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艱辛談判和審批,迪士尼以713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集團的交易3月20日正式生效。傳統好萊塢八大再少一席,Netflix崛起,好萊塢格局劇變中走向新時代。“迪福斯”出世,其餘好萊塢巨頭們也各有依仗,中國的影視巨頭未來會面臨派拉蒙案嗎?小編為您解讀。

內憂外患,新聞集團抽身


2017年底,迪士尼正式宣佈將要收購21世紀福克斯集團,消息一出,舉世震驚。以多次成功併購起家的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第一次出售價值如此巨大的資產,原因何在?

揭祕好萊塢——“迪福斯”出世,派拉蒙案何在?


NO.1 母公司實力不足,看衰市場前景


2013年受非法竊聽醜聞持續影響的新聞集團,將新聞集團的廣播電視和電影娛樂業務剝離,成立21世紀福克斯公司,下轄20世紀福克斯公司和福克斯有線電視網等公司。

剝離後的新聞集團,市值長年不足百億美元,對於21世紀福克斯公司支持力度有限。穩步收購華納集團的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市值2234億美元,下轄環球影業的康卡斯特集團市值1800億,新晉六大Netflix市值1566億美元,華特迪士尼1641億美元,索尼公司574億美元。只有同樣難兄難弟的維亞康姆集團117億美元,旗下的派拉蒙影業出現被收購的傳聞就不令人奇怪了。

近幾年好萊塢影視製作呈現高投入大IP或者大熱影片續集的趨勢,對於資金和運作的要求增高。缺少實力雄厚的母公司支持,21世紀福克斯公司多項併購計劃失敗,競爭力逐漸下滑。全球票房收入長年位居六大後兩位,讓業務單一的21世紀福克斯公司更加乏力,長此以往將進入惡性循環,與其等未來被迫賤賣,不如將21世紀福克斯公司高位出手,BBC就認為,默多克在此時賣掉部分資產並不虧。

NO.2 繼承人之爭,勝負已分

魯伯特·默多克與三任妻子育有4女2子,88高齡的他繼承人問題早就被業界關注。2013年新聞集團拆分後,小兒子詹姆斯·默多克執掌福克斯娛樂版塊,《衛報》稱,小兒子詹姆斯·默多克與父親之間存在諸多分歧,默多克認為詹姆斯未能妥善經營。

另一方面默多克大兒子拉克蘭·默多克,曾經因為默多克豐富的感情史逃離家庭,被《紐約》雜誌稱為“不想當國王的男孩”,在2011年新聞集團非法竊聽醜聞時期迴歸,並於2014年進入新聞集團,2015年擔任21世紀福克斯公司聯席董事長,他的弟弟詹姆斯擔任CEO。

同時,他還一直主管剝離後的新聞集團。迪士尼收購完成後,魯伯特·默多克表示,保留業務將會成立一個名為“新福克斯”的獨立公司,未來兩三年內“新福克斯”將和“新聞集團”合併發展。

默多克長子拉克蘭·默多克將出任新組建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老默多克將出任聯席董事長,這意味著拉克蘭已被指定為默多克商業帝國的接班人。而競爭失敗的詹姆斯可能會投身自己的投資事業,業界有傳聞他或將接替馬斯克出任特斯拉董事長。無怪乎BBC認為,無論在家族還是企業中,兩兄弟都將分道揚鑣。

令人諷刺的是,拉克蘭·默多克一開始反對出手21世紀福克斯公司,並且拒絕接手剩餘的新聞集團,具體是什麼原因讓他改變了初衷,這就無從得知了。

NO.3 福克斯再轉型,輕裝上陣


做出出售決定的2017年,福克斯公司2016財年主要營收來源的新聞頻道,並未參與此次收購。放棄了影視業務,從傳媒起家的默多克選擇迴歸傳媒業。

“我們在倒退嗎?當然不是,”默多克在一次電話會議中說,“那些瞭解我的人知道,我是一個求勝心切的新聞人。福克斯新聞應該是目前電視業中最強的一家。”

另一方面,彭博社分析,此次交易後將使福克斯獲得25%的迪士尼股份,其中默多克家族將擁有迪士尼4.25%的股份,這也使福克斯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傳媒品牌。

迪士尼公司將目光投向擁有X戰警系列、《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經典作品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並不意外,更何況21世紀福克斯集團還包括福克斯有線電視網,力圖打造迪士尼影視帝國的華特迪士尼公司毫無疑問是這次收購最大的贏家。

然而出售21世紀福克斯公司的默多克家族也有不少收穫,從長遠看,未必不是一場雙贏的交易


超級巨頭誕生,派拉蒙案何在?


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克斯公司,讓不少人驚呼“好萊塢大結局”,很多人開始回憶起好萊塢早期巨頭壟斷的時代,而那個時代的關鍵詞就是——“派拉蒙案”。派拉蒙案通常是指,從1938年持續至1948年,牽涉到當時好萊塢八巨頭的大官司。

揭祕好萊塢——“迪福斯”出世,派拉蒙案何在?

包括擁有從製片——發行——展映,全產業鏈高度整合的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20世紀福克斯和雷電華,以及沒有院線的環球影業、哥倫比亞、聯美公司。五大巨頭旗下的電影院佔當時美國電影院總數量的17%,而利潤佔比卻高達45%。

為了將利潤進一步最大化,當時派拉蒙的老闆 Adolph Zukor 想出了捆綁預購的發行方式,強制電影院一次性預購多部電影——從13部到52部,甚至104部,否則不予銷售。

預購的電影包含很多粗製濫造之作,有些甚至只是個計劃,買方對電影內容一無所知,實質上將巨頭影業本身的風險強制轉移了出去,導致了很多獨立電影院關閉。

1938年7月,美國司法部提出反壟斷訴訟。1940年達成的協議中,巨頭們依然可以保留影院,但是到了1948年,重啟的派拉蒙案在最高法院最終裁定,所有完全垂直整合的電影公司必須將自身的放映業務剝離出去,同時不得在未來併購任何影院或是持有其股份。

派拉蒙案塵埃落定,巨頭們的壟斷企圖被遏制。因此國內很多從業者都將派拉蒙案作為美國影視行業打擊巨頭的經典案例津津樂道。


揭祕好萊塢——“迪福斯”出世,派拉蒙案何在?

然而,事情在里根時代起了變化,聯邦法官 Palmieri 准許了Loew's 院線 (原米高梅旗下,派拉蒙案後拆分出) 自1980年發起的允許它重返電影製作與發行業的請求。一年後,哥倫比亞影業也發起了併購院線的申請——這次是購入Walter Reade 院線48%的股份。

在1981年底,司法部認為,派拉蒙法案的存在時長早已遠超其有效期,可以不再被需要。1986年初,TriStar影業併購了Loew's, 同時申請完全解除1981年法院加諸於Loew's上的各項限制。同年8月,華納兄弟,原“派拉蒙案”被告之一,向法庭申請了完全解除派拉蒙案對其的約束,雖生少許波折,最終亦獲批准。從此派拉蒙法案形同虛設。


整合併購,行業洗牌,中國要不要有派拉蒙案?

2016年馮小剛因《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與萬達院線鬧得是沸沸揚揚。孰是孰非在此不做討論,由此引發的中國要不要有“派拉蒙案”的討論卻一直延續至今。其實大可不必過於擔憂。小編認為,派拉蒙案反而是一種“富裕的煩惱”。

派拉蒙案當時,好萊塢資源高度集中,八大巨頭們把持了過多的資源,以不正當競爭的手段謀取利益,此時充分的市場競爭失效,不能保證中小型公司的利益,派拉蒙案的誕生是適合的。

然而,派拉蒙案在80年代的失效也是因為事實證明,資源集中的巨頭對於電影發展的推動能力相比於中小型公司是指數級的提高。

派拉蒙案前,大製片廠時代的好萊塢創造出了許多經典影片,票房也蒸蒸日上;派拉蒙案後,好萊塢巨頭元氣大傷,影視行業兵荒馬亂,至今仍有“混亂年代”的說法。直到70年代,好萊塢巨頭們才重振聲威,隨著派拉蒙案失效的鬆綁,又走上了高速擴張、垂直整合的道路,並進而在全世界攻城略地。

從派拉蒙案誕生到失效,是好萊塢資源整合——分散——再整合的過程。之所以說是“富裕的煩惱”,正是因為相比於好萊塢,國內三百多億到百億市值的頭部影視公司有十多家,還有諸多五十億級的公司,這一波電影市場大發展,既繁榮了市場,也讓整個行業呈現出群雄逐鹿的態勢。

這種資源整合程度,與派拉蒙案之前的好萊塢相距甚遠,相反,對於目前的國內的影視行業,出現數家“派拉蒙”反而更重要。

捏合成拳才能加入國際競爭


好萊塢八大誕生以來,除了迪士尼以外,全都被收購過,2019年Netflix成為新六大之前,好萊塢的王座一直在巨頭們之間流轉。美國政府無動於衷,行業內也習以為常,自然是因為對於影視行業,巨頭們的存在有很大的價值。


NO.1 垂直整合優勢顯著


這幾年由於國內電影市場的大發展,出現了很多依靠幾部爆款影片飛速發展成為中型公司的影視公司,如開心麻花等。然而,電影內容的不確定性,也會讓這些中型公司異常脆弱,《李茶的姑媽》讓開心麻花的市值受到沉重打擊。

影視公司單純依靠影視作品由於風險太大,發展上限有限。好萊塢六大無一不是從製作到展映每個環節都實力雄厚。

無論是好萊塢還是國內,想要更進一步發展,向上或向下延伸產業鏈都是很常見的做法。這是因為垂直整合能夠有效攤薄風險、壓低經營成本、提高收益。博納影業打通全產業鏈,獅門影業大力建設發行渠道,就是很好的例證。


NO.2 併購整合是市場趨勢


好萊塢高度的資源集中,正是通過多年以來持續不斷的併購整合實現的。除迪士尼外,好萊塢八大均被收購過,傳媒大亨默多克帶領新聞集團達到巔峰就是通過多次載入教科書的經典併購案例。一直自力更生的迪士尼,從艾斯納時代到如今的艾格時代,也始終走在大規模擴張與收購之路上。

1996年收購ABC(美國廣播公司)與ESPN體育頻道,2006年收購皮克斯動畫,2009年收購漫威影業,2012年收購盧卡斯影業。這些只是迪士尼收購列表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家,而迪士尼經過多年持續不斷地收購擴張之後,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好萊塢巨頭。

2018年國內影視寒冬,20家影視公司蒸發1600億市值。一直欣欣向榮自然美好,寒風凌冽倒也未嘗不是機會。每逢經濟危機,都有企業逆勢崛起,通過併購優質資產、精心經營,度過危機後收穫巨大收益。

如今影視行業也是如此,影視寒冬中經營困難的中小公司,不乏有潛力股。頭部公司擴張,中型公司聯合,小型公司蛇吞象,春天來臨之前,併購的手腕將會決定未來會有多美好。

值得注意的是,併購整合不僅考驗公司的商業手段,也將考驗公司的吸收整合能力,由於擴展過快、消化不良,公司負債率逼近危險線的數家影視公司在2018年受到重挫,市值腰斬甚至跌去三分之二,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相比於好萊塢比較成熟的商業體系,如何將收購變成擴張的利器,而不是拖累的負擔,國內影視公司需要向好萊塢學習的功課又多了一門。

NO.3 握指成拳,才有力量


國內影視行業由於這幾年熱錢湧入,影視公司多而弱,如小狗打架一般無序競爭,行業內的種種亂象也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反感。同樣在亂局中,也凸顯了一批實力雄厚的公司。比如老牌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手握院線的萬達電影和橫店影視,過江猛龍的阿里影業和企鵝影視,以及很多此時名聲不顯等待一鳴驚人的公司。這些都可能是未來世界級的巨頭。

中國影視行業與好萊塢存在多方面差距,原因自然多種多樣,但是根本原因是資本上的差距。相比好萊塢六大動輒千億美元的市值,國內影視公司的規模不值一提。這其中所代表的資源差距肉眼可見。

只有先解決有沒有錢的問題,才有討論錢花沒花對的必要。即使國內有成本和性價比的優勢,國內影視公司想要參與國際競爭,也必須在國內先完成資源整合。

揭祕好萊塢——“迪福斯”出世,派拉蒙案何在?

現階段,鼓勵有實力的優質公司進行擴張併購,完成資源整合,在影視行業形成多虎奪食的局面,掌握足夠多的資源之後,中國的巨頭們才能擁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影視行業才能真正大規模的加入國際競爭,實現中國電影的強國夢。


結語

目前來看,我國影視公司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電影行業的併購整合風潮已起,影視公司縱向或者橫向的擴張都牽連甚廣。未來的影視公司,既會有選擇全產業鏈貫通的,也會有橫向併購擴大規模的。當中國電影市場開始進入走向成熟期,國內影視公司邁進巨頭時代也是可以預見的。

對於所有從業者而言,在這場大潮中,該如何站位,如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請諸位慎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