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取得多項重大成就後,潘建偉團隊再度傳好消息,破解一世界難題

隨著2016年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我國量子技術已走到了全球前面。至今,墨子號衛星已在天空服務了近三年時間,仍可非常快速、且具有高度保密性的傳遞信息。

相信許多人對量子技術瞭解得並不是太多,就連西方媒體曾在一段時間內因為不瞭解,還質疑這是中國自吹自擂的技術。對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兼量子技術總工程師潘建偉先生迴應,量子技術應有範圍很廣,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通信,量子技術未來必將引領一個時代。

繼取得多項重大成就後,潘建偉團隊再度傳好消息,破解一世界難題

媒體最新報道稱,繼取得多項國際領先的成就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研究團隊又再次領先世界的,實現了全光量子中繼器的原理性驗證,為構建遠距離光纖量子網絡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新方法。

和傳統通信不同,量子的鏈接是哪怕兩個物體相隔萬里,也能通過內在的某種聯繫,在瞬間實現通訊;同時量子通信還具有幾乎不可能被破解的安全性。

繼取得多項重大成就後,潘建偉團隊再度傳好消息,破解一世界難題

當然,量子通信也不是沒有缺陷,就比如在遠距離量子通信中,傳遞信號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呈現指數減少,如何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一直以來都是國際上的熱點。在目前兩種解決方案中,一是通過發射量子衛星到真空,以減少信號損耗。其二是在光纖網絡中使用量子中繼器,將長距離光纖通道分割成數十個、數百個較短的信道,以減少信號損耗。

繼取得多項重大成就後,潘建偉團隊再度傳好消息,破解一世界難題

量子中繼器需要基於糾纏交換、糾纏鈍化、量子存儲三個必不可少的技術。全光量子中繼方案在理論上可以突破目前量子儲存器容量,實現無需量子儲存的量子中繼器,為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提供另一種途徑。

在該實驗中,研究團隊使用了光子GHZ態和貝爾測量來實現不同信道之間光子的任意連接,提高量子通信糾纏交換率。科研團隊利用六個獨立參量,成功搭建了一個基於十二光子的全光子量子中繼器。

繼取得多項重大成就後,潘建偉團隊再度傳好消息,破解一世界難題

量子技術是我國近幾年來在科學領域中最為代表性的技術,甚至在全球都很有話語權。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射量子衛星,第一個完成量子計算機研製,也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千里乃至跨洲量子通信聯繫的國家,如今更是成為第一個完成全光量子中繼器研究,這種種成就不僅將美國拋在了身後,更是領跑全球!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