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和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你也許不知道,歐陽修一生曾來潁州(今阜陽市)八次,待了多年,並寫下了與潁州有關的92首詩詞。

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眷戀阜陽而不願回江西老家,並在晚年定居阜陽直至終老於此呢?

"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和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你也許不知道,歐陽修一生曾來潁州(今阜陽市)八次,待了多年,並寫下了與潁州有關的92首詩詞。

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眷戀阜陽而不願回江西老家,並在晚年定居阜陽直至終老於此呢?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數次下阜陽

在阜陽市泉潁生態園邊,有一處老建築叫“會老堂”。

房子的大殿上方懸掛一塊匾額“會老堂”,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屋子內正中間立有一塊石碑,旁邊還有一個木質靈牌,上書:“宋·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楚國公,歐陽文忠公之位。”

這裡即為歐陽修當年居住阜陽的一座堂。始建於北宋,現為清代的磚木結構建築。

據史料載,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自揚州移至潁州。

熙寧四年(1072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致仕,退居潁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4月,前副相趙概以八十高齡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來訪歐陽修,知州呂公著也前來看望。

歐陽修、趙概、呂公著三人會於此堂,飲酒,賦詩,故名“會老堂”,知州呂公著為此堂題匾額曰:“會老堂”。

歐陽公即席賦詩:“某聞安車以適四方,禮典雖存於往制……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

詩中抒發了他與趙概莫逆之誼和對趙概不遠千里尋訪的感激之情。

當年,歐陽修便終老於西湖居所。

"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和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你也許不知道,歐陽修一生曾來潁州(今阜陽市)八次,待了多年,並寫下了與潁州有關的92首詩詞。

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眷戀阜陽而不願回江西老家,並在晚年定居阜陽直至終老於此呢?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數次下阜陽

在阜陽市泉潁生態園邊,有一處老建築叫“會老堂”。

房子的大殿上方懸掛一塊匾額“會老堂”,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屋子內正中間立有一塊石碑,旁邊還有一個木質靈牌,上書:“宋·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楚國公,歐陽文忠公之位。”

這裡即為歐陽修當年居住阜陽的一座堂。始建於北宋,現為清代的磚木結構建築。

據史料載,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自揚州移至潁州。

熙寧四年(1072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致仕,退居潁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4月,前副相趙概以八十高齡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來訪歐陽修,知州呂公著也前來看望。

歐陽修、趙概、呂公著三人會於此堂,飲酒,賦詩,故名“會老堂”,知州呂公著為此堂題匾額曰:“會老堂”。

歐陽公即席賦詩:“某聞安車以適四方,禮典雖存於往制……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

詩中抒發了他與趙概莫逆之誼和對趙概不遠千里尋訪的感激之情。

當年,歐陽修便終老於西湖居所。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生於四川綿陽,祖籍江西廬陵,在他66年的生命中為官就長達40年。

為官期間,他曾八次到潁州。

歐陽修為何這麼鍾情於潁州西湖而不願離開呢?

現在來看,應該是他迷戀潁州西湖的景色,沒有回老家江西廬陵,而是自命‘六一居士’在潁州西湖的一塊綠洲上建房居住下來,其所居住之地自稱‘六一堂’。

如今,會老堂還保留有明清修湖建祠的碑記四塊,分別記述了歷史上歐陽公祠、西湖亭、西湖書院的修建情況。

在潁州任職期間,歐陽修曾多次沿潁州西湖乘舟南下,而且到了古鎮焦陂遊玩,並留下不朽的詩篇。

之所以到焦陂,現在來看,那裡除了鮮魚之外,還有眼名為九龍泉的古井。這口井不僅可烹清冽爽口的香茗,還可釀造蕩氣迴腸的美酒。歐陽修每次到此,都要品茗飲酒,興盡方歸。

"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和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你也許不知道,歐陽修一生曾來潁州(今阜陽市)八次,待了多年,並寫下了與潁州有關的92首詩詞。

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眷戀阜陽而不願回江西老家,並在晚年定居阜陽直至終老於此呢?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數次下阜陽

在阜陽市泉潁生態園邊,有一處老建築叫“會老堂”。

房子的大殿上方懸掛一塊匾額“會老堂”,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屋子內正中間立有一塊石碑,旁邊還有一個木質靈牌,上書:“宋·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楚國公,歐陽文忠公之位。”

這裡即為歐陽修當年居住阜陽的一座堂。始建於北宋,現為清代的磚木結構建築。

據史料載,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自揚州移至潁州。

熙寧四年(1072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致仕,退居潁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4月,前副相趙概以八十高齡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來訪歐陽修,知州呂公著也前來看望。

歐陽修、趙概、呂公著三人會於此堂,飲酒,賦詩,故名“會老堂”,知州呂公著為此堂題匾額曰:“會老堂”。

歐陽公即席賦詩:“某聞安車以適四方,禮典雖存於往制……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

詩中抒發了他與趙概莫逆之誼和對趙概不遠千里尋訪的感激之情。

當年,歐陽修便終老於西湖居所。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生於四川綿陽,祖籍江西廬陵,在他66年的生命中為官就長達40年。

為官期間,他曾八次到潁州。

歐陽修為何這麼鍾情於潁州西湖而不願離開呢?

現在來看,應該是他迷戀潁州西湖的景色,沒有回老家江西廬陵,而是自命‘六一居士’在潁州西湖的一塊綠洲上建房居住下來,其所居住之地自稱‘六一堂’。

如今,會老堂還保留有明清修湖建祠的碑記四塊,分別記述了歷史上歐陽公祠、西湖亭、西湖書院的修建情況。

在潁州任職期間,歐陽修曾多次沿潁州西湖乘舟南下,而且到了古鎮焦陂遊玩,並留下不朽的詩篇。

之所以到焦陂,現在來看,那裡除了鮮魚之外,還有眼名為九龍泉的古井。這口井不僅可烹清冽爽口的香茗,還可釀造蕩氣迴腸的美酒。歐陽修每次到此,都要品茗飲酒,興盡方歸。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為何這麼喜歡阜陽

據統計,歐陽修一生共寫下92首與阜陽有關的詩詞。

從歐陽修讚歎阜陽西湖的大量詩句裡,折射出了當時阜陽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諸方面的繁榮與發展。

阜陽西湖是一份忠實的歷史檔案,它忠實地記錄了當年的阜陽已成為眾多文人名仕爭相前來的名城。自仁宗慶曆以後,中樞輔臣、文壇鉅子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相繼知潁,對西湖大加修葺,阜陽西湖之名遂著於天下。

根據歐陽修留下的詩詞及史料記載來看,當時歐陽修喜愛潁州則緣於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潁州民風淳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他在《思潁詩後序》中講得很明白,‘來潁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

可以說,他在第二次到潁州就萌生攜家眷遷潁定居,買地建房之意。而在他第五次到潁州時,就開始在潁州擴建以前居住的房屋,實為他將來年老退職居住。

二是對風光迷人的潁州西湖情有獨鍾。

他寓居潁州時,載酒泛舟於西湖,或流連煙柳綠波,或與友人賦詩酬唱,亦頗樂在其中。因此在其大量的詠潁州詩詞中,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西湖自然風光的熱愛。

三是當時的潁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有非常適宜的人居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歐陽修身體非常羸弱,已未老先衰。

《宋史·歐陽修傳》記載歐陽修48歲時,已如風燭殘年,何況後來又患上了嚴重的眼疾、足疾、風眩等疾病。正是因為當時的潁州氣候適宜,風景美麗,適於歐陽修治病養老

因此,作為大家的歐陽修,在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病逝於潁州(今阜陽)後,並沒有葬回老家江西廬陵,而客葬到他所眷戀的潁州,隨後又遷葬河南新鄭縣。

"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和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你也許不知道,歐陽修一生曾來潁州(今阜陽市)八次,待了多年,並寫下了與潁州有關的92首詩詞。

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眷戀阜陽而不願回江西老家,並在晚年定居阜陽直至終老於此呢?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數次下阜陽

在阜陽市泉潁生態園邊,有一處老建築叫“會老堂”。

房子的大殿上方懸掛一塊匾額“會老堂”,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屋子內正中間立有一塊石碑,旁邊還有一個木質靈牌,上書:“宋·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楚國公,歐陽文忠公之位。”

這裡即為歐陽修當年居住阜陽的一座堂。始建於北宋,現為清代的磚木結構建築。

據史料載,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自揚州移至潁州。

熙寧四年(1072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致仕,退居潁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4月,前副相趙概以八十高齡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來訪歐陽修,知州呂公著也前來看望。

歐陽修、趙概、呂公著三人會於此堂,飲酒,賦詩,故名“會老堂”,知州呂公著為此堂題匾額曰:“會老堂”。

歐陽公即席賦詩:“某聞安車以適四方,禮典雖存於往制……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

詩中抒發了他與趙概莫逆之誼和對趙概不遠千里尋訪的感激之情。

當年,歐陽修便終老於西湖居所。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生於四川綿陽,祖籍江西廬陵,在他66年的生命中為官就長達40年。

為官期間,他曾八次到潁州。

歐陽修為何這麼鍾情於潁州西湖而不願離開呢?

現在來看,應該是他迷戀潁州西湖的景色,沒有回老家江西廬陵,而是自命‘六一居士’在潁州西湖的一塊綠洲上建房居住下來,其所居住之地自稱‘六一堂’。

如今,會老堂還保留有明清修湖建祠的碑記四塊,分別記述了歷史上歐陽公祠、西湖亭、西湖書院的修建情況。

在潁州任職期間,歐陽修曾多次沿潁州西湖乘舟南下,而且到了古鎮焦陂遊玩,並留下不朽的詩篇。

之所以到焦陂,現在來看,那裡除了鮮魚之外,還有眼名為九龍泉的古井。這口井不僅可烹清冽爽口的香茗,還可釀造蕩氣迴腸的美酒。歐陽修每次到此,都要品茗飲酒,興盡方歸。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為何這麼喜歡阜陽

據統計,歐陽修一生共寫下92首與阜陽有關的詩詞。

從歐陽修讚歎阜陽西湖的大量詩句裡,折射出了當時阜陽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諸方面的繁榮與發展。

阜陽西湖是一份忠實的歷史檔案,它忠實地記錄了當年的阜陽已成為眾多文人名仕爭相前來的名城。自仁宗慶曆以後,中樞輔臣、文壇鉅子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相繼知潁,對西湖大加修葺,阜陽西湖之名遂著於天下。

根據歐陽修留下的詩詞及史料記載來看,當時歐陽修喜愛潁州則緣於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潁州民風淳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他在《思潁詩後序》中講得很明白,‘來潁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

可以說,他在第二次到潁州就萌生攜家眷遷潁定居,買地建房之意。而在他第五次到潁州時,就開始在潁州擴建以前居住的房屋,實為他將來年老退職居住。

二是對風光迷人的潁州西湖情有獨鍾。

他寓居潁州時,載酒泛舟於西湖,或流連煙柳綠波,或與友人賦詩酬唱,亦頗樂在其中。因此在其大量的詠潁州詩詞中,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西湖自然風光的熱愛。

三是當時的潁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有非常適宜的人居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歐陽修身體非常羸弱,已未老先衰。

《宋史·歐陽修傳》記載歐陽修48歲時,已如風燭殘年,何況後來又患上了嚴重的眼疾、足疾、風眩等疾病。正是因為當時的潁州氣候適宜,風景美麗,適於歐陽修治病養老

因此,作為大家的歐陽修,在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病逝於潁州(今阜陽)後,並沒有葬回老家江西廬陵,而客葬到他所眷戀的潁州,隨後又遷葬河南新鄭縣。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阜陽還有其後裔

歐陽修在阜陽生活八年,現在的阜陽還有他的後裔。

歐陽修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歐陽發、次子歐陽奕留在江西廬陵守墓,三子留在河南新鄭,四子歐陽辨就留在潁州西湖為父守墓。

直至其父歐陽修遷葬於河南新鄭。辨因其父一生對潁州西湖傾注了全部生命,便留在潁州西湖守護父親所做的“千古基業”。

在阜陽,還能見到了歐陽修的第35、36世裔孫。

據說,當年他們家還有一套先祖家譜及歐陽文忠公所著的32本線裝書,歐陽修公一套官服,大概有三四十斤重,都包在一個黃綢緞裡。後來,在“文革”中都不見了。


"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和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你也許不知道,歐陽修一生曾來潁州(今阜陽市)八次,待了多年,並寫下了與潁州有關的92首詩詞。

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眷戀阜陽而不願回江西老家,並在晚年定居阜陽直至終老於此呢?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數次下阜陽

在阜陽市泉潁生態園邊,有一處老建築叫“會老堂”。

房子的大殿上方懸掛一塊匾額“會老堂”,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屋子內正中間立有一塊石碑,旁邊還有一個木質靈牌,上書:“宋·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楚國公,歐陽文忠公之位。”

這裡即為歐陽修當年居住阜陽的一座堂。始建於北宋,現為清代的磚木結構建築。

據史料載,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自揚州移至潁州。

熙寧四年(1072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致仕,退居潁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4月,前副相趙概以八十高齡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來訪歐陽修,知州呂公著也前來看望。

歐陽修、趙概、呂公著三人會於此堂,飲酒,賦詩,故名“會老堂”,知州呂公著為此堂題匾額曰:“會老堂”。

歐陽公即席賦詩:“某聞安車以適四方,禮典雖存於往制……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

詩中抒發了他與趙概莫逆之誼和對趙概不遠千里尋訪的感激之情。

當年,歐陽修便終老於西湖居所。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歐陽修生於四川綿陽,祖籍江西廬陵,在他66年的生命中為官就長達40年。

為官期間,他曾八次到潁州。

歐陽修為何這麼鍾情於潁州西湖而不願離開呢?

現在來看,應該是他迷戀潁州西湖的景色,沒有回老家江西廬陵,而是自命‘六一居士’在潁州西湖的一塊綠洲上建房居住下來,其所居住之地自稱‘六一堂’。

如今,會老堂還保留有明清修湖建祠的碑記四塊,分別記述了歷史上歐陽公祠、西湖亭、西湖書院的修建情況。

在潁州任職期間,歐陽修曾多次沿潁州西湖乘舟南下,而且到了古鎮焦陂遊玩,並留下不朽的詩篇。

之所以到焦陂,現在來看,那裡除了鮮魚之外,還有眼名為九龍泉的古井。這口井不僅可烹清冽爽口的香茗,還可釀造蕩氣迴腸的美酒。歐陽修每次到此,都要品茗飲酒,興盡方歸。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為何這麼喜歡阜陽

據統計,歐陽修一生共寫下92首與阜陽有關的詩詞。

從歐陽修讚歎阜陽西湖的大量詩句裡,折射出了當時阜陽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諸方面的繁榮與發展。

阜陽西湖是一份忠實的歷史檔案,它忠實地記錄了當年的阜陽已成為眾多文人名仕爭相前來的名城。自仁宗慶曆以後,中樞輔臣、文壇鉅子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相繼知潁,對西湖大加修葺,阜陽西湖之名遂著於天下。

根據歐陽修留下的詩詞及史料記載來看,當時歐陽修喜愛潁州則緣於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潁州民風淳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他在《思潁詩後序》中講得很明白,‘來潁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

可以說,他在第二次到潁州就萌生攜家眷遷潁定居,買地建房之意。而在他第五次到潁州時,就開始在潁州擴建以前居住的房屋,實為他將來年老退職居住。

二是對風光迷人的潁州西湖情有獨鍾。

他寓居潁州時,載酒泛舟於西湖,或流連煙柳綠波,或與友人賦詩酬唱,亦頗樂在其中。因此在其大量的詠潁州詩詞中,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西湖自然風光的熱愛。

三是當時的潁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有非常適宜的人居環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歐陽修身體非常羸弱,已未老先衰。

《宋史·歐陽修傳》記載歐陽修48歲時,已如風燭殘年,何況後來又患上了嚴重的眼疾、足疾、風眩等疾病。正是因為當時的潁州氣候適宜,風景美麗,適於歐陽修治病養老

因此,作為大家的歐陽修,在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病逝於潁州(今阜陽)後,並沒有葬回老家江西廬陵,而客葬到他所眷戀的潁州,隨後又遷葬河南新鄭縣。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阜陽還有其後裔

歐陽修在阜陽生活八年,現在的阜陽還有他的後裔。

歐陽修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歐陽發、次子歐陽奕留在江西廬陵守墓,三子留在河南新鄭,四子歐陽辨就留在潁州西湖為父守墓。

直至其父歐陽修遷葬於河南新鄭。辨因其父一生對潁州西湖傾注了全部生命,便留在潁州西湖守護父親所做的“千古基業”。

在阜陽,還能見到了歐陽修的第35、36世裔孫。

據說,當年他們家還有一套先祖家譜及歐陽文忠公所著的32本線裝書,歐陽修公一套官服,大概有三四十斤重,都包在一個黃綢緞裡。後來,在“文革”中都不見了。


北宋名家歐陽修的阜陽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