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很多盆友一看題目就知道,這篇文章說的是誰——

那個只活了33歲卻留下無數故事的來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

直到今天,這位強大而神奇的亞歷山大大帝還在持續發揮著他的影響力,比如下面這件事情,就多多少少和亞歷山大有關: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人民網網頁截圖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另外一樁故事——亞歷山大和亞洲的故事。

■(一)戈爾登繩結,是天意嗎?

有一天,帶領希臘人遠征波斯的亞歷山大路過哥迪姆(Gordium),據說古希臘的佛裡吉亞國王邁達斯曾經居住在這裡。在這裡有一輛著名的牛車——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為什麼說它著名呢?因為,牛車上有一個找不到接頭的巧妙而難解的繩結。這個繩結叫戈爾登繩結,因為這個繩結據說是上一任佛律癸亞國王戈爾登打的,他是邁達斯的父親。誰如果能打開這個結,誰就能統治整個亞洲。

亞歷山大解了一陣,解不開,就拔出佩劍,一劍把它砍斷了

於是英文中出現了一個詞組,“cut the Gordian knot”,指大刀闊斧地解決問題,而“Gordian knot”的意思則是難題。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Kevin Marsh 寫了一本書,就叫《戈爾登繩結》

我們似乎很難把這個故事當成是真實的。無論是戈爾登還是邁達斯,應該都是在神話中虛構出的人物。比如在奧維德的《變形記》中所記載的“金手指”故事就發生在邁達斯身上。貪婪的邁達斯對酒神說:“請你答應我,凡是我的身體所觸到的東西都能變成黃金”。 於是他再也無法吃到食物,喝到水。現在英文中的Midas touch即指賺大錢的本領。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話“國王長了個驢耳朵!”,這個國王也正是邁達斯。

既然這是神話人物,那麼,那輛保存了幾百年的牛車與繩結自然也並不存在。但是這個故事一則表現了亞歷山大的囂張和勇猛,二則暗示著這位帝王上承天命,“能統治整個亞洲”。

■(二)貴族氣而魯莽的戰爭之王

在古代希臘和羅馬世界,戰爭此起彼伏,可以說是天天打、月月打、年年打,古羅馬帝國編年史就是一部滲透鮮血的戰爭史。這種頻繁而無序的戰爭很難找到哪一方是完全正義的。

戰爭不一定完全正義,人們卻要求將士要內心高貴。要知道,在古希臘那會,奴隸這種低賤的身份連軍人都不能做,只能跟著自己的主子上前線,充任僕役做扛行李之類的雜活。在當時的理解中,戰場上的高貴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仁慈、崇神、英勇之類,統統都算。

亞歷山大一生中最著名的戰役有四場,分別是

公元前334年的格拉尼庫斯(Granicus)會戰,

公元前333年的伊蘇斯會戰,

公元前331年的高加米拉會戰(亦稱為阿貝拉會戰),

以及公元前329年的海達斯皮斯戰役。

我們不能懷疑亞歷山大的勇猛。據說他曾經當著斯巴達使者的面,在狩獵中制服了一頭雄獅。後來這個場景被製成了青銅的雕塑奉獻給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普魯塔克還曾經見過。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亞歷克西婭·辛克萊的作品,表現了亞歷山大手刃雄獅的情節

在第一場大戰格拉尼庫斯會戰中,亞歷山大手持的盾牌和頭盔上居然裝飾著兩大簇顯眼的白色翎毛,這使他陷入敵人的重圍之中。他胸甲的接縫被長槍刺穿,頭盔上還捱了狠狠的一斧頭,幸虧頭盔堅固,旁邊的戰友又替他擋住了第二斧,否則就沒有後面的三大戰役了。

亞歷山大似乎總是那麼倔強而膽大包天。在高加米拉會戰中,亞歷山大只有4萬步兵和7000騎兵,而普魯塔克稱當時亞歷山大的對手、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指揮著(號稱是)百萬大軍。

亞歷山大在夜晚向恐懼之神獻祭以後,他的部將們聽著對面大片大片敵人們談笑時如同大海波濤一樣的聲音,看著敵軍營地那連綿無盡的燈光和篝火,自己先恐懼了。他們向亞歷山大建言,咱們不如晚上去偷襲吧,要不咱們這點小兵,白天的時候恐怕就被連鍋端了

亞歷山大居然擲地有聲地說:“不!我要獲得光明正大的勝利!”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電影《亞歷山大》劇照

第二天,他以不到五萬的軍士迎戰敵方百萬大軍。不知道他的軍士們是怎樣的心情

戰鬥過程中,當帕米尼奧告急說敵軍騎兵迂迴到後方攻擊己方營地和輜重的時候,亞歷山大卻說,帕米尼奧是不是已經喪失了理性,在戰場上的原則是,如果戰勝,敵軍的輜重全歸你所有,要是失敗,那反正已經戰死了,要輜重有什麼用?

亞歷山大這個統帥一騎當先直衝向大流士三世,要不是有一些勇敢的波斯士兵護駕,他險些在戰場上就把這位波斯國王解決了。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戰鬥的壁畫,右為大流士三世

這場戰役,他居然勝利了!

高加米拉會戰之後,他自豪地宣佈自己成為“亞洲之王”。當時的偶走人腦海裡還沒有遠東,他們並不知道在帕米爾高原再往東走,遙遠而廣袤的中國當時正處於戰國時期。

■(三)開始!亞歷山大的亞洲夢!

在征服了希臘和波斯之後,亞歷山大渴望繼續去探索更遠的世界。他朝東進發,來到了印度,於是,海達斯皮斯戰役爆發了。

這次戰役中,壓力山大的對手是印度人波魯斯(Porus)的大軍。波魯斯動用了上百頭大象,被稱為世界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象戰。

亞歷山大趁著暴風雨的夜晚渡河,那晚海達斯皮斯河水暴漲,天空中雷電轟鳴,甚至有士兵被雷擊死。下船以後,軍士們要從齊腰的深水跋涉到難以立足的泥地。據說亞歷山大在登岸後說:“啊!你們這些雅典人,我為了贏得你們的讚譽,經歷種種險阻艱辛,有人會相信嗎?”

高大強壯的象軍並沒有阻擋亞歷山大的軍隊。由於波魯斯戰術失敗,被亞歷山大打得稀里嘩啦,這麼多大象基本沒有幫上他什麼忙,反而進退失據,破壞了波魯斯的戰場組織。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電影《亞歷山大》劇照

普魯塔克說波魯斯身高190cm,騎在最大的、智慧過人的戰象上。這頭戰象發現自己的主人左支右絀受傷多處已經無力支持,就跪下免得他摔下來,還用長鼻子替波魯斯拔掉身上中的箭,這可能是象兵起到的唯一一點正面作用。

此戰役後,波魯斯歸附亞歷山大成為總督。

■(四)沒人想再打下去了!離開亞洲吧!

在印度,亞歷山大吃了無數苦頭。這裡的戰鬥更加艱難,適應于波斯戰場的戰術在印度似乎效率不高,即使能夠取得勝利也是一番苦戰。將士們無法適應那裡潮溼酷熱的環境,印度人總是反抗這群外來人的征服,很多婆羅門站出來鼓勵民眾的起義,逼得亞歷山大抓了一些婆羅門施以絞刑……

他帶領軍隊拼了老命才在海達斯披斯會戰中獲勝,這場戰役中上百頭大象給亞歷山大的軍隊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好在這些大象沒有發揮出幾分威力,否則海達斯披斯戰役的勝負還真是說不清。

結果這時候傳來不妙的消息,亞歷山大想跨越的恆河河面超過6公里,河水有快兩百米深!對岸密密麻麻全是敵軍,8萬騎兵、20萬步兵和8000輛戰車等著傷病纏身的馬其頓人來自投羅網,此外還有6000頭戰象!要知道亞歷山大進入印度時候,總兵力還不到這一半的數字,何況現在已經發生了大量的減員。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恆河

士兵們認為這是以卵擊石,再也不願意向前走了。

亞歷山大憤怒地躲在帳篷裡拒絕出來,宣稱這些厭戰的戰士都是懦夫,在逼自己的主帥走向失敗。將士們圍在帳篷外哭嚎,有的老兵(尤其是將領)已經征戰十年,他們不願意再繼續這根本看不到希望的戰鬥。他們想回國…

幾天之後,亞歷山大軟化下來,決定放棄自己遙不可及的理想。不渡恆河了,帶大家回家

迴歸之路並不順利,亞歷山大曾經在戰爭中受了重傷,險些危及生命,何況出征失敗也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路程太過遙遠,補給上也出現了困難。更糟糕的是,他的軍隊不知道在哪裡染上了瘟疫,軍士們大片大片地死亡。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總之,他班師回來的時候,士兵只有出發時的1/4,減員可能達到了十萬人——考慮到戰爭時他的兵員在不斷輪換或補充,也許人員損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巨大。對希臘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他終於還是沒能成為亞洲之王——即使士兵們繼續跟他作戰下去,我們也很難看出他具有徵服印度全境的能力。這裡離他的家鄉希臘已經太遠太遠……

■(四)犍陀羅藝術:亞歷山大留給印度和中國的符號

亞歷山大的印度之行只涉及到印度西北部,這是南亞次大陸極小極小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卻必須承認,他的這次東征對於文化交流的意義極其深遠。只用簡單舉一個例子:犍陀羅( Gandhara)藝術。

犍陀羅是地名,犍陀羅藝術指的是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的犍陀羅地區為中心的佛教藝術。公元前5世紀,犍陀羅成為波斯的一部分,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征服犍陀羅,將希臘文化帶到了這裡。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之後經歷了以希臘文化為主的塞琉古帝國(塞琉古是亞歷山大的部將)時期、巴克特里亞王國時期,這裡建立了一些希臘移民城市,希臘藝術風格逐漸滲透。公元2世紀的貴霜帝國時期,犍陀羅佛教流行開來。

早期的佛教不塑佛像,只奉釋迦牟尼為教主。在釋迦牟尼滅度之後,南亞並沒有立刻興起佛陀造像。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世紀初,即最早出現佛教雕塑藝術的阿育王(前271-前235)時代,佛教造像可以造夜叉、眾神、供養者,卻不直接對佛陀形象進行塑造。佛教信徒所禮拜的,也不過是塔(表示佛涅槃)、菩提樹(表示佛成道)、法輪(表示佛法)等等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生活的時代距今約2200年,他對歷史的影響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阿育王在全國修了84000座佛舍利塔,傳說他還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其中中國有19座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敦煌雷音寺大雄寶殿前的佛足跡石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刻畫有阿育王的浮雕

阿育王之後,在受到希臘造像藝術影響的犍陀羅地區,慢慢發展出融合希臘、波斯和印度三種元素的藝術形式,即為犍陀羅藝術。

一般認為,犍陀羅藝術是佛像造像的開端,犍陀羅佛教藝術流派也被認為是佛教藝術雕刻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流派。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佛陀形象,是出土於瑪爾丹的一世紀中葉的浮雕作品“祗園佈施”。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浮雕祗園佈施圖

這件浮雕作品奠定了後世佛教塑像在形式上的某些基礎。比如,佛陀背後出現了希臘式的圓光,馬歇爾在《犍陀羅佛教藝術》中認為這是“希臘人的發明”。佛陀頭頂有肉髻,馬歇爾認為這是採納了當時貴族血統人士的“頂結”,因為頂結和花冠是貴族血統的象徵。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展出的佛頭,佛頭頂部為肉髻

犍陀羅藝術特點比較容易識別,如面容沉靜,身著希臘式服裝,衣褶厚重,紋路明顯,眼窩較深,薄脣,鼻樑高而與額頭成一條直線,這也是希臘人的面龐特徵。此外,頭髮呈水波狀或渦卷狀,頭頂有肉髻,脣上部蓄有翹起的小鬍鬚。最重要的是,注意寫實。希臘雕像往往非常注意人體結構的精準,如身體的比例、肌肉骨骼等組織的運動等等,具有很強的真實感。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犍陀羅菩薩像

有人說,希臘化的犍陀羅佛像是中國佛像的啟蒙者。佛教從印度經西域傳來,這種希臘化的造像手法很快也通過古代絲綢之路,伴隨著佛教的傳播一起進入中國。中國當時也沒有完備的造像藝術,犍陀羅藝術作為一種外來的始源地藝術,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在早期,中國的佛教造像主要是對於“胡貌梵相”的繼承,連服裝也是犍陀羅藝術所運用的式樣。雲岡石窟有典型的犍陀羅藝術風格,莫高窟、龍門石窟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犍陀羅藝術的影響。下圖為雲岡石窟第20窟大佛,象徵著北魏王朝的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這是北魏最早雕刻的五尊大佛之一,正體現出犍陀羅風格。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雲岡石窟第20窟大佛

莫高窟第275窟的交腳菩薩和思惟菩薩像,造於北涼時期,也是典型的犍陀羅風格造型。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交腳菩薩像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思惟菩薩像

在犍陀羅藝術以及之後的秣菟羅佛教藝術的基礎上,中國根據自身的文化內質和審美理想發展出了中國本土特色的造像與繪畫藝術,但在北魏的“秀骨清像”和北齊曹仲達的“曹衣出水”(又稱曹家樣)中,多多少少仍能看出犍陀羅藝術的影子

自稱亞洲之王的歐洲大帝,一路打到恆河邊上,甚至改寫了中國文化

麥積山石窟佛教造像,秀骨清像

亞歷山大浩浩蕩蕩的遠征,是東西方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的一次大交流。他以武力開疆拓土,卻使區域性的希臘古代文明成為了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之一,希臘的語言和文明成為“世界語言”、“世界文明”,直接影響了全球各個文明的格局演變,就連中國古代文明也受到了巨大影響。如果沒有亞歷山大開創希臘化時代,恐怕當代的文明,未必是現在這個樣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