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
"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陳興宗義務幫農友取樣送檢,以便確知土壤問題所在(攝影/蔡佳珊)▲

身為農資店老闆,卻老是要農民少噴農藥、少用肥料,而且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店裡,而是跑遍產地做“義診”,這生意怎麼做得下去?而陳興宗,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農藥行老闆。

多數農友的共通問題是過量施肥

"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陳興宗義務幫農友取樣送檢,以便確知土壤問題所在(攝影/蔡佳珊)▲

身為農資店老闆,卻老是要農民少噴農藥、少用肥料,而且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店裡,而是跑遍產地做“義診”,這生意怎麼做得下去?而陳興宗,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農藥行老闆。

多數農友的共通問題是過量施肥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佈滿殘留肥料、白色鹽積和青苔的不健康土壤,雖有養分但作物卻無法吸收(攝影/蔡佳珊)

這天陳興宗應農民要求來到了彰化永靖,探視好幾座老葉園的生長狀況。他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蹲下來觀察土壤,拿出小鏟子採樣,準備之後將田土拿去化驗。接著他對農民開出了特殊處方:

“我勸你不要再下肥了,你這邊大概一年都不用施肥了。”他翻看著土表白白綠綠的鹽積和青苔,語重心長地對農友說,“會臭葉、爛葉,你以為是線蟲的關係,其實不是,都是肥下太多,土壤不健康,根系受傷了。”

"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陳興宗義務幫農友取樣送檢,以便確知土壤問題所在(攝影/蔡佳珊)▲

身為農資店老闆,卻老是要農民少噴農藥、少用肥料,而且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店裡,而是跑遍產地做“義診”,這生意怎麼做得下去?而陳興宗,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農藥行老闆。

多數農友的共通問題是過量施肥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佈滿殘留肥料、白色鹽積和青苔的不健康土壤,雖有養分但作物卻無法吸收(攝影/蔡佳珊)

這天陳興宗應農民要求來到了彰化永靖,探視好幾座老葉園的生長狀況。他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蹲下來觀察土壤,拿出小鏟子採樣,準備之後將田土拿去化驗。接著他對農民開出了特殊處方:

“我勸你不要再下肥了,你這邊大概一年都不用施肥了。”他翻看著土表白白綠綠的鹽積和青苔,語重心長地對農友說,“會臭葉、爛葉,你以為是線蟲的關係,其實不是,都是肥下太多,土壤不健康,根系受傷了。”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施肥過量,會導致土壤劣化、菌相單一(攝影/蔡佳珊)▲

就像醫生看完感冒病人,不開藥,只建議他回去喝溫開水多休息。陳興宗給農民的首要建議,往往就是“停止地面施肥,只給清水”。“這通常就可以解決一半的問題”,開業六年多來,他發現大多數農友最嚴重的共通毛病,就是過量施肥。

不過此話一出,農友們大都半信半疑,如同病人看完病沒拿到藥總是覺得怪怪的,他們原本期待的是醫生開出藥,而非不要做什麼。

他們會覺得,我下這麼多肥、噴這麼多藥都沒效,怎麼可能不下肥料、不噴藥反而有效?為了溝通這觀念,陳興宗花了很多功夫慢慢說服農友,願意嘗試的人也才驚訝地發現,不特別做什麼,植物還真的越來越健康!

這位一點也不典型的農藥店老闆陳興宗,其實是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碩士畢業,目前還身兼農產品驗證中心稽核員。雖然戴著眼鏡、透露出一絲學術氣息,仍以流利閩南語跟農民打成一片,客戶越來越多。

學的是土壤,為何會開起農藥店?他笑談初衷:“我賣資材,是因為我發現農民都會亂用藥,他說,農藥行就這樣告訴我的啊!我就想,如果我有一間農藥店,就可以合理地給建議。”

生態系綿密複雜,過肥引發連串負面效應

"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陳興宗義務幫農友取樣送檢,以便確知土壤問題所在(攝影/蔡佳珊)▲

身為農資店老闆,卻老是要農民少噴農藥、少用肥料,而且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店裡,而是跑遍產地做“義診”,這生意怎麼做得下去?而陳興宗,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農藥行老闆。

多數農友的共通問題是過量施肥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佈滿殘留肥料、白色鹽積和青苔的不健康土壤,雖有養分但作物卻無法吸收(攝影/蔡佳珊)

這天陳興宗應農民要求來到了彰化永靖,探視好幾座老葉園的生長狀況。他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蹲下來觀察土壤,拿出小鏟子採樣,準備之後將田土拿去化驗。接著他對農民開出了特殊處方:

“我勸你不要再下肥了,你這邊大概一年都不用施肥了。”他翻看著土表白白綠綠的鹽積和青苔,語重心長地對農友說,“會臭葉、爛葉,你以為是線蟲的關係,其實不是,都是肥下太多,土壤不健康,根系受傷了。”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施肥過量,會導致土壤劣化、菌相單一(攝影/蔡佳珊)▲

就像醫生看完感冒病人,不開藥,只建議他回去喝溫開水多休息。陳興宗給農民的首要建議,往往就是“停止地面施肥,只給清水”。“這通常就可以解決一半的問題”,開業六年多來,他發現大多數農友最嚴重的共通毛病,就是過量施肥。

不過此話一出,農友們大都半信半疑,如同病人看完病沒拿到藥總是覺得怪怪的,他們原本期待的是醫生開出藥,而非不要做什麼。

他們會覺得,我下這麼多肥、噴這麼多藥都沒效,怎麼可能不下肥料、不噴藥反而有效?為了溝通這觀念,陳興宗花了很多功夫慢慢說服農友,願意嘗試的人也才驚訝地發現,不特別做什麼,植物還真的越來越健康!

這位一點也不典型的農藥店老闆陳興宗,其實是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碩士畢業,目前還身兼農產品驗證中心稽核員。雖然戴著眼鏡、透露出一絲學術氣息,仍以流利閩南語跟農民打成一片,客戶越來越多。

學的是土壤,為何會開起農藥店?他笑談初衷:“我賣資材,是因為我發現農民都會亂用藥,他說,農藥行就這樣告訴我的啊!我就想,如果我有一間農藥店,就可以合理地給建議。”

生態系綿密複雜,過肥引發連串負面效應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施肥過量的菜園(攝影/蔡佳珊)▲

因為深知土壤是一切根本,整個生態系統複雜而綿密,故而每當農友作物遭遇病蟲害而焦急求診,陳興宗並不只從以農藥剋制的角度思考,而是全面性地收集田間環境和農友耕作方式的資訊,包括用藥用肥記錄、草相、日照、溫溼度、土壤結構,乃至義務幫農友拿土壤去送檢。因為這諸多因子其實環環相扣,必須通盤衡量,才能歸納出解決之道。

綜合許多案例,他觀察到,土壤施用太多氮肥,會使得作物的角質層變薄,有些農藥當中所含的有機溶劑,也會使葉表受傷,因而更易遭受病蟲害;而土壤累積過量肥份,土中微生物相必定變得單調化,剩下的多是耐鹽性的微生物。再加上雜草都除光了,這些微生物為求生存只好學會吃作物,從此卻被定義為害菌。

一遇到作物生長不良,補充肥料是最常見的應變措施。但施肥後又灌溉,不免又是雜草叢生。最後的結果就是,多數狀況下,越認真施肥除草的農民,作物反而越容易得病。而見到作物得了病蟲害,農民直覺反應多是趕緊噴施農藥,不僅不能治本,甚至連治標都做不到。

三種蟲就要用三支藥?

"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陳興宗義務幫農友取樣送檢,以便確知土壤問題所在(攝影/蔡佳珊)▲

身為農資店老闆,卻老是要農民少噴農藥、少用肥料,而且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店裡,而是跑遍產地做“義診”,這生意怎麼做得下去?而陳興宗,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農藥行老闆。

多數農友的共通問題是過量施肥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佈滿殘留肥料、白色鹽積和青苔的不健康土壤,雖有養分但作物卻無法吸收(攝影/蔡佳珊)

這天陳興宗應農民要求來到了彰化永靖,探視好幾座老葉園的生長狀況。他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蹲下來觀察土壤,拿出小鏟子採樣,準備之後將田土拿去化驗。接著他對農民開出了特殊處方:

“我勸你不要再下肥了,你這邊大概一年都不用施肥了。”他翻看著土表白白綠綠的鹽積和青苔,語重心長地對農友說,“會臭葉、爛葉,你以為是線蟲的關係,其實不是,都是肥下太多,土壤不健康,根系受傷了。”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施肥過量,會導致土壤劣化、菌相單一(攝影/蔡佳珊)▲

就像醫生看完感冒病人,不開藥,只建議他回去喝溫開水多休息。陳興宗給農民的首要建議,往往就是“停止地面施肥,只給清水”。“這通常就可以解決一半的問題”,開業六年多來,他發現大多數農友最嚴重的共通毛病,就是過量施肥。

不過此話一出,農友們大都半信半疑,如同病人看完病沒拿到藥總是覺得怪怪的,他們原本期待的是醫生開出藥,而非不要做什麼。

他們會覺得,我下這麼多肥、噴這麼多藥都沒效,怎麼可能不下肥料、不噴藥反而有效?為了溝通這觀念,陳興宗花了很多功夫慢慢說服農友,願意嘗試的人也才驚訝地發現,不特別做什麼,植物還真的越來越健康!

這位一點也不典型的農藥店老闆陳興宗,其實是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碩士畢業,目前還身兼農產品驗證中心稽核員。雖然戴著眼鏡、透露出一絲學術氣息,仍以流利閩南語跟農民打成一片,客戶越來越多。

學的是土壤,為何會開起農藥店?他笑談初衷:“我賣資材,是因為我發現農民都會亂用藥,他說,農藥行就這樣告訴我的啊!我就想,如果我有一間農藥店,就可以合理地給建議。”

生態系綿密複雜,過肥引發連串負面效應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施肥過量的菜園(攝影/蔡佳珊)▲

因為深知土壤是一切根本,整個生態系統複雜而綿密,故而每當農友作物遭遇病蟲害而焦急求診,陳興宗並不只從以農藥剋制的角度思考,而是全面性地收集田間環境和農友耕作方式的資訊,包括用藥用肥記錄、草相、日照、溫溼度、土壤結構,乃至義務幫農友拿土壤去送檢。因為這諸多因子其實環環相扣,必須通盤衡量,才能歸納出解決之道。

綜合許多案例,他觀察到,土壤施用太多氮肥,會使得作物的角質層變薄,有些農藥當中所含的有機溶劑,也會使葉表受傷,因而更易遭受病蟲害;而土壤累積過量肥份,土中微生物相必定變得單調化,剩下的多是耐鹽性的微生物。再加上雜草都除光了,這些微生物為求生存只好學會吃作物,從此卻被定義為害菌。

一遇到作物生長不良,補充肥料是最常見的應變措施。但施肥後又灌溉,不免又是雜草叢生。最後的結果就是,多數狀況下,越認真施肥除草的農民,作物反而越容易得病。而見到作物得了病蟲害,農民直覺反應多是趕緊噴施農藥,不僅不能治本,甚至連治標都做不到。

三種蟲就要用三支藥?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農友向陳興宗請教苦瓜葉片每到中午就萎靡不振的原因(攝影/蔡佳珊)▲

除了肥料過量,農民的用藥方式輕率混亂,也是常見誤區。有些藥劑根本就是同一類型的啊,為什麼要一起用?陳興宗發現,許多農民根本不懂農藥的作用機制,只會照農藥行的吩咐去做。或是一支藥對一種蟲,三種蟲就要用三支藥的奇怪邏輯,但明明就有一支藥,可以同時對付這三種蟲。

陳興宗除了怕農民亂花錢買藥,更擔心農民一次混用多種農藥,或擅自加重稀釋倍數,影響自身健康。而農民卻往往只重視能否快速見效,還有人會直接把蟲抓來沾農藥,沾了會馬上死的才覺得有效。他苦笑道,只有癱瘓神經系統的藥才會立刻不動,其他類型的藥例如脫皮抑制劑,蟲根本不會馬上死啊!

植物保護不等於用農藥,土壤肥料是基本功

"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陳興宗義務幫農友取樣送檢,以便確知土壤問題所在(攝影/蔡佳珊)▲

身為農資店老闆,卻老是要農民少噴農藥、少用肥料,而且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店裡,而是跑遍產地做“義診”,這生意怎麼做得下去?而陳興宗,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農藥行老闆。

多數農友的共通問題是過量施肥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佈滿殘留肥料、白色鹽積和青苔的不健康土壤,雖有養分但作物卻無法吸收(攝影/蔡佳珊)

這天陳興宗應農民要求來到了彰化永靖,探視好幾座老葉園的生長狀況。他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蹲下來觀察土壤,拿出小鏟子採樣,準備之後將田土拿去化驗。接著他對農民開出了特殊處方:

“我勸你不要再下肥了,你這邊大概一年都不用施肥了。”他翻看著土表白白綠綠的鹽積和青苔,語重心長地對農友說,“會臭葉、爛葉,你以為是線蟲的關係,其實不是,都是肥下太多,土壤不健康,根系受傷了。”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施肥過量,會導致土壤劣化、菌相單一(攝影/蔡佳珊)▲

就像醫生看完感冒病人,不開藥,只建議他回去喝溫開水多休息。陳興宗給農民的首要建議,往往就是“停止地面施肥,只給清水”。“這通常就可以解決一半的問題”,開業六年多來,他發現大多數農友最嚴重的共通毛病,就是過量施肥。

不過此話一出,農友們大都半信半疑,如同病人看完病沒拿到藥總是覺得怪怪的,他們原本期待的是醫生開出藥,而非不要做什麼。

他們會覺得,我下這麼多肥、噴這麼多藥都沒效,怎麼可能不下肥料、不噴藥反而有效?為了溝通這觀念,陳興宗花了很多功夫慢慢說服農友,願意嘗試的人也才驚訝地發現,不特別做什麼,植物還真的越來越健康!

這位一點也不典型的農藥店老闆陳興宗,其實是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碩士畢業,目前還身兼農產品驗證中心稽核員。雖然戴著眼鏡、透露出一絲學術氣息,仍以流利閩南語跟農民打成一片,客戶越來越多。

學的是土壤,為何會開起農藥店?他笑談初衷:“我賣資材,是因為我發現農民都會亂用藥,他說,農藥行就這樣告訴我的啊!我就想,如果我有一間農藥店,就可以合理地給建議。”

生態系綿密複雜,過肥引發連串負面效應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施肥過量的菜園(攝影/蔡佳珊)▲

因為深知土壤是一切根本,整個生態系統複雜而綿密,故而每當農友作物遭遇病蟲害而焦急求診,陳興宗並不只從以農藥剋制的角度思考,而是全面性地收集田間環境和農友耕作方式的資訊,包括用藥用肥記錄、草相、日照、溫溼度、土壤結構,乃至義務幫農友拿土壤去送檢。因為這諸多因子其實環環相扣,必須通盤衡量,才能歸納出解決之道。

綜合許多案例,他觀察到,土壤施用太多氮肥,會使得作物的角質層變薄,有些農藥當中所含的有機溶劑,也會使葉表受傷,因而更易遭受病蟲害;而土壤累積過量肥份,土中微生物相必定變得單調化,剩下的多是耐鹽性的微生物。再加上雜草都除光了,這些微生物為求生存只好學會吃作物,從此卻被定義為害菌。

一遇到作物生長不良,補充肥料是最常見的應變措施。但施肥後又灌溉,不免又是雜草叢生。最後的結果就是,多數狀況下,越認真施肥除草的農民,作物反而越容易得病。而見到作物得了病蟲害,農民直覺反應多是趕緊噴施農藥,不僅不能治本,甚至連治標都做不到。

三種蟲就要用三支藥?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農友向陳興宗請教苦瓜葉片每到中午就萎靡不振的原因(攝影/蔡佳珊)▲

除了肥料過量,農民的用藥方式輕率混亂,也是常見誤區。有些藥劑根本就是同一類型的啊,為什麼要一起用?陳興宗發現,許多農民根本不懂農藥的作用機制,只會照農藥行的吩咐去做。或是一支藥對一種蟲,三種蟲就要用三支藥的奇怪邏輯,但明明就有一支藥,可以同時對付這三種蟲。

陳興宗除了怕農民亂花錢買藥,更擔心農民一次混用多種農藥,或擅自加重稀釋倍數,影響自身健康。而農民卻往往只重視能否快速見效,還有人會直接把蟲抓來沾農藥,沾了會馬上死的才覺得有效。他苦笑道,只有癱瘓神經系統的藥才會立刻不動,其他類型的藥例如脫皮抑制劑,蟲根本不會馬上死啊!

植物保護不等於用農藥,土壤肥料是基本功

這個農資店老闆很地道,逢人就勸少噴藥、少下肥,特別受人尊敬

陳興宗耐心與農友溝通,為何不作為才是最好的作為(攝影/蔡佳珊)▲

在國內,植物保護往往就是農藥的同義詞。但陳興宗認為,所謂植物保護,不該只是從《植物保護手冊》出發的農藥觀點,土壤與肥料才是基本功。作物生長不良或病蟲害,即是作物與土壤向我們表達不滿的訊息。

文章來源於上下游市集;作者:蔡佳珊


海精靈生物刺激素~海藻提取物+礦質腐植酸;生根養根,爆發式生根,改善作物生理黃化之利器!購買海精靈請點擊下面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