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歐洲 經濟 英國 農產品 地理 環球情報員 2018-12-02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人文、地理、歷史待你發現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一年一度的G20峰會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世界各地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個拉美國家。

曾幾何時,阿根廷作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一度吸引著眾多外國資本與移民。

從西班牙獨立後,阿根廷憑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良好的法治環境、寬鬆自由的社會治理,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人均收入在1890-1920年之間保持在世界前十。

然而之後的100年,阿根廷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政治局勢也十分不穩定,這其中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備受西班牙冷落的阿根廷

16世紀,南美洲迎來了第一批西班牙殖民者,智利、祕魯、阿根廷相繼被劃入西班牙帝國的勢力範圍。

在早期,殖民者們通常是以掠奪資源為主,有什麼就搶什麼,並不會用心的去經營殖民地。祕魯、玻利維亞、智利的金、銀、銅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為西班牙帝國帶去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阿根廷的地理優勢,氣候溼潤,擁有南美洲最肥沃的大平原,以及優良的海港,不想富起來都難!

而同樣作為殖民地的阿根廷,儘管享有無與倫比的地理條件,但礦產資源的相對匱乏,令其備受冷落,發展緩慢。

阿根廷被邊緣化也可以在行政區劃中體現出來,16世紀以來,西班牙將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南美西部劃歸祕魯總督區管轄,首府利馬。直到18世紀末,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現阿根廷首都)為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才被分立出來。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祕魯和阿根廷之間相隔著高峻的安第斯山脈,可以看出阿根廷是有多不被重視

西班牙雖控制著拉美大部地區,但卻缺乏強大和統一的國家機器去管理帝國事務,且當時歐洲群雄崛起,西班牙本土危機四伏,國力每況愈下,更無心經營殖民地。

1810年,拿破崙入侵西班牙,推把自己的兄長任命為西班牙國王。

西班牙國王竟然變成了法國人!這天大的事,總督們卻極力向當地公眾隱瞞。後來,英國人給當地人通風報信,事情終於瞞不住了。上層人士不斷要求撤銷總督轄區,迫於壓力,拉普拉塔總督轄區正式脫離西班牙獨立。

西班牙不僅喪失了南美洲各總督區宗主國的身份,帝國也隨之土崩瓦解,不到6年,阿根廷就正式獨立了。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阿根廷國家發展的歷史變遷

獨立後,阿根廷各派對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產生了分歧,一派想走中央集權制,另一派建議組成一個鬆散的聯邦,新生國家因此爆發了內戰。

經過40多年的打打停停,阿根廷最終實現了國家統一,確立了追求自由主義的聯邦制,領土也向南延伸到了南美洲最南端,這標誌著現代國家已基本成型。


二、北有美利堅,南有阿根廷

內戰後,阿根廷建立起的制度為今後半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基調,自由主義的氣息吹遍全國每一個角落,阿根廷從此像開了掛一樣,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阿根廷憑藉優越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農業和畜牧業,致力於農副產品的出口,農業成為支柱產業。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潘帕斯草原的自然條件太優越了,氣候溫和,地廣人稀(租金低),離海港近,便於出口

歐洲正處於工業革命的進程中,人口快速增長,對農產品需求增多,供銷兩旺。

雖然南美洲的人種結構比較複雜,但阿根廷是一個基本由歐洲白人移民組成的社會,這個人種優勢,讓國家對“歐美化”的制度沒有天生的排斥感,因此,阿根廷照搬了歐美體制,全面實行自由開放的政策。

經濟上,阿根廷堅持自由貿易,再加上先進的航海和冷藏技術,讓農產品入歐的成本不斷降低。

政策上,阿根廷鼓勵外國移民,起初為填補勞力短缺,政府需對移民補貼。後來,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被大量歐洲勞動力所吸引,即使不要補貼,他們也願意來。歐洲先進的勞動力為阿根廷的高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欣欣向榮的農業,外向型的開放政策,以及政府鼓勵外資,讓以英國為主的資本源源不斷注入阿根廷,1880-1890的十年間,來自英國的外資翻了8倍,英國對阿根廷的投資佔總投資的一半。

農產品出口導向型的經濟,令阿根廷獲得了鉅額的貿易順差和外匯,阿根廷央行購買了大量了黃金,其儲量一度讓作為世界一哥的英格蘭銀行感到地位不保。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阿根廷儼然成為了英國的“經濟殖民地”

1880-1905年之間,阿根廷的GDP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甚至在1895-96年成為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十,與英美法等老牌強國接近,遠高於加、澳等新興移民國家。

從當初不被重視的殖民地,到成為世界輿論的焦點。阿根廷的成就甚至可以與即將崛起成為強國的美國相匹敵,當時的歐洲移民都在糾結著是去紐約還是去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移民紐約?不,他們選擇了布宜諾斯艾利斯


三、從自由主義轉向保守主義

然而,令那些放棄了美國、選擇阿根廷的移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阿根廷夢”這麼快就破碎了。

阿根廷以往依賴英國的進口和資本,但隨著一戰爆發,歐洲滿目瘡痍,戰爭的巨大開銷使英國從戰前的債權國變成債務國,金融中心也逐漸由倫敦轉移到了紐約。英國不再具備大規模投資阿根廷的條件。

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阿根廷的戰略地位下降,投資者紛紛轉向加勒比海地區。

急需“熱錢”的阿根廷也試圖嘗試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系統去解決融資危機,但由於發展條件不成熟,股市帶來的資本有限,無法與來自英國的資本相比較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巴拿馬運河讓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國家少了很多生意

隨著英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其政策逐步轉向保守的貿易保護主義,使阿根廷農產品出口大受挫折。

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性大蕭條,令阿根廷長期追求的自由經濟的政策暴露出系統性風險,毫無招架之力,農產品出口量和價格均處於暴跌狀態。

之後阿根廷軍隊推翻了對經濟危機束手無策的民選政府,阿根廷自19世紀確立了的憲法保證民選政府的權利,也被軍隊的此番舉動破壞了

一戰和二戰期間,民族主義漂洋過海來到阿根廷,曾經作為開放風氣最濃厚的阿根廷,開始逐步轉向保守,政府發展民族工業,限制外國進口,把被外資管控的一些重要部門收歸國有,大力推進國有化。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1950年的阿根廷鐵路網。民粹主義下,政府認為控制了鐵路才象徵著國家的獨立。阿根廷鐵路之前大部分由英國控制,90年代,阿根廷再次把鐵路私有化

兩次世界大戰中,阿根廷本土都未受波及,與深陷戰爭泥潭的歐洲相比,阿根廷相當於是繼續處於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理應與美國一樣,大發戰爭財

然而,自30年代大蕭條後,資本來源不足,出口貿易減少,政府思路變化,政治局勢更迭,導致了阿根廷的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曾經的阿根廷太過富裕,即便是原地掙扎了幾十年,二戰結束後的1965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依舊領先於一票發達國家

而且,當時世界經濟被戰爭摧毀,百業待興,如果阿根廷能抓住這次全球大繁榮的機會,或許還能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即便頹廢了幾十年,1965年阿根廷人均GDP依舊領先於日本,西班牙等國


四、當民粹主義綁架國家利益

然而,自軍政府在1930年首開先例,第一次推翻民選政府之後,阿根廷進入了拐點,長期陷入軍事政權和民選政府爭奪權力的惡性循環中。

幫助阿根廷發展起來的自由貿易主義逐漸被忽視國內民粹主義的盛行,讓民選政府不得不聽取底層人民的呼聲。

因此,政府將大量外資收歸國有,發展民族工業,增加底層人民的工資,提高人民福利。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圖為阿根廷人行納粹禮。民粹主義的發展,也令許多阿根廷人在二戰支持納粹。阿根廷在二戰中親軸心國,直到戰爭後期局勢明朗,才與軸心國開戰

為了保護民族經濟,阿根廷對進出口都徵收高額的關稅,農牧產品出口不再具有優勢;歐美高質量的工業品也因為昂貴的關稅無法進入阿根廷市場,依靠政府補貼扶持起來的國有企業,其產品又不如國外的高效廉價。

民選政府的出發點雖好,但這些違背自由主義的政策,又進一步惡化了阿根廷市場環境。

優質的農產品難出口,國外先進技術難進來,被強制國有化的企業效率低下,僅能依靠政府的鉅額補貼維持,為了討好工人階級,政府又大幅度提高福利支出,這些最終導致了阿根廷貿易逆差嚴重,國庫虧空,大借外債,通脹嚴重,民怨四起。

西班牙在殖民地留下封建軍閥體制,殖民地獨立後,軍人的地位依然被保留,由於許多拉美國家照搬美國體制卻沒有正常地讓社會平穩運營,每當社會動盪,上層人士就會把將軍們請來收拾殘局。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軍人常常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

民選政府不給力,將軍們急了,通過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建立起軍政府。軍政府不僅沒有吸取民粹主義的教訓,也沒有設法解決鉅額的債務和日漸低下的生活水平,反而想轉移國內矛盾,與英國爆發了“馬島戰爭”,最後卻一敗塗地。民眾本以為是阿根廷救命稻草的將軍們威信掃地,倉惶下臺,還政於民。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馬島戰爭,阿根廷軍政府大敗

就這樣,從30年代以來,民選政府和軍政府輪流上臺,來回搖擺了數次,造成阿根廷政局長期不穩,不僅破壞了國內發展的秩序,也使得幫助阿根廷起家的外資望而卻步。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動盪的政治形勢很快就反應到了經濟上



五、試圖迴歸自由,重回正軌

80年代“馬島戰爭”慘敗,英國人終於打醒了阿根廷,阿根廷人似乎已經逐漸意識到過去幾十年國家的頹勢,以及民粹主義帶來的惡果,開始重新試圖“擁抱”新自由主義。

新上臺的民選政府開始實行大刀闊斧的“自由化”改革,如私有化國有企業,移除進出口限制,鼓勵外資,讓經濟迴歸市場,出售不賺錢的國企,解僱工人,提高市場的流動性。

經過了幾十年的經濟波動後,阿根廷經濟終於得到短暫的穩定,90年代通脹一度降到0%,經濟增速高達6%。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阿根廷的根本經濟模式並沒有改變,在全球化時代,這種出口型經濟還是輕易受到了國際形勢的影響,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阿根廷均被捲入了拉美和全球的經濟危機。

由於民粹主義積累的政府腐敗,企業低效率等問題依舊突出,加上外圍經濟環境的影響,阿根廷欠了鉅額外債並無法償還,成為國際上著名的“老賴”,21世紀以來,阿根廷深陷嚴重的債務危機。

阿根廷:曾經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如何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阿根廷福利支出大,經濟發展欠佳,導致財政入不敷出,經常需要舉債,但卻屢次違約,來源:財新數據

1890-1920年,阿根廷經濟達到頂峰,意氣風發,大有發展成未來世界強國的趨勢,然而在戰後卻折騰了幾十年,依舊沒有找到國家發展的方向。

世界各國在二戰後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阿根廷被曾經平起平坐的國家甩的很遠,甚至被後起之秀趕超。

阿根廷,失去了整整一百年!

作者/編輯: Thomas (唐)

—(End 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