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

或許是這些年對於“跑步和膝關節”問題的過度討論,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跑步會傷膝”。特別是在許多運動新手的腦海中,兩者幾乎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跑步,所以必定損傷膝蓋”。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7年美國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競技型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者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從日常生活中的“跑步實例”來看,長期堅持跑步的老鳥們幾乎沒人特別擔心膝蓋受傷問題,而跑步傷膝的事件往往發生在新手的身上。可以說,包括跑步在內的各種運動本身並不會傷膝,只有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才是引發膝關節問題的罪魁禍首。

"

或許是這些年對於“跑步和膝關節”問題的過度討論,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跑步會傷膝”。特別是在許多運動新手的腦海中,兩者幾乎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跑步,所以必定損傷膝蓋”。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7年美國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競技型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者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從日常生活中的“跑步實例”來看,長期堅持跑步的老鳥們幾乎沒人特別擔心膝蓋受傷問題,而跑步傷膝的事件往往發生在新手的身上。可以說,包括跑步在內的各種運動本身並不會傷膝,只有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才是引發膝關節問題的罪魁禍首。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1:體重過大

在跑步過程中,腳部著地時產生的反向衝擊力約為體重的2至4倍。顯然體重越大,越不適合一開始就跑步,因為對於下肢各關節(髖膝踝等)衝擊過大,確實不利於膝關節的安全。以提倡跑步健身的有氧運動之父、美國運動醫學家庫珀博士,就要求想參加跑步運動的人,體重不應超過標準體重16kg以上,否則應先減肥。御行君的建議是,體重已經處於超重和肥胖區域的朋友,都應先減肥減重,恢復正常體重後再參加跑步運動。

原因2:運動頻率過高、跑量過大

為什麼新手更容易產生“跑步傷膝”的問題?因為新手的身體對於跑步的承受能力弱、適應性差,同時又採取高頻率(比如天天跑)、大跑量,就會引發過度訓練,以及下肢關節反覆過度負荷的問題,其結果就是膝關節或其他下肢關節受傷。特別是在剛開始跑步的初級階段,採用可承受的跑量、每週二至三次的跑步安排就足夠了,隨著身體的適應,循序漸進地提升跑量和運動的頻率,更為安全。

"

或許是這些年對於“跑步和膝關節”問題的過度討論,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跑步會傷膝”。特別是在許多運動新手的腦海中,兩者幾乎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跑步,所以必定損傷膝蓋”。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7年美國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競技型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者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從日常生活中的“跑步實例”來看,長期堅持跑步的老鳥們幾乎沒人特別擔心膝蓋受傷問題,而跑步傷膝的事件往往發生在新手的身上。可以說,包括跑步在內的各種運動本身並不會傷膝,只有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才是引發膝關節問題的罪魁禍首。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1:體重過大

在跑步過程中,腳部著地時產生的反向衝擊力約為體重的2至4倍。顯然體重越大,越不適合一開始就跑步,因為對於下肢各關節(髖膝踝等)衝擊過大,確實不利於膝關節的安全。以提倡跑步健身的有氧運動之父、美國運動醫學家庫珀博士,就要求想參加跑步運動的人,體重不應超過標準體重16kg以上,否則應先減肥。御行君的建議是,體重已經處於超重和肥胖區域的朋友,都應先減肥減重,恢復正常體重後再參加跑步運動。

原因2:運動頻率過高、跑量過大

為什麼新手更容易產生“跑步傷膝”的問題?因為新手的身體對於跑步的承受能力弱、適應性差,同時又採取高頻率(比如天天跑)、大跑量,就會引發過度訓練,以及下肢關節反覆過度負荷的問題,其結果就是膝關節或其他下肢關節受傷。特別是在剛開始跑步的初級階段,採用可承受的跑量、每週二至三次的跑步安排就足夠了,隨著身體的適應,循序漸進地提升跑量和運動的頻率,更為安全。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3:速度過快

對於以獲得健康為目標的運動者來說,“跑得多快”並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人的天性就是希望自己能跑快一些,尤其現在還有許多人準備截圖晒到社交網絡上時。不過,過快的速度往往會造成膝蓋、小腿和腳部的不適和疼痛。這是由於心肺功能對於跑步的適應相對會快一些,而肌肉、筋腱、骨骼的適應則會相對慢一些,因此控制好速度顯得更為重要,而不是儘可能讓自己跑得快。御行君建議,在大多數時候都應以一個感覺更為輕鬆的配速來跑步,在這個配速上還有餘力用短句或詞組和跑友進行簡短的對話。

原因4:不正確的姿勢

網上有許多所謂的“正確的跑姿”的介紹文章,這給許多新手造成困擾。為了在跑步的時候做到“正確的跑姿”,結果反而不會跑了。剛開始跑步時並不用太關心跑姿問題,身體會自然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率的跑步方式,只要掌握好一些跑步的基本要領就行了。當然,不正確的跑姿確實會增加膝關節受傷的風險。

實際上,無論是所謂的“正確的跑姿”,還是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跑步方式”,都需要通過反覆的跑步訓練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字面上的理解並不表示跑者已經真正掌握了。

"

或許是這些年對於“跑步和膝關節”問題的過度討論,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跑步會傷膝”。特別是在許多運動新手的腦海中,兩者幾乎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跑步,所以必定損傷膝蓋”。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7年美國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競技型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者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從日常生活中的“跑步實例”來看,長期堅持跑步的老鳥們幾乎沒人特別擔心膝蓋受傷問題,而跑步傷膝的事件往往發生在新手的身上。可以說,包括跑步在內的各種運動本身並不會傷膝,只有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才是引發膝關節問題的罪魁禍首。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1:體重過大

在跑步過程中,腳部著地時產生的反向衝擊力約為體重的2至4倍。顯然體重越大,越不適合一開始就跑步,因為對於下肢各關節(髖膝踝等)衝擊過大,確實不利於膝關節的安全。以提倡跑步健身的有氧運動之父、美國運動醫學家庫珀博士,就要求想參加跑步運動的人,體重不應超過標準體重16kg以上,否則應先減肥。御行君的建議是,體重已經處於超重和肥胖區域的朋友,都應先減肥減重,恢復正常體重後再參加跑步運動。

原因2:運動頻率過高、跑量過大

為什麼新手更容易產生“跑步傷膝”的問題?因為新手的身體對於跑步的承受能力弱、適應性差,同時又採取高頻率(比如天天跑)、大跑量,就會引發過度訓練,以及下肢關節反覆過度負荷的問題,其結果就是膝關節或其他下肢關節受傷。特別是在剛開始跑步的初級階段,採用可承受的跑量、每週二至三次的跑步安排就足夠了,隨著身體的適應,循序漸進地提升跑量和運動的頻率,更為安全。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3:速度過快

對於以獲得健康為目標的運動者來說,“跑得多快”並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人的天性就是希望自己能跑快一些,尤其現在還有許多人準備截圖晒到社交網絡上時。不過,過快的速度往往會造成膝蓋、小腿和腳部的不適和疼痛。這是由於心肺功能對於跑步的適應相對會快一些,而肌肉、筋腱、骨骼的適應則會相對慢一些,因此控制好速度顯得更為重要,而不是儘可能讓自己跑得快。御行君建議,在大多數時候都應以一個感覺更為輕鬆的配速來跑步,在這個配速上還有餘力用短句或詞組和跑友進行簡短的對話。

原因4:不正確的姿勢

網上有許多所謂的“正確的跑姿”的介紹文章,這給許多新手造成困擾。為了在跑步的時候做到“正確的跑姿”,結果反而不會跑了。剛開始跑步時並不用太關心跑姿問題,身體會自然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率的跑步方式,只要掌握好一些跑步的基本要領就行了。當然,不正確的跑姿確實會增加膝關節受傷的風險。

實際上,無論是所謂的“正確的跑姿”,還是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跑步方式”,都需要通過反覆的跑步訓練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字面上的理解並不表示跑者已經真正掌握了。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資料:《馬拉松訓練寶典》中關於跑步姿勢的基本要點

向前看。盯著前方,不要看腳,這樣可以讓頸部和頭部適當地成一線。

肩部放鬆。兩肩放低並放鬆,不要聳起來,特別是開始感覺疲勞的時候。肩部繃緊會消耗跑步所需的體力。如果發現自己的肩部緊張,可以抖動雙手、雙臂來進行放鬆。

挺直身軀。背部保持直立,與地面成90度。不要向前傾,除非上坡,因為這會導致下背部疼痛,而且會加速疲勞。

擺動雙臂。小臂與身體成90度左右,與腹部齊平。雙臂配合雙腿擺動。一定要前後擺動,不要在身前交叉。

輕握拳頭。雙手呈鬆開的拳頭狀,手指輕觸手掌。想象自己每隻手拿著一張紙,但又不能把紙壓壞,這樣可以使上半身輕鬆。

腳部動作。每踏一步,腳都要輕觸地面,腳跟和中足之間落地,然後迅速向前翻滾。同時,腳踝保持彎曲以產生更大的蹬離力量。當腳部翻滾至腳趾時,儘量彈離地面。

保持小步伐。雙腳應該落在身體正下方。如果小腿(膝蓋以下)在身體前方伸出,那麼你的步伐就太大了,這樣會導致受傷而且會讓你慢下來。如果步伐小一些,你的落地便能更輕緩,而且影響較小。想要縮小步伐,你需要想辦法提高步頻。計時一分鐘,腳部每踏地面一次計一次數。如果你每隻腳的計數結果低於80,那你需要練習縮小步伐。通過練習,你會習慣於小步伐跑步。

"

或許是這些年對於“跑步和膝關節”問題的過度討論,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跑步會傷膝”。特別是在許多運動新手的腦海中,兩者幾乎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跑步,所以必定損傷膝蓋”。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7年美國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競技型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者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從日常生活中的“跑步實例”來看,長期堅持跑步的老鳥們幾乎沒人特別擔心膝蓋受傷問題,而跑步傷膝的事件往往發生在新手的身上。可以說,包括跑步在內的各種運動本身並不會傷膝,只有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才是引發膝關節問題的罪魁禍首。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1:體重過大

在跑步過程中,腳部著地時產生的反向衝擊力約為體重的2至4倍。顯然體重越大,越不適合一開始就跑步,因為對於下肢各關節(髖膝踝等)衝擊過大,確實不利於膝關節的安全。以提倡跑步健身的有氧運動之父、美國運動醫學家庫珀博士,就要求想參加跑步運動的人,體重不應超過標準體重16kg以上,否則應先減肥。御行君的建議是,體重已經處於超重和肥胖區域的朋友,都應先減肥減重,恢復正常體重後再參加跑步運動。

原因2:運動頻率過高、跑量過大

為什麼新手更容易產生“跑步傷膝”的問題?因為新手的身體對於跑步的承受能力弱、適應性差,同時又採取高頻率(比如天天跑)、大跑量,就會引發過度訓練,以及下肢關節反覆過度負荷的問題,其結果就是膝關節或其他下肢關節受傷。特別是在剛開始跑步的初級階段,採用可承受的跑量、每週二至三次的跑步安排就足夠了,隨著身體的適應,循序漸進地提升跑量和運動的頻率,更為安全。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3:速度過快

對於以獲得健康為目標的運動者來說,“跑得多快”並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人的天性就是希望自己能跑快一些,尤其現在還有許多人準備截圖晒到社交網絡上時。不過,過快的速度往往會造成膝蓋、小腿和腳部的不適和疼痛。這是由於心肺功能對於跑步的適應相對會快一些,而肌肉、筋腱、骨骼的適應則會相對慢一些,因此控制好速度顯得更為重要,而不是儘可能讓自己跑得快。御行君建議,在大多數時候都應以一個感覺更為輕鬆的配速來跑步,在這個配速上還有餘力用短句或詞組和跑友進行簡短的對話。

原因4:不正確的姿勢

網上有許多所謂的“正確的跑姿”的介紹文章,這給許多新手造成困擾。為了在跑步的時候做到“正確的跑姿”,結果反而不會跑了。剛開始跑步時並不用太關心跑姿問題,身體會自然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率的跑步方式,只要掌握好一些跑步的基本要領就行了。當然,不正確的跑姿確實會增加膝關節受傷的風險。

實際上,無論是所謂的“正確的跑姿”,還是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跑步方式”,都需要通過反覆的跑步訓練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字面上的理解並不表示跑者已經真正掌握了。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資料:《馬拉松訓練寶典》中關於跑步姿勢的基本要點

向前看。盯著前方,不要看腳,這樣可以讓頸部和頭部適當地成一線。

肩部放鬆。兩肩放低並放鬆,不要聳起來,特別是開始感覺疲勞的時候。肩部繃緊會消耗跑步所需的體力。如果發現自己的肩部緊張,可以抖動雙手、雙臂來進行放鬆。

挺直身軀。背部保持直立,與地面成90度。不要向前傾,除非上坡,因為這會導致下背部疼痛,而且會加速疲勞。

擺動雙臂。小臂與身體成90度左右,與腹部齊平。雙臂配合雙腿擺動。一定要前後擺動,不要在身前交叉。

輕握拳頭。雙手呈鬆開的拳頭狀,手指輕觸手掌。想象自己每隻手拿著一張紙,但又不能把紙壓壞,這樣可以使上半身輕鬆。

腳部動作。每踏一步,腳都要輕觸地面,腳跟和中足之間落地,然後迅速向前翻滾。同時,腳踝保持彎曲以產生更大的蹬離力量。當腳部翻滾至腳趾時,儘量彈離地面。

保持小步伐。雙腳應該落在身體正下方。如果小腿(膝蓋以下)在身體前方伸出,那麼你的步伐就太大了,這樣會導致受傷而且會讓你慢下來。如果步伐小一些,你的落地便能更輕緩,而且影響較小。想要縮小步伐,你需要想辦法提高步頻。計時一分鐘,腳部每踏地面一次計一次數。如果你每隻腳的計數結果低於80,那你需要練習縮小步伐。通過練習,你會習慣於小步伐跑步。

跑步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傷膝5因素你繞開了,還是陷進去了?

原因5:腿部肌肉力量弱

有相當一部分參加跑步訓練的鍛鍊者,是從不參加力量訓練的。然而,適當的力量訓練,特別是腿部肌群的鍛鍊,對於提升跑步能力以及下肢的安全性會非常有幫助。因為跑步不僅鍛鍊心肺功能,它同時也是對骨關節、肌肉和結締組織的考驗。通過力量訓練適當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可以更好地適應跑步過程中的衝擊,能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樣跑姿有問題的跑者之間,腿部肌肉力量強的跑者,往往受傷風險會更小。

大量的調查統計與研究表明,並非只有跑步才會和膝關節損傷相關,騎行、足球、籃球、跳躍類壇、相關的力量訓練等,運動方式不當都可能產生膝關節損傷問題。前面提供的數據也說明了,即便不運動的人,膝關炎發生率也遠高於健身型跑步者。因此,沒必要對“跑步是否傷膝”過度擔憂,遵循“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採取適合自己的、恰當的跑步鍛鍊方式,才是確保膝關節健康、安全的根本之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