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去風裡跑跑,風會抱你

跑步 馬拉松 抑鬱症 毛大慶 正和島 2017-04-06

馮唐:去風裡跑跑,風會抱你

馮唐說,去風裡跑跑,風會抱你。

毛大慶說,跑得越遠,離自己越近。

魏江雷說,如果不是因為跑步,城市裡這一幢幢鋼筋鐵泥對我毫無意義。

跑步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

別想那麼多,迎著春風跑起來吧!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編輯|七童

馮唐:去風裡跑跑,風會抱你

毛大慶(優客工場創始人):跑步治好了我的抑鬱症

生活在北京這種城市,最希望的是找到一件能留白的事。人生沒有留白是非常悲劇的,每一次享受馬拉松,我就能找到4小時的留白——不接手機,腦袋裡什麼事情也不想。有的就是跑步,就是往前看,看眼前的風景。

我曾因抑鬱症而跑步,通過跑步把抑鬱症治好了。現在談論抑鬱症的人很多,但實際上很多人得的是焦慮症。焦慮非常普遍,城市生活壓力大、節奏快,人跟人交流的方式變得碎片化、快餐式,大家一天到晚都活在微信朋友圈裡。生活空間、生活節奏、生活方式以及壓力的變化,使得健康問題變得比任何時期都嚴峻。

回想我的經歷,其中有太多故事,飽含悲歡離合、人間冷暖,這讓我對社會各種各樣的問題感到無比糾結,導致我整晚睡不著,白天混混沌沌,感覺很困。之後,我就表現出了極多的負面情緒,被折磨得一塌糊塗……

我很感謝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碰到了幾個很好玩的教練,他們是跑步愛好者,其中還有一部分人是靠跑步活著的。他們發現像我這樣有跑步動機的人後,就像逮著了獵物一樣,各種“勾引”,使用各種手法,還帶動我的員工週末去跑步。

一開始是800米,然後1000米、2000米,接著五公里、十公里……我現在跑了28個全馬,跑了多少個半馬記不清楚了,跑到今天,我沒有一點運動傷害,當然是因為有教練告訴我應該怎麼練。我沒有任何一次退賽,也沒有撞牆過,但也沒有追求過成績。

有人說越跑越抑鬱,我覺得是越跑越能看到自己。遠離抑鬱,最終是要看清楚自己是誰。

跑得越遠,離自己越近,因為你看清楚了你自己。你不會特別在意莫名其妙、無關緊要的事,因為你會覺得世界很簡單,就在你腳下,你可以控制的是你的雙腳,你可以選擇跑得快,還是跑得慢。你可以享受自己的心跳,掌握自己的節奏。

傑夫·蓋洛威(跑步教父):跑步改變了我的人生

1945年出生的蓋洛威曾代表美國隊參加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萬米賽;在1973年的美國國家田徑隊長跑運動員中,排名第五;並以2小時23分2秒的佳績摘得1974年美國火奴魯魯馬拉松冠軍。

冠軍很厲害,但冠軍跑步的初衷卻很簡單——13歲的他曾是個不喜運動、體重超標的“肥仔”,是在學校的要求下才開始跑步鍛鍊的。“剛開始跑時簡直無法呼吸,但跟著一群孩子一起跑很有樂趣,改變也很快發生了,儘管很辛苦,但這些改變讓我變得開心。”跑步不僅讓蓋洛威擁有好的心態,還提高了學習成績。“投入到常規跑步之後,人們能更快地做出決定、更高效地解決問題。起初,我並非很有天賦的運動員,我只是刻苦訓練,沒有放棄,年年在進步。最終,我如願獲得奧運會的參賽資格,這也是改變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機會。

魏江雷(新浪高級副總裁):跑步時,我擁有整個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跑步?我跟大多數跑友一樣,是懷著讓身體更健康的樸素願望與她結緣的。16年前,我的理由很簡單——我太胖了!2000年前後,我從惠普中國調到位於加利福尼亞惠普總部工作。此後,我的飲食結構、起居習慣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半年下來,體重大約飆升至81公斤,之前的襯衣、西褲、西裝紛紛罷工。某次體檢之後,典型的“三高”症狀在我身上更是無一倖免。

怎麼辦?乘著風,跑吧。

由於跑不動了,我只能採用跑走結合的方式。每週3~4次,每次走半小時到一小時;三個月後,我才開始跑,從跑3分鐘到5分鐘,從一公里到兩公里。一年後,我每次能輕鬆跑5公里,然後開始參加惠普公司在庫比蒂諾舉辦的Up and Running 10公里比賽。隨著能力的提升,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到2005年,我已經有能力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的體重從81公斤回到了73公斤左右。第三年,在沒有改變飲食習慣的前提下,一度困擾我的“三高”逐漸消失。

在跑步這件事上,我一路上獨自探索,好像無師自通。不過話說回來,似乎誰都能對跑步無師自通,因為奔跑是一種本能。從撒腿就能跑,到身體、心靈感受到各種變化……跑步也著實神奇。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人做事情需要依靠兩種力量:一種是內心的驅動,一種是外界的刺激。相較於外界刺激,內心的驅動才能使人更長久地堅持一件事。最初,我選擇跑步是自然發生的事情,因為身邊沒有朋友為我點贊,我也不能通過比賽被論功行賞,所以跑步於我可能算是出於內心驅動吧。

▲ 本文摘自湛廬文化《跑步時,我擁有整個世界》,作者魏江雷

馮唐說,去風裡跑跑,風會抱你。這種美妙的滋味,不會再錯過。

這些勵志故事有沒有激勵到你?有沒有一種想要立即撒開腿奔跑的衝動?彆著急,在邁出第一步的之前,你還需要做一些功課:

01 認識你自己——你是否適合跑步?

在心電圖上,有個關鍵數據——“靜息心率”也叫“基礎心率”,是指在運動之前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靜息心率的多少跟之後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適不適合跑步、用怎樣的方式跑步,都有很大關係。還有一個重要數據“最大心率”,即心臟能夠承受的最大安全心率,用一個粗放的計算方式:210減去年齡。對最大心率的瞭解有助於掌握訓練強度。平常訓練時,一般的強度要求是在最大心率的60%—70%。

靜息心率高的跑者要注意:千萬不要盲目地跟別人比拼速度!應該注重在心臟負荷相同的情況下,如何跑得更遠、跑得更長。因為跑步不是跟別人競爭的運動,跑步的目的也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心肺功能更強,生活質量更好。

02 制定合理的目標——跑得更快還是跑得更久?

邁出第一步後,每個跑友的心裡又會有一個目標。然而跑步訓練的大忌之一就是盲目上量,那些喊著“半年攻克馬拉松”,一上來就要迅速攻克第一個42.195公里的瘋狂舉動無異於將自己推向一條“慢性自殺”的不歸路。要知道肌肉、骨骼等身體能力的提升需要時間的淬鍊,而這個時間通常是3~5年。初跑者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適度、科學的目標,確保跑步訓練能夠幫助跑者達到提升心肺能力、加強肌肉力量和改善生命質量的效果。

通常,10公里目標用12個月達成,半程馬拉松目標用6個月達成,全程馬拉松目標也需要用12個月達成。要安全挑戰馬拉松,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請跑者抱有敬畏之心,因為跑步訓練的目的不是為了在朋友圈炫耀你的馬拉松獎章,而是要形成跑步的生活方式,健康快樂地跑一輩子。

每個人跑步的訴求並不相同,給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標非常重要,你是希望跑得快,還是跑得更長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