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人必備,常見肥料技術問題!(太全面了、強烈推薦)'

"


"


農資人必備,常見肥料技術問題!(太全面了、強烈推薦)

一、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有哪些?

植物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有碳(C)、氫(H)、氧(O)、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錳(Mn)、硼(B)、鋅(Zn)、銅(Cu)、鉬(Mo)、氯(Cl)、鎳(Ni)17種,其中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9種元素需要量大,稱為大量元素;鐵、錳、硼、鋅、銅、鉬、氯、鎳8種元素需要量少,稱為微量元素。鎳是最近被確認的必需元素。

二、怎樣提高植物根部吸肥效果?

植物根部吸收養分主要依靠其龐大的根系。如一株成熟的水稻,其根部有200~300條根,多的可達600~700條,每條根上還有許多支根,支根的先端是根毛,是植物的吸收器官,吸收水分、無機鹽和小分子有機物。植物根系一旦長出,就具備了吸收功能。要想讓植物吸收更多養分,就應該讓植物多生根,只有根系發達,根系活力強了,才能吸收更多的養分。由於植物根系吸收養分需要良好的呼吸條件,根部還需要保持有充足的氧氣。在生產中,通過深翻土壤、中耕鬆土、增施肥料(尤其是腐植酸類肥料)、合理排灌、提高地溫、激素處理等措施,讓植物儘快發生並建立龐大的根系和健壯的植株,從而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三、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與施肥是什麼關係?

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對養分吸收和保蓄能力。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釋放和供給植物養分的能力。好的土壤應該是保肥和供肥協調,能隨時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

質地粘重、有機質含量較多的土壤,保肥性能好,施入的肥料不易流失,但供肥慢,施肥後,見效也慢;而砂性大、有機質含量少的土壤,施入的硫酸銨、尿素等速效肥料容易隨雨水或灌溉水流失,這樣的土壤“發小苗,不發老苗”,雖然供肥性能好,但無後勁,作物產量也不高。

因此,施肥時要針對不同的土壤,施肥措施也有所差異。

對於保肥性差、有機質含量少的土壤,除基肥中多施有機肥料外,施用化肥要“少量多次”,以免一次施肥過量引起“燒苗”和養分流失,並防止後期脫肥引起早衰。

對保肥性能好的黏土或有機質含量多的土壤,因保肥性好,化肥一次用量可多一些,也不會造成“燒苗”和養分流失。但這樣的土壤“發老苗,不發小苗”。在作物生長前期,要採用種肥或提早追肥,以促進早期生長,到了生長中後期要控制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以免引起徒長,造成減產。

四、怎樣根據天氣情況對施肥進行預報?

農作物生長髮育及施肥效果與天氣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光合作用產生的糖是供給根系呼吸作用的能量源,能量不足將會影響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因此,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氮、磷、鉀、鈣、鎂、錳、等礦質營養的吸收量明顯減少。

溫度既影響肥料在土壤中的轉化,也影響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如水稻灌水溫度過低,容易發生稻瘟病,是由於低溫影響水稻對硅、鉀的吸收所致。保護地西紅柿澆水溫度低於7℃,容易產生大量空洞果。

水分一方面可加速肥料溶解,促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另一方面,若水分過多,通氣性不良,不利於養分吸收,而且會造成養分流失。

實踐中,根據天氣變化進行施肥判斷是一項複雜的經驗技術。

如早春低溫年份,水稻溶液發生缺磷、缺鋅,應注意及時補充磷肥和鋅肥。

在光照不良的季節,應適當補充鉀肥,提高作物對光能的利用。

在乾旱的年份,油菜溶液缺硼,蔬菜溶液缺鈣,要注意及時補充硼砂和鈣肥。

在多雨的季節,容易造成土壤中有效鐵的淋失,要注意及時補充。

五、怎樣提高以肥防病的效果?

合理施肥不僅能夠促進作物生長,還能減少病害發生。如在小麥拔節和抽穗期,分別葉面噴施1%和3%的過磷酸鈣,可提高對小麥條鏽病的抗性,減少發病率。增施鉀肥可以提高水稻對稻瘟病、稻紋枯病、棉花枯萎病、馬鈴薯晚疫病、西紅柿斑枯病等的抗性。銅能提高西紅柿對葉黴病、甜菜褐斑病的抗性等等。

要提高以肥抗病的目的,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重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要做到有機肥、無機肥和生物肥配合施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肥。有機肥和生物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對病害,特別是土傳病害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改善土壤pH值。許多土壤病害對土壤酸鹼度敏感。如酸性土壤容易發生真菌和根結線蟲,而施用微鹼性的腐植酸肥料可減少真菌和根結線蟲的發生。

六、怎樣快速診斷植物缺素症?

不同營養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植物體內移動性存在差異。因此,缺少時出現的部位和症狀已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如缺氮、磷、鉀、鎂、鋅,在植物體內是可以再利用的養分,缺少時,其症狀首先在老葉上出現;而鈣、鐵、硼、硫,因在體內不易移動,缺少時的症狀,常出現在新生組織上。同在老葉上出現症狀的條件下,如果沒有病斑,可能是缺氮或缺磷,如果有病斑,可能是缺鉀、缺鋅或缺鎂。在症狀從新葉開始的情況下,如果容易發生頂芽枯死,可能是缺硼或缺鈣,二缺硫、缺鐵、缺錳、缺鉬、缺銅時,一般不會出現頂芽枯死現象。要準確診斷,還需要通過對植物組織中的養分進行化驗來確定。

七、怎樣提高精華液的效果

葉面噴肥效果與噴施作物品種、噴施部位、噴施濃度、噴施時間等因素密切相關。

噴施作物種類

棉花、西瓜、黃瓜、番茄、蘋果、葡萄等雙子葉植物葉面積大,角質層薄,溶液中的養分溶液被吸收,常有較好的效果;而水稻、小麥、韭菜、大蒜等單子葉植物的葉面積小,且葉子表面覆蓋蠟質層,溶液中的養分難以被吸收,噴施效果相對較差。

噴施部位

主要噴施部位是新陳代謝旺盛的幼葉和功能葉上,而老葉吸收慢,效果差。通常來說,葉子背面氣孔比正面要多,溶液易被吸收,應儘量多噴葉子背面。

噴施濃度

不同肥料其噴施濃度有較大差異。尿素0.5%~1%,過磷酸鈣1%~3%,磷酸二氫鉀0.2%~0.5%,硫酸鉀0.5%~2%,微量元素肥料通常在0.1%~0.5%作用,含激素的肥料吸收倍數超過1000倍。

噴施時間

葉子對養分吸收取決於溶液在葉子上停留時間。中午溫度較高,溶液中水分溶液蒸發,不利於對養分吸收。露水未乾時,也不宜施用。通常在午後3點以後噴施為宜。

八、鹽鹼地施肥注意啥?

鹽鹼地是鹽地和鹼地的總稱。鹽地是含氯化物或硫酸鹽較高的土壤,pH值不一定高;鹼地是含碳酸鹽或重碳酸鹽的土壤,pH值較高,偏鹼性。鹽鹼地的共同特點是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理化形狀差,對植物生長的有害離子多,作物苗期不發,甚至死苗。

鹽鹼地施肥要注意以下幾點:

增施有機肥,控制化肥用量。化肥施用要“少量多次”。

鹽鹼地含鉀高,含磷低,應注意補充磷肥,適當補充氮肥,少施或不施鉀肥。

施肥後要及時灌溉,降低土壤溶液濃度。

由於鹽鹼地不易發苗,施用種肥要特別小心,避免種子與肥料接觸,影響發芽。

九、怎樣在田間區分作物缺素症與病害?

在生產實踐中,植物因缺乏營養元素引起的缺素症,常常容易和病害向混淆,特別是由病毒和根結線蟲引起的黃葉、花葉、生長不良等症狀更是難以區分。

要區分是缺素症還是病害造成的症狀,一般從三個方面來診斷。

尋找是否有發病中心。一般地,由病原微生物造成的病害有明顯的發病中心,且能找到病原菌;缺素症無發病中心,且以散發為主。

土壤類型和施氮水平。通常,病理性病害與土壤類型無關,但與施氮水平密切相關,病害常在肥田多發;缺素症與土壤類型密切相關,但以貧瘠土壤多發,如石灰質土壤容易發生缺鋅、缺鐵、缺錳症,而在酸性土壤容易出現缺鉬症狀。

天氣條件。病理性病害常常在連陰天多溼的天氣發生,乾旱時發病較少;而缺素症常常在低溫或長時間乾旱時發生,如早稻移栽後遭遇低溫,容易出現缺磷、缺鋅症,土壤乾旱時易發生油菜缺硼“花而不實”、大白菜缺鈣“乾燒心”等缺素症。

十、保護地蔬菜施肥有哪些不合理的情況?

保護地蔬菜是一個密閉的環境,因而與開放式的露地栽培有著明顯的不同。保護地蔬菜不合理施肥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施肥量過多,造成土壤鹽漬化。通常情況下,在保護地栽培環境下,由於不受雨水淋失,肥料利用率可比露地提高20%左右,即使和露地同樣施肥,也會造成養分較多。此外,菜農片面認為只要增加施肥就能獲得高產的錯誤思想在作祟,結果事與願違。過多施肥會引起土壤鹽分積累,從而抑制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使蔬菜作物受害,這在黃瓜、西紅柿、草莓等作物上表現突出。

施肥不平衡,磷肥浪費嚴重。不少地方菜農習慣使用磷酸二銨,造成土壤磷素大量累積,不僅造成損失,還會誘導缺素症。

化肥普遍地表撒施,利用率低下。

大量生鮮雞糞的投入,不注重生物肥的施用,造成出現大量“燒根”、“燒苗”現象。

大量施用氮肥,鉀肥不足。

為此,針對保護地蔬菜施肥,要做到:

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化驗結果和蔬菜產量水平進行科學施肥。

控氮增鉀,平衡施肥。

有機肥、無機肥和微生物肥料配合使用,加大腐植酸水溶肥料的施用量和使用次數。

十一、怎樣預防保護地土壤次生鹽漬化?

保護地不同於露地,一旦施肥管理不善,容易導致地表鹽分累積,嚴重時會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造成土壤鹽漬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保護地為密閉環境,氣溫高,水分蒸發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會隨著水分蒸發向地表彙集,同時,保護地缺乏雨水淋溶,土壤水分移動少,殘留在土壤中的養分幾乎不被淋失,從而造成地表鹽分濃度升高

保護地蔬菜施肥量遠遠大於露地。這些養分除了被蔬菜吸收外,大部分殘留在土壤中。

田間管理措施不當,如地表澆水、土面撒施化肥、淺耕等,也會加劇鹽分向地表彙集。

防治保護地土壤鹽漬化,主要注意以下四點:

測土配方,平衡施肥。

灌水洗鹽。在高溫季節,每隔30天大水漫灌一次。對於鹽分高的土壤,在蔬菜定植之前,要大水漫灌。夏季,揭去塑料薄膜,利用雨水壓鹽。

採用地表覆蓋,減少蒸發。採用地表覆蓋地膜、秸稈等,可減少鹽分50%以上。

選用耐鹽性強的蔬菜品種。耐鹽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花椰菜、結球生菜、菠菜>茄子、芹菜>辣椒>黃瓜,而草莓的耐鹽性最差。

十二、怎樣提高保護地二氧化碳施肥效果?

二氧化碳施肥是提高保護地產量和效益的一項關鍵措施,越來越受到菜農的關注。要想提高二氧化碳的使用效果,應注意以下幾點:

施用時期。蔬菜苗期是二氧化碳影響最大的時期,若不足,苗細弱,磺化,根系生長差,其次是開花結果期,因此,二氧化碳施肥時期重點在蔬菜苗期和開花結果期。

施用濃度。蔬菜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為800~1200ml/L。濃度過高,會影響氣孔開發,擾亂蔬菜正常的新陳代謝。

施用時間。保護地內二氧化碳呈現晝夜動態變化:晚上二氧化碳積累,天亮前濃度最高。一旦日出,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至100ml/L以下。若9~10點放風,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可升高至200ml/L,仍低於大氣中二氧化碳300ml/L的水平。因此,大棚施用二氧化碳的最適宜時間為日出後半小時至1小時後。由於蔬菜在中午強光下,有休眠現象,吸收二氧化碳較少,晚上沒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處於積累階段,所以,午後和晚上均不需要施用二氧化碳。

十三、怎樣合理保管肥料?

肥料保管不當,容易出現吸溼、結塊,甚至養分流失想象。保管時要注意。

防治混放。不同類型的化肥混放在一起,容易使理化性狀變壞。如過磷酸鈣遇到硝酸銨,會嚴重吸潮結塊,造成施用困難。硫酸銨與石灰混放,會造成俺的揮發損失。過磷酸鈣遇到酸性物質,會降低磷的有效性。

防破袋包裝。破袋肥料如果裝有硝態氮肥,會嚴重吸溼,吸水後呈漿糊狀,甚至呈液體。

防火。特別是對於硝酸銨、硝酸鉀等化肥,遇高溫或明火會分解出氧,易發生燃燒或爆炸。

防腐蝕。過磷酸鈣含有遊離酸,碳銨呈鹼性,這類化肥不能與金屬器皿或磅秤接觸,以免受到腐蝕。

防治同種子、農藥、食物混放,特別是揮發性強的碳銨與種子混放會影響發芽,要特別注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