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

農人丨農企丨農創丨農圈

導語:“三農”問題人人都在說,但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清楚“三農”問題的真正意義。通過本文的講解,你將明晰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以及小農戶的現代化之路。

"

農人丨農企丨農創丨農圈

導語:“三農”問題人人都在說,但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清楚“三農”問題的真正意義。通過本文的講解,你將明晰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以及小農戶的現代化之路。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國小農仍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情。通過本文這5句話,正確認識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大力推進小農的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1、“拋開農業談農民,是談不出什麼結果的!”

中國“三農問題”現實存在,但是“三農問題”本身不科學。因為它們並不屬於同一類問題。

農業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它關注的是產業問題,是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產業前途問題;農民是次級問題,講從業人員問題、農民收入和社會地位問題;農村是從屬問題,是發生的場所,是基礎建設和環境問題。

最核心的是農業問題,因為農業不發展,農民就沒有收入,農民的社會地位就無法保證。所以拋開農業問題談農民問題,是談不出結果的。同樣,如果農業不發展,農民沒有地位,農村問題也無法解決。所以,將農業、農村、農民並列為“三農問題”,混淆了主次矛盾,思路不清晰。

2、“大農業的出路在效率,小農業的出路在價值”

講農業問題,就要把農業大的趨勢講透。全世界農業的發展,從1970年到2000年之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全人類都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1970年以前,農業生產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農民追求的是產量的最大化。農業的特點是數量農業,追求產能最大化,通過擴大耕種面積、勞動力投入、生產資料投入、科技進步,不斷追求增產。

但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到供大於求的階段,農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生了兩個分支,第一個分支仍然叫做數量農業,也可以叫“大農業”,它依然追求數量的最大化,但是表現形式完全改變了。通過資源配置、科技進步、組織效率、金融和數據的滲透,追求效率最大化。代表國家是美國、南美、澳洲和東歐。

另外一種農業叫做“小農業”,它的目的不是為了保障供給、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個性化消費的需求,表現為特色、綠色、有機、精品農業、可追溯,代表國家和地區是日、臺、韓、以色列、東南亞、中美洲和西歐。

"

農人丨農企丨農創丨農圈

導語:“三農”問題人人都在說,但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清楚“三農”問題的真正意義。通過本文的講解,你將明晰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以及小農戶的現代化之路。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國小農仍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情。通過本文這5句話,正確認識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大力推進小農的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1、“拋開農業談農民,是談不出什麼結果的!”

中國“三農問題”現實存在,但是“三農問題”本身不科學。因為它們並不屬於同一類問題。

農業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它關注的是產業問題,是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產業前途問題;農民是次級問題,講從業人員問題、農民收入和社會地位問題;農村是從屬問題,是發生的場所,是基礎建設和環境問題。

最核心的是農業問題,因為農業不發展,農民就沒有收入,農民的社會地位就無法保證。所以拋開農業問題談農民問題,是談不出結果的。同樣,如果農業不發展,農民沒有地位,農村問題也無法解決。所以,將農業、農村、農民並列為“三農問題”,混淆了主次矛盾,思路不清晰。

2、“大農業的出路在效率,小農業的出路在價值”

講農業問題,就要把農業大的趨勢講透。全世界農業的發展,從1970年到2000年之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全人類都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1970年以前,農業生產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農民追求的是產量的最大化。農業的特點是數量農業,追求產能最大化,通過擴大耕種面積、勞動力投入、生產資料投入、科技進步,不斷追求增產。

但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到供大於求的階段,農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生了兩個分支,第一個分支仍然叫做數量農業,也可以叫“大農業”,它依然追求數量的最大化,但是表現形式完全改變了。通過資源配置、科技進步、組織效率、金融和數據的滲透,追求效率最大化。代表國家是美國、南美、澳洲和東歐。

另外一種農業叫做“小農業”,它的目的不是為了保障供給、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個性化消費的需求,表現為特色、綠色、有機、精品農業、可追溯,代表國家和地區是日、臺、韓、以色列、東南亞、中美洲和西歐。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做大農業,不斷創建高產記錄是沒有價值的,一定是產量和成本、效益最佳點,這是大農業。它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穩定的產出和高品質,不惜一切代價增加產能已經成為歷史了。

如果說小農業就是特色農業的發展規律,我們就要看到整個消費有四個層級,第一是吃飽,第二是吃好,第三是健康,第四是附加值。

如果三個人出去吃飯,隨便吃一下,只要能吃飽就可以,可能會花100元;如果想吃得稍微好一點,衛生一點,可能會花100到200元;如果這些食材是新鮮、無汙染、綠色、有機的,標準再高一些,可能就要花200到500元;如果要做到吃的是品牌,又可追溯的,產業鏈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有證明的,那要花300到600元。

所以大農業的出路在效率,小農業的出路在價值,而不是產量的增加,如果我們農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對於數量的追求基礎上,是沒有前途的。

3、“中國現在整個農業生產不是產量的問題,是效率問題”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幾個障礙因素有:

現行的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分兩種,一種是公有制,公有制可以達到規模效益;另一種是私有制,私有制產權比較明晰。

目前中國現在土地制度是土地是國家的,但是由私人來承包,產生了“耕地悲劇”,即耕地質量不斷下降。土壤修復等投入只是技術上的延緩或者暫時的改變,但整個長期趨勢無法改變。因為農民會認為土地是國家的,自己作為長期的“租戶”,沒有必要幫助房東“修房子”。農民只會有意無意的在承包期內儘可能地利用土地價值。

土地成本核算

土地成本的核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目前土地承擔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作為正常的生產資料,在正常估值範圍內;第二,作為國家對農民的一種補償機制,補償過去這麼多年通過徵收公糧,甚至農業稅等給農民造成的負擔,補償的這部分很難估量價值;第三,農民的最後保障。有一種投機心理存在,未來農民的土地也許能夠升值。

"

農人丨農企丨農創丨農圈

導語:“三農”問題人人都在說,但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清楚“三農”問題的真正意義。通過本文的講解,你將明晰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以及小農戶的現代化之路。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國小農仍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情。通過本文這5句話,正確認識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大力推進小農的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1、“拋開農業談農民,是談不出什麼結果的!”

中國“三農問題”現實存在,但是“三農問題”本身不科學。因為它們並不屬於同一類問題。

農業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它關注的是產業問題,是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產業前途問題;農民是次級問題,講從業人員問題、農民收入和社會地位問題;農村是從屬問題,是發生的場所,是基礎建設和環境問題。

最核心的是農業問題,因為農業不發展,農民就沒有收入,農民的社會地位就無法保證。所以拋開農業問題談農民問題,是談不出結果的。同樣,如果農業不發展,農民沒有地位,農村問題也無法解決。所以,將農業、農村、農民並列為“三農問題”,混淆了主次矛盾,思路不清晰。

2、“大農業的出路在效率,小農業的出路在價值”

講農業問題,就要把農業大的趨勢講透。全世界農業的發展,從1970年到2000年之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全人類都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1970年以前,農業生產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農民追求的是產量的最大化。農業的特點是數量農業,追求產能最大化,通過擴大耕種面積、勞動力投入、生產資料投入、科技進步,不斷追求增產。

但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到供大於求的階段,農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生了兩個分支,第一個分支仍然叫做數量農業,也可以叫“大農業”,它依然追求數量的最大化,但是表現形式完全改變了。通過資源配置、科技進步、組織效率、金融和數據的滲透,追求效率最大化。代表國家是美國、南美、澳洲和東歐。

另外一種農業叫做“小農業”,它的目的不是為了保障供給、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個性化消費的需求,表現為特色、綠色、有機、精品農業、可追溯,代表國家和地區是日、臺、韓、以色列、東南亞、中美洲和西歐。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做大農業,不斷創建高產記錄是沒有價值的,一定是產量和成本、效益最佳點,這是大農業。它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穩定的產出和高品質,不惜一切代價增加產能已經成為歷史了。

如果說小農業就是特色農業的發展規律,我們就要看到整個消費有四個層級,第一是吃飽,第二是吃好,第三是健康,第四是附加值。

如果三個人出去吃飯,隨便吃一下,只要能吃飽就可以,可能會花100元;如果想吃得稍微好一點,衛生一點,可能會花100到200元;如果這些食材是新鮮、無汙染、綠色、有機的,標準再高一些,可能就要花200到500元;如果要做到吃的是品牌,又可追溯的,產業鏈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有證明的,那要花300到600元。

所以大農業的出路在效率,小農業的出路在價值,而不是產量的增加,如果我們農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對於數量的追求基礎上,是沒有前途的。

3、“中國現在整個農業生產不是產量的問題,是效率問題”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幾個障礙因素有:

現行的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分兩種,一種是公有制,公有制可以達到規模效益;另一種是私有制,私有制產權比較明晰。

目前中國現在土地制度是土地是國家的,但是由私人來承包,產生了“耕地悲劇”,即耕地質量不斷下降。土壤修復等投入只是技術上的延緩或者暫時的改變,但整個長期趨勢無法改變。因為農民會認為土地是國家的,自己作為長期的“租戶”,沒有必要幫助房東“修房子”。農民只會有意無意的在承包期內儘可能地利用土地價值。

土地成本核算

土地成本的核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目前土地承擔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作為正常的生產資料,在正常估值範圍內;第二,作為國家對農民的一種補償機制,補償過去這麼多年通過徵收公糧,甚至農業稅等給農民造成的負擔,補償的這部分很難估量價值;第三,農民的最後保障。有一種投機心理存在,未來農民的土地也許能夠升值。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種植成本高

中國種植的成本高於南美兩倍,這是因為在中國,耕地不是純粹按照生產資料的正常估值來進行評估的,流轉成本非常高,規模化程度很低,科技含量低,沒有規模化,很多科技手段難以施展。正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中國現在整個農業生產不是產量的問題,是效率問題,還有一個成本的問題。

效率是因為自動化程度不夠,我們現在比較中美之間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差得最大的是土地成本,第二是勞動力成本,第三是農資成本。再加上我們的農產品質量也不行,所以整個農業生產受限於多方面的因素。

聚焦“三農問題”,最核心的問題是農業問題,農民和農村是附屬問題;農業問題裡的核心是大農業的問題,小農業、有機農業、有機農莊只是為了滿足特殊消費群體的特殊需求;大農業的核心是效率問題,只要效率提升了,就可以持續發展。如果不斷追求高產,每年都在高產,這個高產就是不可持續的。

4、“中國要探索小農經濟的現代化路徑!”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認為,我們國家基本的國情和農情,就是小農戶生產長期存在,這就是我們所有的品牌農商發展面臨的基本現實。現在我們兩億多個農戶,每戶土地經營的面積平均也就半個公頃,30畝以上的農戶全國只有1032萬戶,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多地少、地塊這麼分散的國家,怎麼將分散的小農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怎麼讓小農戶更為有效、對接大市場,怎麼讓小農戶享受到品牌帶來的好處,這是我們農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政策課題。

今後農業發展的方向是要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越來越多的新型經營主體。但是我們國家人多地少資源稟賦也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像美國、加拿大那樣,以大農場為主,這條路在中國是走不通的。我們政策的著力點更多的應該放在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上,通過經營方式的創新,充分挖掘小農戶的生產潛力和增收的潛力,要通過多種形式發揮好我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強化服務和利益連接,要把千家萬戶的小農帶起來,使其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受益者,而不是把他們擠出去。要通過增加技術、資本等現代要素的投入,促進小農生產向採用現代科技和生產手段轉變,提升小農生產的集約化水平。

"

農人丨農企丨農創丨農圈

導語:“三農”問題人人都在說,但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清楚“三農”問題的真正意義。通過本文的講解,你將明晰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以及小農戶的現代化之路。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國小農仍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情。通過本文這5句話,正確認識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大力推進小農的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1、“拋開農業談農民,是談不出什麼結果的!”

中國“三農問題”現實存在,但是“三農問題”本身不科學。因為它們並不屬於同一類問題。

農業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它關注的是產業問題,是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產業前途問題;農民是次級問題,講從業人員問題、農民收入和社會地位問題;農村是從屬問題,是發生的場所,是基礎建設和環境問題。

最核心的是農業問題,因為農業不發展,農民就沒有收入,農民的社會地位就無法保證。所以拋開農業問題談農民問題,是談不出結果的。同樣,如果農業不發展,農民沒有地位,農村問題也無法解決。所以,將農業、農村、農民並列為“三農問題”,混淆了主次矛盾,思路不清晰。

2、“大農業的出路在效率,小農業的出路在價值”

講農業問題,就要把農業大的趨勢講透。全世界農業的發展,從1970年到2000年之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全人類都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1970年以前,農業生產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農民追求的是產量的最大化。農業的特點是數量農業,追求產能最大化,通過擴大耕種面積、勞動力投入、生產資料投入、科技進步,不斷追求增產。

但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到供大於求的階段,農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生了兩個分支,第一個分支仍然叫做數量農業,也可以叫“大農業”,它依然追求數量的最大化,但是表現形式完全改變了。通過資源配置、科技進步、組織效率、金融和數據的滲透,追求效率最大化。代表國家是美國、南美、澳洲和東歐。

另外一種農業叫做“小農業”,它的目的不是為了保障供給、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個性化消費的需求,表現為特色、綠色、有機、精品農業、可追溯,代表國家和地區是日、臺、韓、以色列、東南亞、中美洲和西歐。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做大農業,不斷創建高產記錄是沒有價值的,一定是產量和成本、效益最佳點,這是大農業。它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穩定的產出和高品質,不惜一切代價增加產能已經成為歷史了。

如果說小農業就是特色農業的發展規律,我們就要看到整個消費有四個層級,第一是吃飽,第二是吃好,第三是健康,第四是附加值。

如果三個人出去吃飯,隨便吃一下,只要能吃飽就可以,可能會花100元;如果想吃得稍微好一點,衛生一點,可能會花100到200元;如果這些食材是新鮮、無汙染、綠色、有機的,標準再高一些,可能就要花200到500元;如果要做到吃的是品牌,又可追溯的,產業鏈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有證明的,那要花300到600元。

所以大農業的出路在效率,小農業的出路在價值,而不是產量的增加,如果我們農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對於數量的追求基礎上,是沒有前途的。

3、“中國現在整個農業生產不是產量的問題,是效率問題”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幾個障礙因素有:

現行的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分兩種,一種是公有制,公有制可以達到規模效益;另一種是私有制,私有制產權比較明晰。

目前中國現在土地制度是土地是國家的,但是由私人來承包,產生了“耕地悲劇”,即耕地質量不斷下降。土壤修復等投入只是技術上的延緩或者暫時的改變,但整個長期趨勢無法改變。因為農民會認為土地是國家的,自己作為長期的“租戶”,沒有必要幫助房東“修房子”。農民只會有意無意的在承包期內儘可能地利用土地價值。

土地成本核算

土地成本的核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目前土地承擔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作為正常的生產資料,在正常估值範圍內;第二,作為國家對農民的一種補償機制,補償過去這麼多年通過徵收公糧,甚至農業稅等給農民造成的負擔,補償的這部分很難估量價值;第三,農民的最後保障。有一種投機心理存在,未來農民的土地也許能夠升值。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種植成本高

中國種植的成本高於南美兩倍,這是因為在中國,耕地不是純粹按照生產資料的正常估值來進行評估的,流轉成本非常高,規模化程度很低,科技含量低,沒有規模化,很多科技手段難以施展。正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中國現在整個農業生產不是產量的問題,是效率問題,還有一個成本的問題。

效率是因為自動化程度不夠,我們現在比較中美之間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差得最大的是土地成本,第二是勞動力成本,第三是農資成本。再加上我們的農產品質量也不行,所以整個農業生產受限於多方面的因素。

聚焦“三農問題”,最核心的問題是農業問題,農民和農村是附屬問題;農業問題裡的核心是大農業的問題,小農業、有機農業、有機農莊只是為了滿足特殊消費群體的特殊需求;大農業的核心是效率問題,只要效率提升了,就可以持續發展。如果不斷追求高產,每年都在高產,這個高產就是不可持續的。

4、“中國要探索小農經濟的現代化路徑!”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認為,我們國家基本的國情和農情,就是小農戶生產長期存在,這就是我們所有的品牌農商發展面臨的基本現實。現在我們兩億多個農戶,每戶土地經營的面積平均也就半個公頃,30畝以上的農戶全國只有1032萬戶,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多地少、地塊這麼分散的國家,怎麼將分散的小農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怎麼讓小農戶更為有效、對接大市場,怎麼讓小農戶享受到品牌帶來的好處,這是我們農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政策課題。

今後農業發展的方向是要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越來越多的新型經營主體。但是我們國家人多地少資源稟賦也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像美國、加拿大那樣,以大農場為主,這條路在中國是走不通的。我們政策的著力點更多的應該放在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上,通過經營方式的創新,充分挖掘小農戶的生產潛力和增收的潛力,要通過多種形式發揮好我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強化服務和利益連接,要把千家萬戶的小農帶起來,使其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受益者,而不是把他們擠出去。要通過增加技術、資本等現代要素的投入,促進小農生產向採用現代科技和生產手段轉變,提升小農生產的集約化水平。

“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業。

搞品牌建設,不可能把小農擠出去,更不可能消滅小農。但是怎麼把小農帶起來,要通過引導扶持小農生產,發展綠色優質生態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擴大經營容量,增強小農的增收潛力。特別是要大力發展專業型、合作型的社會化服務,包括積極培育區域性的農業公用品牌,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水平。

在“農產品區域品牌聯合體”模式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夠帶動和組織農民進入市場,幫助小農戶抱團發展、聯合突圍,該模式是區域農產品品牌建設的下半場和必由之路。

我們說中國區域公用品牌工作絕大多數停留在上半場是指,工作只做了看得見的工作,工作不深入,多做表面文章,指導思想還是過去的舊的一套。

振興鄉村和區域經濟,要把農業品牌做出實效,就不能滿足和停留在產業規劃和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上,我們要讓工作紮實而迅速地進入下半場,即推行聯合體模式:組建扶持一個能夠擔當區域和產業振興大任的有實力的經營主體,在區域公用品牌之上打響一個代表品類的企業商用品牌。只有把市場做起來,讓品牌彰顯市場價值,才是工作的目的。

5、“沒有形成產業化的特產,一定是低質低效沒有競爭力的。”

產業效率提升的關鍵點,第一,產業規模化。沒有規模化,效率不可能提升;第二,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生產,而不是生產出來了以後再考慮銷售,同時產業鏈要縮短;第三,高科技手段的運用、產品和技術;第四,產業金融的對接。

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有生產的組織、規劃和服務者參與,使這個過程變得完整,加速它的發展。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經歷四個階段,不能跳躍:

第一個階段是規模化,將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組織起來,第二個階段是在規模化的基礎上實現標準化的操作,能夠提升效率,每一批產品都能符合高標準。

然後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實現現代化,包括現代化的技術、現代化的設備和現代化的管理,沒有規模化和標準化,現代化無法實現。

最後才是實現產業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的不同在於現代化是某一個環節實現了現代化,就可以叫現代化,產業化指的是和市場對接,產業鏈貫通和金融、數據的融合,我們的生產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生產的,生產出來以後直接可以通過配送,送到各個市場與消費者的手中,整個產業鏈條是貫通的,所以叫產業化。

特產形成產業化,能夠解決分散的農戶適應市場、進入市場的問題。以特色農產品、主導產業為重點,集中資源有規模地佈局建設主導產業,形成生產加工專業化、配套支持系列化、經營體系社會化,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農旅文一體化的良性發展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內蒙古乳製品產業、河南速凍製品產業、聊城阿膠產業的發展壯大,均是如此。沒有形成產業化的特產,一定是低質低效沒有競爭力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