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可以讓我們規避80%的風險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可以讓我們規避80%的風險

由於讀金融出身,小星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很關注。雖然很多人說,行為經濟學理論還不成熟,但小星一直覺得行為經濟學應該獲獎,因為它在投資實踐中太有用了。

果然,2017年的“炸藥獎”就給了行為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理查德·塞勒。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可以讓我們規避80%的風險

(塞勒在電影大空頭中客串角色)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簡單的說傳統經濟學認為人是異常聰明、精於算計的“學霸”,凡事都會把利益算到最大化。而行為經濟學認為人是有七情六慾、經常算錯帳的“腦殘”。

當然,實際上這兩種世界級的理論都從某個角度對現實研究非常深刻,但從小星自己的體會來看,真正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行為經濟學極為有用,幾乎能幫我們躲過80%的風險

1、過度自信害了90%的人

過度自信是行為經濟學的一項重要發現,簡單的說就是大多數人都高估自己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斯文森曾做過的一項研究,90%的人覺得自己開車技術高於平均水平。

後來也有很多類似的研究,基本上可以粗略概括為90%的人覺得自己比平均水平牛逼

投資也不例外,90%的人首先不承認自己“笨”,不承認自己水平不如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比大多數人強。

往往反覆打臉、反覆虧損後,才逐漸正確認識市場,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

小星剛開始炒股票,剛開始投P2P,剛開始買基金的時候也是這樣。小星剛炒股的時候,打心眼裡看不起那些所謂的指數基金,認為自己堂堂金融學專業,知道這麼多宏觀經濟“走勢”,瞭解這麼多微觀經濟“概念”,怎麼著也比指數基金強吧。結果自己折騰了半天反覆被打臉,交了很多學費之後才逐漸發現自己是多幼稚,自己實際狗屁不懂,卻覺得自己是專家。只有10分的能力,卻覺得自己能戰勝80%的人

小星後來觀察,90%的人都會犯這個錯誤,過度自信是人的通病如果事先不知道這個病症,必然在投資上虧很多錢,交很多學費

等後來小星有了之前的教訓,再加上看了行為金融學的很多研究,再投資的時候就把自己當笨蛋,承認自己剛入行水平肯定不如平均水平,先投資大家公認安全的產品。待自己的能力真的比大多數人強的時候,再投資一些風險和收益較高的產品,這樣基本不會虧錢。

隨著實踐的深入,小星總結僅僅這樣還不能完全克服這個弱點,還需要更深入一步。

那就是在投資的專業學習上,要廢寢忘食向最優秀的人學習,力爭超過市場上90%的人,成為行家裡手。但在真正投資的時候,要永遠在自己的真實水平之上,更保守一個等級,比如,本身有能力賺10%的收益,最好只賺8%,這樣就可以主動低估自己的能力徹底克服人性的弱點

做到這個層面,就既能賺高收益還能規避絕大多數投資風險

2、稟賦效應和損失厭惡讓大多數人不敢止損

行為經濟學另外兩個重要成果是稟賦效應和損失厭惡。

稟賦效應是指人們如果擁有某件東西,會比沒有的時候更高估其價值。比如,當我們沒投資某個P2P平臺,碰到負面信息我們往往會直接否定,但當我們已經投資了某個P2P平臺,碰到負面消息,我們或多或少會往好的方面想,總會覺得平臺沒有那麼糟糕。

損失厭惡的典型案例是股票漲了一點,我們就想賣掉,害怕再跌下來。而股票下跌的時候,我們卻不願意馬上賣掉,不願意承認虧損的事實,總覺得股票會漲回來。

這兩個效應被大量的實驗證明是我們人類的通病。

對我們投資最大的影響是狠不下心止損。

當碰到風險的時候,不願馬上承認自己錯了,總是抱有幻想和僥倖,結果虧的更多

小星剛開始的時候經常犯這個毛病,有一次投一個P2P平臺,突然有人爆料一個比較嚴重負面信息,小星看到第一眼非常害怕,但仔細看信息又沒有確鑿的證據,小星心裡逐漸就覺得問題可能沒有爆料的那麼嚴重。過了一段時間平臺很安靜,並沒有異常,小星就更狠不下心虧錢債轉離場,覺得我總不會那麼倒黴。

結果再過了半個月事情急轉直下,很快平臺的問題就爆發了,此時這個P2P平臺債轉一大片,還好小星在那個平臺的資金量小,虧了很多錢,轉出來了,結果小星剛轉出去一週,平臺就雷了。

經過幾次這樣類似的教訓,加上回憶行為金融的很多案例,小星逐漸明白人的這個弱點。

此後小星止損雷厲風行,即便碰到風險,也普遍損失不大。

除此之外,行為金融學還有很多值得好好學習的成果,每學習消化一個成果和大量的實踐案例,就能讓我們在投資中避免很多風險和損失。

只可惜,小星當年在學習這門課的時候,還沒有這個意識,等覺得有用時都快忘完了。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悔不當初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