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 PANYU LIANG

中國“女梵高” — 潘玉良

▵ 潘玉良自畫像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意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為東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中國“女梵高” — 潘玉良

傳奇身世

潘玉良,原名楊秀清,又名張玉良。189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她出生那年,父親病故,8歲時母親又撒手人寰。13歲時她被賭棍的舅父騙到蕪湖,賣給了妓院當燒火丫頭。

在妓院4年之中,因拒絕接客,逃跑10次,毀容上吊數回,幸虧遇到蕪湖鹽督潘贊化多次相救,並且替玉良贖身,跳出火炕。

潘贊化,早年畢業於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是同盟會會員。1913年和張玉良結成伉儷,張改姓潘,證婚人是陳獨秀。


學成報國

玉良先到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學習法文,兩個月後考進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兩年後畢業。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師從達仰·西蒙,與徐悲鴻師出同門。1925年參加意大利美術展覽獲獎章和5000里拉的獎金。

1928年冬季,潘玉良學成歸國,受聘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西畫系主任。


重渡西洋

1937 年,潘玉良為參加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和舉辦自己的畫展,再次赴歐,此後就客居巴黎40多年。

潘玉良還參加過法國的51屆、55屆、56屆“法國獨立沙龍展”,油畫《裸女》參加1946年“秋季沙龍展”、聯合國舉辦的“現代國際藝術展”,並且在美國、英國、意大利、希臘等國巡展。

中國“女梵高” — 潘玉良

人世滄桑

1960 年潘贊化在安徽病逝,玉良悲痛欲絕,遙望藍天,憂鬱成病。此後身體時好時差,隨著年歲的增長,體力的衰退,玉良更加思念故土和親人。

1976年她給兒子潘牟信寫信:“我一接到家信,就想到我的問題……我想把身體養好了,就回祖國了……


魂歸故里

越是暮年,玉良思鄉之心越切,尤其到了最後的歲月,自知來日不多。女畫家的枕頭下面,總是留有一張字條,下面寫著:“這是我的家信,如果我死了,煩朋友們將這封信寄給小孫潘忠玉留作紀念。中國,安慶市,郭家橋41號。”

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病貧之中離開了人間。


潘玉良的藝術創作:中國近現代女畫家中無人可比

潘玉良的繪畫構圖大膽、色彩豐富,並且在西畫框架中加入了中國元素,那種中西兼容的筆韻和線條,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造就出了屬於她自己的藝術品格。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潘玉良對很多藝術門類都有著精深的造詣。她在法國學過油畫,又到意大利學過雕塑,回到中國又學水墨畫,一生中都在不停的學習創作。遍尋近半個世紀的中國藝術家,已經沒有人能像她一樣,畫素描、畫水墨、精油畫、善白描、又搞雕塑、瞭解西方又深入探究中國女性的內心情感。可以說,她是一位跨領域、有抱負的女性藝術家。

中國“女梵高” — 潘玉良

潘玉良不論是氣度、修養,還是繪畫技術,在中國近現代女畫家中,無人可比,在男性畫家中,也屬上乘。她的畫風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為基礎,再融合自己的感受;作畫不嫵媚,不纖柔,反而有點“狠”的感覺。用筆乾脆利落,用色主觀大膽,但又非常漂亮。面對她的畫總讓人感覺到一種毫不掩飾的情緒,她的豪放性格和藝術追求在她酣暢潑辣的筆觸下和絢爛的色彩裡展露無遺。她與別的西洋畫家所不同的是,對各種美術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詣很深:風景、人物、靜物、雕塑、版畫、國畫都無所不精。她遊走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揮灑個性、大膽創新,表現自我,取得了獨特的極其賦有個人魅力的難以企及的藝術成就。

其中印象派技術和東方藝術情調是她繪畫演變的兩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藝術發展的軌跡。她喜歡畫裸女、靜物、表面上似乎很接近巴黎畫派,但是單純從題材方面以巴黎畫派來看待潘玉良的畫風,其實也是很有問題的,她的創作精神和巴黎畫派的沉溺於肉慾的享樂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巴黎畫派多數在描寫從20世紀初到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那些中產階級舒適的物質生活和他們對女性人體的審美眼光,趨向於光鮮亮麗的純視覺體驗,普遍缺乏對社會批評的人道主義關懷。不論人像畫還是裸體畫,潘玉良對人物的描寫,直指人性。她畫大量的裸體畫是出自於學院派訓練的價值觀和追求藝術精神的本能,其中很少帶有好色的眼光。1950年潘玉良中西合璧的風格已趨成熟,特別是她結合中國筆墨技巧的彩墨畫。她從學院派油畫的訓練掌握了形體,從野獸派學到了色彩的自由表達,從後期印象派那裡吸收並延續了點描技法,同時融入了中國水墨的筆法和彩墨暈染的氣韻。她的畫,畫如其人,雄壯渾厚,充滿著柔情。

潘玉良的人體畫,具有獨特的風格,她往往先用熟練流暢的黑線勾出人物的造型,然後再點染重彩塑造人體的量感和肌膚的質感。有時候她也用水彩先畫出形體,再用墨線強調姿態的動感。在構圖方面,她保留了中國畫留白的概念,卻在留白的部分,改用點描或交錯的筆法充滿空間。畫藝成熟以後的潘玉良,寄情於對女性裸體的歌頌,在一具具飽滿的軀體中,看到的是生命的力量和女性自我頌揚的尊嚴。

中國“女梵高” — 潘玉良

從1937年再度赴歐到逝世時的1977年,她旅居法國40餘年,始終沒有加入法國國籍。旅法期間她潔身自愛,不同任何畫廊、書商簽約,維持著清苦的生活和獨立的人格。儘管因為她的出身,在國內屢受傷害,心痛欲絕,但在她的心中還是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回到祖國和親人的身邊。她曾有過三次回國的打算,但都因故未能成行,這也竟成了她的終身遺憾。

潘玉良為實現豐富人類藝術寶庫的心願,她傾畢生心血和精力,經歷過困苦的磨練,創造了“融中西畫藝術於一體”的獨特風格,留下了展示她多方面藝術才華的大量作品,除了她擅長的油畫、國畫、白描外,還涉及了版畫、雕塑等多方面。她的油畫借鑑了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及野獸派等眾多西方繪畫流派的某些風格和韻味,並融入中國傳統的線描手法,既豐富了西畫的表現手法,又將中國藝術的意境、韻律、詩意蘊藏其中。她構圖大膽而誇張,畫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絢麗而寧靜,有著強烈的動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她的國畫一反文人畫的淡雅,充分發揮西畫背景烘染和後印象派的點彩手法,同時又吸收了中國民間藝術的質樸、渾厚、沉靜的氣韻,成功地將中國的筆墨精神和西畫的實體質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現出特有的審美情趣,真不虧是一代畫魂,被稱為是中國的“女梵高”!

中國“女梵高” — 潘玉良

投稿、合作、建議 請私信!歡迎提供優質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