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神話的產生:神話,簡單講,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而上古神話,從本質上說,則是原始人類基於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維,對於自然、自身和社會想象出來的種種呈現和描述。對此,馬克思概括為:“(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也就是說,上古神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和反映;這種認識和反映因限於原始思維而呈現為種幻想形式,因而具有超現實、人格化、神力化的藝術特徵;原始人類創造這些“ 藝術品”並非有意虛構,而是出自幼稚認識的真誠述說;神話產生在氏族群體的口耳相傳之中,群體意識也成為神話的重要內涵。

關於神話的產生,就思維而言,最初多應是基於“萬物有靈”觀。據人類學家研究,限於知識、認識的幼稚和簡單,原始人還不能理解做夢、出神、幻像、疾病和死亡等現象,如果不把這些現象解釋為某種生命力暫離或拋棄了身體所致,就會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可以離開身體的“生命力”,就是與肉體相對的“幽靈”“靈魂”“陰魂"。與此同時,也就把周圍的自然萬物想象成了被“靈”支配著的“活物”世界。因為原始人尚未將自身與自然分開,外部自然還基本是一 個未知領域,而人在無知中就把自己當作了權衡一切事物的標準。於是自然萬物也和人類樣既有形體也有靈魂, 有感有知,即萬物有靈。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力的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自然被賦予人格和靈魂,於是關於山川、河流、風雨、日月等現象的敘述便構成一個個山神、水神、風伯、雨師、日神、月神的自然神話。

神話的產生,就現實而言,則是基於原始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尚處於物我不分、萬物有靈意識中的原始人類,在運用工具從事勞動生產的同時,也將控制自然的希望寄託在模擬、祈求、詛咒等法術或巫儀的操作上。酷日不雨,會唱出驅逐旱魃的咒歌,舞出雲龍降臨的姿態;久雨不晴,又會浴日、御日,令它光鮮明亮、正常運行。關於女魃、羲和、應龍、帝俊、女媧、簡狄、姜姬等等自然神和始祖神的故事,最初都應該是在這些“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時候講述或表演出來,而這些模擬表演、法術巫儀本身,在被講述或記載下來時也變成了離奇的神話。

神話的傳播與記錄:上古神話產生在史前時代,其傳播方式除儀式表演圖像刻畫之外,主要是口頭講述,書面記錄要待文字出現之後。遺憾的是,由於商周變遷,上古神話在可以被記述時遭遇到“ 神話歷史化”和諸子的化用改動。如:《山海經》中“無面目”的帝鴻在《莊子》中被衍生出一段“倏(shū)忽鑿渾沌”的寓言(《應帝王》)等等,就是例子。因此上古神適故事沒有被專門的著作所收錄,今見的信息、片段和故事多是在後代各種史傳、詩篇、論著中被偶然提及和記述,這便造成了零散、多元、不成體系的狀況,並且大多為故事梗概或片段。

如今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神話較多的著作有《山海經》《楚辭•天問》《淮南子》,此外《詩經》《左傳》《逸周書》《穆天子傳》《列子》《呂氏春秋》《世本》《風俗通義》等也有一些關於神話或 與之相關的傳說的零星記載。

上古神話類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創生包括創世和造人它們不會出現在原始人類最早的神話講述中,但隨者日後關注的拓展和神話的衍生追溯,創世和造人都會被“ 編派”到第一個環節 上。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神話的產生:神話,簡單講,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而上古神話,從本質上說,則是原始人類基於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維,對於自然、自身和社會想象出來的種種呈現和描述。對此,馬克思概括為:“(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也就是說,上古神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和反映;這種認識和反映因限於原始思維而呈現為種幻想形式,因而具有超現實、人格化、神力化的藝術特徵;原始人類創造這些“ 藝術品”並非有意虛構,而是出自幼稚認識的真誠述說;神話產生在氏族群體的口耳相傳之中,群體意識也成為神話的重要內涵。

關於神話的產生,就思維而言,最初多應是基於“萬物有靈”觀。據人類學家研究,限於知識、認識的幼稚和簡單,原始人還不能理解做夢、出神、幻像、疾病和死亡等現象,如果不把這些現象解釋為某種生命力暫離或拋棄了身體所致,就會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可以離開身體的“生命力”,就是與肉體相對的“幽靈”“靈魂”“陰魂"。與此同時,也就把周圍的自然萬物想象成了被“靈”支配著的“活物”世界。因為原始人尚未將自身與自然分開,外部自然還基本是一 個未知領域,而人在無知中就把自己當作了權衡一切事物的標準。於是自然萬物也和人類樣既有形體也有靈魂, 有感有知,即萬物有靈。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力的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自然被賦予人格和靈魂,於是關於山川、河流、風雨、日月等現象的敘述便構成一個個山神、水神、風伯、雨師、日神、月神的自然神話。

神話的產生,就現實而言,則是基於原始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尚處於物我不分、萬物有靈意識中的原始人類,在運用工具從事勞動生產的同時,也將控制自然的希望寄託在模擬、祈求、詛咒等法術或巫儀的操作上。酷日不雨,會唱出驅逐旱魃的咒歌,舞出雲龍降臨的姿態;久雨不晴,又會浴日、御日,令它光鮮明亮、正常運行。關於女魃、羲和、應龍、帝俊、女媧、簡狄、姜姬等等自然神和始祖神的故事,最初都應該是在這些“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時候講述或表演出來,而這些模擬表演、法術巫儀本身,在被講述或記載下來時也變成了離奇的神話。

神話的傳播與記錄:上古神話產生在史前時代,其傳播方式除儀式表演圖像刻畫之外,主要是口頭講述,書面記錄要待文字出現之後。遺憾的是,由於商周變遷,上古神話在可以被記述時遭遇到“ 神話歷史化”和諸子的化用改動。如:《山海經》中“無面目”的帝鴻在《莊子》中被衍生出一段“倏(shū)忽鑿渾沌”的寓言(《應帝王》)等等,就是例子。因此上古神適故事沒有被專門的著作所收錄,今見的信息、片段和故事多是在後代各種史傳、詩篇、論著中被偶然提及和記述,這便造成了零散、多元、不成體系的狀況,並且大多為故事梗概或片段。

如今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神話較多的著作有《山海經》《楚辭•天問》《淮南子》,此外《詩經》《左傳》《逸周書》《穆天子傳》《列子》《呂氏春秋》《世本》《風俗通義》等也有一些關於神話或 與之相關的傳說的零星記載。

上古神話類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創生包括創世和造人它們不會出現在原始人類最早的神話講述中,但隨者日後關注的拓展和神話的衍生追溯,創世和造人都會被“ 編派”到第一個環節 上。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關於創世,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藝文類聚》卷一引)其《五運歷年紀》又有“盤古死後化生”之語:“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清馬驪《繹史》卷一引)盤古之名及其開闢神話不見於先秦典籍,應屬晚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大神當首推女媧。

女媧最著名的事蹟是造人,但與創世或有瓜葛。《楚辭•天問》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之間,《山海經•大荒西經》有“有神十人,名日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之載,《淮南子•說林訓》有“女娟所以七十化”之句,《說文解字》 釋“媧”字亦稱“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它們都隱含著女媧創生不只是造人的種種信息。女媧造人故事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所引“俗說”: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神話的產生:神話,簡單講,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而上古神話,從本質上說,則是原始人類基於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維,對於自然、自身和社會想象出來的種種呈現和描述。對此,馬克思概括為:“(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也就是說,上古神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和反映;這種認識和反映因限於原始思維而呈現為種幻想形式,因而具有超現實、人格化、神力化的藝術特徵;原始人類創造這些“ 藝術品”並非有意虛構,而是出自幼稚認識的真誠述說;神話產生在氏族群體的口耳相傳之中,群體意識也成為神話的重要內涵。

關於神話的產生,就思維而言,最初多應是基於“萬物有靈”觀。據人類學家研究,限於知識、認識的幼稚和簡單,原始人還不能理解做夢、出神、幻像、疾病和死亡等現象,如果不把這些現象解釋為某種生命力暫離或拋棄了身體所致,就會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可以離開身體的“生命力”,就是與肉體相對的“幽靈”“靈魂”“陰魂"。與此同時,也就把周圍的自然萬物想象成了被“靈”支配著的“活物”世界。因為原始人尚未將自身與自然分開,外部自然還基本是一 個未知領域,而人在無知中就把自己當作了權衡一切事物的標準。於是自然萬物也和人類樣既有形體也有靈魂, 有感有知,即萬物有靈。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力的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自然被賦予人格和靈魂,於是關於山川、河流、風雨、日月等現象的敘述便構成一個個山神、水神、風伯、雨師、日神、月神的自然神話。

神話的產生,就現實而言,則是基於原始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尚處於物我不分、萬物有靈意識中的原始人類,在運用工具從事勞動生產的同時,也將控制自然的希望寄託在模擬、祈求、詛咒等法術或巫儀的操作上。酷日不雨,會唱出驅逐旱魃的咒歌,舞出雲龍降臨的姿態;久雨不晴,又會浴日、御日,令它光鮮明亮、正常運行。關於女魃、羲和、應龍、帝俊、女媧、簡狄、姜姬等等自然神和始祖神的故事,最初都應該是在這些“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時候講述或表演出來,而這些模擬表演、法術巫儀本身,在被講述或記載下來時也變成了離奇的神話。

神話的傳播與記錄:上古神話產生在史前時代,其傳播方式除儀式表演圖像刻畫之外,主要是口頭講述,書面記錄要待文字出現之後。遺憾的是,由於商周變遷,上古神話在可以被記述時遭遇到“ 神話歷史化”和諸子的化用改動。如:《山海經》中“無面目”的帝鴻在《莊子》中被衍生出一段“倏(shū)忽鑿渾沌”的寓言(《應帝王》)等等,就是例子。因此上古神適故事沒有被專門的著作所收錄,今見的信息、片段和故事多是在後代各種史傳、詩篇、論著中被偶然提及和記述,這便造成了零散、多元、不成體系的狀況,並且大多為故事梗概或片段。

如今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神話較多的著作有《山海經》《楚辭•天問》《淮南子》,此外《詩經》《左傳》《逸周書》《穆天子傳》《列子》《呂氏春秋》《世本》《風俗通義》等也有一些關於神話或 與之相關的傳說的零星記載。

上古神話類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創生包括創世和造人它們不會出現在原始人類最早的神話講述中,但隨者日後關注的拓展和神話的衍生追溯,創世和造人都會被“ 編派”到第一個環節 上。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關於創世,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藝文類聚》卷一引)其《五運歷年紀》又有“盤古死後化生”之語:“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清馬驪《繹史》卷一引)盤古之名及其開闢神話不見於先秦典籍,應屬晚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大神當首推女媧。

女媧最著名的事蹟是造人,但與創世或有瓜葛。《楚辭•天問》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之間,《山海經•大荒西經》有“有神十人,名日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之載,《淮南子•說林訓》有“女娟所以七十化”之句,《說文解字》 釋“媧”字亦稱“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它們都隱含著女媧創生不只是造人的種種信息。女媧造人故事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所引“俗說”: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烜(xuān)於泥中,舉以為人。

——(《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

就像時人已經在陶製產品,最初的人類自然也被想象為神用泥土孕育的作品。而“摶”,即摶成蛋卵,這又是卵生神話的變形,抑或就是摹擬巫術的寫照。還有,由開首“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句, 亦可以推想女媧造人僅是創生神話的個部分,在此之前,或還有一番開闢創世之業。

女媧另一件重要事蹟“煉石補天”,則已屬於再生神話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神話的產生:神話,簡單講,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而上古神話,從本質上說,則是原始人類基於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維,對於自然、自身和社會想象出來的種種呈現和描述。對此,馬克思概括為:“(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也就是說,上古神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和反映;這種認識和反映因限於原始思維而呈現為種幻想形式,因而具有超現實、人格化、神力化的藝術特徵;原始人類創造這些“ 藝術品”並非有意虛構,而是出自幼稚認識的真誠述說;神話產生在氏族群體的口耳相傳之中,群體意識也成為神話的重要內涵。

關於神話的產生,就思維而言,最初多應是基於“萬物有靈”觀。據人類學家研究,限於知識、認識的幼稚和簡單,原始人還不能理解做夢、出神、幻像、疾病和死亡等現象,如果不把這些現象解釋為某種生命力暫離或拋棄了身體所致,就會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可以離開身體的“生命力”,就是與肉體相對的“幽靈”“靈魂”“陰魂"。與此同時,也就把周圍的自然萬物想象成了被“靈”支配著的“活物”世界。因為原始人尚未將自身與自然分開,外部自然還基本是一 個未知領域,而人在無知中就把自己當作了權衡一切事物的標準。於是自然萬物也和人類樣既有形體也有靈魂, 有感有知,即萬物有靈。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力的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自然被賦予人格和靈魂,於是關於山川、河流、風雨、日月等現象的敘述便構成一個個山神、水神、風伯、雨師、日神、月神的自然神話。

神話的產生,就現實而言,則是基於原始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尚處於物我不分、萬物有靈意識中的原始人類,在運用工具從事勞動生產的同時,也將控制自然的希望寄託在模擬、祈求、詛咒等法術或巫儀的操作上。酷日不雨,會唱出驅逐旱魃的咒歌,舞出雲龍降臨的姿態;久雨不晴,又會浴日、御日,令它光鮮明亮、正常運行。關於女魃、羲和、應龍、帝俊、女媧、簡狄、姜姬等等自然神和始祖神的故事,最初都應該是在這些“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時候講述或表演出來,而這些模擬表演、法術巫儀本身,在被講述或記載下來時也變成了離奇的神話。

神話的傳播與記錄:上古神話產生在史前時代,其傳播方式除儀式表演圖像刻畫之外,主要是口頭講述,書面記錄要待文字出現之後。遺憾的是,由於商周變遷,上古神話在可以被記述時遭遇到“ 神話歷史化”和諸子的化用改動。如:《山海經》中“無面目”的帝鴻在《莊子》中被衍生出一段“倏(shū)忽鑿渾沌”的寓言(《應帝王》)等等,就是例子。因此上古神適故事沒有被專門的著作所收錄,今見的信息、片段和故事多是在後代各種史傳、詩篇、論著中被偶然提及和記述,這便造成了零散、多元、不成體系的狀況,並且大多為故事梗概或片段。

如今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神話較多的著作有《山海經》《楚辭•天問》《淮南子》,此外《詩經》《左傳》《逸周書》《穆天子傳》《列子》《呂氏春秋》《世本》《風俗通義》等也有一些關於神話或 與之相關的傳說的零星記載。

上古神話類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創生包括創世和造人它們不會出現在原始人類最早的神話講述中,但隨者日後關注的拓展和神話的衍生追溯,創世和造人都會被“ 編派”到第一個環節 上。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關於創世,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藝文類聚》卷一引)其《五運歷年紀》又有“盤古死後化生”之語:“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清馬驪《繹史》卷一引)盤古之名及其開闢神話不見於先秦典籍,應屬晚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大神當首推女媧。

女媧最著名的事蹟是造人,但與創世或有瓜葛。《楚辭•天問》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之間,《山海經•大荒西經》有“有神十人,名日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之載,《淮南子•說林訓》有“女娟所以七十化”之句,《說文解字》 釋“媧”字亦稱“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它們都隱含著女媧創生不只是造人的種種信息。女媧造人故事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所引“俗說”: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烜(xuān)於泥中,舉以為人。

——(《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

就像時人已經在陶製產品,最初的人類自然也被想象為神用泥土孕育的作品。而“摶”,即摶成蛋卵,這又是卵生神話的變形,抑或就是摹擬巫術的寫照。還有,由開首“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句, 亦可以推想女媧造人僅是創生神話的個部分,在此之前,或還有一番開闢創世之業。

女媧另一件重要事蹟“煉石補天”,則已屬於再生神話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尷(gān)焱(yàn)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zhuān)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淮南子。 覽冥訓》)

這裡天地判明,人獸群生,已距創世和造人有段時日,只是由於某種原因,世界和人類瀕臨毀滅,於是女媧重顯神力。種種災難中大水最突出,救災中補天止雨是關鍵,可見其與洪水神話頗有關聯。而洪水神話,亦即在洪水吞噬世界後又滋生出第二代人類的傳說,正是世界性再生神話的基本結構,諾亞方舟的故事(《舊約•創世記》)就是典型。不同的是,這裡大神女媧並非洪水發難者,而是救世者;洪水到來之時,不是避水而是治水,已經奏響人與自然抗爭的序曲。

“造人”與“補天”見於不同典籍,且分別為創生和再生兩大母題,它們同在女媧的事蹟中出現,正可見這一女 神在原始人心 目中的崇高地位,其初創無疑是母系氏族時代母神崇拜的產物。

“創生”還包括各部族“第一人”的生育神話。殷人有玄鳥遺卵、簡狄吞之面孕商祖契的傳說(《呂氏春秋•音初》),周人有姜源“履帝武敏”“不坼不副”而生周祖后稷的故事(《詩經•大雅•生民》),它們都是感生,還都與卵生有關,其初作亦應產生在母系氏族時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及萬物有靈圖騰感應的文化中。

二、夸父、精衛、嫦娥與“自然力被人格化”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是上古神話中情節最為離奇的片段,究其始,它們都有可能是“自然力被人格化”的產物,在其傳誦流衍中又都與人事發生了糾葛。

“夸父追日”主體情節分別見於《山海經》的《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神話的產生:神話,簡單講,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而上古神話,從本質上說,則是原始人類基於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維,對於自然、自身和社會想象出來的種種呈現和描述。對此,馬克思概括為:“(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也就是說,上古神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和反映;這種認識和反映因限於原始思維而呈現為種幻想形式,因而具有超現實、人格化、神力化的藝術特徵;原始人類創造這些“ 藝術品”並非有意虛構,而是出自幼稚認識的真誠述說;神話產生在氏族群體的口耳相傳之中,群體意識也成為神話的重要內涵。

關於神話的產生,就思維而言,最初多應是基於“萬物有靈”觀。據人類學家研究,限於知識、認識的幼稚和簡單,原始人還不能理解做夢、出神、幻像、疾病和死亡等現象,如果不把這些現象解釋為某種生命力暫離或拋棄了身體所致,就會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可以離開身體的“生命力”,就是與肉體相對的“幽靈”“靈魂”“陰魂"。與此同時,也就把周圍的自然萬物想象成了被“靈”支配著的“活物”世界。因為原始人尚未將自身與自然分開,外部自然還基本是一 個未知領域,而人在無知中就把自己當作了權衡一切事物的標準。於是自然萬物也和人類樣既有形體也有靈魂, 有感有知,即萬物有靈。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力的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自然被賦予人格和靈魂,於是關於山川、河流、風雨、日月等現象的敘述便構成一個個山神、水神、風伯、雨師、日神、月神的自然神話。

神話的產生,就現實而言,則是基於原始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尚處於物我不分、萬物有靈意識中的原始人類,在運用工具從事勞動生產的同時,也將控制自然的希望寄託在模擬、祈求、詛咒等法術或巫儀的操作上。酷日不雨,會唱出驅逐旱魃的咒歌,舞出雲龍降臨的姿態;久雨不晴,又會浴日、御日,令它光鮮明亮、正常運行。關於女魃、羲和、應龍、帝俊、女媧、簡狄、姜姬等等自然神和始祖神的故事,最初都應該是在這些“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時候講述或表演出來,而這些模擬表演、法術巫儀本身,在被講述或記載下來時也變成了離奇的神話。

神話的傳播與記錄:上古神話產生在史前時代,其傳播方式除儀式表演圖像刻畫之外,主要是口頭講述,書面記錄要待文字出現之後。遺憾的是,由於商周變遷,上古神話在可以被記述時遭遇到“ 神話歷史化”和諸子的化用改動。如:《山海經》中“無面目”的帝鴻在《莊子》中被衍生出一段“倏(shū)忽鑿渾沌”的寓言(《應帝王》)等等,就是例子。因此上古神適故事沒有被專門的著作所收錄,今見的信息、片段和故事多是在後代各種史傳、詩篇、論著中被偶然提及和記述,這便造成了零散、多元、不成體系的狀況,並且大多為故事梗概或片段。

如今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神話較多的著作有《山海經》《楚辭•天問》《淮南子》,此外《詩經》《左傳》《逸周書》《穆天子傳》《列子》《呂氏春秋》《世本》《風俗通義》等也有一些關於神話或 與之相關的傳說的零星記載。

上古神話類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創生包括創世和造人它們不會出現在原始人類最早的神話講述中,但隨者日後關注的拓展和神話的衍生追溯,創世和造人都會被“ 編派”到第一個環節 上。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關於創世,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藝文類聚》卷一引)其《五運歷年紀》又有“盤古死後化生”之語:“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清馬驪《繹史》卷一引)盤古之名及其開闢神話不見於先秦典籍,應屬晚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大神當首推女媧。

女媧最著名的事蹟是造人,但與創世或有瓜葛。《楚辭•天問》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之間,《山海經•大荒西經》有“有神十人,名日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之載,《淮南子•說林訓》有“女娟所以七十化”之句,《說文解字》 釋“媧”字亦稱“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它們都隱含著女媧創生不只是造人的種種信息。女媧造人故事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所引“俗說”: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烜(xuān)於泥中,舉以為人。

——(《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

就像時人已經在陶製產品,最初的人類自然也被想象為神用泥土孕育的作品。而“摶”,即摶成蛋卵,這又是卵生神話的變形,抑或就是摹擬巫術的寫照。還有,由開首“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句, 亦可以推想女媧造人僅是創生神話的個部分,在此之前,或還有一番開闢創世之業。

女媧另一件重要事蹟“煉石補天”,則已屬於再生神話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尷(gān)焱(yàn)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zhuān)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淮南子。 覽冥訓》)

這裡天地判明,人獸群生,已距創世和造人有段時日,只是由於某種原因,世界和人類瀕臨毀滅,於是女媧重顯神力。種種災難中大水最突出,救災中補天止雨是關鍵,可見其與洪水神話頗有關聯。而洪水神話,亦即在洪水吞噬世界後又滋生出第二代人類的傳說,正是世界性再生神話的基本結構,諾亞方舟的故事(《舊約•創世記》)就是典型。不同的是,這裡大神女媧並非洪水發難者,而是救世者;洪水到來之時,不是避水而是治水,已經奏響人與自然抗爭的序曲。

“造人”與“補天”見於不同典籍,且分別為創生和再生兩大母題,它們同在女媧的事蹟中出現,正可見這一女 神在原始人心 目中的崇高地位,其初創無疑是母系氏族時代母神崇拜的產物。

“創生”還包括各部族“第一人”的生育神話。殷人有玄鳥遺卵、簡狄吞之面孕商祖契的傳說(《呂氏春秋•音初》),周人有姜源“履帝武敏”“不坼不副”而生周祖后稷的故事(《詩經•大雅•生民》),它們都是感生,還都與卵生有關,其初作亦應產生在母系氏族時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及萬物有靈圖騰感應的文化中。

二、夸父、精衛、嫦娥與“自然力被人格化”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是上古神話中情節最為離奇的片段,究其始,它們都有可能是“自然力被人格化”的產物,在其傳誦流衍中又都與人事發生了糾葛。

“夸父追日”主體情節分別見於《山海經》的《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戰天,有人再再黃蛇,把兩黃地,目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速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洋,米至,死於此。

——(《大荒北經》)

  • 夸父與日遙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海外北經》)

太陽是原始人類最早關注的對象之一,中國上古神話就有諸多關於太陽人格化的述說,諸如“義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日出於腸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至於悲泉,愛止其女,愛息其馬,是謂懸車。至於虞淵,是謂黃昏”(《淮南子 .天文訓》)。“夸父追日”這則神話的主角已不是日,而是追日的夸父,且終於“逮之於禺谷”,禺谷即虞淵。夸父珥(ěr)蛇把蛇,身軀龐大,蒞天逮日後河渭為幹,手杖落下又“化為鄧林”,而龍蛇多為水神,林木要靠甘霖,就其原型而言,夸父或者確曾是雲龍之象,夸父追日或者確曾是一場水神與日神的較量。不過這則故事在傳誦之中,夸父已經有著人的四肢和生理感覺,其勇敢“逐日”,已經轉化為英雄與自然比試的謳歌。

“精衛填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神話的產生:神話,簡單講,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而上古神話,從本質上說,則是原始人類基於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維,對於自然、自身和社會想象出來的種種呈現和描述。對此,馬克思概括為:“(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也就是說,上古神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和反映;這種認識和反映因限於原始思維而呈現為種幻想形式,因而具有超現實、人格化、神力化的藝術特徵;原始人類創造這些“ 藝術品”並非有意虛構,而是出自幼稚認識的真誠述說;神話產生在氏族群體的口耳相傳之中,群體意識也成為神話的重要內涵。

關於神話的產生,就思維而言,最初多應是基於“萬物有靈”觀。據人類學家研究,限於知識、認識的幼稚和簡單,原始人還不能理解做夢、出神、幻像、疾病和死亡等現象,如果不把這些現象解釋為某種生命力暫離或拋棄了身體所致,就會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可以離開身體的“生命力”,就是與肉體相對的“幽靈”“靈魂”“陰魂"。與此同時,也就把周圍的自然萬物想象成了被“靈”支配著的“活物”世界。因為原始人尚未將自身與自然分開,外部自然還基本是一 個未知領域,而人在無知中就把自己當作了權衡一切事物的標準。於是自然萬物也和人類樣既有形體也有靈魂, 有感有知,即萬物有靈。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力的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自然被賦予人格和靈魂,於是關於山川、河流、風雨、日月等現象的敘述便構成一個個山神、水神、風伯、雨師、日神、月神的自然神話。

神話的產生,就現實而言,則是基於原始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尚處於物我不分、萬物有靈意識中的原始人類,在運用工具從事勞動生產的同時,也將控制自然的希望寄託在模擬、祈求、詛咒等法術或巫儀的操作上。酷日不雨,會唱出驅逐旱魃的咒歌,舞出雲龍降臨的姿態;久雨不晴,又會浴日、御日,令它光鮮明亮、正常運行。關於女魃、羲和、應龍、帝俊、女媧、簡狄、姜姬等等自然神和始祖神的故事,最初都應該是在這些“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時候講述或表演出來,而這些模擬表演、法術巫儀本身,在被講述或記載下來時也變成了離奇的神話。

神話的傳播與記錄:上古神話產生在史前時代,其傳播方式除儀式表演圖像刻畫之外,主要是口頭講述,書面記錄要待文字出現之後。遺憾的是,由於商周變遷,上古神話在可以被記述時遭遇到“ 神話歷史化”和諸子的化用改動。如:《山海經》中“無面目”的帝鴻在《莊子》中被衍生出一段“倏(shū)忽鑿渾沌”的寓言(《應帝王》)等等,就是例子。因此上古神適故事沒有被專門的著作所收錄,今見的信息、片段和故事多是在後代各種史傳、詩篇、論著中被偶然提及和記述,這便造成了零散、多元、不成體系的狀況,並且大多為故事梗概或片段。

如今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神話較多的著作有《山海經》《楚辭•天問》《淮南子》,此外《詩經》《左傳》《逸周書》《穆天子傳》《列子》《呂氏春秋》《世本》《風俗通義》等也有一些關於神話或 與之相關的傳說的零星記載。

上古神話類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創生包括創世和造人它們不會出現在原始人類最早的神話講述中,但隨者日後關注的拓展和神話的衍生追溯,創世和造人都會被“ 編派”到第一個環節 上。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關於創世,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藝文類聚》卷一引)其《五運歷年紀》又有“盤古死後化生”之語:“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清馬驪《繹史》卷一引)盤古之名及其開闢神話不見於先秦典籍,應屬晚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大神當首推女媧。

女媧最著名的事蹟是造人,但與創世或有瓜葛。《楚辭•天問》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之間,《山海經•大荒西經》有“有神十人,名日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之載,《淮南子•說林訓》有“女娟所以七十化”之句,《說文解字》 釋“媧”字亦稱“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它們都隱含著女媧創生不只是造人的種種信息。女媧造人故事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所引“俗說”: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烜(xuān)於泥中,舉以為人。

——(《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

就像時人已經在陶製產品,最初的人類自然也被想象為神用泥土孕育的作品。而“摶”,即摶成蛋卵,這又是卵生神話的變形,抑或就是摹擬巫術的寫照。還有,由開首“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句, 亦可以推想女媧造人僅是創生神話的個部分,在此之前,或還有一番開闢創世之業。

女媧另一件重要事蹟“煉石補天”,則已屬於再生神話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尷(gān)焱(yàn)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zhuān)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淮南子。 覽冥訓》)

這裡天地判明,人獸群生,已距創世和造人有段時日,只是由於某種原因,世界和人類瀕臨毀滅,於是女媧重顯神力。種種災難中大水最突出,救災中補天止雨是關鍵,可見其與洪水神話頗有關聯。而洪水神話,亦即在洪水吞噬世界後又滋生出第二代人類的傳說,正是世界性再生神話的基本結構,諾亞方舟的故事(《舊約•創世記》)就是典型。不同的是,這裡大神女媧並非洪水發難者,而是救世者;洪水到來之時,不是避水而是治水,已經奏響人與自然抗爭的序曲。

“造人”與“補天”見於不同典籍,且分別為創生和再生兩大母題,它們同在女媧的事蹟中出現,正可見這一女 神在原始人心 目中的崇高地位,其初創無疑是母系氏族時代母神崇拜的產物。

“創生”還包括各部族“第一人”的生育神話。殷人有玄鳥遺卵、簡狄吞之面孕商祖契的傳說(《呂氏春秋•音初》),周人有姜源“履帝武敏”“不坼不副”而生周祖后稷的故事(《詩經•大雅•生民》),它們都是感生,還都與卵生有關,其初作亦應產生在母系氏族時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及萬物有靈圖騰感應的文化中。

二、夸父、精衛、嫦娥與“自然力被人格化”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是上古神話中情節最為離奇的片段,究其始,它們都有可能是“自然力被人格化”的產物,在其傳誦流衍中又都與人事發生了糾葛。

“夸父追日”主體情節分別見於《山海經》的《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戰天,有人再再黃蛇,把兩黃地,目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速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洋,米至,死於此。

——(《大荒北經》)

  • 夸父與日遙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海外北經》)

太陽是原始人類最早關注的對象之一,中國上古神話就有諸多關於太陽人格化的述說,諸如“義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日出於腸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至於悲泉,愛止其女,愛息其馬,是謂懸車。至於虞淵,是謂黃昏”(《淮南子 .天文訓》)。“夸父追日”這則神話的主角已不是日,而是追日的夸父,且終於“逮之於禺谷”,禺谷即虞淵。夸父珥(ěr)蛇把蛇,身軀龐大,蒞天逮日後河渭為幹,手杖落下又“化為鄧林”,而龍蛇多為水神,林木要靠甘霖,就其原型而言,夸父或者確曾是雲龍之象,夸父追日或者確曾是一場水神與日神的較量。不過這則故事在傳誦之中,夸父已經有著人的四肢和生理感覺,其勇敢“逐日”,已經轉化為英雄與自然比試的謳歌。

“精衛填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有鳥焉……精衛,其鳴自該。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這則神話看似明晰,溺死東海的少女化為神鳥要填平大海。但死而化身,西山東海,畢竟奇異,於是有了月亮神話說,即女娃(精衛)或是月之化身,溺死東海與化鳥銜木,隱喻著月亮自西向東、圓缺變化的自然現象和道理。不過就像“夸父追日”已被賦予新的意義,“精衛填海”在被記述之時,也已明顯被轉化為復仇與抗爭的主題

直接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是“ 嫦娥奔月”,但這個故事經歷了從原型到衍生的較大變遷。

"

文丨仰望天空的紫瞳@bigfun社區

在兩個月前的時候,王者官方的2019大型浸入式實景巡迴展在上海舉辦,在活動期間官方公佈了一張王者榮耀英雄的“全家福”(部分未收錄)。

當看到這張“全家福”個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王者榮耀中較為冷門的法師——女媧是站在C位呢?我們不去細究其站位原因,而是從女媧人物原型入手進行介紹,在介紹原型前,我們先來對神話進行一定的介紹。相信大家在讀完之後,便會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類型有更詳細的瞭解。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神話的產生:神話,簡單講,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而上古神話,從本質上說,則是原始人類基於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維,對於自然、自身和社會想象出來的種種呈現和描述。對此,馬克思概括為:“(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也就是說,上古神話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和反映;這種認識和反映因限於原始思維而呈現為種幻想形式,因而具有超現實、人格化、神力化的藝術特徵;原始人類創造這些“ 藝術品”並非有意虛構,而是出自幼稚認識的真誠述說;神話產生在氏族群體的口耳相傳之中,群體意識也成為神話的重要內涵。

關於神話的產生,就思維而言,最初多應是基於“萬物有靈”觀。據人類學家研究,限於知識、認識的幼稚和簡單,原始人還不能理解做夢、出神、幻像、疾病和死亡等現象,如果不把這些現象解釋為某種生命力暫離或拋棄了身體所致,就會感到不可思議,這種可以離開身體的“生命力”,就是與肉體相對的“幽靈”“靈魂”“陰魂"。與此同時,也就把周圍的自然萬物想象成了被“靈”支配著的“活物”世界。因為原始人尚未將自身與自然分開,外部自然還基本是一 個未知領域,而人在無知中就把自己當作了權衡一切事物的標準。於是自然萬物也和人類樣既有形體也有靈魂, 有感有知,即萬物有靈。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力的人格化”,“最初的神產生了"。自然被賦予人格和靈魂,於是關於山川、河流、風雨、日月等現象的敘述便構成一個個山神、水神、風伯、雨師、日神、月神的自然神話。

神話的產生,就現實而言,則是基於原始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尚處於物我不分、萬物有靈意識中的原始人類,在運用工具從事勞動生產的同時,也將控制自然的希望寄託在模擬、祈求、詛咒等法術或巫儀的操作上。酷日不雨,會唱出驅逐旱魃的咒歌,舞出雲龍降臨的姿態;久雨不晴,又會浴日、御日,令它光鮮明亮、正常運行。關於女魃、羲和、應龍、帝俊、女媧、簡狄、姜姬等等自然神和始祖神的故事,最初都應該是在這些“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時候講述或表演出來,而這些模擬表演、法術巫儀本身,在被講述或記載下來時也變成了離奇的神話。

神話的傳播與記錄:上古神話產生在史前時代,其傳播方式除儀式表演圖像刻畫之外,主要是口頭講述,書面記錄要待文字出現之後。遺憾的是,由於商周變遷,上古神話在可以被記述時遭遇到“ 神話歷史化”和諸子的化用改動。如:《山海經》中“無面目”的帝鴻在《莊子》中被衍生出一段“倏(shū)忽鑿渾沌”的寓言(《應帝王》)等等,就是例子。因此上古神適故事沒有被專門的著作所收錄,今見的信息、片段和故事多是在後代各種史傳、詩篇、論著中被偶然提及和記述,這便造成了零散、多元、不成體系的狀況,並且大多為故事梗概或片段。

如今可以看到的保存上古神話較多的著作有《山海經》《楚辭•天問》《淮南子》,此外《詩經》《左傳》《逸周書》《穆天子傳》《列子》《呂氏春秋》《世本》《風俗通義》等也有一些關於神話或 與之相關的傳說的零星記載。

上古神話類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創生包括創世和造人它們不會出現在原始人類最早的神話講述中,但隨者日後關注的拓展和神話的衍生追溯,創世和造人都會被“ 編派”到第一個環節 上。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關於創世,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藝文類聚》卷一引)其《五運歷年紀》又有“盤古死後化生”之語:“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清馬驪《繹史》卷一引)盤古之名及其開闢神話不見於先秦典籍,應屬晚出,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古老的大神當首推女媧。

女媧最著名的事蹟是造人,但與創世或有瓜葛。《楚辭•天問》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之間,《山海經•大荒西經》有“有神十人,名日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之載,《淮南子•說林訓》有“女娟所以七十化”之句,《說文解字》 釋“媧”字亦稱“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它們都隱含著女媧創生不只是造人的種種信息。女媧造人故事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所引“俗說”: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烜(xuān)於泥中,舉以為人。

——(《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

就像時人已經在陶製產品,最初的人類自然也被想象為神用泥土孕育的作品。而“摶”,即摶成蛋卵,這又是卵生神話的變形,抑或就是摹擬巫術的寫照。還有,由開首“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句, 亦可以推想女媧造人僅是創生神話的個部分,在此之前,或還有一番開闢創世之業。

女媧另一件重要事蹟“煉石補天”,則已屬於再生神話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尷(gān)焱(yàn)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zhuān)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淮南子。 覽冥訓》)

這裡天地判明,人獸群生,已距創世和造人有段時日,只是由於某種原因,世界和人類瀕臨毀滅,於是女媧重顯神力。種種災難中大水最突出,救災中補天止雨是關鍵,可見其與洪水神話頗有關聯。而洪水神話,亦即在洪水吞噬世界後又滋生出第二代人類的傳說,正是世界性再生神話的基本結構,諾亞方舟的故事(《舊約•創世記》)就是典型。不同的是,這裡大神女媧並非洪水發難者,而是救世者;洪水到來之時,不是避水而是治水,已經奏響人與自然抗爭的序曲。

“造人”與“補天”見於不同典籍,且分別為創生和再生兩大母題,它們同在女媧的事蹟中出現,正可見這一女 神在原始人心 目中的崇高地位,其初創無疑是母系氏族時代母神崇拜的產物。

“創生”還包括各部族“第一人”的生育神話。殷人有玄鳥遺卵、簡狄吞之面孕商祖契的傳說(《呂氏春秋•音初》),周人有姜源“履帝武敏”“不坼不副”而生周祖后稷的故事(《詩經•大雅•生民》),它們都是感生,還都與卵生有關,其初作亦應產生在母系氏族時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及萬物有靈圖騰感應的文化中。

二、夸父、精衛、嫦娥與“自然力被人格化”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是上古神話中情節最為離奇的片段,究其始,它們都有可能是“自然力被人格化”的產物,在其傳誦流衍中又都與人事發生了糾葛。

“夸父追日”主體情節分別見於《山海經》的《大荒北經》和《海外北經》: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戰天,有人再再黃蛇,把兩黃地,目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速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洋,米至,死於此。

——(《大荒北經》)

  • 夸父與日遙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海外北經》)

太陽是原始人類最早關注的對象之一,中國上古神話就有諸多關於太陽人格化的述說,諸如“義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日出於腸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至於悲泉,愛止其女,愛息其馬,是謂懸車。至於虞淵,是謂黃昏”(《淮南子 .天文訓》)。“夸父追日”這則神話的主角已不是日,而是追日的夸父,且終於“逮之於禺谷”,禺谷即虞淵。夸父珥(ěr)蛇把蛇,身軀龐大,蒞天逮日後河渭為幹,手杖落下又“化為鄧林”,而龍蛇多為水神,林木要靠甘霖,就其原型而言,夸父或者確曾是雲龍之象,夸父追日或者確曾是一場水神與日神的較量。不過這則故事在傳誦之中,夸父已經有著人的四肢和生理感覺,其勇敢“逐日”,已經轉化為英雄與自然比試的謳歌。

“精衛填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 有鳥焉……精衛,其鳴自該。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這則神話看似明晰,溺死東海的少女化為神鳥要填平大海。但死而化身,西山東海,畢竟奇異,於是有了月亮神話說,即女娃(精衛)或是月之化身,溺死東海與化鳥銜木,隱喻著月亮自西向東、圓缺變化的自然現象和道理。不過就像“夸父追日”已被賦予新的意義,“精衛填海”在被記述之時,也已明顯被轉化為復仇與抗爭的主題

直接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是“ 嫦娥奔月”,但這個故事經歷了從原型到衍生的較大變遷。

「王者榮耀」女媧及上古神話簡介(一)

漢代傳說是“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淮南子。覽冥訓》),“羿妻姐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嫦娥已是“羿妻”,“不死之藥”被疑羼(chàn)人仙話成分,身變蟾蜍,也似有因“竊”受罰之意。然而其前身,實很可能是原始人類關於月亮“死則又育”現象的遐想。月亮神話在《楚辭•天問》中已有發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嫦娥奔月”在傳為殷商易書的《歸藏》中已被提及:“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為月精。”(《文選.祭顏光祿文》注引)其中並無后羿其人,而“西王母”則疑是月母“西母”的訛變。月母手中有不死之藥,嫦娥得而奔月,遂為月精,正是回答了月亮何以不死的緣故。至於蟾蜍,西北部彩陶文化中多有蛙紋陶器出土,或與圖騰崇拜有關,從這裡我們便可以得知,原來嫦娥是月神或月精的化身

這次我們就先講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是否對女媧以及上古神話有了更加詳細的瞭解,如果能幫到大家是最好不過了,下一次我們會繼續介紹上古神話的其他類型,希望大家能繼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