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竟說包拯“不廉”,同為北宋重臣,歐陽修為何彈劾包拯?'

"

北宋仁宗時期人才輩出,其中歐陽修與包拯,一個是開創文學新革命的文壇領袖,一個是鐵面無私的清官象徵,兩人同是仁宗朝翹楚。

歐陽修雖出生官宦之家,但其幼年失祜家境陷於困頓,憑藉母親嚴苛教育養成貫穿其一生的敢於秉筆直言個性。

"

北宋仁宗時期人才輩出,其中歐陽修與包拯,一個是開創文學新革命的文壇領袖,一個是鐵面無私的清官象徵,兩人同是仁宗朝翹楚。

歐陽修雖出生官宦之家,但其幼年失祜家境陷於困頓,憑藉母親嚴苛教育養成貫穿其一生的敢於秉筆直言個性。

歐陽修竟說包拯“不廉”,同為北宋重臣,歐陽修為何彈劾包拯?

歐陽修入仕後不懼阻力堅決支持范仲淹改革,但其政治成就卻被其耀眼的文學成就淹沒。他不但引領北宋文學新風尚,身處唐宋八大家之列,而且擅於挖掘文學奇才,致使八大家中除他之外宋代五人皆是其學生。由此歐陽修自恃桃李滿天下在仁宗朝亦屬說話頗有分量之人,從不掩飾心中所想經常直言上諫堪稱當世錚臣。

而包拯同樣出身官宦之家,也深受父母影響養成忠誠厚道之個性。包拯一生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自勉,不懼權貴一心為民請命,是百姓心中敢於伸張正義的青天大老爺,是皇親國戚皆要怵其三分的鐵面閻羅。

"

北宋仁宗時期人才輩出,其中歐陽修與包拯,一個是開創文學新革命的文壇領袖,一個是鐵面無私的清官象徵,兩人同是仁宗朝翹楚。

歐陽修雖出生官宦之家,但其幼年失祜家境陷於困頓,憑藉母親嚴苛教育養成貫穿其一生的敢於秉筆直言個性。

歐陽修竟說包拯“不廉”,同為北宋重臣,歐陽修為何彈劾包拯?

歐陽修入仕後不懼阻力堅決支持范仲淹改革,但其政治成就卻被其耀眼的文學成就淹沒。他不但引領北宋文學新風尚,身處唐宋八大家之列,而且擅於挖掘文學奇才,致使八大家中除他之外宋代五人皆是其學生。由此歐陽修自恃桃李滿天下在仁宗朝亦屬說話頗有分量之人,從不掩飾心中所想經常直言上諫堪稱當世錚臣。

而包拯同樣出身官宦之家,也深受父母影響養成忠誠厚道之個性。包拯一生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自勉,不懼權貴一心為民請命,是百姓心中敢於伸張正義的青天大老爺,是皇親國戚皆要怵其三分的鐵面閻羅。

歐陽修竟說包拯“不廉”,同為北宋重臣,歐陽修為何彈劾包拯?

歐陽修與包拯皆是耿介之臣官聲俱佳,尤其包拯更是百姓心中依賴的青天象徵。那歐陽修又為何彈劾包拯呢?且聽我為你梳理分解。

一,包拯兩彈三司使反得上位三司使,惹歐陽修非議。

話說宋仁宗年間,開封有一富商劉保衡開一酒場,只因經營不善欠下朝廷鉅額稅款。當時朝廷管理財政的三司使張方平,多次派人催要欠款。劉保衡無奈只得將豪宅變現償還稅款,沒想到張方平看中劉家豪宅就趁拍賣之機,以超低價格據為己有。

後因劉保衡惹出家族糾紛,張方平低價購房之事曝光。要說張方平才能出眾,管理國家財政絕對是一把好手,雖說此次收購事件惹非議但在世人眼中也能矇混過關。

可是掌管開封的府尹包拯眼中絕對揉不得沙子。他聽聞此事深覺三司使是管理國家錢財要職,容不得有一絲貪念,張方平今日能趁人之危謀奪他人家業,明日就有可能打國庫主意。因而包拯大力彈劾張方平,甚至直接跑到宰相辦公室詰問為何還不將張方平罷免。

張方平終於被免職,隨後仁宗又選了宋祁擔任三司使。要說宋祁是北宋文壇名人才情不俗,可其生活糜爛崇尚奢華,名聲不是太好。由此包拯覺得宋祁雖未有貪汙之實,但也有生活糜奢等其他問題,也不適於三司使要職。於是包拯又彈劾宋祁,而宋祁自知惹不起這位鐵面閻羅,不等仁宗發話主動請辭。

三司使之位再次出現空缺,張方平有才無德,宋祁馬馬虎虎還可以卻有生活方面問題,仁宗為三司使人選犯了愁,其思謀良久想起只有耿直清廉的包拯是三司使完美人選。

於是仁宗即令包拯繼任三司使,包拯性直爽並未推脫旋即接任此職。此事在朝野引起一片譁然,亦引得歐陽修直言彈劾包拯不廉恥。歐陽修所說不廉是指包拯不廉潔嗎?他是源於妒忌或私怨才彈劾包拯嗎?接著聽我為你分解。

二,歐陽修因行為標準差別而彈劾包拯。

其實歐陽修彈劾包拯不廉恥,只是兩人行事著重點不同引起。歐陽修身為文壇領袖更注重名聲,注重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因而他定義的廉潔不只是金錢等物質方面還包括名聲,他認為送到眼前的東西當取則取,不當取則不取,凡事有所不取才為廉。

由此歐陽修覺得包拯強勢彈劾兩任三司使下臺,卻在仁宗任命其繼任三司使時,竟未有謙虛推讓之意直接上任,首先就給世人留下倨傲不懂禮儀之感。宋代官場曾有一種習慣,就是皇帝封賞高官,臣子們要上三道推讓奏摺以示自己德行不足。而包拯不但未上推辭奏摺,就連一句客氣話亦未說。由此歐陽修認為任命官員才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失去禮儀名節,包拯確有狂妄失禮之處。

其次歐陽修覺得包拯此舉還給世人留下迫不及待上位三司使印象,縱使其一心為公,可其無法向世人自證,不是為了自己上位才彈劾張方平與宋祁的清白。因而包拯上位三司使就是取了不該取之物,做了不該為之事是為不廉,其縱有公心亦成私意。

其實我們皆知包拯做事一心為國,只考慮怎樣令三司使為國發揮出最佳效率,從不將表面虛應禮節與社會輿論放在心頭。正因兩人行事思維標準差異,歐陽修才彈劾包拯不廉不應居三司使之位。

三,歐陽修愛才惜才為護包拯而彈劾包拯。

歐陽修為人直率沒有太多彎彎繞,他雖對權貴犀利攻擊,可他對超越自己的優秀人才並無妒忌之心,反而大力舉薦,不然又怎會有蘇軾父子等文學大咖脫穎而出身列唐宋八大家呢?

雖說慶和新政時期,歐陽修是范仲淹改革忠實擁躉,而包拯於改革初期身列保守派一方,反對范仲淹改革,曾經引得歐陽修對包拯略有不滿。但包拯後來看到改革好處,已改變舊觀經常為被貶的改革派鳴冤。以歐陽修之爽直愛才個性,並不會對包拯挾私報復,甚至包拯被貶池州後,還是歐陽修向仁宗力薦包拯,才使其得以就任開封府尹,可以說歐陽修應屬包拯伯樂。

"

北宋仁宗時期人才輩出,其中歐陽修與包拯,一個是開創文學新革命的文壇領袖,一個是鐵面無私的清官象徵,兩人同是仁宗朝翹楚。

歐陽修雖出生官宦之家,但其幼年失祜家境陷於困頓,憑藉母親嚴苛教育養成貫穿其一生的敢於秉筆直言個性。

歐陽修竟說包拯“不廉”,同為北宋重臣,歐陽修為何彈劾包拯?

歐陽修入仕後不懼阻力堅決支持范仲淹改革,但其政治成就卻被其耀眼的文學成就淹沒。他不但引領北宋文學新風尚,身處唐宋八大家之列,而且擅於挖掘文學奇才,致使八大家中除他之外宋代五人皆是其學生。由此歐陽修自恃桃李滿天下在仁宗朝亦屬說話頗有分量之人,從不掩飾心中所想經常直言上諫堪稱當世錚臣。

而包拯同樣出身官宦之家,也深受父母影響養成忠誠厚道之個性。包拯一生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自勉,不懼權貴一心為民請命,是百姓心中敢於伸張正義的青天大老爺,是皇親國戚皆要怵其三分的鐵面閻羅。

歐陽修竟說包拯“不廉”,同為北宋重臣,歐陽修為何彈劾包拯?

歐陽修與包拯皆是耿介之臣官聲俱佳,尤其包拯更是百姓心中依賴的青天象徵。那歐陽修又為何彈劾包拯呢?且聽我為你梳理分解。

一,包拯兩彈三司使反得上位三司使,惹歐陽修非議。

話說宋仁宗年間,開封有一富商劉保衡開一酒場,只因經營不善欠下朝廷鉅額稅款。當時朝廷管理財政的三司使張方平,多次派人催要欠款。劉保衡無奈只得將豪宅變現償還稅款,沒想到張方平看中劉家豪宅就趁拍賣之機,以超低價格據為己有。

後因劉保衡惹出家族糾紛,張方平低價購房之事曝光。要說張方平才能出眾,管理國家財政絕對是一把好手,雖說此次收購事件惹非議但在世人眼中也能矇混過關。

可是掌管開封的府尹包拯眼中絕對揉不得沙子。他聽聞此事深覺三司使是管理國家錢財要職,容不得有一絲貪念,張方平今日能趁人之危謀奪他人家業,明日就有可能打國庫主意。因而包拯大力彈劾張方平,甚至直接跑到宰相辦公室詰問為何還不將張方平罷免。

張方平終於被免職,隨後仁宗又選了宋祁擔任三司使。要說宋祁是北宋文壇名人才情不俗,可其生活糜爛崇尚奢華,名聲不是太好。由此包拯覺得宋祁雖未有貪汙之實,但也有生活糜奢等其他問題,也不適於三司使要職。於是包拯又彈劾宋祁,而宋祁自知惹不起這位鐵面閻羅,不等仁宗發話主動請辭。

三司使之位再次出現空缺,張方平有才無德,宋祁馬馬虎虎還可以卻有生活方面問題,仁宗為三司使人選犯了愁,其思謀良久想起只有耿直清廉的包拯是三司使完美人選。

於是仁宗即令包拯繼任三司使,包拯性直爽並未推脫旋即接任此職。此事在朝野引起一片譁然,亦引得歐陽修直言彈劾包拯不廉恥。歐陽修所說不廉是指包拯不廉潔嗎?他是源於妒忌或私怨才彈劾包拯嗎?接著聽我為你分解。

二,歐陽修因行為標準差別而彈劾包拯。

其實歐陽修彈劾包拯不廉恥,只是兩人行事著重點不同引起。歐陽修身為文壇領袖更注重名聲,注重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因而他定義的廉潔不只是金錢等物質方面還包括名聲,他認為送到眼前的東西當取則取,不當取則不取,凡事有所不取才為廉。

由此歐陽修覺得包拯強勢彈劾兩任三司使下臺,卻在仁宗任命其繼任三司使時,竟未有謙虛推讓之意直接上任,首先就給世人留下倨傲不懂禮儀之感。宋代官場曾有一種習慣,就是皇帝封賞高官,臣子們要上三道推讓奏摺以示自己德行不足。而包拯不但未上推辭奏摺,就連一句客氣話亦未說。由此歐陽修認為任命官員才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失去禮儀名節,包拯確有狂妄失禮之處。

其次歐陽修覺得包拯此舉還給世人留下迫不及待上位三司使印象,縱使其一心為公,可其無法向世人自證,不是為了自己上位才彈劾張方平與宋祁的清白。因而包拯上位三司使就是取了不該取之物,做了不該為之事是為不廉,其縱有公心亦成私意。

其實我們皆知包拯做事一心為國,只考慮怎樣令三司使為國發揮出最佳效率,從不將表面虛應禮節與社會輿論放在心頭。正因兩人行事思維標準差異,歐陽修才彈劾包拯不廉不應居三司使之位。

三,歐陽修愛才惜才為護包拯而彈劾包拯。

歐陽修為人直率沒有太多彎彎繞,他雖對權貴犀利攻擊,可他對超越自己的優秀人才並無妒忌之心,反而大力舉薦,不然又怎會有蘇軾父子等文學大咖脫穎而出身列唐宋八大家呢?

雖說慶和新政時期,歐陽修是范仲淹改革忠實擁躉,而包拯於改革初期身列保守派一方,反對范仲淹改革,曾經引得歐陽修對包拯略有不滿。但包拯後來看到改革好處,已改變舊觀經常為被貶的改革派鳴冤。以歐陽修之爽直愛才個性,並不會對包拯挾私報復,甚至包拯被貶池州後,還是歐陽修向仁宗力薦包拯,才使其得以就任開封府尹,可以說歐陽修應屬包拯伯樂。

歐陽修竟說包拯“不廉”,同為北宋重臣,歐陽修為何彈劾包拯?

因而歐陽修彈劾包拯並未有私人目的,相反他很賞識愛惜包拯。我們就看歐陽修在彈劾包拯奏摺中,不只是指出包拯失當之處,亦讚譽其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同時他還告誡仁宗,包拯敢於直諫之風應該表揚,但不能太過依賴包拯,給世人留下專寵包拯印象,使其落人嫉恨。這其中字字句句皆透出歐陽修迴護包拯之意。歐陽修歷盡宦海沉浮自知官場政治險惡,稍有差池就會墜入谷底。他深怕包拯因此事被政敵詬病致禍,才有意彈劾令其三思護其周全。

再有歐陽修雖彈劾包拯,可兩人並未因此生嫌隙,包拯理智反思歐陽修之言自覺似乎有些道理,於是其自辭歸家休養。只不過仁宗實在找不到合適人選,包拯最終再任三司使並做的非常稱職。歐陽修眼見包拯已安然度過輿論期,而且做的相當出色,就對其再任三司使再無異議,這也從側面反應歐陽修保護包拯之意,不然他怎未抓著包拯死磕到底呢?

縱觀歐陽修彈劾包拯過程,他愛惜包拯名聲,希望包拯不要接受三司使之職,把樣子做足給別人看。歐陽修看重的是虛無的名聲,是別人怎麼看,而包拯恰恰將這些虛的東西視為最不重要之物,只要自己認為於國於民有利,自己認為對的東西,無論別人怎麼看都會堅持去做。

因而包拯心中沒有虛無名聲的牽絆,他相較歐陽修而言是更為純粹的廉潔之人。包拯清心為本,其心中只有簡單的修身齊家平天下,相較歐陽修而言更具有抗拒權貴的力量。

歐陽修與包拯雖行事作風略有不同,可皆是一心為國錚錚鐵骨,斯人皆逝,其中是非恩怨任由後人評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