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陋室作樂

1972年9月,終於結束了勞動鍛鍊,我被分到徐樓中學任教。獨自一人從縣城坐了個把小時汽車,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只見一所破舊的校舍孤零零地坐落在夕陽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宿舍內只有一張舊課桌、一把坐不平穩的舊椅子、一張床,外加地上放著的一塊木板。說是床,實則是由幾根木棍纏上破舊的藤條而已。那中央的部分已有所下陷,真擔心是否能負載我們倆的重量(還有個小生命在腹中陪伴)。那塊木板正好放我的小皮箱,否則那箱子只能放在泥地上了。茅草屋頂,大風吹過,屋頂就會灑起“胡椒麵”。在校搭夥的人很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得自己做飯。我備了個煤油爐,做點簡單的飯食。生活艱苦我可以不在乎,但腹中的小寶寶要營養啊。我找來一塊一尺見方的小木板,買了點青菜和豆腐乾,給我的寶寶包餛飩。沒有擀麵杖,就拿筷子代替,慢慢地擀,細細地包。有一天上街買了條看上去鮮活的小鯽魚,想犒勞犒勞小寶寶。魚做好後滿心歡喜地嘗一口,哇!什麼味道?吃了兩口就吐了出來,第二天胃裡還有那味道泛出。一打聽才知道買到的是一條藥魚。(吃了農藥的魚,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立即死亡,還會遊動,看上去與其他的魚沒有兩樣,所以上當了。)我對寶寶說:“寶寶對不起……”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音樂,一種最喜悅和最悲哀時都不可少的藝術,也是一種最原始最聖潔的藝術。我和孩子一起唱著兒時的歌謠:“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和著優美的旋律悠悠地唱,思緒乘著白船漂盪,飄蕩。“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是夜晚輕輕唱給我腹中寶寶的歌,甜蜜中帶著苦澀。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陋室作樂

1972年9月,終於結束了勞動鍛鍊,我被分到徐樓中學任教。獨自一人從縣城坐了個把小時汽車,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只見一所破舊的校舍孤零零地坐落在夕陽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宿舍內只有一張舊課桌、一把坐不平穩的舊椅子、一張床,外加地上放著的一塊木板。說是床,實則是由幾根木棍纏上破舊的藤條而已。那中央的部分已有所下陷,真擔心是否能負載我們倆的重量(還有個小生命在腹中陪伴)。那塊木板正好放我的小皮箱,否則那箱子只能放在泥地上了。茅草屋頂,大風吹過,屋頂就會灑起“胡椒麵”。在校搭夥的人很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得自己做飯。我備了個煤油爐,做點簡單的飯食。生活艱苦我可以不在乎,但腹中的小寶寶要營養啊。我找來一塊一尺見方的小木板,買了點青菜和豆腐乾,給我的寶寶包餛飩。沒有擀麵杖,就拿筷子代替,慢慢地擀,細細地包。有一天上街買了條看上去鮮活的小鯽魚,想犒勞犒勞小寶寶。魚做好後滿心歡喜地嘗一口,哇!什麼味道?吃了兩口就吐了出來,第二天胃裡還有那味道泛出。一打聽才知道買到的是一條藥魚。(吃了農藥的魚,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立即死亡,還會遊動,看上去與其他的魚沒有兩樣,所以上當了。)我對寶寶說:“寶寶對不起……”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音樂,一種最喜悅和最悲哀時都不可少的藝術,也是一種最原始最聖潔的藝術。我和孩子一起唱著兒時的歌謠:“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和著優美的旋律悠悠地唱,思緒乘著白船漂盪,飄蕩。“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是夜晚輕輕唱給我腹中寶寶的歌,甜蜜中帶著苦澀。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默默耕耘

1973年4月,我被調到八義集中學任教。那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學生的家大都住在附近,高中學生則住得很遠,基本上都住宿。學生星期天下午從家背一包山芋幹煎餅,帶一瓶鹽豆子、幾頭大蒜或幾根大蔥來校。這就是他們一個星期的食糧。煎餅薄薄的,不幾天就會乾裂,他們就買一碗菜湯(湯裡不過漂著幾根菜葉,也沒油)泡泡,有的連菜湯也買不起,用開水泡泡了事。更糟糕的是遇到潮溼的天氣,煎餅會發黴。他們捨不得扔掉,用手擦去黴斑,泡泡水照吃。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不足為奇。住的宿舍擁擠不說,還漏風。有人看不起農村,看不起農民的孩子,我倒沒有,因為我也生在農村,幼年時奶奶曾拉著我的手一起種豆,我也曾光著腳丫在滾燙的田埂上行走。我在上海念初中時和班裡從蘇北來的農村孩子都是好夥伴。大學期間我們曾到過北京郊區和山西參加社教,對農村有所瞭解。在唐山軍墾農場,我們更是親身體驗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這裡的確很窮,但這不是孩子們的錯。要擺脫貧困,也只有靠他們的雙手,靠知識的力量。命運把我安排在這裡,我應該盡我的職責。我曾當一個高一班的班主任。我教他們的第一首歌就是“抗大校歌”。我給他們講延安,講抗大,也講我們唐山的軍墾農場。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激昂慷慨地唱著:“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陋室作樂

1972年9月,終於結束了勞動鍛鍊,我被分到徐樓中學任教。獨自一人從縣城坐了個把小時汽車,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只見一所破舊的校舍孤零零地坐落在夕陽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宿舍內只有一張舊課桌、一把坐不平穩的舊椅子、一張床,外加地上放著的一塊木板。說是床,實則是由幾根木棍纏上破舊的藤條而已。那中央的部分已有所下陷,真擔心是否能負載我們倆的重量(還有個小生命在腹中陪伴)。那塊木板正好放我的小皮箱,否則那箱子只能放在泥地上了。茅草屋頂,大風吹過,屋頂就會灑起“胡椒麵”。在校搭夥的人很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得自己做飯。我備了個煤油爐,做點簡單的飯食。生活艱苦我可以不在乎,但腹中的小寶寶要營養啊。我找來一塊一尺見方的小木板,買了點青菜和豆腐乾,給我的寶寶包餛飩。沒有擀麵杖,就拿筷子代替,慢慢地擀,細細地包。有一天上街買了條看上去鮮活的小鯽魚,想犒勞犒勞小寶寶。魚做好後滿心歡喜地嘗一口,哇!什麼味道?吃了兩口就吐了出來,第二天胃裡還有那味道泛出。一打聽才知道買到的是一條藥魚。(吃了農藥的魚,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立即死亡,還會遊動,看上去與其他的魚沒有兩樣,所以上當了。)我對寶寶說:“寶寶對不起……”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音樂,一種最喜悅和最悲哀時都不可少的藝術,也是一種最原始最聖潔的藝術。我和孩子一起唱著兒時的歌謠:“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和著優美的旋律悠悠地唱,思緒乘著白船漂盪,飄蕩。“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是夜晚輕輕唱給我腹中寶寶的歌,甜蜜中帶著苦澀。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默默耕耘

1973年4月,我被調到八義集中學任教。那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學生的家大都住在附近,高中學生則住得很遠,基本上都住宿。學生星期天下午從家背一包山芋幹煎餅,帶一瓶鹽豆子、幾頭大蒜或幾根大蔥來校。這就是他們一個星期的食糧。煎餅薄薄的,不幾天就會乾裂,他們就買一碗菜湯(湯裡不過漂著幾根菜葉,也沒油)泡泡,有的連菜湯也買不起,用開水泡泡了事。更糟糕的是遇到潮溼的天氣,煎餅會發黴。他們捨不得扔掉,用手擦去黴斑,泡泡水照吃。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不足為奇。住的宿舍擁擠不說,還漏風。有人看不起農村,看不起農民的孩子,我倒沒有,因為我也生在農村,幼年時奶奶曾拉著我的手一起種豆,我也曾光著腳丫在滾燙的田埂上行走。我在上海念初中時和班裡從蘇北來的農村孩子都是好夥伴。大學期間我們曾到過北京郊區和山西參加社教,對農村有所瞭解。在唐山軍墾農場,我們更是親身體驗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這裡的確很窮,但這不是孩子們的錯。要擺脫貧困,也只有靠他們的雙手,靠知識的力量。命運把我安排在這裡,我應該盡我的職責。我曾當一個高一班的班主任。我教他們的第一首歌就是“抗大校歌”。我給他們講延安,講抗大,也講我們唐山的軍墾農場。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激昂慷慨地唱著:“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雖然學校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設備很差,但學生學習非常勤奮。記得有個深秋的星期日下午,大雨滂沱,學生照例要返校參加晚自習。因為路遠,平日裡他們通常騎自行車來校。那天雨大道路泥濘,只能推著車頂著雨步行。全班沒有一個人遲到,但個個都淋溼了。我準備了薑湯並讓家離學校近的學生回家拿些衣褲來給他們替換。學生尚培升,個子高大,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安排他鑽進被窩睡覺後,我就去班裡看晚自習了。由於惦記著他,中途我悄悄地溜出了教室。走近學生宿舍,發現裡面有亮光,輕輕推門一看,他一手放在被窩裡,一手拿著一本書,光著臂膀,側著身,藉著床邊半支蠟燭發出的微弱的燭光讀書。多好的學生!我的眼睛溼潤了……這個班級曾被評為縣優秀班集體,班裡正氣蔚然,學風甚濃。我教他們到高二結束就調回蘇南了。高三畢業後他們很多人給我來信。學生李玉梅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我考上了師範,如願以償了。老師,我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你的好,我一定要做一個像你一樣的老師……”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她一定會當個好老師的,因為她是個非常善良、樸實、勤勉、好學的好姑娘。這個班有5個學生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確實不易。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陋室作樂

1972年9月,終於結束了勞動鍛鍊,我被分到徐樓中學任教。獨自一人從縣城坐了個把小時汽車,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只見一所破舊的校舍孤零零地坐落在夕陽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宿舍內只有一張舊課桌、一把坐不平穩的舊椅子、一張床,外加地上放著的一塊木板。說是床,實則是由幾根木棍纏上破舊的藤條而已。那中央的部分已有所下陷,真擔心是否能負載我們倆的重量(還有個小生命在腹中陪伴)。那塊木板正好放我的小皮箱,否則那箱子只能放在泥地上了。茅草屋頂,大風吹過,屋頂就會灑起“胡椒麵”。在校搭夥的人很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得自己做飯。我備了個煤油爐,做點簡單的飯食。生活艱苦我可以不在乎,但腹中的小寶寶要營養啊。我找來一塊一尺見方的小木板,買了點青菜和豆腐乾,給我的寶寶包餛飩。沒有擀麵杖,就拿筷子代替,慢慢地擀,細細地包。有一天上街買了條看上去鮮活的小鯽魚,想犒勞犒勞小寶寶。魚做好後滿心歡喜地嘗一口,哇!什麼味道?吃了兩口就吐了出來,第二天胃裡還有那味道泛出。一打聽才知道買到的是一條藥魚。(吃了農藥的魚,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立即死亡,還會遊動,看上去與其他的魚沒有兩樣,所以上當了。)我對寶寶說:“寶寶對不起……”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音樂,一種最喜悅和最悲哀時都不可少的藝術,也是一種最原始最聖潔的藝術。我和孩子一起唱著兒時的歌謠:“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和著優美的旋律悠悠地唱,思緒乘著白船漂盪,飄蕩。“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是夜晚輕輕唱給我腹中寶寶的歌,甜蜜中帶著苦澀。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默默耕耘

1973年4月,我被調到八義集中學任教。那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學生的家大都住在附近,高中學生則住得很遠,基本上都住宿。學生星期天下午從家背一包山芋幹煎餅,帶一瓶鹽豆子、幾頭大蒜或幾根大蔥來校。這就是他們一個星期的食糧。煎餅薄薄的,不幾天就會乾裂,他們就買一碗菜湯(湯裡不過漂著幾根菜葉,也沒油)泡泡,有的連菜湯也買不起,用開水泡泡了事。更糟糕的是遇到潮溼的天氣,煎餅會發黴。他們捨不得扔掉,用手擦去黴斑,泡泡水照吃。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不足為奇。住的宿舍擁擠不說,還漏風。有人看不起農村,看不起農民的孩子,我倒沒有,因為我也生在農村,幼年時奶奶曾拉著我的手一起種豆,我也曾光著腳丫在滾燙的田埂上行走。我在上海念初中時和班裡從蘇北來的農村孩子都是好夥伴。大學期間我們曾到過北京郊區和山西參加社教,對農村有所瞭解。在唐山軍墾農場,我們更是親身體驗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這裡的確很窮,但這不是孩子們的錯。要擺脫貧困,也只有靠他們的雙手,靠知識的力量。命運把我安排在這裡,我應該盡我的職責。我曾當一個高一班的班主任。我教他們的第一首歌就是“抗大校歌”。我給他們講延安,講抗大,也講我們唐山的軍墾農場。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激昂慷慨地唱著:“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雖然學校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設備很差,但學生學習非常勤奮。記得有個深秋的星期日下午,大雨滂沱,學生照例要返校參加晚自習。因為路遠,平日裡他們通常騎自行車來校。那天雨大道路泥濘,只能推著車頂著雨步行。全班沒有一個人遲到,但個個都淋溼了。我準備了薑湯並讓家離學校近的學生回家拿些衣褲來給他們替換。學生尚培升,個子高大,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安排他鑽進被窩睡覺後,我就去班裡看晚自習了。由於惦記著他,中途我悄悄地溜出了教室。走近學生宿舍,發現裡面有亮光,輕輕推門一看,他一手放在被窩裡,一手拿著一本書,光著臂膀,側著身,藉著床邊半支蠟燭發出的微弱的燭光讀書。多好的學生!我的眼睛溼潤了……這個班級曾被評為縣優秀班集體,班裡正氣蔚然,學風甚濃。我教他們到高二結束就調回蘇南了。高三畢業後他們很多人給我來信。學生李玉梅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我考上了師範,如願以償了。老師,我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你的好,我一定要做一個像你一樣的老師……”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她一定會當個好老師的,因為她是個非常善良、樸實、勤勉、好學的好姑娘。這個班有5個學生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確實不易。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我在這個學校先是教語文、歷史。高考恢復後,學校需要英語教師,我就自學英語,跟著收音機從字母開始學起,從初中教到高中,邊學邊教,沒有自學的時間就挑燈夜讀。每天天剛矇矇亮(冬天還摸著黑)就起床和學生一起晨練,晚自習結束八點半,九點學生宿舍熄燈。當班主任就得等熄燈鈴響後檢查完宿舍才回家。自己的孩子白天在外面玩泥巴,晚上被反鎖在屋裡睡覺。孩子蹬掉被子是常事,有時還摔下床來,我的心中滿是愧疚。長期的勞累損壞了我的肝臟,寒冷潮溼積為風溼。冬天辦公室的煤球爐的煤氣嗆得支氣管擴張頻頻咯血,但只要能起床,我就會撐著去上課,因為學校教師少,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耽誤就是幾堂課、幾十個學生。

就這樣,在那所學校一口氣幹了13年。

情義無價

由於我的緣故,我的愛人放棄了原本可以留在縣城機關工作的機會,毅然決然和我一起在這裡任教。我在八義集中學教書期間,前後有10多位南方教師,分別擔任語文、數學、物理、英語等主課的教學。和藹可親的蔡老師已白髮蒼蒼,年輕的則剛畢業。他們個個不忘初心、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和全校老師一起夜以繼日辛勤耕耘。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陋室作樂

1972年9月,終於結束了勞動鍛鍊,我被分到徐樓中學任教。獨自一人從縣城坐了個把小時汽車,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只見一所破舊的校舍孤零零地坐落在夕陽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宿舍內只有一張舊課桌、一把坐不平穩的舊椅子、一張床,外加地上放著的一塊木板。說是床,實則是由幾根木棍纏上破舊的藤條而已。那中央的部分已有所下陷,真擔心是否能負載我們倆的重量(還有個小生命在腹中陪伴)。那塊木板正好放我的小皮箱,否則那箱子只能放在泥地上了。茅草屋頂,大風吹過,屋頂就會灑起“胡椒麵”。在校搭夥的人很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得自己做飯。我備了個煤油爐,做點簡單的飯食。生活艱苦我可以不在乎,但腹中的小寶寶要營養啊。我找來一塊一尺見方的小木板,買了點青菜和豆腐乾,給我的寶寶包餛飩。沒有擀麵杖,就拿筷子代替,慢慢地擀,細細地包。有一天上街買了條看上去鮮活的小鯽魚,想犒勞犒勞小寶寶。魚做好後滿心歡喜地嘗一口,哇!什麼味道?吃了兩口就吐了出來,第二天胃裡還有那味道泛出。一打聽才知道買到的是一條藥魚。(吃了農藥的魚,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立即死亡,還會遊動,看上去與其他的魚沒有兩樣,所以上當了。)我對寶寶說:“寶寶對不起……”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音樂,一種最喜悅和最悲哀時都不可少的藝術,也是一種最原始最聖潔的藝術。我和孩子一起唱著兒時的歌謠:“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和著優美的旋律悠悠地唱,思緒乘著白船漂盪,飄蕩。“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是夜晚輕輕唱給我腹中寶寶的歌,甜蜜中帶著苦澀。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默默耕耘

1973年4月,我被調到八義集中學任教。那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學生的家大都住在附近,高中學生則住得很遠,基本上都住宿。學生星期天下午從家背一包山芋幹煎餅,帶一瓶鹽豆子、幾頭大蒜或幾根大蔥來校。這就是他們一個星期的食糧。煎餅薄薄的,不幾天就會乾裂,他們就買一碗菜湯(湯裡不過漂著幾根菜葉,也沒油)泡泡,有的連菜湯也買不起,用開水泡泡了事。更糟糕的是遇到潮溼的天氣,煎餅會發黴。他們捨不得扔掉,用手擦去黴斑,泡泡水照吃。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不足為奇。住的宿舍擁擠不說,還漏風。有人看不起農村,看不起農民的孩子,我倒沒有,因為我也生在農村,幼年時奶奶曾拉著我的手一起種豆,我也曾光著腳丫在滾燙的田埂上行走。我在上海念初中時和班裡從蘇北來的農村孩子都是好夥伴。大學期間我們曾到過北京郊區和山西參加社教,對農村有所瞭解。在唐山軍墾農場,我們更是親身體驗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這裡的確很窮,但這不是孩子們的錯。要擺脫貧困,也只有靠他們的雙手,靠知識的力量。命運把我安排在這裡,我應該盡我的職責。我曾當一個高一班的班主任。我教他們的第一首歌就是“抗大校歌”。我給他們講延安,講抗大,也講我們唐山的軍墾農場。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激昂慷慨地唱著:“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雖然學校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設備很差,但學生學習非常勤奮。記得有個深秋的星期日下午,大雨滂沱,學生照例要返校參加晚自習。因為路遠,平日裡他們通常騎自行車來校。那天雨大道路泥濘,只能推著車頂著雨步行。全班沒有一個人遲到,但個個都淋溼了。我準備了薑湯並讓家離學校近的學生回家拿些衣褲來給他們替換。學生尚培升,個子高大,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安排他鑽進被窩睡覺後,我就去班裡看晚自習了。由於惦記著他,中途我悄悄地溜出了教室。走近學生宿舍,發現裡面有亮光,輕輕推門一看,他一手放在被窩裡,一手拿著一本書,光著臂膀,側著身,藉著床邊半支蠟燭發出的微弱的燭光讀書。多好的學生!我的眼睛溼潤了……這個班級曾被評為縣優秀班集體,班裡正氣蔚然,學風甚濃。我教他們到高二結束就調回蘇南了。高三畢業後他們很多人給我來信。學生李玉梅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我考上了師範,如願以償了。老師,我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你的好,我一定要做一個像你一樣的老師……”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她一定會當個好老師的,因為她是個非常善良、樸實、勤勉、好學的好姑娘。這個班有5個學生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確實不易。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我在這個學校先是教語文、歷史。高考恢復後,學校需要英語教師,我就自學英語,跟著收音機從字母開始學起,從初中教到高中,邊學邊教,沒有自學的時間就挑燈夜讀。每天天剛矇矇亮(冬天還摸著黑)就起床和學生一起晨練,晚自習結束八點半,九點學生宿舍熄燈。當班主任就得等熄燈鈴響後檢查完宿舍才回家。自己的孩子白天在外面玩泥巴,晚上被反鎖在屋裡睡覺。孩子蹬掉被子是常事,有時還摔下床來,我的心中滿是愧疚。長期的勞累損壞了我的肝臟,寒冷潮溼積為風溼。冬天辦公室的煤球爐的煤氣嗆得支氣管擴張頻頻咯血,但只要能起床,我就會撐著去上課,因為學校教師少,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耽誤就是幾堂課、幾十個學生。

就這樣,在那所學校一口氣幹了13年。

情義無價

由於我的緣故,我的愛人放棄了原本可以留在縣城機關工作的機會,毅然決然和我一起在這裡任教。我在八義集中學教書期間,前後有10多位南方教師,分別擔任語文、數學、物理、英語等主課的教學。和藹可親的蔡老師已白髮蒼蒼,年輕的則剛畢業。他們個個不忘初心、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和全校老師一起夜以繼日辛勤耕耘。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在生活上老師們互相關心照顧,親如家人。記得我懷第二胎時,農忙我也下水田幹活。11月份收棉花,拖著沉重的身孕,撥開帶露的棉稈在地裡摘著棉花,入鄉隨俗,沒有那麼多的嬌氣。分娩時是我愛人和其他三個朋友架著小床抬我進的醫院。生下一個男孩後,只聽助產的醫生說:“啊呀,還有一個!”(產前檢查都只是用木聽筒聽聽胎心音,竟然沒查出是雙胞胎)!這可急壞了大家,他們趕緊回校求助。馮老師的愛人曹老師她們立刻傾囊相助,在短短的時間裡湊齊了另一套嬰兒衣被送到醫院,很快一個女孩也呱呱落地了。小沈和小黃老師頂著大風小心翼翼地將兩個剛出生的寶寶裹在懷裡抱回了學校。正是有了這些好老師的幫助,我們才得以渡過一個個的難關。親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誼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沒齒難忘!

一天下午臨近放學,突然大雨傾盆,我趕緊走大路去給自己的兩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送雨傘。急急忙忙趕到學校,教室裡已空無一人了。我猜孩子一定走小路回去了。可小路泥濘,路邊就是一條小河。我趕緊從小路往回走,一路不見人影。心急火燎趕到家推開門,哇!兩個孩子已經到家了,身上穿著別人的衣服。“媽媽,是這個叔叔送我們回來的。”孩子說。那位“叔叔”竟是我曾教過的學生。原來他家就在小路邊,看到兩個被雨淋溼的孩子,就把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替他們換了衣服再送他們回來。看到他溼漉漉的褲腿和光著的泥腳,我不知該說什麼才好。這就是我的善良厚道的農村學生!

這裡物質太少,那又何妨?同樣有陽光雨露的滋潤,明月清風的撫慰,還有這麼多善良純真的學生和好同事陪伴,我們不寂寞。自己種菜養雞,納鞋縫衣,衣不豐食能足。我們跑很遠的路拉回煤塊,用碾子磨碎製成蜂窩煤,用以過冬取暖。夏天的傍晚,我們會帶著孩子去樹旁觀察知了的蛻變。看著它們笨笨地從地洞裡鑽出來(幼蟲要在地下生長4~5年才能破土而出)慢慢慢慢爬上樹。到半夜的時候蛻去黑黢黢的殼,伸展翅膀,那蟬翼薄得近乎透明,再加上些許淡淡的綠色,很美。迴歸自然,清心寡慾,播撒仁愛,澆灌友誼,忙忙碌碌,簡簡單單,日子也過得挺快。

感恩的心

從27歲至42歲,我在這裡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從大學生到鄉村教師,從大城市到貧窮農村,從女孩到母親。在這青春的驛站裡,我哭過,笑過,煩惱過,快樂過。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陋室作樂

1972年9月,終於結束了勞動鍛鍊,我被分到徐樓中學任教。獨自一人從縣城坐了個把小時汽車,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只見一所破舊的校舍孤零零地坐落在夕陽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宿舍內只有一張舊課桌、一把坐不平穩的舊椅子、一張床,外加地上放著的一塊木板。說是床,實則是由幾根木棍纏上破舊的藤條而已。那中央的部分已有所下陷,真擔心是否能負載我們倆的重量(還有個小生命在腹中陪伴)。那塊木板正好放我的小皮箱,否則那箱子只能放在泥地上了。茅草屋頂,大風吹過,屋頂就會灑起“胡椒麵”。在校搭夥的人很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得自己做飯。我備了個煤油爐,做點簡單的飯食。生活艱苦我可以不在乎,但腹中的小寶寶要營養啊。我找來一塊一尺見方的小木板,買了點青菜和豆腐乾,給我的寶寶包餛飩。沒有擀麵杖,就拿筷子代替,慢慢地擀,細細地包。有一天上街買了條看上去鮮活的小鯽魚,想犒勞犒勞小寶寶。魚做好後滿心歡喜地嘗一口,哇!什麼味道?吃了兩口就吐了出來,第二天胃裡還有那味道泛出。一打聽才知道買到的是一條藥魚。(吃了農藥的魚,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立即死亡,還會遊動,看上去與其他的魚沒有兩樣,所以上當了。)我對寶寶說:“寶寶對不起……”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音樂,一種最喜悅和最悲哀時都不可少的藝術,也是一種最原始最聖潔的藝術。我和孩子一起唱著兒時的歌謠:“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和著優美的旋律悠悠地唱,思緒乘著白船漂盪,飄蕩。“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是夜晚輕輕唱給我腹中寶寶的歌,甜蜜中帶著苦澀。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默默耕耘

1973年4月,我被調到八義集中學任教。那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學生的家大都住在附近,高中學生則住得很遠,基本上都住宿。學生星期天下午從家背一包山芋幹煎餅,帶一瓶鹽豆子、幾頭大蒜或幾根大蔥來校。這就是他們一個星期的食糧。煎餅薄薄的,不幾天就會乾裂,他們就買一碗菜湯(湯裡不過漂著幾根菜葉,也沒油)泡泡,有的連菜湯也買不起,用開水泡泡了事。更糟糕的是遇到潮溼的天氣,煎餅會發黴。他們捨不得扔掉,用手擦去黴斑,泡泡水照吃。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不足為奇。住的宿舍擁擠不說,還漏風。有人看不起農村,看不起農民的孩子,我倒沒有,因為我也生在農村,幼年時奶奶曾拉著我的手一起種豆,我也曾光著腳丫在滾燙的田埂上行走。我在上海念初中時和班裡從蘇北來的農村孩子都是好夥伴。大學期間我們曾到過北京郊區和山西參加社教,對農村有所瞭解。在唐山軍墾農場,我們更是親身體驗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這裡的確很窮,但這不是孩子們的錯。要擺脫貧困,也只有靠他們的雙手,靠知識的力量。命運把我安排在這裡,我應該盡我的職責。我曾當一個高一班的班主任。我教他們的第一首歌就是“抗大校歌”。我給他們講延安,講抗大,也講我們唐山的軍墾農場。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激昂慷慨地唱著:“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雖然學校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設備很差,但學生學習非常勤奮。記得有個深秋的星期日下午,大雨滂沱,學生照例要返校參加晚自習。因為路遠,平日裡他們通常騎自行車來校。那天雨大道路泥濘,只能推著車頂著雨步行。全班沒有一個人遲到,但個個都淋溼了。我準備了薑湯並讓家離學校近的學生回家拿些衣褲來給他們替換。學生尚培升,個子高大,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安排他鑽進被窩睡覺後,我就去班裡看晚自習了。由於惦記著他,中途我悄悄地溜出了教室。走近學生宿舍,發現裡面有亮光,輕輕推門一看,他一手放在被窩裡,一手拿著一本書,光著臂膀,側著身,藉著床邊半支蠟燭發出的微弱的燭光讀書。多好的學生!我的眼睛溼潤了……這個班級曾被評為縣優秀班集體,班裡正氣蔚然,學風甚濃。我教他們到高二結束就調回蘇南了。高三畢業後他們很多人給我來信。學生李玉梅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我考上了師範,如願以償了。老師,我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你的好,我一定要做一個像你一樣的老師……”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她一定會當個好老師的,因為她是個非常善良、樸實、勤勉、好學的好姑娘。這個班有5個學生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確實不易。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我在這個學校先是教語文、歷史。高考恢復後,學校需要英語教師,我就自學英語,跟著收音機從字母開始學起,從初中教到高中,邊學邊教,沒有自學的時間就挑燈夜讀。每天天剛矇矇亮(冬天還摸著黑)就起床和學生一起晨練,晚自習結束八點半,九點學生宿舍熄燈。當班主任就得等熄燈鈴響後檢查完宿舍才回家。自己的孩子白天在外面玩泥巴,晚上被反鎖在屋裡睡覺。孩子蹬掉被子是常事,有時還摔下床來,我的心中滿是愧疚。長期的勞累損壞了我的肝臟,寒冷潮溼積為風溼。冬天辦公室的煤球爐的煤氣嗆得支氣管擴張頻頻咯血,但只要能起床,我就會撐著去上課,因為學校教師少,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耽誤就是幾堂課、幾十個學生。

就這樣,在那所學校一口氣幹了13年。

情義無價

由於我的緣故,我的愛人放棄了原本可以留在縣城機關工作的機會,毅然決然和我一起在這裡任教。我在八義集中學教書期間,前後有10多位南方教師,分別擔任語文、數學、物理、英語等主課的教學。和藹可親的蔡老師已白髮蒼蒼,年輕的則剛畢業。他們個個不忘初心、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和全校老師一起夜以繼日辛勤耕耘。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在生活上老師們互相關心照顧,親如家人。記得我懷第二胎時,農忙我也下水田幹活。11月份收棉花,拖著沉重的身孕,撥開帶露的棉稈在地裡摘著棉花,入鄉隨俗,沒有那麼多的嬌氣。分娩時是我愛人和其他三個朋友架著小床抬我進的醫院。生下一個男孩後,只聽助產的醫生說:“啊呀,還有一個!”(產前檢查都只是用木聽筒聽聽胎心音,竟然沒查出是雙胞胎)!這可急壞了大家,他們趕緊回校求助。馮老師的愛人曹老師她們立刻傾囊相助,在短短的時間裡湊齊了另一套嬰兒衣被送到醫院,很快一個女孩也呱呱落地了。小沈和小黃老師頂著大風小心翼翼地將兩個剛出生的寶寶裹在懷裡抱回了學校。正是有了這些好老師的幫助,我們才得以渡過一個個的難關。親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誼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沒齒難忘!

一天下午臨近放學,突然大雨傾盆,我趕緊走大路去給自己的兩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送雨傘。急急忙忙趕到學校,教室裡已空無一人了。我猜孩子一定走小路回去了。可小路泥濘,路邊就是一條小河。我趕緊從小路往回走,一路不見人影。心急火燎趕到家推開門,哇!兩個孩子已經到家了,身上穿著別人的衣服。“媽媽,是這個叔叔送我們回來的。”孩子說。那位“叔叔”竟是我曾教過的學生。原來他家就在小路邊,看到兩個被雨淋溼的孩子,就把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替他們換了衣服再送他們回來。看到他溼漉漉的褲腿和光著的泥腳,我不知該說什麼才好。這就是我的善良厚道的農村學生!

這裡物質太少,那又何妨?同樣有陽光雨露的滋潤,明月清風的撫慰,還有這麼多善良純真的學生和好同事陪伴,我們不寂寞。自己種菜養雞,納鞋縫衣,衣不豐食能足。我們跑很遠的路拉回煤塊,用碾子磨碎製成蜂窩煤,用以過冬取暖。夏天的傍晚,我們會帶著孩子去樹旁觀察知了的蛻變。看著它們笨笨地從地洞裡鑽出來(幼蟲要在地下生長4~5年才能破土而出)慢慢慢慢爬上樹。到半夜的時候蛻去黑黢黢的殼,伸展翅膀,那蟬翼薄得近乎透明,再加上些許淡淡的綠色,很美。迴歸自然,清心寡慾,播撒仁愛,澆灌友誼,忙忙碌碌,簡簡單單,日子也過得挺快。

感恩的心

從27歲至42歲,我在這裡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從大學生到鄉村教師,從大城市到貧窮農村,從女孩到母親。在這青春的驛站裡,我哭過,笑過,煩惱過,快樂過。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感謝這片黃土地上的衣食父母和我的同事、學生、親人、朋友以及所有關心幫助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的善良、正直和友愛,溫暖並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能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

"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作者:王建清

打開塵封的記憶,眼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幾排陳舊的教室,一群粗布衣衫樸樸實實的農村孩子歡笑著揮著手向我奔跑而來。是的,是他們,我的弟弟妹妹,我牽掛一生的江蘇邳縣的學生。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冷冷的夜

1970年底,我由唐山軍墾農場分配到江蘇,再由南京分配到邳縣。離報到還有段時間就回上海家中,不想就在此期間得了場急性肝炎。經過治療剛有所好轉,也到了報到的時間。

1971年1月,帶著父親給我精心製作的牛肉乾,穿上母親給我縫製的新棉衣,登上了北去的列車。到徐州時天色已晚,到邳縣還得轉一趟車。乘等轉車的空暇我出了火車站。街頭的燈光如此昏暗,放眼看去都是灰濛濛的。我走進車站附近一家小麵店。麵店的髒亂且不說,剛坐下,就有個老乞丐來到桌前:“姑娘,行行好……”看著瘦骨伶仃的老人怪可憐就給了點錢。剛吃了兩口面,又有乞丐顫顫巍巍地伸著手走了過來,我趕緊扒拉了幾口麵條逃也似地離開了麵店轉回車站。在火車站候車室內,乞丐們蜷縮在破衣爛衫裡席地而睡(那可是大冬天哦)。站在月臺上候車,望著昏暗的燈光,聽著呼嘯的北風,真冷啊!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一紙誣陷

1971年2月,邳縣人事局把我分到丁樓大隊勞動鍛鍊。剛鍛鍊完又要鍛鍊?!那位同志對我說:“那是個先進大隊,你就去吧。”語氣溫和,話語簡短,但目光有些異樣。隊裡給我一間小屋,內間放張床,外間有個燒柴火的小灶。一做飯就會滿屋子煙,白蚊帳不多時就被薰灰了。我白天下地與婦女們一起幹活,晚上在夜校教識字和唱樣板戲,日子過得倒也充實。後來被抽調到公社寫徐州知青下鄉優秀事蹟的材料,認識了幾個縣裡的幹部。有人告訴我:在我的檔案裡有一張紙條,說我是“五一六”分子。我這才知道了又讓我繼續鍛鍊的原因,也明白了那異樣的目光。從此,晚上高高興興教唱樣板戲回屋後,我會躲在蚊帳裡輕輕地唱:“……任憑風暴啊把我帶到地角天涯……風暴不會永遠不止……(《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整夜輾轉難眠。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1972年上半年又一次參加分配,被分到陳樓果園繼續勞動鍛鍊。這次是和近30名大學生一起。我記得其中有一對醫生夫婦還帶著個兩歲的兒子。他們是江蘇省內高校分來的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年勞動鍛鍊後,有的人直接被分配到工作單位,分到果園“勞動鍛鍊”的學生都是要接受審查的人。當時江蘇省剛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我們正好撞到槍口上了。

果園分配我去雞場幹活。每天切切菜、拌拌飼料喂喂雞。有一次,我進一個雞圈撿雞蛋。挎了一籃子雞蛋正高高興興往外走,突然,一隻大公雞“咕咕咕咕”高叫著伸長脖子向我猛追過來。我驚慌地想奪門而逃,不料籃子撞在柵欄門上,一籃雞蛋撞碎了很多,蛋白蛋黃流了一地。真是的,一個人倒黴時連畜生都敢欺負你。

在此期間,我找到人事局,告訴他們那張紙條是政治陷害,要求他們去軍墾農場調查澄清。他們只是應付拖延。我只好自己給軍墾農場去信請求澄清事實。軍墾農場很快就告知我,他們已發函至邳縣人事局了。但我仍在勞動著,受著審查。最後,在果園勞動鍛鍊的這批人裡面沒有抓出一個“五一六”分子,但卻都被分配到邊遠地區作為懲罰。就是在以後的幾年裡,這些人在單位裡也一直受著歧視、排擠甚至打擊。他們究竟何錯之有?!前面提到的那位帶著孩子勞動鍛鍊的女醫生後來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是非曲直,歷史已作公論。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陋室作樂

1972年9月,終於結束了勞動鍛鍊,我被分到徐樓中學任教。獨自一人從縣城坐了個把小時汽車,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只見一所破舊的校舍孤零零地坐落在夕陽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宿舍內只有一張舊課桌、一把坐不平穩的舊椅子、一張床,外加地上放著的一塊木板。說是床,實則是由幾根木棍纏上破舊的藤條而已。那中央的部分已有所下陷,真擔心是否能負載我們倆的重量(還有個小生命在腹中陪伴)。那塊木板正好放我的小皮箱,否則那箱子只能放在泥地上了。茅草屋頂,大風吹過,屋頂就會灑起“胡椒麵”。在校搭夥的人很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得自己做飯。我備了個煤油爐,做點簡單的飯食。生活艱苦我可以不在乎,但腹中的小寶寶要營養啊。我找來一塊一尺見方的小木板,買了點青菜和豆腐乾,給我的寶寶包餛飩。沒有擀麵杖,就拿筷子代替,慢慢地擀,細細地包。有一天上街買了條看上去鮮活的小鯽魚,想犒勞犒勞小寶寶。魚做好後滿心歡喜地嘗一口,哇!什麼味道?吃了兩口就吐了出來,第二天胃裡還有那味道泛出。一打聽才知道買到的是一條藥魚。(吃了農藥的魚,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立即死亡,還會遊動,看上去與其他的魚沒有兩樣,所以上當了。)我對寶寶說:“寶寶對不起……”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音樂,一種最喜悅和最悲哀時都不可少的藝術,也是一種最原始最聖潔的藝術。我和孩子一起唱著兒時的歌謠:“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和著優美的旋律悠悠地唱,思緒乘著白船漂盪,飄蕩。“在我心靈的深處開著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她澆灌栽培……”這是夜晚輕輕唱給我腹中寶寶的歌,甜蜜中帶著苦澀。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默默耕耘

1973年4月,我被調到八義集中學任教。那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學生的家大都住在附近,高中學生則住得很遠,基本上都住宿。學生星期天下午從家背一包山芋幹煎餅,帶一瓶鹽豆子、幾頭大蒜或幾根大蔥來校。這就是他們一個星期的食糧。煎餅薄薄的,不幾天就會乾裂,他們就買一碗菜湯(湯裡不過漂著幾根菜葉,也沒油)泡泡,有的連菜湯也買不起,用開水泡泡了事。更糟糕的是遇到潮溼的天氣,煎餅會發黴。他們捨不得扔掉,用手擦去黴斑,泡泡水照吃。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不足為奇。住的宿舍擁擠不說,還漏風。有人看不起農村,看不起農民的孩子,我倒沒有,因為我也生在農村,幼年時奶奶曾拉著我的手一起種豆,我也曾光著腳丫在滾燙的田埂上行走。我在上海念初中時和班裡從蘇北來的農村孩子都是好夥伴。大學期間我們曾到過北京郊區和山西參加社教,對農村有所瞭解。在唐山軍墾農場,我們更是親身體驗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這裡的確很窮,但這不是孩子們的錯。要擺脫貧困,也只有靠他們的雙手,靠知識的力量。命運把我安排在這裡,我應該盡我的職責。我曾當一個高一班的班主任。我教他們的第一首歌就是“抗大校歌”。我給他們講延安,講抗大,也講我們唐山的軍墾農場。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激昂慷慨地唱著:“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雖然學校師資力量不強,教學設備很差,但學生學習非常勤奮。記得有個深秋的星期日下午,大雨滂沱,學生照例要返校參加晚自習。因為路遠,平日裡他們通常騎自行車來校。那天雨大道路泥濘,只能推著車頂著雨步行。全班沒有一個人遲到,但個個都淋溼了。我準備了薑湯並讓家離學校近的學生回家拿些衣褲來給他們替換。學生尚培升,個子高大,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安排他鑽進被窩睡覺後,我就去班裡看晚自習了。由於惦記著他,中途我悄悄地溜出了教室。走近學生宿舍,發現裡面有亮光,輕輕推門一看,他一手放在被窩裡,一手拿著一本書,光著臂膀,側著身,藉著床邊半支蠟燭發出的微弱的燭光讀書。多好的學生!我的眼睛溼潤了……這個班級曾被評為縣優秀班集體,班裡正氣蔚然,學風甚濃。我教他們到高二結束就調回蘇南了。高三畢業後他們很多人給我來信。學生李玉梅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我考上了師範,如願以償了。老師,我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你的好,我一定要做一個像你一樣的老師……”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她一定會當個好老師的,因為她是個非常善良、樸實、勤勉、好學的好姑娘。這個班有5個學生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確實不易。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我在這個學校先是教語文、歷史。高考恢復後,學校需要英語教師,我就自學英語,跟著收音機從字母開始學起,從初中教到高中,邊學邊教,沒有自學的時間就挑燈夜讀。每天天剛矇矇亮(冬天還摸著黑)就起床和學生一起晨練,晚自習結束八點半,九點學生宿舍熄燈。當班主任就得等熄燈鈴響後檢查完宿舍才回家。自己的孩子白天在外面玩泥巴,晚上被反鎖在屋裡睡覺。孩子蹬掉被子是常事,有時還摔下床來,我的心中滿是愧疚。長期的勞累損壞了我的肝臟,寒冷潮溼積為風溼。冬天辦公室的煤球爐的煤氣嗆得支氣管擴張頻頻咯血,但只要能起床,我就會撐著去上課,因為學校教師少,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耽誤就是幾堂課、幾十個學生。

就這樣,在那所學校一口氣幹了13年。

情義無價

由於我的緣故,我的愛人放棄了原本可以留在縣城機關工作的機會,毅然決然和我一起在這裡任教。我在八義集中學教書期間,前後有10多位南方教師,分別擔任語文、數學、物理、英語等主課的教學。和藹可親的蔡老師已白髮蒼蒼,年輕的則剛畢業。他們個個不忘初心、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和全校老師一起夜以繼日辛勤耕耘。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在生活上老師們互相關心照顧,親如家人。記得我懷第二胎時,農忙我也下水田幹活。11月份收棉花,拖著沉重的身孕,撥開帶露的棉稈在地裡摘著棉花,入鄉隨俗,沒有那麼多的嬌氣。分娩時是我愛人和其他三個朋友架著小床抬我進的醫院。生下一個男孩後,只聽助產的醫生說:“啊呀,還有一個!”(產前檢查都只是用木聽筒聽聽胎心音,竟然沒查出是雙胞胎)!這可急壞了大家,他們趕緊回校求助。馮老師的愛人曹老師她們立刻傾囊相助,在短短的時間裡湊齊了另一套嬰兒衣被送到醫院,很快一個女孩也呱呱落地了。小沈和小黃老師頂著大風小心翼翼地將兩個剛出生的寶寶裹在懷裡抱回了學校。正是有了這些好老師的幫助,我們才得以渡過一個個的難關。親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誼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沒齒難忘!

一天下午臨近放學,突然大雨傾盆,我趕緊走大路去給自己的兩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送雨傘。急急忙忙趕到學校,教室裡已空無一人了。我猜孩子一定走小路回去了。可小路泥濘,路邊就是一條小河。我趕緊從小路往回走,一路不見人影。心急火燎趕到家推開門,哇!兩個孩子已經到家了,身上穿著別人的衣服。“媽媽,是這個叔叔送我們回來的。”孩子說。那位“叔叔”竟是我曾教過的學生。原來他家就在小路邊,看到兩個被雨淋溼的孩子,就把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替他們換了衣服再送他們回來。看到他溼漉漉的褲腿和光著的泥腳,我不知該說什麼才好。這就是我的善良厚道的農村學生!

這裡物質太少,那又何妨?同樣有陽光雨露的滋潤,明月清風的撫慰,還有這麼多善良純真的學生和好同事陪伴,我們不寂寞。自己種菜養雞,納鞋縫衣,衣不豐食能足。我們跑很遠的路拉回煤塊,用碾子磨碎製成蜂窩煤,用以過冬取暖。夏天的傍晚,我們會帶著孩子去樹旁觀察知了的蛻變。看著它們笨笨地從地洞裡鑽出來(幼蟲要在地下生長4~5年才能破土而出)慢慢慢慢爬上樹。到半夜的時候蛻去黑黢黢的殼,伸展翅膀,那蟬翼薄得近乎透明,再加上些許淡淡的綠色,很美。迴歸自然,清心寡慾,播撒仁愛,澆灌友誼,忙忙碌碌,簡簡單單,日子也過得挺快。

感恩的心

從27歲至42歲,我在這裡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從大學生到鄉村教師,從大城市到貧窮農村,從女孩到母親。在這青春的驛站裡,我哭過,笑過,煩惱過,快樂過。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感謝這片黃土地上的衣食父母和我的同事、學生、親人、朋友以及所有關心幫助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的善良、正直和友愛,溫暖並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能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

邳州文化:青春驛站

如今,我當年的學生也都有了自己的兒孫。我遙祝他們健康快樂幸福美滿!當年的校舍幾經翻新,當年的小樹早已茂密成蔭。不知他們還能否記得,許多年前,有一個女孩。她,曾經來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