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的六種繁育方式

農業 種植業 三農 農資 中國林業網 2017-09-03

(一)扦插

生產實踐中,扦插是應用最廣的繁育方式。技術要:

(1)扦插時期:理論上茉莉1年一般可以扦插3次,第一次是“春扦”,時間為驚蟄至穀雨,利用修剪下來的枝條扦插;第二次是“伏插”,在黴花旺採後 7~10d扦插;第三次是“秋扦”,在伏花旺採後7~10d扦插(在立秋後,處暑前)。但由於春季雨水充足,空氣溼度大,插條髮根快,成活率高,因而春扦是最適宜的扦插時期。

(2)苗圃地準備:選用排灌良好、肥沃疏鬆的沙質土作苗圃,進行深耕、耕細耙平,做成龜背式長形畦,畦寬1~1.2m,高30~35cm,兩畦之間留走道50~80cm。苗床方向以東西向較好,避風暖和、遮蔭潮溼,插後易成活。苗圃四周,要開好排灌溝,排水溝要比畦溝底低 5~10cm,以便排水。

(3)扦插條的選取: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2~3年生的枝條為插穗,穗長10~15cm,每根插枝保留2~3個節位,節間要帶有腑芽,剪去插條頂端。上端切口離葉柄3~5mm,插條下端切口離芽位約1~2cm,上下端剪口要平滑,不可以撕裂和損傷腋芽,否則會影響生根和成活。

(4)扦插:先用生根粉將扦插條浸泡1~1.5h,然後取出晾乾。扦插前苗床要先噴水溼潤土壤,然後按株行距3cm×5cm扦插,插枝深度以露出畦面2個腋芽為宜,一般插條插入2/3,腋芽和葉柄露出,扦插時要邊扦插邊壓實,然後澆水定苗。

(5)苗圃管理:春扦時氣溫尚低,苗床一般不需搭棚,但枝條插完後,要馬上澆透水,一般在插後7d內,晴天在清晨和傍晚各澆一次水,以保持苗床表土溼潤。春扦後約20d左右,插穗長出枝葉,發出細根,之後要開始追肥,可用腐熟人糞尿兌水10~20倍,隔4、5天澆一次。此外,平時要經常除草,保持苗床乾淨無草。由於扦插苗根淺,只可用人工拔草,拔草時要防止鬆動苗根,拔草後要立即澆水以使拔鬆的泥土得到壓實,防止根系露出泥面。管理得當,一般3~5個月即可出圃栽種。

(二) 分株

分株繁殖是將叢生狀母株分成若干帶根的小株然後進行分栽。方法是:用枝剪或利刀從根頸分櫱處剪開或劈開,按每2~3個叢生莖為一小株分成若干部分。分株時期應在新芽未發的3月份進行為*好,其次在即將進入休眠的初秋也可進行,但最遲不要超過9 月份,因為此時氣溫下降不利於生根。

(三)壓條

採用壓條方式,既能繁育花苗,又不影響當年的鮮花產量。壓條一般是選用當年新生的土裡枝作材料。時間從清明到白露都可以進行,但以處暑前後為好,原因是此時園地栽種的花叢不必進行中耕除草,有利於不鬆動壓條。一般壓條後30d即可切離母株成為新苗。

具體方法是:壓條在花田裡的花叢旁進行,圍繞花叢四周都可以壓。一般每叢花可壓2~4根。做法是將枝條下部彎曲埋入土中,其深度約為8~10cm,枝條上端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要扭轉裂破(但不能扭斷),以促進生根。待下部生根後,即可與母株切離分枝。

(四) 嫁接

茉莉嫁接是截取一個品種的茉莉植株的短枝,接到另一個品種的茉莉植株的適當部位,使兩者結合成為一棵新的植株。嫁接時期常在春季腋芽剛剛萌動而新梢尚未抽生時進行,因為此時樹液已開始流動,接口容易癒合,有利於提高嫁接成活率。賴明志研究的茉莉嫁接方法是:採用切接法,選取一年生髮育成熟的枝條,剪成具有一對腋芽2~3cm長的接穗,然後在接穗基部用切刀削成兩個大小不同的對稱斜面,一面長約0.5cm,另一面長約1cm,削麵要平滑。另一方面,將砧木從距地面5~10cm處平剪,再在砧木上與接穗直徑等長的部位,用切接刀自上而下切一裂縫,深1cm左右,將長削麵向內插入切口中,使兩側形成層對齊,最後用塑料帶連同砧木剪口一起綁緊即可。

嫁接法適用於插枝易髮根而花質較差,與接穗難髮根而花質較好的品種互補。實驗表明:以雙瓣茉莉為砧木、單瓣茉莉為接穗嫁接的植株,長出的單瓣花花期提早7~10d,著蕾數高出1倍。

(五)高壓環剝

採用高壓環剝技術繁育茉莉,這在國內還沒有報道的先例,但信國彥所述的《木本花卉環剝技術要》中的高壓環剝技術在泰國芭堤雅、清邁的茉莉繁育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要如下:在枝芽萌動開始的生長期,選擇1~2年生的枝條進行環狀剝皮,環寬約為枝條直徑的1~2倍,刮淨木質表面的形成層,待乾燥後,用塑料薄膜把環剝的枝條下部圍起來捆緊,然後翻上去成袋狀,並使環剝口位於袋中央,填入溼沙土或青苔,壓實後紮緊上口即可。但之後要注意經常保持內部溼潤,生根後剪下栽植即成一株新植株。由於高壓繁殖環剝口不需癒合,環剝寬度一般為枝條直徑的1~2倍,過窄時環剝部位未生根,傷口就癒合了,不利於生根。環狀剝皮後,要加強管理,供應充足的肥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六)種子撒播

關於茉莉種子,賴明志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茉莉有性生殖已退化,其植株自然結實率極低,雙瓣茉莉為0.19%,單瓣茉莉為0.13%,人工授粉前噴施生長素的幼果結實率可達28.67%,田間播種均未見出土。其果多為單果,偶見雙果,幼果淡綠色,長大呈黃綠色後轉為紫色,成熟時為紫黑色扁球形漿果狀核果。

至2008年,廣西農業科學院韋昌聯、陳伯倫等研究人員經過反覆試驗研究,取得采用茉莉種子播種發芽並育成實生苗株系的突破,其總結的方法如下。

選取茉莉成熟果實,在室溫條件下後熟5d,然後用清水將果肉與果皮清洗乾淨,得到黑褐色的成熟種子。把剛剝離果肉的茉莉新鮮種子放入有沙床(0.3~0.5mm厚的細河沙)的育苗盤內,再蓋上0.2mm細河沙,放入30℃的人工氣候箱內,在黑暗條件下培養10d,之後在光照條件下培養2個月,然後轉入玻璃溫室進行培育,約2個月後將實生苗移栽大田

韋昌聯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實生苗移栽大田後生長正常,但在葉片和花蕾形態方面出現了諸多變異,如有性生長週期變短等……因而有關這方面的變異情況還需做進一步的觀察研究。

結語:

(1)扦插是目前茉莉花生產應用中最常見、最快捷、最行之有效的繁育方式,分株、高壓環剝只是實際生產應用中的一個補充。但長期以無性繁育為主,容易導致品種的單一和嚴重退化。

(2)茉莉嫁接雖然是對衰老園區改造、換種的一種良好途徑,但由於技術性要求較高,在生產上難以得到推廣應用。

(3)從自然結實的種子中繁育出實生苗,解決了茉莉種子發芽難的技術難題,是茉莉繁育技術中的一個重大突破,為今後選育更適合於現代栽培要求的高產、優質品種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