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千禧年之後的幾年,由於特斯拉和通用的投資,美國曾經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和電池組的發展。但隨後就被我國超過,現在又要把第二的位置丟給歐洲了。

目前,歐洲的鋰電池產能是每天18GWh,只能滿足30萬輛全電動車的電池需求。根據對已宣佈投資計劃的統計,這一數字將會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長到198GWh。同期,美國的產能預計只會增長到130GWh。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千禧年之後的幾年,由於特斯拉和通用的投資,美國曾經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和電池組的發展。但隨後就被我國超過,現在又要把第二的位置丟給歐洲了。

目前,歐洲的鋰電池產能是每天18GWh,只能滿足30萬輛全電動車的電池需求。根據對已宣佈投資計劃的統計,這一數字將會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長到198GWh。同期,美國的產能預計只會增長到130GWh。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當然了,美歐的產能在我國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今年全球產能316GWh,我國一騎絕塵、獨佔73%,第二名的美國也被遠遠甩在後面;而2023年,我國產能預計會達到800GWh。而在歐洲產能爆發的背後,其實也是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

» 別讓訂單跑了!

國內企業在歐洲大舉擴張的同時,歐洲人並不甘心在電池行業徹底投降——電池包太貴了。

歐洲人介入動力電池的時間並不晚。2010年,戴姆勒就與贏創工業合資成立Li-Tec公司生產鋰電池電芯,2014年11月就宣佈在2015年末全面停工。但由於無法控制成本,本著“造不如買”的原則,歐洲企業全都放棄了鋰電池的製造。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千禧年之後的幾年,由於特斯拉和通用的投資,美國曾經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和電池組的發展。但隨後就被我國超過,現在又要把第二的位置丟給歐洲了。

目前,歐洲的鋰電池產能是每天18GWh,只能滿足30萬輛全電動車的電池需求。根據對已宣佈投資計劃的統計,這一數字將會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長到198GWh。同期,美國的產能預計只會增長到130GWh。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當然了,美歐的產能在我國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今年全球產能316GWh,我國一騎絕塵、獨佔73%,第二名的美國也被遠遠甩在後面;而2023年,我國產能預計會達到800GWh。而在歐洲產能爆發的背後,其實也是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

» 別讓訂單跑了!

國內企業在歐洲大舉擴張的同時,歐洲人並不甘心在電池行業徹底投降——電池包太貴了。

歐洲人介入動力電池的時間並不晚。2010年,戴姆勒就與贏創工業合資成立Li-Tec公司生產鋰電池電芯,2014年11月就宣佈在2015年末全面停工。但由於無法控制成本,本著“造不如買”的原則,歐洲企業全都放棄了鋰電池的製造。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因此亞洲電池企業在歐洲遍地開花。無論是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還是韓國的三星SDI和LG,歐洲人的電池行業在亞洲人的掌握之中。歐洲人意識到,這樣下去遲早會丟掉話語權。在汽油車時代,歐洲廠商就是靠發動機專利堵路賺取利潤的。

而如果電池全靠採購,意味著標準制定、專利審核方面,歐洲徹底被逐出了第一陣營。歐洲人的自救,一方面是在歐盟層面上建立"歐洲電池聯盟",一方面是法德兩國合作研發電池,寶馬、戴姆勒、大眾、巴斯夫等德國大廠和研究機構都投身其中。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千禧年之後的幾年,由於特斯拉和通用的投資,美國曾經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和電池組的發展。但隨後就被我國超過,現在又要把第二的位置丟給歐洲了。

目前,歐洲的鋰電池產能是每天18GWh,只能滿足30萬輛全電動車的電池需求。根據對已宣佈投資計劃的統計,這一數字將會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長到198GWh。同期,美國的產能預計只會增長到130GWh。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當然了,美歐的產能在我國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今年全球產能316GWh,我國一騎絕塵、獨佔73%,第二名的美國也被遠遠甩在後面;而2023年,我國產能預計會達到800GWh。而在歐洲產能爆發的背後,其實也是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

» 別讓訂單跑了!

國內企業在歐洲大舉擴張的同時,歐洲人並不甘心在電池行業徹底投降——電池包太貴了。

歐洲人介入動力電池的時間並不晚。2010年,戴姆勒就與贏創工業合資成立Li-Tec公司生產鋰電池電芯,2014年11月就宣佈在2015年末全面停工。但由於無法控制成本,本著“造不如買”的原則,歐洲企業全都放棄了鋰電池的製造。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因此亞洲電池企業在歐洲遍地開花。無論是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還是韓國的三星SDI和LG,歐洲人的電池行業在亞洲人的掌握之中。歐洲人意識到,這樣下去遲早會丟掉話語權。在汽油車時代,歐洲廠商就是靠發動機專利堵路賺取利潤的。

而如果電池全靠採購,意味著標準制定、專利審核方面,歐洲徹底被逐出了第一陣營。歐洲人的自救,一方面是在歐盟層面上建立"歐洲電池聯盟",一方面是法德兩國合作研發電池,寶馬、戴姆勒、大眾、巴斯夫等德國大廠和研究機構都投身其中。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寧德時代(CATL)是寶馬的電池組供應商

而在歐洲從頭再來的同時,中國企業直接在歐洲建了一個全球最大電池廠:寧德時代在德國的新廠,將會在2022、2026年分兩步,最終達到100GWh的產能。按照歐洲的速度和成本,其自產的電池或許會被精準阻擊在萌芽狀態。

» 600億扶持未來產業,賺翻了

2009~2018年,我國以600億美元的補貼創造了年銷百萬的電動車市場,市場規模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還在繼續加速。而動力電池如此重要,並不僅僅是因為電動車而已。

隨著內燃機設備的電氣化,剷車、商業清掃機、機場地勤設備等大型設備,也在從鉛酸電池和內燃機動力,快速向鋰電池動力轉移。這意味著,掌握了電池就掌握了未來的大型設備製造。而這些設備的利潤,是歐美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千禧年之後的幾年,由於特斯拉和通用的投資,美國曾經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和電池組的發展。但隨後就被我國超過,現在又要把第二的位置丟給歐洲了。

目前,歐洲的鋰電池產能是每天18GWh,只能滿足30萬輛全電動車的電池需求。根據對已宣佈投資計劃的統計,這一數字將會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長到198GWh。同期,美國的產能預計只會增長到130GWh。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當然了,美歐的產能在我國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今年全球產能316GWh,我國一騎絕塵、獨佔73%,第二名的美國也被遠遠甩在後面;而2023年,我國產能預計會達到800GWh。而在歐洲產能爆發的背後,其實也是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

» 別讓訂單跑了!

國內企業在歐洲大舉擴張的同時,歐洲人並不甘心在電池行業徹底投降——電池包太貴了。

歐洲人介入動力電池的時間並不晚。2010年,戴姆勒就與贏創工業合資成立Li-Tec公司生產鋰電池電芯,2014年11月就宣佈在2015年末全面停工。但由於無法控制成本,本著“造不如買”的原則,歐洲企業全都放棄了鋰電池的製造。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因此亞洲電池企業在歐洲遍地開花。無論是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還是韓國的三星SDI和LG,歐洲人的電池行業在亞洲人的掌握之中。歐洲人意識到,這樣下去遲早會丟掉話語權。在汽油車時代,歐洲廠商就是靠發動機專利堵路賺取利潤的。

而如果電池全靠採購,意味著標準制定、專利審核方面,歐洲徹底被逐出了第一陣營。歐洲人的自救,一方面是在歐盟層面上建立"歐洲電池聯盟",一方面是法德兩國合作研發電池,寶馬、戴姆勒、大眾、巴斯夫等德國大廠和研究機構都投身其中。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寧德時代(CATL)是寶馬的電池組供應商

而在歐洲從頭再來的同時,中國企業直接在歐洲建了一個全球最大電池廠:寧德時代在德國的新廠,將會在2022、2026年分兩步,最終達到100GWh的產能。按照歐洲的速度和成本,其自產的電池或許會被精準阻擊在萌芽狀態。

» 600億扶持未來產業,賺翻了

2009~2018年,我國以600億美元的補貼創造了年銷百萬的電動車市場,市場規模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還在繼續加速。而動力電池如此重要,並不僅僅是因為電動車而已。

隨著內燃機設備的電氣化,剷車、商業清掃機、機場地勤設備等大型設備,也在從鉛酸電池和內燃機動力,快速向鋰電池動力轉移。這意味著,掌握了電池就掌握了未來的大型設備製造。而這些設備的利潤,是歐美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在內燃機時代,西方國家靠著專利堵路,無論是發動機還是動力總成已經沒有另闢蹊徑的可能,在汽油車上繼續糾纏下去只能是為西方公司打工。因此,電動車和鋰電池不僅環保,更重要的是要開拓一個新的戰場。

我國鋰電池生產的優勢,不僅有供應鏈需求量大,還有鋰元素儲量和產量很大。2018年,我國的鋰產量是8000噸、位居全球第三,是美國的10倍。而同年,2018年的鋰儲量是100萬噸,是美國的30倍。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千禧年之後的幾年,由於特斯拉和通用的投資,美國曾經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和電池組的發展。但隨後就被我國超過,現在又要把第二的位置丟給歐洲了。

目前,歐洲的鋰電池產能是每天18GWh,只能滿足30萬輛全電動車的電池需求。根據對已宣佈投資計劃的統計,這一數字將會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長到198GWh。同期,美國的產能預計只會增長到130GWh。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當然了,美歐的產能在我國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今年全球產能316GWh,我國一騎絕塵、獨佔73%,第二名的美國也被遠遠甩在後面;而2023年,我國產能預計會達到800GWh。而在歐洲產能爆發的背後,其實也是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

» 別讓訂單跑了!

國內企業在歐洲大舉擴張的同時,歐洲人並不甘心在電池行業徹底投降——電池包太貴了。

歐洲人介入動力電池的時間並不晚。2010年,戴姆勒就與贏創工業合資成立Li-Tec公司生產鋰電池電芯,2014年11月就宣佈在2015年末全面停工。但由於無法控制成本,本著“造不如買”的原則,歐洲企業全都放棄了鋰電池的製造。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因此亞洲電池企業在歐洲遍地開花。無論是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還是韓國的三星SDI和LG,歐洲人的電池行業在亞洲人的掌握之中。歐洲人意識到,這樣下去遲早會丟掉話語權。在汽油車時代,歐洲廠商就是靠發動機專利堵路賺取利潤的。

而如果電池全靠採購,意味著標準制定、專利審核方面,歐洲徹底被逐出了第一陣營。歐洲人的自救,一方面是在歐盟層面上建立"歐洲電池聯盟",一方面是法德兩國合作研發電池,寶馬、戴姆勒、大眾、巴斯夫等德國大廠和研究機構都投身其中。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寧德時代(CATL)是寶馬的電池組供應商

而在歐洲從頭再來的同時,中國企業直接在歐洲建了一個全球最大電池廠:寧德時代在德國的新廠,將會在2022、2026年分兩步,最終達到100GWh的產能。按照歐洲的速度和成本,其自產的電池或許會被精準阻擊在萌芽狀態。

» 600億扶持未來產業,賺翻了

2009~2018年,我國以600億美元的補貼創造了年銷百萬的電動車市場,市場規模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還在繼續加速。而動力電池如此重要,並不僅僅是因為電動車而已。

隨著內燃機設備的電氣化,剷車、商業清掃機、機場地勤設備等大型設備,也在從鉛酸電池和內燃機動力,快速向鋰電池動力轉移。這意味著,掌握了電池就掌握了未來的大型設備製造。而這些設備的利潤,是歐美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在內燃機時代,西方國家靠著專利堵路,無論是發動機還是動力總成已經沒有另闢蹊徑的可能,在汽油車上繼續糾纏下去只能是為西方公司打工。因此,電動車和鋰電池不僅環保,更重要的是要開拓一個新的戰場。

我國鋰電池生產的優勢,不僅有供應鏈需求量大,還有鋰元素儲量和產量很大。2018年,我國的鋰產量是8000噸、位居全球第三,是美國的10倍。而同年,2018年的鋰儲量是100萬噸,是美國的30倍。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鋰電池的發展路徑,其實與太陽能電池板的發展路徑比較相似。太陽能電池板是美國人羅素·奧爾發明的,但全球市場基本由我國企業獨佔;鋰電池由牛津和斯坦福大學在1980年研發、由索尼在1991年商業化生產,目前生產的主導國家依然是我國。

現在正是鋰電池全球擴張的好時候: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鋰電池只剩特斯拉一顆獨苗苦苦支撐;歐洲自己的研發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成型。那麼就只剩下我國了,掌握了動力鋰電池的話語權,就是下一階段大型機械的主導權了。

"

動力電池包的成本,佔了電動車整車的四分之一。而在電池生產的競爭中,中國是沒有爭議的第一,就連歐洲也在趕超美國。只不過,歐洲人的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歐洲默默超美,背後是中國企業

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只有2010年的五分之一,因此電動車價格一路下探。而按照目前的趨勢,幾年內,電動車的全週期成本就會比汽油車還低。這意味著,電動車的普及度會更高——換句話說,對電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千禧年之後的幾年,由於特斯拉和通用的投資,美國曾經主導了全球電動車和電池組的發展。但隨後就被我國超過,現在又要把第二的位置丟給歐洲了。

目前,歐洲的鋰電池產能是每天18GWh,只能滿足30萬輛全電動車的電池需求。根據對已宣佈投資計劃的統計,這一數字將會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長到198GWh。同期,美國的產能預計只會增長到130GWh。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當然了,美歐的產能在我國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今年全球產能316GWh,我國一騎絕塵、獨佔73%,第二名的美國也被遠遠甩在後面;而2023年,我國產能預計會達到800GWh。而在歐洲產能爆發的背後,其實也是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

» 別讓訂單跑了!

國內企業在歐洲大舉擴張的同時,歐洲人並不甘心在電池行業徹底投降——電池包太貴了。

歐洲人介入動力電池的時間並不晚。2010年,戴姆勒就與贏創工業合資成立Li-Tec公司生產鋰電池電芯,2014年11月就宣佈在2015年末全面停工。但由於無法控制成本,本著“造不如買”的原則,歐洲企業全都放棄了鋰電池的製造。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因此亞洲電池企業在歐洲遍地開花。無論是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還是韓國的三星SDI和LG,歐洲人的電池行業在亞洲人的掌握之中。歐洲人意識到,這樣下去遲早會丟掉話語權。在汽油車時代,歐洲廠商就是靠發動機專利堵路賺取利潤的。

而如果電池全靠採購,意味著標準制定、專利審核方面,歐洲徹底被逐出了第一陣營。歐洲人的自救,一方面是在歐盟層面上建立"歐洲電池聯盟",一方面是法德兩國合作研發電池,寶馬、戴姆勒、大眾、巴斯夫等德國大廠和研究機構都投身其中。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寧德時代(CATL)是寶馬的電池組供應商

而在歐洲從頭再來的同時,中國企業直接在歐洲建了一個全球最大電池廠:寧德時代在德國的新廠,將會在2022、2026年分兩步,最終達到100GWh的產能。按照歐洲的速度和成本,其自產的電池或許會被精準阻擊在萌芽狀態。

» 600億扶持未來產業,賺翻了

2009~2018年,我國以600億美元的補貼創造了年銷百萬的電動車市場,市場規模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還在繼續加速。而動力電池如此重要,並不僅僅是因為電動車而已。

隨著內燃機設備的電氣化,剷車、商業清掃機、機場地勤設備等大型設備,也在從鉛酸電池和內燃機動力,快速向鋰電池動力轉移。這意味著,掌握了電池就掌握了未來的大型設備製造。而這些設備的利潤,是歐美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在內燃機時代,西方國家靠著專利堵路,無論是發動機還是動力總成已經沒有另闢蹊徑的可能,在汽油車上繼續糾纏下去只能是為西方公司打工。因此,電動車和鋰電池不僅環保,更重要的是要開拓一個新的戰場。

我國鋰電池生產的優勢,不僅有供應鏈需求量大,還有鋰元素儲量和產量很大。2018年,我國的鋰產量是8000噸、位居全球第三,是美國的10倍。而同年,2018年的鋰儲量是100萬噸,是美國的30倍。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鋰電池的發展路徑,其實與太陽能電池板的發展路徑比較相似。太陽能電池板是美國人羅素·奧爾發明的,但全球市場基本由我國企業獨佔;鋰電池由牛津和斯坦福大學在1980年研發、由索尼在1991年商業化生產,目前生產的主導國家依然是我國。

現在正是鋰電池全球擴張的好時候: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鋰電池只剩特斯拉一顆獨苗苦苦支撐;歐洲自己的研發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成型。那麼就只剩下我國了,掌握了動力鋰電池的話語權,就是下一階段大型機械的主導權了。

動力電池之戰:歐洲超過美國,只因背後站滿了中國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