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心:做大事人需要的條件,世界觀在前,方法論在後,道術合一!

彭越 劉邦 雍齒 蘋果 輕心 輕心 2017-09-20

輕心:做大事人需要的條件,世界觀在前,方法論在後,道術合一!

漫畫家幾米說:“面具並不可怕,那只是偽裝自己的道具。怕是,戴得久了,面具摘下時,才發現自己的臉,已經和麵具一模一樣了。”最近賈躍亭又出大新聞了,先是在美國給女兒設立5億元信託基金,再去香港歸還供應商們1億貨款。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眾說紛紜。

只是,賈躍亭的人設徹底崩了,但那只是他。其實,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人設,劉強東談京東沒有一件假貨,馬雲在阿里巴巴年會上要求大家有理想,馬化騰算是低調的但也書卷氣十足,跑去蘋果為微信打賞功能的蘋果稅談下了買賣。

為什麼?這些大人物們始終有個性有特徵,看著就那麼真實容易辨析?

因為他們要讓小人物們心裡感覺踏實,唯有相信他們說的做的都是真實的,他們的產品才有消費者;他們個人才有追隨者;他們才能源源不斷的找到投資者。

一、

看著馬雲在舞臺上幻化為邁克爾傑克遜,隨著薛之謙被前女友攪局,人設崩塌,其實這都不是事。古代劉邦早這麼幹過了,只是有些人本事大,面具成為自己的臉;有些人本事小,面具戴了幾年就被擊打得粉碎。

劉邦就是歷史上面具戴得最好的人之一。

在搞定韓信後,他還有一堆麻煩事要解決,因為他的世界觀和別人不一樣:他要讓老劉家千秋萬代。

起初,那些大軍元帥和獨立王國願意被劉邦招降?因為周天子時就這麼辦的,那時有幾百個小國家,戰國七雄,這是歷來的制度,是漢初每個人的腦袋裡的世界觀。韓信、彭越、英布、盧綰、趙佗都信,他們投降劉邦只是名義上的,劉邦就跟周天子一樣,這些諸侯王們在自己的獨立王國就是說一不二的主。

但劉邦不同意,他堅決要把這些處理乾淨,留給劉家子孫一個清明的世界。劉邦宣佈:“凡是不姓劉的不能封王。”

這回,劉邦該怎麼去踐行他的方法論呢?

輕心:做大事人需要的條件,世界觀在前,方法論在後,道術合一!

二、

攻打韓信的同黨陳狶時,劉邦派人向彭越增調軍隊。彭越推說自己有病,讓手下將領率軍協助劉邦討伐陳狶。

彭越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昨天文章給韓信用的中策,具體文章請看輕心:做人不能太實在,掌握利益潛規則,格局高的人都在這麼做

很快,彭越被劉邦責備了,這時候他該怎麼辦?表忠心沒用,韓信試過了;造反打不過;彭越天天在發愁。

於是,劉邦派使者潛入樑國,拿著皇帝詔書一路暢通無阻,來到彭越身邊就把他逮捕了。

此時劉邦的世界觀是什麼?老劉家代代相傳。

劉邦的方法論是什麼?立刻抓住彭越。

彼時的彭越,已經被劉邦嚇得六神無主,世界觀方法論全無。他的手下完全不知道老大打算怎麼幹,劉邦的使者來了也只能乖乖放了他,讓他把彭越逮回京城。

其實,哪怕彭越造反,即便打不過,手下還有一群軍隊能抵擋一陣。這件事只要拖得時間越長,他的生機也就越大;即便被滅口,那也內耗了劉邦不少軍力,一樣要死,何不死得轟轟烈烈?

因為兩人一開始的世界觀就不同了,他們做事的方法必然不一樣。世界觀是用來指導方法論的,方法論又能反哺世界觀,其中關鍵是,打通思想(世界觀)和行動(方法論)的橋樑,做完事後得去檢查,覆盤,看做的這件事對不對,如果錯了有哪些可以改善,然後達到道術合一的境界。

輕心:做大事人需要的條件,世界觀在前,方法論在後,道術合一!

三、

彭越死後,他有個特別忠心的手下,叫欒布。他千里追蹤來找彭越,看到彭越頭顱掛在城門口,哭個沒完沒了。

劉邦大怒,他決定,把欒布投到沸水鍋裡煮熟。

欒布知道自己命快沒了,叉腰指著劉邦鼻子大罵:“你這個忘恩負義的雜種,你和項羽作戰時,彭越一直堅定的站在你身後,否則你早被項羽打敗了。現在你取得了天下,就找些沒有的罪名往死了整彭越。你覺得應該嗎?既然如此,那我是彭越的手下,不用你動手,我直接跳鍋裡算了。”

劉邦的態度突然來了180度大轉彎,他表演欒布是個忠義的人,釋放欒布並且封他為都尉。

各位看官,讀到這裡驚不驚奇?

這個劉邦,一會把人殺了,一會又把人放了,還擺在高位,目的何在?

這就是他圍繞老劉家千秋萬代這件事,施行的方法論。

其實他知道自己一個人是敵不過天下人的。如果大家都認為他是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主,剩下那些諸侯王連同蕭何、張良、陳平、雍齒一起跟他對著幹,他恐怕真的會死。

他的世界觀是什麼?老劉家的千秋萬代。只要能實現這個目標,劉邦戴著面具做次好人又何妨?

所以,先前那個拿著達到,凶神惡煞處死彭越的劊子手,忽然扔掉大刀,捧出錦旗和官印,一副理解和信賴的樣子。這樣前後的巨大反差,讓大家覺得:“嗯,劉邦這個皇帝真不錯,他還是恩怨分明,懂得誰忠心的。”

然後,這件事就能被大大宣傳,一干跟著的小弟就放下心來。他們會認為:“只要我忠心不二,劉邦一定會對我禮遇有加,那我一定要做得比欒布更忠心。”

看看這件事,試想下如果有人欠我們一堆債,起碼得有十幾萬吧。他突然跑了,一個月兩個月的,根本找不到人。就在我們萬念俱灰,以為這人從此不會還債時,他突然回來了。他捧著5萬元說,“多了我也拿不出,就這5萬,是我擠牙縫拿出來的。”

你是不是會想,行了,能拿回5萬就不錯了。

由此可見,劉邦的方法論高不高明。

輕心:做大事人需要的條件,世界觀在前,方法論在後,道術合一!

四、

其實劉邦能在項羽想要煮熟自己父親時,討一碗肉羹吃,就懂得,劉邦絕不是情緒化,心慈手軟的人。

但他表現得卻是:

  • 一心想要殺欒布,被他一番怒罵後,覺得自己錯了,表現出改正錯誤的樣子(方法論:表現改正錯誤,讓功臣放心);

  • 一心想要殺雍齒,被張良勸後,封了自己最恨的雍齒為侯(方法論:最恨的人都封侯,功臣們就別造反了,你們遲早能封侯);

  • 一心想要殺季布,被夏侯嬰勸解後,讓季布當官(方法論:原來殺人只是一時憤怒,想通了還是要人才來做事的);

  • 一心想要殺蒯通,被蒯通一番自我辯解後,覺得蒯通是個人才,繼續留用(方法論:同上)。

那你會問,劉邦情緒化也太嚴重了,而且說話不算話啊。這就是劉邦的世界觀在方法論上的妙用,他只要達成目標就行了,管誰說話不算話呢?他是皇帝,他說啥就是啥。

所以,我們看一個人的表現,發怒,生氣,大喊大叫,愛得死去活來,樂得哈哈大笑,都沒什麼用。關鍵是,你得看他是否真金白銀掏出來,為朋友敢兩肋插刀,為媳婦敢跳到水裡去救人。反過來,一個人想幹成大事,你就得多有情緒,想怒就怒,該討好就討好。你不用有太大心理負擔,覺得拍人馬屁或者賠禮道歉抹不開面子,那些只不過是你為達成自己世界觀,踐行的方法論而已。

通過對自己態度的控制,做到道術合一,就如劉強東堅持的“京東無一件假貨”馬雲堅持的“做人要有理想”。每一次你的表現就是圍繞世界觀的方法論,多踐行一次就離開目標近一些。最終你的目標也就不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