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的背景下,中歐之間頻密的高層交往引發各方關注。繼習近平主席訪問意大利、摩納哥和法國之後,李克強總理近日也成功結束歐洲之行。雖然中歐之間仍存在不少分歧,但也藉助高層互動向外界釋放了雙方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穩妥處理競爭與合作關係的積極信號。

無疑,“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中歐關係的熱詞之一,該倡議的主要目標就是將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與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歐洲在“一帶一路”合作格局中佔據著特殊重要地位。與此同時,歐洲是美國的傳統盟友,美歐“跨大西洋關係”更是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基石。

應當看到,“一帶一路”正牽動中美歐三邊戰略互動邁入新的階段,中歐合作需要處理好美國因素的影響。

歐洲對“一帶一路”的參與不斷擴展

過去幾年來,中歐圍繞“一帶一路”的溝通與合作持續深化。在歐盟層面,“一帶一路”與“容克投資計劃”進行對接,雙方還建立“中歐互聯互通平臺”等機制,促進相關合作項目的實施。雖然近期歐盟發佈的《歐中關係戰略展望》提及歐中在經濟方面存在競爭關係,但該文件也強調,歐盟委員會2018年9月提出的“歐亞互聯互通戰略”可以與“一帶一路”進行深度對接,開展創新性合作。

在習近平主席不久前訪問法國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專程來到巴黎參與會晤。這一舉動不僅表明歐洲將中國視為“全球性關鍵力量”,也向外界展現了促進歐中建設性合作的姿態。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歐盟政治架構的主要支柱,歐洲議會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和支持也在加深。今年3月底,“‘一帶一路’政策溝通委員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宣佈成立,來自英國、荷蘭、德國、奧地利等國的15位歐洲議會議員成為該組織的創始成員。委員會下設數字經濟等工作組,旨在促進“一帶一路”合作以符合歐中雙方利益的方式展開。

在歐盟成員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層面,中歐“一帶一路”合作也在不斷擴展。過去幾年,“一帶一路”在中東歐國家得到積極響應。作為“中歐陸海快線”的重要部分,連接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的匈塞鐵路已開工建設。此外,旨在為基礎設施和產能合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16+1”金融控股公司和規模達100億歐洲的中國-中東歐基金也已經成立。2018年1月,中國路橋公司聯合體首次中標歐盟基金支持的基建項目——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

現如今,除了匈牙利、波蘭、捷克等中東歐國家,意大利、希臘、葡萄牙等歐盟重要成員國也已與中國政府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尤其是,近期“七國集團”成員之一的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合作架構,具有突出的象徵性意義和實質性影響。“一帶一路”將與該國的“北方港口建設”“投資意大利計劃”等進行深度對接。意大利基礎設施的改造將獲得來自中國的更多支持,包括位於該國北端亞得里亞海沿岸的的裡雅斯特港,這對於意大利重振自身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今年3月底,盧森堡首相貝泰爾訪華期間,雙方也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盧森堡雖是國土面積較小的歐洲國家,但它與意大利一樣,位列歐盟的六個創始成員國。盧森堡主要希望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國加強金融合作。特別是,盧森堡證券交易所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銀行等中國機構將在綠色金融等方面深化協作,這有助於實現“綠色絲綢之路”的願景。此外,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年會今年7月也將在盧森堡舉行。

法國、德國與中國進行的“第三方合作”也在穩步推進。3月29日,“一帶一路”倡議德國聯邦協會在不萊梅成立,該組織力圖促進德國中小企業藉助“一帶一路”平臺與中方企業共同進入第三方市場。放眼北歐,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芬蘭和挪威等國推動“北極走廊”項目,來自亞洲的貨物未來有望在希爾克內斯等挪威北冰洋沿岸地區裝卸,或經芬蘭的鐵路,通過海底隧道抵達愛沙尼亞,進而運往歐洲各地。正如芬蘭政府官員所言,與中國的聯通,使芬蘭得以從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地緣政治地位,芬蘭不再是島國,而是處於歐洲和亞洲的中間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歐洲私營金融機構也對參與“一帶一路”合作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比如,渣打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設有營業機構,該行提出在2020年之前計劃投資至少200億美元,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渣打銀行還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合作協議,利用後者提供的100億元人民幣資金,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企業提供融資和交易服務。

美國加大阻撓力度

美國因素對於中歐“一帶一路”合作的影響不容忽視。美國智庫“全國亞洲研究局”專家羅蘭德(Nadege Rolland)曾在法國國防部從事中國問題分析,她稱,“如果歐洲逐漸轉向亞洲而不是關注大西洋,如果中國成功將自己與俄羅斯、中亞、東歐和中東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美國政策制定者或許將被迫徹底地改變他們對這些地區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傳統方略。”

近年來,特朗普政府已明確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尤其是“一帶一路”逐步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新焦點。與此同時,美歐關係“裂痕”則在加大,雙方在經貿關係、北約發展、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等方面齟齬不斷,特朗普對歐盟和多邊主義展現的蔑視態度也讓歐方非常不滿。此外,特朗普重要智囊史蒂夫•班農在卸任白宮首席戰略師之後,在歐洲建立名為“運動”的組織,積極扶持歐洲國家的民粹主義政治勢力。美歐政治和價值觀分歧也有所深化。

在此背景下,美國對歐洲加大對“一帶一路”的參與越發感到憂心。特朗普政府高官和美國駐意大利大使等人,曾多次勸說意大利不要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種施壓實際上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刻,今年3月,班農與目前與“五星運動”聯合執政的聯盟黨領導人會面,鼓動後者對中國在意大利的投資進行抵制。然而,出於對本國利益的反覆考量,意大利政府最終還是頂住了美國的壓力。《紐約時報》後來評論稱,“意大利敏銳的歷史感以及對大國地位變化的察覺”促成了意中合作。

在意大利之後,美國又盯上了另一個希望加大參與“一帶一路”的歐盟成員國——馬耳他。馬耳他位於地中海地區,與美國擁有緊密的傳統關係。對於參與“一帶一路”合作,馬耳他財政部長愛德華•希克盧納(Edward Scicluna)表示,作為主權國家,我們有自己的利益,“一個國家要想生存並具有競爭力,尤其是一個小國,那就要實現多元化”。這一觀點實際上道出了不少歐洲國家的心聲,它們並不希望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隊”,不過是試圖尋求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當然,相關中歐合作可能會直接涉及美國利益,這也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從而確保“一帶一路”能夠在歐洲地區走深走實。比如,2018年12月,中國和葡萄牙籤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葡萄牙積極吸引來自中國投資,包括中國三峽集團在葡萄牙電力公司將其股權從28.25%擴大到50%以上,這一收購涉及90億歐元資金。然而,葡萄牙電力公司下屬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是美國清潔能源的第三大供應商,在美國擁有較大業務。預計此類商業交易很可能會引發美國方面的關切和干預。

從安全角度看,美國非常關注中歐港口項目合作。目前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等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歐洲國家港口的開發和運營,涉及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荷蘭鹿特丹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葡萄牙錫尼什港等。對此,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稱,“中國的港口經營者將能密切監控美國船隻,留意其維護活動,接觸到進出維修點的設備並與我們的船員自由交流。”美國智庫“防務高級研究中心”發佈的相關報告也擔心,港口合作項目有助於增強中國海軍的遠程行動能力。

美國方面的上述關切和做法表明,雖然中歐“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擴展,但仍然面臨包括美國因素在內的諸多挑戰,尤其是要處理好涉及地緣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問題。此外,中歐需要更好地應對規則、標準和法律等層面的未解難題,確保相關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最大程度地減少外部力量的惡意阻撓和干預空間。當然,也應考慮推動一些中美歐三方合作項目,用中歐合作取得的實際成果帶動更多美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化解美方不必要的猜疑和憂慮。

-----

作者趙明昊系澎湃特約撰稿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