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發明的一種堡壘,不僅幫助其擴張殖民地,還影響了中國歷史

歐洲 孫承宗 徐光啟 明朝 歷史風雲錄 2017-03-27

歐洲人發明的一種堡壘,不僅幫助其擴張殖民地,還影響了中國歷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

“城下的後金軍驚奇地發現,除頂頭挨炮外,他們的左側、右側、甚至後方都有連綿不斷的炮火襲擊,可謂全方位、全立體,無處躲閃,痛不欲生。

這個痛不欲生的問題,曾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去了一趟興城(今寧遠),又查了幾張地圖,解了。

簡單地講,這是一個建築學問題。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下面,粗淺地探討一下這個“建築學的問題”。

1、寧遠城的牆

當年憑藉2萬八旗兵在薩爾滸踹翻11萬明軍的努爾哈赤,親率6萬人殺到寧遠城下。

此時寧遠城內的守軍不足兩萬,託遼東經略高第的福,城池附近百里之內沒有任何可以支援的力量。正所謂“萬徑人蹤滅”!

高第一聲令下,山海關外的駐軍和百姓都被強行撤離入關。由於命令太過突然,並且完全沒有安排,致使全程雞飛狗跳亂作一團。

各地儲備的將近10萬石軍糧丟給了後金,無辜的百姓被迫離家遠走一路上死亡甚多。

寧遠城中也好不到哪兒去,本來他們也能順理成章地成為南逃大軍中的一員,卻由於寧遠道袁崇煥的振臂高呼,被強摁在了城裡。於是,一座孤城迎來了努爾哈赤。

歐洲人發明的一種堡壘,不僅幫助其擴張殖民地,還影響了中國歷史

雙方很痛快,天啟六年正月二十三見面,二十四日就開幹。高第事後在塘報上寫道:“寅時攻打西南城角,城上用大炮打死無數。賊復攻南角,推板車遮蓋用斧鑿城數處……”

對於這場寧遠之戰還有別的記載:“門角兩臺攢對橫擊,然止小炮也……”

可以說被當年明月認為字型的寧遠城牆,對那場保衛戰起到了一定意義上的作用。

這種造型其實最初是外國人的設計。

2、意大利式堡壘

寧遠城牆的設計源於西方16世紀興起的一種新型堡壘,這種堡壘叫稜堡。

提起稜堡就不得不提文藝復興,我們率先想起的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可是別忘了,達芬奇不止會畫畫,他擅長的領域有很多,而且想法上天入地。現代火炮通用的後坐力制動緩衝,這個概念最早是達芬奇提出來的。

意大利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諸多精通戰爭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在那個時期最重要的軍事發明之一,就是稜堡。

歐洲人發明的一種堡壘,不僅幫助其擴張殖民地,還影響了中國歷史

火藥經由阿拉伯人之手傳到歐洲後,開竅的歐洲人終於在15世紀開始普遍使用火炮。昔日高牆壁壘的城堡失去了威懾力,在火炮之下形同泥塑。

於是文藝復興中思想空前解放的意大利人,開始嘗試破解當時戰爭形勢。城牆再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開始低矮化,同時也比以前厚實很多。

新型城牆依靠傾斜的角度以及反覆砸實的土壤來消解和吸收炮彈的衝擊力。其實變化之後的城牆結構未必有那些巨型城堡防禦能力高。

真正革新是它們的注意力並不在防守,而是進攻!

堡壘的每個邊角都特意突出一塊,猶如一個充滿威脅的大箭頭。每座稜堡之間可以互相支援,完全沒有火力死角。

在過去,攻城部隊總是能夠找到守軍炮火不及的死角架梯攀爬。然而稜堡的出現卻讓守軍可以顧及所有角度。一旦有人冒險攻城,就會遭到交叉火力的照顧。

歐洲人發明的一種堡壘,不僅幫助其擴張殖民地,還影響了中國歷史

這樣的攻擊不但來自上方、下方、左側、右側,甚至還會來自後方。因為突出的稜堡可以從進攻部隊的後方開火。

同時,稜堡還講究構建多層防禦體系。城堡外面還要建造一層塹壕,使守城戰變成塹壕戰,極大阻滯對方的進攻。

3、東漸西被

明朝嘉靖年間,西方傳教士開始頻繁進入中國傳教。到了萬曆年間,意大利籍傳教士利瑪竇到達中國。

以徐光啟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對西方的文明和科學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徐光啟甚至皈依了天主教,拜利瑪竇為師。這期間,西方的數學、天文、農學等都被陸續翻譯成中文。

歐洲人發明的一種堡壘,不僅幫助其擴張殖民地,還影響了中國歷史

當時女真已經崛起為患,一直對軍事感興趣的徐光啟不忘探求西方的軍事技術,稜堡概念就是這個時候被引進過來的

徐光啟曾多次上書要求把城牆改建成“銃城”,並大讚此種設計“永無可拔之理”,是為“三角三層空心式樣”。

徐光啟正好處在東林黨與魏忠賢掐架之時,屢屢不得志的他只好以病請辭。不過他注重培養人才,學生中有個集大成者,名叫孫元化。

孫元化繼承老師的衣缽,精通西學,尤其喜歡研究築城技術。孫承宗任兵部尚書後,孫元化調到遼東幫王在晉策劃,申請改造寧遠和前屯。

王在晉就是準備在山海關外八里建立“重關”的那位,當時被孫承宗一頓好懟。這樣的庸人怎麼可能識寶,孫元化的建議不僅沒被採納,還被踢回了北京。

後來孫承宗經略遼東,孫元化才再次受到重用。寧遠城的改造就是在那個時候完成的。

可惜孫元化後來調任登萊巡撫,部署叛變,他受到連累被朝廷處死。臨死前,他留下了一本名叫《西法神機》的著作,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當時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

特別說明的是,叛變的領頭人中有個叫耿仲明的,他的孫子叫耿精忠。

4、最後的最後

稜堡的設計自意大利迅速擴展到其他國家,尤其到了法國,出現了一位天才軍事工程師——沃邦。

這個人曾一生設計、改造了160多個城市的稜堡防禦體系,有的要塞直到現在都沒被攻破過。同時他會建也會拆,在親自指揮的40多場圍城戰中,皆勝。

歐洲人發明的一種堡壘,不僅幫助其擴張殖民地,還影響了中國歷史

由於稜堡這種建築攻擊難度太大,因此進攻方只能採取圍城的做法,慢慢圍困迫使守軍屈服,或是讓守軍因缺糧而不得不投降。無論如何,攻打這麼一座堡壘都需要一支龐大的軍隊。

隨之而來的就是開銷也要增大,因為圍城需要大量的軍隊,同時建造這樣的堡壘成本也是很高。為了應付巨大的開支,就產生了更有效的稅收政策與財政結構。

有一種觀點認為,就是稜堡造成戰爭形態的改變,才造成16與17世紀的西方軍事變革

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西方人開始熱衷於向海外擴張,同時在世界各地建立稜堡防禦。這也成為歐洲人得以在殖民地長久盤踞所依賴的技術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