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農業 水稻 三農 袁隆平 秦巴美好江山 2017-06-27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我們都知道,

“雜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然而,還有一個“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他就是萍鄉人——顏龍安

這樣的讚譽分量應該是足夠重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顏龍安被授予江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1937年,顏龍安出生於萍鄉東橋鎮邊山村,

從小家裡連吃飯都困難,

特別是上大學正逢三年饑荒,

餓得臉部浮腫的經歷,

讓顏龍安逐漸明確了人生目標:

消除飢餓,人人都能吃飽肚子。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顏龍安到銀河鎮視察糧食高產基地

他是我國第一個育成“野敗”秈型不育系“珍秈97”的人,

即通俗的說是“母本”、“母親”,

它與其他“父本”的不育株進行雜交

生下的“兒女”品質優良,創造了中國應用時間最長、

選配組合最多、推廣面積最大、效益最好的

“四個之最”不育系水稻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時間回到1958年8月,

接到江西農學院錄取通知書的顏龍安,

滿是興奮和激動,但生活在貧困山村

有著兩個孩子的父親顏石生面對兒子的通知書,

卻流露出難堪的神色,他用筷子敲了敲

碗中沒有幾粒米的紅薯稀飯,嘆道:

"家裡連吃飯都困難,哪來的錢供你上大學?"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顏龍安受聘為“羅定市水稻生產技術顧問”

母親陳石香卻希望兒子能走出這窮山村,

說:"沒錢不會想辦法!我就是養豬婆賣豬崽

也要讓龍安去省城讀大學。"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顏龍安摸一摸自己時常吃不飽的肚子,

他又一次想到了"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的至理名言,

這對他以後的生活與科研之路影響至深。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顏龍安參加全國“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現場觀摩活動

1958年9月1日,顏龍安挑著揹包、行李

離開了生活20年的山村,踏上了求知深造的征途。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在江西農學院的校園裡,顏龍安度過了4個春秋。

在這4年裡,他在農業知識的海洋中深潛求索,

以至有3個暑假沒有回家。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他在清靜的深院中苦學,

經常在圖書館中

閱覽一些科學書刊,

開始對孟德爾和摩爾根遺傳學

發生了濃厚興趣,

深感這一領域的博大精深和奧妙無窮,

以至在他以後的人生旅途中樂於苦苦追求和探索。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為了替家庭減輕他的讀書開支,

他經常利用星期天或節假日

爬上叢山峻嶺去採挖藥材,

幾分幾角地積攢些零用錢。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4個寒暑下來,

使他更加感到知識是來得那樣的苦澀和不易。

因此,當他1962年大學畢業回萍鄉,

組織上將他分配到當時最走紅的糧食、商業部門時,

他不為一時的個人利益所動,

堅持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所需處,

為家鄉的農業盡一份力量。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參加工作以後,

顏龍安被分配到萍鄉市農業局。

他幾乎沒有在農業局的辦公室坐過,

長年在鄉村蹲點,

從事技術推廣工作。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1971年春他受組織委派,

帶領科研組3位同志到海南崖縣南紅農場,

向中國最早從事水稻雜種優勢

利用研究的袁隆平先生學習雜交水稻育種技術。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從1971年開始他連續7年在海南從事研究工作,

3個兒女出生他都不在妻子身邊,

沉重的家庭負擔只好由妻子挑著。

為了事業,這個一米七多的男子漢,

在他育出世界上第一個秈稻不育系珍汕97A時,

體重只有48千克。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歷經35年的風雨考驗,

至今世界雜交水稻中

還沒有一個母本的貢獻

可與“珍秈97A”媲美,因為直到現在,

她還在竭盡全力地

為人類遠離飢餓而“生兒育女”,

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母親”。

萍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母

顏龍安說:“人的生命不單是歲月的刻畫,

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譜寫,

多一點對人民的奉獻,

就等於延長了自己的生命。”

萍實君 美麗萍鄉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