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行業轉型之疼

農資 材料科學 環境保護 投資 慧聰塗料網 2017-05-13

作者:楊向宏(蘇州奧斯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買化塑供應鏈首席戰略顧問

談到中國化工行業的轉型,有三個議題是繞不開的:怎樣處理天文數字的中小型化工企業;怎樣升級換代;怎樣創新?

中國化工行業轉型之疼

我們先來談怎樣處理天文數字的中小化工企業。

說實話,我根本不看好這些中小化工企業的前景。中國的化工領域,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巨無霸的化工企業和數量龐大的中小化工企業並存,最近花費430億美金收購先正達的中國化工集團就是巨無霸化工企業的典型代表,我們今天只談中小型化工企業,一句話,如果我擁有年銷售額都不到5000萬的化工企業,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趕緊賣掉,趁著暴風雨還沒有開始撲過來前有可能還可以賣出去,並且賣個好價錢。

你信不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中小型化工企業都沒有可能上全自動化的生產線,他們也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研發能力,基本上靠抄襲和模仿生存,搞定幾個客戶,模仿熱銷的產品也能活得有滋有味,這種情況在塗料行業比比皆是。由於生產工藝相對落後,採購物料的成本相對較高(小客戶一般拿不到優惠的賬期和供應商的優惠支持),你要他們花大價錢去進行規範的運營幾無可能,能省就省,導致這些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大,汙染嚴重並且產品的品質相對不夠穩定。隨著環保監管的日趨嚴厲,砍落後產能、治理產能過剩的斧頭首先就會砍他們,最近我聽業內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想賣掉,其中不乏目前盈利狀況還不錯的中小型塗料生產企業,關鍵是應該沒有人願意接這個盤,作為中小企業的老闆,你別指望政府給你支持了,相對於那些超大型企業,你對當地GDP的貢獻是可以忽略的,為了吸引大公司投資和發展大的企業,地方政府會毫不猶豫的逼你關門,騰出能耗指標和VOC排放指標去引進大企業或支持大企業發展。有小企業老闆跟我講,他正在張羅在化學工業園裡買一塊比現在大一些的地來擴產,我講你做夢吧,由於中國大部分的化工生產企業都不在化工園區,而政府要求在今後的的五年,大部分生產企業必須在園區運營,現在往園區搬?如果你不夠漂亮是不可能的事情,什麼叫漂亮?你的投資額有多大?你能形成多大的產值?你的產品夠不夠先進?你的VOC排放和能耗夠不夠低?這一切的一切 “典型的嫌貧愛富的指標”就像一座無形的玻璃門將你狠狠的擋在了外面。

中國化工行業轉型之疼

最近有朋友給我推薦兩家企業,希望找上市公司將他們收了,我直接開出了條件:

1、是不是在園區?

2、是不是生產的傳統化工產品?

如果不在園區,生產的又是典型的傳統化工產品並且體量只有個把億,我應該是沒有本事找個上市公司接盤的。

接下來的五年中國化工領域可以掀起兩個浪潮:

第一,大量的中小型化工企業尤其是那些生產傳統化工品的中小型化工企業會被政府逼著關門,將有價值的化工企業做大做強正成為政府不二的選擇。

第二,併購還是併購。我個人覺得在這些大量的中小型化工企業中可能有大約5%左右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正在生產面向未來的產品,它們是值得被併購的,如果你能找到它們併購下來,絕對好過你從零開始申報新項目,如果你從零開始申報新項目,政府審批速度之慢讓你真的會懷疑人生。

中國化工行業轉型之疼

接下來我們談談企業的升級轉型。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化工企業群已經相當的龐大,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生產傳統化工品的生產企業,由於產品的嚴重同質化、工藝裝置老化和產能嚴重過剩,很多的企業都有強烈的產業轉型願望。以化肥領域為例,經過過去20年市場無情的競爭和洗牌,中國化肥企業的數量已經由超過一萬家“濃縮成”了一百多家,還是多,儘管這一百多家化肥生產企業個個膀大腰圓。根據今後五年市場需求的預測和他們本身擁有的產能,關掉其中的60%絕對不過分,由於太大,直接關掉這些企業絕對是各級地方政府和企業本身不希望看到的,因為至少他們還在貢獻有分量的GDP,還有每家企業的數千員工的就業問題也會變得十分棘手。這些企業有異常強烈的轉型願望,地方政府也非常願意盡力幫助他們轉型,如果他們能夠成功的引進新的產品來生產,將會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可面對異常強勢的環保部門,他們主動轉型願望和計劃會一次一次的被潑上冰涼的水,環評耗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竟然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真不明白拖著不讓他們轉型有什麼價值?商場如戰場,大量的傳統化工企業轉型是否能及時獲得成功,直接影響到解決產能過剩的力度和從源頭上整治環境汙染的力度。

不管怎麼樣,目前在國內上一個新的化工項目,政府審批這一關真的慢到讓你懷疑人生,擔心三五年後的今天我們化工生產企業的競爭力是否會比現在更強。

中國化工行業轉型之疼

最後我們來談談創新。

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可我們的企業創新能力正在被大幅的削弱,不是他們不願意花錢進行創新,基本上找不到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進行創新以及提供代表面向未來產品技術的大學和研究單位。我們大學教授和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正變得越來越功利化和短視,即使開發出了某一個產品,也是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並且還會偷偷的“一女多嫁”。曾經有一家號稱擁有先進產品生產技術的小企業老闆找到我們,希望能幫他完成中試並且形成商業化生產,最後我們不得不放棄跟這位老兄的合作,因為我們瞭解後發現上中試裝置,又是與人合作,光環評和政府審批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講起創新,滿眼都是淚,得長期鉅額的投入和政府鼎力的支持,如果這兩點任一點的缺失,“創新”這兩個字還是忘掉了比較好。可我們不能總是在模仿中發展我們的化工產業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