的第一名。前些年電視裡經常播放日本電視劇《一休》,土旦平措由此獲得了一個外號——“一休”。“一休”在熱堆寺學習了五部大論,以二十多歲的年齡,擔任了熱堆寺的經師。土旦平措不但佛學造詣深,而且觸類旁通,在藏文書法等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那個被阿媽規劃為公務員的小兒子羅布次仁,十七歲時在拉薩市第五中學讀到了高二,忽然不想讀書了,他看到阿媽一個人靠釀青稞酒維持生計,心裡很是不忍,加之哥哥在寺廟學佛學得那麼好,也很羨慕,於是很想出家當喇嘛。阿媽金宗其實是不願意他去當喇嘛的,她勸阻羅布次仁,說當喇嘛是很苦的,特別是熱堆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學經到深夜,伙食也很差,希望他能繼續讀書,將來成為一名公務員。但羅布次仁此時決心已定,一定要出家,阿媽無奈,只好隨兒子心意。

羅布次仁出家到了熱堆寺,與哥哥同一寺廟。在學經班裡,他是優秀的學員,佛學考試總是得第一名。那時,寺廟的僧人每週放一天假,一般都會到拉薩城裡去,羅布次仁則利用假日到附近的山洞去念經修行。十七歲的羅布次仁非常討人喜愛,熱堆寺的老堪布益西多秋很喜歡這個孩子,讓羅布次仁當他的近侍,每天侍奉在老堪布身邊。2011年,我本人因事故負傷住進西藏軍區總醫院,恰逢老堪布益西多秋也住在那裡,羅布次仁在那裡侍奉老堪布,我們由此認識了。此後,我去熱堆寺拜會老堪布時,也能見到羅布次仁。後來有兩次,看到羅布次仁,問他情況如何,他說身體不太好。在老堪布圓寂後,寺廟讓他到卓瑪拉康的小商店賣貨。

羅布次仁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就是頭痛,厲害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因為經常請病假,學經的成績也掉得很快。到幾個醫院去檢查,說是神經性頭痛,沒有什麼很好的治療方法。更奇怪的是,哥哥土旦平措本來就要考格西學位、成為佛學博士了,但也得了跟弟弟同樣的病,時常頭痛難忍。最奇怪的是,他們得的這種病,離開寺廟到拉薩城裡就會好一些。後來想起這事來,只能解釋說,可能是某種需要改變的機緣吧,或許根本就是命運的安排。

於是,在土旦平措出家十七年、羅布次仁出家九年後,他們一起離開了熱堆寺。離開寺廟時,他們兄弟倆什麼財富也沒有,只是把自己多年積攢的他們鍾愛的各類圖書拉了一卡車回到拉薩城。

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拉薩的轉經道邊上兜售藏曆書和藏香。

那是他們經商的起點。兄弟倆離開寺廟後,為了不讓阿媽擔心,他們在外邊租了一處住所,到東嘎學校去學習漢語、學習電腦,籌劃未來。他們一邊兜售曆書,一邊在觀察,他們希望能找到一處合適場所辦一個書店。後來,他們在拉薩市東區的嘎瑪規桑找到一處民房,從朋友那裡借錢,開辦了第一家書店,將書店取名為“我和書”。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在當今年代,辦書店是一件帶有濃重理想色彩的事情。在“我和書”店裡懸掛著一幅藏文題字:願在知識貧乏的地方,都有“我和書”。羅布次仁說,他的理想就是看到西藏每個人都在讀書。創業之初,他們兄弟倆騎著自行車、後來是電動車、再後來是開著皮卡車,四處進貨。羅布次仁說,經常是一個人裝卸一整車的圖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經銷資金都是從朋友那裡借來的,一借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羅布次仁說:“朋友肯借我錢,是因為信任我,因為我在寺廟裡學到的東西就是兩個字——‘利他’,我總是幫助別人,從來沒有騙過任何人。”他特別自信:“我有能力借,就有能力還!”一年後,他們又在城北美食街開辦了一家檔次更高的書店。他們的書店,主要經營藏文圖書,也有一部分漢文圖書。因為藏文圖書的品種比較全,學生和僧人都願意到這裡來找書買書。他們利用土旦平措在藏學知識方面的優勢,舉辦了五十多場講座,促進了圖書的銷售。除了經營圖書外,他們還開發一部分文具產品,比如藏文筆。羅布次仁說,他不喜歡只做中間商賺點差價,更願意開發自己的產品。“我的藏文筆,用的是最好的設計、最好的材料,價格跟別人一樣,可質量要比別人的好很多。”前些日子,他投入三十多萬,開發了自主品牌的藏文筆,一次就生產了七萬支,銷得很好。作為系列,他們還開發了藏文書法練習本。他們聯繫德國、日本商家,成為施耐德、派通、百樂的鋼筆品牌總經銷。作為書店老闆,他們自己首先就是閱讀者,當閱讀到《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時,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勵志書,便徵得該書原作者同意,將其翻譯成藏文,很受當地藏族學生的歡迎。

土旦平措在與弟弟共同創業的同時,把眼界放得更寬。他將公司取名為“赤馱日”。赤馱日,據說是吐蕃時代藏族最早的一位商人。土旦平措的願景就想讓自己成為21世紀的赤馱日,公司的LOGO就是本人的頭像,他興辦起赤馱日藝術、赤馱日教育、赤馱日堆繡、赤馱日書法、赤馱日藏玉、赤馱日特產、赤馱日餐飲,在拉薩北區的扎西頗章酒店,洽談下很大的空間,甚至還拓展到建築材料和建築工程領域,估計將來也不排除赤馱日地產的可能性。

土旦平措拓展了商業思路,而羅布次仁則集中在圖書和文化。這樣,哥兒倆在經營理念上開始有了區別。他們對此非常理性,彼此尊重,清晰股權,明確分工,土旦平措負責“赤馱日實業有限公司”,羅布次仁負責“‘我和書’實業有限公司”。現在,兩家公司總共的經營面積有幾千平米,經營額達到數千萬元。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圖為土旦平措(左)和羅布次仁兄弟

2016年那個冬天,特別的寒冷。古城拉薩的信教群眾還是按照傳統的習慣,天不亮就起床,搖晃著轉經筒、轉動著捻珠、唸誦著經文,穿過凜冽的寒氣,到八廓、孜廓、林廓去轉經。轉經的人們發現,這些天,轉經道旁有兩個年輕人,捧著新出版的2017年(藏曆火雞年)的歷書,還搭配著藏香,向人們兜售。他們哆哆嗦嗦地跺著雙腳,呵著熱氣,向轉經的人們叫賣著,偶爾有人停下腳步,詢問價格,或者買上一本藏曆、一包藏香。也有人認出來這兩個年輕人了:

“啊?這不是阿媽金宗的兩個兒子嗎?”

“啊?這不是熱堆寺的兩個僧人嗎?”

是的,不久前,他們還是拉薩郊區的熱堆寺的兩個僧人,他們是親哥兒倆,哥哥叫土旦平措,弟弟叫羅布次仁。

他們的阿媽金宗是山南人,生養了兩個兒子,在幼子五歲時,丈夫去世了,阿媽為了這兩個孩子,始終沒有改嫁,她在拉薩靠自己釀製青稞酒,艱難地維持生計。羅布次仁還記得自己年幼時,給批發青稞酒的門店送過貨。阿媽金宗基本上是一個文盲,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卻非常有見地。她盤算著,她要把這兩個兒子養育成人,讓大兒子土旦平措出家當喇嘛,讓小兒子羅布次仁將來當公務員。

土旦平措自幼聰慧,大概只有七八歲時,他就跟上了一位寧瑪派瑜珈師修行。師傅看他根器很好,很樂意帶著他到山南、日喀則很多地方,包括米拉日巴的修行地洛扎縣,徒步走過名山大川,修行學法。物質生活極為艱苦,往往是涼水拌糌粑,能夠吃上一袋方便麵就是絕對的大餐了。土旦平措十一歲時,阿媽把他送到堆龍德慶的熱扎寺,跟著那裡的老喇嘛、格魯派的甘登堪布學經。土旦平措彷彿生來就是學佛之人,他能夠一天把《般若八千頌》唸誦下來。甘登堪布非常喜歡這位聰慧的學僧,把自己的佛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但因為熱扎寺僧人較少、學經也不太健全,後來阿媽金宗得知熱堆寺修習佛法特別嚴謹,該寺的格西平措旺堆師傅佛學造詣很深,便把土旦平措送到熱堆寺。與熱堆寺、卓瑪康同為一體的江寺,自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起,就是拉薩三大寺每年的匯合辯經之所。土旦平措參加這裡的辯經活動,能夠一次背誦120張經文、能夠出色地辯經,獲得了該年度的第一名。前些年電視裡經常播放日本電視劇《一休》,土旦平措由此獲得了一個外號——“一休”。“一休”在熱堆寺學習了五部大論,以二十多歲的年齡,擔任了熱堆寺的經師。土旦平措不但佛學造詣深,而且觸類旁通,在藏文書法等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那個被阿媽規劃為公務員的小兒子羅布次仁,十七歲時在拉薩市第五中學讀到了高二,忽然不想讀書了,他看到阿媽一個人靠釀青稞酒維持生計,心裡很是不忍,加之哥哥在寺廟學佛學得那麼好,也很羨慕,於是很想出家當喇嘛。阿媽金宗其實是不願意他去當喇嘛的,她勸阻羅布次仁,說當喇嘛是很苦的,特別是熱堆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學經到深夜,伙食也很差,希望他能繼續讀書,將來成為一名公務員。但羅布次仁此時決心已定,一定要出家,阿媽無奈,只好隨兒子心意。

羅布次仁出家到了熱堆寺,與哥哥同一寺廟。在學經班裡,他是優秀的學員,佛學考試總是得第一名。那時,寺廟的僧人每週放一天假,一般都會到拉薩城裡去,羅布次仁則利用假日到附近的山洞去念經修行。十七歲的羅布次仁非常討人喜愛,熱堆寺的老堪布益西多秋很喜歡這個孩子,讓羅布次仁當他的近侍,每天侍奉在老堪布身邊。2011年,我本人因事故負傷住進西藏軍區總醫院,恰逢老堪布益西多秋也住在那裡,羅布次仁在那裡侍奉老堪布,我們由此認識了。此後,我去熱堆寺拜會老堪布時,也能見到羅布次仁。後來有兩次,看到羅布次仁,問他情況如何,他說身體不太好。在老堪布圓寂後,寺廟讓他到卓瑪拉康的小商店賣貨。

羅布次仁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就是頭痛,厲害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因為經常請病假,學經的成績也掉得很快。到幾個醫院去檢查,說是神經性頭痛,沒有什麼很好的治療方法。更奇怪的是,哥哥土旦平措本來就要考格西學位、成為佛學博士了,但也得了跟弟弟同樣的病,時常頭痛難忍。最奇怪的是,他們得的這種病,離開寺廟到拉薩城裡就會好一些。後來想起這事來,只能解釋說,可能是某種需要改變的機緣吧,或許根本就是命運的安排。

於是,在土旦平措出家十七年、羅布次仁出家九年後,他們一起離開了熱堆寺。離開寺廟時,他們兄弟倆什麼財富也沒有,只是把自己多年積攢的他們鍾愛的各類圖書拉了一卡車回到拉薩城。

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拉薩的轉經道邊上兜售藏曆書和藏香。

那是他們經商的起點。兄弟倆離開寺廟後,為了不讓阿媽擔心,他們在外邊租了一處住所,到東嘎學校去學習漢語、學習電腦,籌劃未來。他們一邊兜售曆書,一邊在觀察,他們希望能找到一處合適場所辦一個書店。後來,他們在拉薩市東區的嘎瑪規桑找到一處民房,從朋友那裡借錢,開辦了第一家書店,將書店取名為“我和書”。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在當今年代,辦書店是一件帶有濃重理想色彩的事情。在“我和書”店裡懸掛著一幅藏文題字:願在知識貧乏的地方,都有“我和書”。羅布次仁說,他的理想就是看到西藏每個人都在讀書。創業之初,他們兄弟倆騎著自行車、後來是電動車、再後來是開著皮卡車,四處進貨。羅布次仁說,經常是一個人裝卸一整車的圖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經銷資金都是從朋友那裡借來的,一借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羅布次仁說:“朋友肯借我錢,是因為信任我,因為我在寺廟裡學到的東西就是兩個字——‘利他’,我總是幫助別人,從來沒有騙過任何人。”他特別自信:“我有能力借,就有能力還!”一年後,他們又在城北美食街開辦了一家檔次更高的書店。他們的書店,主要經營藏文圖書,也有一部分漢文圖書。因為藏文圖書的品種比較全,學生和僧人都願意到這裡來找書買書。他們利用土旦平措在藏學知識方面的優勢,舉辦了五十多場講座,促進了圖書的銷售。除了經營圖書外,他們還開發一部分文具產品,比如藏文筆。羅布次仁說,他不喜歡只做中間商賺點差價,更願意開發自己的產品。“我的藏文筆,用的是最好的設計、最好的材料,價格跟別人一樣,可質量要比別人的好很多。”前些日子,他投入三十多萬,開發了自主品牌的藏文筆,一次就生產了七萬支,銷得很好。作為系列,他們還開發了藏文書法練習本。他們聯繫德國、日本商家,成為施耐德、派通、百樂的鋼筆品牌總經銷。作為書店老闆,他們自己首先就是閱讀者,當閱讀到《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時,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勵志書,便徵得該書原作者同意,將其翻譯成藏文,很受當地藏族學生的歡迎。

土旦平措在與弟弟共同創業的同時,把眼界放得更寬。他將公司取名為“赤馱日”。赤馱日,據說是吐蕃時代藏族最早的一位商人。土旦平措的願景就想讓自己成為21世紀的赤馱日,公司的LOGO就是本人的頭像,他興辦起赤馱日藝術、赤馱日教育、赤馱日堆繡、赤馱日書法、赤馱日藏玉、赤馱日特產、赤馱日餐飲,在拉薩北區的扎西頗章酒店,洽談下很大的空間,甚至還拓展到建築材料和建築工程領域,估計將來也不排除赤馱日地產的可能性。

土旦平措拓展了商業思路,而羅布次仁則集中在圖書和文化。這樣,哥兒倆在經營理念上開始有了區別。他們對此非常理性,彼此尊重,清晰股權,明確分工,土旦平措負責“赤馱日實業有限公司”,羅布次仁負責“‘我和書’實業有限公司”。現在,兩家公司總共的經營面積有幾千平米,經營額達到數千萬元。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圖為羅布次仁

從僧人到商人,兩年時間,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但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還俗”,因為佛教的理念一直在他們心中,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到社會上來做事業。他們認為,經商也是修行。經商絕對不能坑蒙拐騙,他們認可馬雲所說的合作共贏時代,合作才能共贏,利他才有利潤。土旦平措每次講座時,一個半小時他自己只講半小時,餘下的一小時就是跟人交流,進行藏文化的探討,傳承和傳播慈悲與智慧。羅布次仁的書店也為社會創造了一些就業機會,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他的九個僱員卻全是大學畢業生。

因為與羅布次仁相對熟悉一些,談話也就隨意一些,我問他是否考慮過找女朋友?羅布次仁笑笑說,喜愛美女可能是男人的本性,但現在真的是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涉足愛情。他讀過印度詩人泰格爾不少著作,說了一句很有泰格爾風格的話:

最美好最高尚的愛情留在心裡的最深處……(中國西藏網 文、圖/亞格博)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圖為土旦平措(左)和羅布次仁兄弟

2016年那個冬天,特別的寒冷。古城拉薩的信教群眾還是按照傳統的習慣,天不亮就起床,搖晃著轉經筒、轉動著捻珠、唸誦著經文,穿過凜冽的寒氣,到八廓、孜廓、林廓去轉經。轉經的人們發現,這些天,轉經道旁有兩個年輕人,捧著新出版的2017年(藏曆火雞年)的歷書,還搭配著藏香,向人們兜售。他們哆哆嗦嗦地跺著雙腳,呵著熱氣,向轉經的人們叫賣著,偶爾有人停下腳步,詢問價格,或者買上一本藏曆、一包藏香。也有人認出來這兩個年輕人了:

“啊?這不是阿媽金宗的兩個兒子嗎?”

“啊?這不是熱堆寺的兩個僧人嗎?”

是的,不久前,他們還是拉薩郊區的熱堆寺的兩個僧人,他們是親哥兒倆,哥哥叫土旦平措,弟弟叫羅布次仁。

他們的阿媽金宗是山南人,生養了兩個兒子,在幼子五歲時,丈夫去世了,阿媽為了這兩個孩子,始終沒有改嫁,她在拉薩靠自己釀製青稞酒,艱難地維持生計。羅布次仁還記得自己年幼時,給批發青稞酒的門店送過貨。阿媽金宗基本上是一個文盲,她雖然沒有文化,但卻非常有見地。她盤算著,她要把這兩個兒子養育成人,讓大兒子土旦平措出家當喇嘛,讓小兒子羅布次仁將來當公務員。

土旦平措自幼聰慧,大概只有七八歲時,他就跟上了一位寧瑪派瑜珈師修行。師傅看他根器很好,很樂意帶著他到山南、日喀則很多地方,包括米拉日巴的修行地洛扎縣,徒步走過名山大川,修行學法。物質生活極為艱苦,往往是涼水拌糌粑,能夠吃上一袋方便麵就是絕對的大餐了。土旦平措十一歲時,阿媽把他送到堆龍德慶的熱扎寺,跟著那裡的老喇嘛、格魯派的甘登堪布學經。土旦平措彷彿生來就是學佛之人,他能夠一天把《般若八千頌》唸誦下來。甘登堪布非常喜歡這位聰慧的學僧,把自己的佛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但因為熱扎寺僧人較少、學經也不太健全,後來阿媽金宗得知熱堆寺修習佛法特別嚴謹,該寺的格西平措旺堆師傅佛學造詣很深,便把土旦平措送到熱堆寺。與熱堆寺、卓瑪康同為一體的江寺,自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起,就是拉薩三大寺每年的匯合辯經之所。土旦平措參加這裡的辯經活動,能夠一次背誦120張經文、能夠出色地辯經,獲得了該年度的第一名。前些年電視裡經常播放日本電視劇《一休》,土旦平措由此獲得了一個外號——“一休”。“一休”在熱堆寺學習了五部大論,以二十多歲的年齡,擔任了熱堆寺的經師。土旦平措不但佛學造詣深,而且觸類旁通,在藏文書法等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那個被阿媽規劃為公務員的小兒子羅布次仁,十七歲時在拉薩市第五中學讀到了高二,忽然不想讀書了,他看到阿媽一個人靠釀青稞酒維持生計,心裡很是不忍,加之哥哥在寺廟學佛學得那麼好,也很羨慕,於是很想出家當喇嘛。阿媽金宗其實是不願意他去當喇嘛的,她勸阻羅布次仁,說當喇嘛是很苦的,特別是熱堆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學經到深夜,伙食也很差,希望他能繼續讀書,將來成為一名公務員。但羅布次仁此時決心已定,一定要出家,阿媽無奈,只好隨兒子心意。

羅布次仁出家到了熱堆寺,與哥哥同一寺廟。在學經班裡,他是優秀的學員,佛學考試總是得第一名。那時,寺廟的僧人每週放一天假,一般都會到拉薩城裡去,羅布次仁則利用假日到附近的山洞去念經修行。十七歲的羅布次仁非常討人喜愛,熱堆寺的老堪布益西多秋很喜歡這個孩子,讓羅布次仁當他的近侍,每天侍奉在老堪布身邊。2011年,我本人因事故負傷住進西藏軍區總醫院,恰逢老堪布益西多秋也住在那裡,羅布次仁在那裡侍奉老堪布,我們由此認識了。此後,我去熱堆寺拜會老堪布時,也能見到羅布次仁。後來有兩次,看到羅布次仁,問他情況如何,他說身體不太好。在老堪布圓寂後,寺廟讓他到卓瑪拉康的小商店賣貨。

羅布次仁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就是頭痛,厲害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因為經常請病假,學經的成績也掉得很快。到幾個醫院去檢查,說是神經性頭痛,沒有什麼很好的治療方法。更奇怪的是,哥哥土旦平措本來就要考格西學位、成為佛學博士了,但也得了跟弟弟同樣的病,時常頭痛難忍。最奇怪的是,他們得的這種病,離開寺廟到拉薩城裡就會好一些。後來想起這事來,只能解釋說,可能是某種需要改變的機緣吧,或許根本就是命運的安排。

於是,在土旦平措出家十七年、羅布次仁出家九年後,他們一起離開了熱堆寺。離開寺廟時,他們兄弟倆什麼財富也沒有,只是把自己多年積攢的他們鍾愛的各類圖書拉了一卡車回到拉薩城。

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拉薩的轉經道邊上兜售藏曆書和藏香。

那是他們經商的起點。兄弟倆離開寺廟後,為了不讓阿媽擔心,他們在外邊租了一處住所,到東嘎學校去學習漢語、學習電腦,籌劃未來。他們一邊兜售曆書,一邊在觀察,他們希望能找到一處合適場所辦一個書店。後來,他們在拉薩市東區的嘎瑪規桑找到一處民房,從朋友那裡借錢,開辦了第一家書店,將書店取名為“我和書”。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在當今年代,辦書店是一件帶有濃重理想色彩的事情。在“我和書”店裡懸掛著一幅藏文題字:願在知識貧乏的地方,都有“我和書”。羅布次仁說,他的理想就是看到西藏每個人都在讀書。創業之初,他們兄弟倆騎著自行車、後來是電動車、再後來是開著皮卡車,四處進貨。羅布次仁說,經常是一個人裝卸一整車的圖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經銷資金都是從朋友那裡借來的,一借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羅布次仁說:“朋友肯借我錢,是因為信任我,因為我在寺廟裡學到的東西就是兩個字——‘利他’,我總是幫助別人,從來沒有騙過任何人。”他特別自信:“我有能力借,就有能力還!”一年後,他們又在城北美食街開辦了一家檔次更高的書店。他們的書店,主要經營藏文圖書,也有一部分漢文圖書。因為藏文圖書的品種比較全,學生和僧人都願意到這裡來找書買書。他們利用土旦平措在藏學知識方面的優勢,舉辦了五十多場講座,促進了圖書的銷售。除了經營圖書外,他們還開發一部分文具產品,比如藏文筆。羅布次仁說,他不喜歡只做中間商賺點差價,更願意開發自己的產品。“我的藏文筆,用的是最好的設計、最好的材料,價格跟別人一樣,可質量要比別人的好很多。”前些日子,他投入三十多萬,開發了自主品牌的藏文筆,一次就生產了七萬支,銷得很好。作為系列,他們還開發了藏文書法練習本。他們聯繫德國、日本商家,成為施耐德、派通、百樂的鋼筆品牌總經銷。作為書店老闆,他們自己首先就是閱讀者,當閱讀到《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時,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勵志書,便徵得該書原作者同意,將其翻譯成藏文,很受當地藏族學生的歡迎。

土旦平措在與弟弟共同創業的同時,把眼界放得更寬。他將公司取名為“赤馱日”。赤馱日,據說是吐蕃時代藏族最早的一位商人。土旦平措的願景就想讓自己成為21世紀的赤馱日,公司的LOGO就是本人的頭像,他興辦起赤馱日藝術、赤馱日教育、赤馱日堆繡、赤馱日書法、赤馱日藏玉、赤馱日特產、赤馱日餐飲,在拉薩北區的扎西頗章酒店,洽談下很大的空間,甚至還拓展到建築材料和建築工程領域,估計將來也不排除赤馱日地產的可能性。

土旦平措拓展了商業思路,而羅布次仁則集中在圖書和文化。這樣,哥兒倆在經營理念上開始有了區別。他們對此非常理性,彼此尊重,清晰股權,明確分工,土旦平措負責“赤馱日實業有限公司”,羅布次仁負責“‘我和書’實業有限公司”。現在,兩家公司總共的經營面積有幾千平米,經營額達到數千萬元。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圖為羅布次仁

從僧人到商人,兩年時間,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但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還俗”,因為佛教的理念一直在他們心中,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到社會上來做事業。他們認為,經商也是修行。經商絕對不能坑蒙拐騙,他們認可馬雲所說的合作共贏時代,合作才能共贏,利他才有利潤。土旦平措每次講座時,一個半小時他自己只講半小時,餘下的一小時就是跟人交流,進行藏文化的探討,傳承和傳播慈悲與智慧。羅布次仁的書店也為社會創造了一些就業機會,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他的九個僱員卻全是大學畢業生。

因為與羅布次仁相對熟悉一些,談話也就隨意一些,我問他是否考慮過找女朋友?羅布次仁笑笑說,喜愛美女可能是男人的本性,但現在真的是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涉足愛情。他讀過印度詩人泰格爾不少著作,說了一句很有泰格爾風格的話:

最美好最高尚的愛情留在心裡的最深處……(中國西藏網 文、圖/亞格博)

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桑旦拉卓讀後感】

曾在朋友的推薦下聽過幾次“我和書” 平臺舉辦的講座,每次都是獲益匪淺的。最令我敬佩的不是講座本身,而是羅布次仁先生他本人,每場講座都是他在主持,每次應邀的專家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但在與專家們交流對話中總能覺得先生自己就是專家,而且對很多學員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這也許是因為他天資的聰慧和曾在寺院精進學經的原因,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豐富而淵博的學識吧。更讓我深受感觸的是他對每個人謙卑的態度,和一種非常正能量的精神,他可以在事業已經有所發展的狀況下,為了讓更多的藏族人愛上閱讀,拿著很多書籍去拉薩大大小小的甜茶館對每一個人很友善地進行圖書宣傳和推廣,圖書的利潤不是很大,憑藉他的智商和財商,完全可以把這些時間和精力放在賺取更大利潤的經營上,但為了利他事業,他可以把更多精力都放在圖書宣傳上。

可能很多人覺得修行一定是在寺院中,是的,寺院的確是非常殊勝的修行道場,但在僧道中也不免有世俗中心,在世俗中也可以有一顆清淨無汙染之心,所以我認為更好的修行道場是自己的內心,而並非是一個具體的修行道場,古人云:“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人間”。修行,遠看是佛,近看是愛。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擁有一顆慈悲之心、利他之心,這個人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