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是時候還潘金蓮的清白了!

潘金蓮,這個名字的知名度,估計不遜於姚明吧!家喻戶曉!但是大家看到潘金蓮這個名字的時候,腦子裡想的應該是一個很淫蕩放縱、為了情夫居然將自己的丈夫毒死的壞女人。但是這樣的印象和認知,都是通過小說和影視劇上得來的。而《水滸傳》、《金瓶梅》也是作者杜撰的。不管是小說也好,電視劇也罷,都是來源於生活。小說裡的人和電視劇裡的人在作者要表達的方面來看,應該是概括了一個群體的人。潘金蓮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吧。

野史:是時候還潘金蓮的清白了!

影視劇照

潘金蓮在《水》中,不小心被西門慶看中,在王婆的牽線下,與其勾搭成奸。用毒藥害死親夫武大郎(武植)。被西門慶娶為姨太太。在封建社會裡,作為一家之主的男子之所以要妻妾成群,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要傳宗接代。因此,當潘金蓮自己沒有孩子生的時候,她對西門慶別的妻妾的嫉恨更成倍地躥升;當李瓶兒竟生下了官哥兒之後,如何害死這個“眼中釘”便成為她的“當務之急”。官哥兒終於被她唬得受驚並生病而死,她拍手稱快,但新一輪的爭寵之戰又掀起了硝煙……潘金蓮的淫蕩、狠毒、變態乃至於顛狂,令我們在驚詫之餘,也對潘金蓮的形象給出了最徹底和最後的定性。最後慘死於武松之手!

《金瓶梅》裡,生於一個貧困的裁縫家庭,幼年喪父,九歲的時候就被賣入豪門充當家伎,後又被轉賣到了土財主張大戶家中,被“收用”後又由於財主婆不容,被張大戶下嫁給了矮醜的武植,也就是武松的哥哥。而她追求從天而降的小叔子武松未果後,放蕩的她於是轉而投入富有而英俊的西門慶的懷抱。

野史:是時候還潘金蓮的清白了!

影視劇照

以上就是大家對潘金蓮所印象。正面的印象估計就只有美麗的外表。那麼真正歷史上的潘金蓮,真是如此的不堪嗎?當然不是。

潘金蓮(1098.2.4--1120.4.8)貝州(恩州)人,其父曾貴為知州。住在距離武家那村不遠的黃金莊。她可是如假包換的大家閨秀,名門淑媛。自幼就習琴棋書畫。溫柔善良。她與武大郎就相識在潘府。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今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而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處的黃金莊。在未考中進士之前,武植一直在潘府打工。因為他老實能幹,品行端正,頗具文采,贏得了潘金蓮的愛慕。潘金蓮的父親也經常接濟他們家,後來武植高中了狀元,潘知州就將女兒許配於他。

野史:是時候還潘金蓮的清白了!

影視劇照

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銘文中的“孔宋莊”即武家那村。從中不難看出,武大郎雖然出身貧苦、歷經坎坷,但絕非沿街賣炊餅的平庸之輩。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門淑媛、原本賢良的縣令夫人潘金蓮卻被後世描述成“裁縫家的窮苦女,九歲被賣做家妓”,且以美女蕩婦的形象揹負千載惡名,遭到唾罵,實在是比竇娥還要冤!

據1946年武植墓的發掘者依據比例和經驗推斷,武大郎實際身高應在1.78米以上,算的上偉岸。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武植墓的規模比較大,並且棺木用料是珍貴的楠木,這豈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豈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喪葬待遇?那麼,武、潘二人的真實面貌為什麼遭受歷史殘酷的“毀容”呢?據武植的24世孫武雙福等武家後人介紹,這其中另有因由:早年貧苦的武植曾經得到過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資助,武植做官之後,這位王姓同窗家境敗落,便千里迢迢來投奔武植,希望能謀得一個職位。

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見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憤怒之下便不辭而別。為發洩心中怨恨,他在回鄉的路上還四處編造、張貼武、潘二人的各種醜事,極盡汙衊損毀之能事(這或許就是後世各種故事的雛形)。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被不知真相的人越發傳的離譜,並且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很快,有關武、潘的各種謠言便傳遍街頭巷尾,且版本頗多,令其聲譽遭受極大損毀。而王姓書生回家以後才發現,武植早已為他重修了房舍,併購置了家當。這時,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比的懊悔,併發瘋似地揭撕自己沿街張貼的汙衊言論,然而,謠言一旦傳開,又如何能收回呢?

野史:是時候還潘金蓮的清白了!

影視劇照

是非曲直,自由後人去評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