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士元死千載,悽惻過遺祠。海內常難合,天心豈易知。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苔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這是宋代詩人陸游過羅江拜謁龐統祠墓留下的詩句。龐統祠墓俗稱白馬關,位於羅江城西的鹿頭山上,是綴連在四川三國旅遊環線上的一顆明珠,僅次於成都武侯祠。那年春節,我從綿竹出發,在108國道白馬關鎮前方不遠,再次拜謁了龐統祠墓。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白馬關

鹿頭山海拔不高,與雄偉、險峻無緣,只能算是川西的淺丘。白馬關建在這樣的山上,真不知可以守住什麼。然而在歷史上,這裡卻是由秦入蜀的最後一道關隘,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周遭地帶不知發生過多少次慘烈的戰爭。白馬關城樓飛簷翹角,巍然高聳。城門洞開,金戈鐵馬和刀光劍影已然遠去,只剩下雄偉的城樓無聲地訴說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城樓青石砌成,垛口森然。如果城樓的箭垛口插上獵獵旌旗,在安排幾名古裝士兵站在那裡執勤,就更加有三國味了。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白馬關古道局部

信步走進烏漆的大門,繞過原木做成的路障,就來到了古驛道上。古驛道是石板鋪成的,一直伸向遠方。中間的石板上有一條深深的車轍,據說是雞公車留下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雞公車是蜀道上主要的運輸工具,從三國到解放後,咕咕——啾,咕咕——啾,雞公車以它單調的嗓音吟唱了近千年。驛道僅兩米來寬,兩側砌著矮矮的石牆,似乎走進了石器時代。驛道是連接秦蜀兩地的交通樞紐,上至長安,下至成都,全長近千公里,公元前三世紀就建成了,名為金牛古道。可惜解放後興修水利,羅江境內的古驛道全被拆毀了,這真是莫大的損失。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推雞公車

沿古驛道右側拾級而上,龐統墓赫然出現在眼前。龐統字士元,襄陽人,因避亂寓居江東,魯肅薦之於周瑜。赤壁之戰中,巧獻連環計,遊說曹操將水軍戰船用鐵索連在一起,致使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初步奠定三國鼎力的局面。沒有龐統的連環計,孫劉聯軍想要以弱勝強,恐是空談。龐統與孔明齊名,道號鳳雛先生。時人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上天真是眷顧劉備,人中龍鳳居然都為劉備所用。可惜龐統在協助劉備奪取西川攻雒城(今廣漢市)時,遭伏擊中亂箭死於落鳳坡下,年僅36歲,一代名臣就此西去。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三國人物劇照

落鳳坡,鳳雛先生,二者結合在一起,寓意著龐統必遭不測。龐統能掐會算之人,他豈不知。龐統是為了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恩,一心想協助劉備攻下西川成就霸業,故而逆天而行,與劉備換馬引來殺身之禍。後人評曰:明知落鳳存先帝,甘讓孔明成老臣。現在看來,龐統的早逝對於蜀漢來說也許是件好事。伏龍、鳳雛,二人才學相當,暗中較勁,遲早會若出禍端。龐統性情孤傲,豈願久居孔明之下做副軍師?再說孔明也未必容得下龐統,這從魏延的遭遇就可略知一二。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諸葛亮

龐統墓是一個很大的封土,周圍條石砌成,修葺嚴整。墓前石碑上寫著“漢靖侯龐士元之墓”,是康熙年間四川巡撫立下的,可見龐統墓也曾被毀壞過。墓左右為白馬亭和胭脂亭,表示龐統和劉備曾在此換馬。關於這匹白馬,在白馬關地區還有這麼一個傳說,神乎其神。故事大意是:龐統死後,劉備將他葬在白馬關。當地農民常常看見一匹白馬夜間出來吃地裡莊稼。有一農家的麥子被那匹白馬吃得多一些,這個農民氣不過,拿了一根扁擔去守護。到了半夜,白馬就出來了,先是在山上四處狂奔;然後站在點將臺上,望著龐統的墳墓嘶叫,聲音很悲慘:最後慢慢悠悠走到麥地裡吃麥子。農民照準馬背就是一扁擔,那白馬長嘶一聲,一道白光,一閃就不見了。從此再也沒有白馬吃麥子的事情發生。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龐統墓

有一天,那個打馬的農民要擔柴到羅江縣城去賣,好換些油鹽回來。他將兩捆塊子柴擔起就要上路,覺得太輕了,恐怕賣不夠油鹽錢,又放下擔子加了一些乾柴,一挑到肩上還是輕飄飄的,他放下擔子又加。一連加了三次,柴捆子比往天的大了許多。他兩隻手都抱不攏了,還是覺得挑起沒斤兩。眼看日頭高照,再不走,趕不到場了,他才挑起兩大捆柴上了路。說來奇怪,往天擔子小得多,反而挑起壓死人,從白馬關到羅江城要歇十幾次肩才走得攏城。今天谷籮篼大兩捆柴擔起不覺累,反而腳下輕飄飄的,走起路來像騰雲駕霧一樣,一袋葉子菸功夫,就到了羅江城。但是,在家耽誤太久,柴市上人都快散完了,眼看太陽偏西了,還沒人來問價,肚子也餓了。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龐統祠墓

正在發愁,見一個道士走過來問價。他喜出望外。開口要八百錢。道士不看柴幹不幹,瞪起眼睛看他的扁擔,半天才回過神說:“要八百給八百,給我送到真武宮去。”農夫高高興興地挑起柴跟道士來到真武宮。道士又拿煙又倒茶,給了柴錢又問他:“你這根扁擔賣不賣?”農夫心想,道士要買扁擔一定有名堂?就來了個瞞天要價:“我要一吊錢。”道士說:“就給你一吊錢。”這農夫是個鬼精靈,心頭又在打小算盤:這根舊扁擔,就值一吊錢?那新的又該值好多錢啊!便藉口說:“家裡就這一根當家扁擔,捨不得賣,改天給師傅送根新的來。”道士說:“我就要你這一根。”農夫假意說:“要得,我們改天再說。”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小道士

回到家裡,他請王木匠給他的扁擔用刨子刨了個光光生生。跑到羅江找到道士說:“師傅,你看我這根扁擔值好多錢?”道士一看直搖頭,揮手叫他拿起走,不要了。農夫莫名其妙,問道士:“我把扁擔都刨得光光生生了,就和新的一樣了,你為啥不要嘛?”道士一言不發進屋去了。農夫不知所以然,只好拿起扁擔回家。誰知拿來擔東西,又和以前一樣壓人。原來,那扁擔上粘有白馬的幾根毛,挑東西才變得輕巧,農夫用刨子刨去了馬毛,就不靈了,所以擔起東西又和以往一樣笨重了。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白馬

關於神馬夜間出來偷吃莊稼,被農夫用扁擔所打後留下馬毛的故事,在德陽一帶有很多版本。但無一例外,故事的結果都是由於農夫耍小聰明處理了扁擔,導致神力消失。這其實告訴我們,耍小聰明往往會吃大虧,得不償失。

再說龐統墓。墓前的階沿上坐著兩個老道,一見我進來,就大聲地唱起來,邊唱邊拍打懷中的四川竹琴。他們嗓音沙啞,語多蒼涼,唱的確是龐統的故事。兩老道鶴髮童顏,白髯飄舞,身披黑色道袍,頗有仙風道骨,與墓園前的肅殺氣氛十分相合。一曲終了,我不禁大聲叫好,並與他們攀談起來。兩老道是兄弟,白馬關鎮接引村人,擅長竹琴演唱。弟弟羅道光告訴我,他身背竹琴常年在九黃線討生活。當地羅江縣的領導把他們盛情邀請回來,專門在白馬關唱竹琴,也算是為家鄉的旅遊事業作點貢獻。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又稱為道琴,以竹筒鼓、簡板和碰鈴伴奏演唱,唱腔優美。竹琴以散文解說,韻文歌唱。以第一人稱代言體為主,第三人稱敘述體為輔。說唱人物和故事,寫人狀物,抒情繪景,夾敘夾議,生動靈活。常見的演出形式是一人坐唱。演唱者時而摹擬角色,以不同的聲腔、口吻、情緒來表現不同人物的神態舉止及其內心活動;時而又以演唱者的身份,交待情節發展的脈絡,描寫客觀環境,並品評書詞中的人物和事件,表露出演唱者的思想傾向與愛憎感情。這樣的民間說唱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頓覺耳目一新。據說綿竹年畫藝人李芳福也會竹琴,宣傳二十四孝故事,只是我沒有親眼見其表演過。龐統墓是寂寞的,而兩老道的說唱卻一下子打破了這裡的靜謐,讓人似乎回到了三國歲月之中。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四川竹琴

龐統祠在古驛道的盡頭,也就是龐統的生平事蹟介紹及塑像。祠堂天井內有兩株古柏,據說為張飛親植,高齡上千歲了。古柏需兩人合抱,高聳入雲,至今仍生機勃勃,見證著千百年來的風雲變幻。鹿頭山何其有幸,一位傑出的三國名士長眠在這裡,讓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感懷,那龐統祠內的鳳雛碑廊就是明證。

在羅江拜謁龐統祠墓聆聽竹琴,感悟龐統才華橫溢和英年早逝的無奈

圖注:羅江日出

在異鄉的土地上,龐統的未盡事業由諸葛亮完成了,這真是天意啊!雖然在三國風雲中,龐統只是曇花一現,可是他36歲的生命仍然綻放了燦爛的光芒。龐統的事蹟為後人津津樂道,不信你聽,龐統墓前的兩老道又唱起了四川竹琴:龐統龐統,你真了不起……(彭忠富/整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